青少年成語故事大全
中華成語作為歷史的縮影、智慧的結晶、語言的精華、文明的積淀,處處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下面給大家提供了青少年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楚弓楚得
據《說苑·至公》記載:“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這段話主要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共王有一張寶貴的“烏號之弓”。據傳說這把弓是黃帝遺留下來的,盡管此說難以讓人相信,但它無疑是一張絕好的弓。楚共王很愛打獵,經常帶著一批隨從人員,騎著快馬,拿著弓箭,在山野里獵取各種飛禽野獸。
有一次,他騎馬追逐幾只野獸,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獸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來他跑得太快,在顛簸中把弓給丟了。丟了一張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隨從人員都覺得非常可惜。于是,他們焦急萬分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尋找吧。”楚共王搖搖頭阻止說:“不要去尋找了。我是楚國人,這弓丟在楚地,讓楚國人拾去了還是在楚國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尋找它呢?”隨從人員聽了,欽佩地說:“大王的話講得真有道理。”就這樣,他們不再去尋找弓了。
這事傳到孔子那里,孔子則不以為然地說:“可惜啊,楚共王的話包含得還不夠大。應該這樣說:一個人丟失了弓,另一個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國人呢?”
人們聽了孔子的話,都稱贊說:“孔子的話,才真正達到大公的地步了。”
——《說苑·至公》
楚材晉用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舉。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謠說,伍舉的岳丈畏罪潛逃,是伍舉向他通風報信并送他逃走的。伍舉怕楚王聽信謠言治他的罪,便帶著一家老小逃到臨近的鄭國去了。
伍舉在鄭國住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安全,便準備再逃往晉國。
正在伍舉將要逃亡的時候,伍舉的好友、蔡國大夫聲子恰巧出使晉國。他在路過鄭國時碰到了伍舉,便問:“你怎么到鄭國來了?發生了什么事?”
伍舉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準備逃往晉國的想法告訴了聲子。聲子聽后為伍舉抱不平,說:“你暫時到晉國去躲一段時間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國!”
于是,伍舉又帶著一家老小,跟著聲子一起前往晉國。
聲子在晉國辦完事后,特地來到楚國。楚國的令尹子木接見了聲子,并詢問他說:“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相比,你以為哪國的大夫才能要勝一籌呢?”
聲子回答說:“晉國的人才沒有楚國多,晉國雖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過他們多半都是楚國人。這些人因為在楚國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晉國。楚國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晉國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晉國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說,這叫楚材晉用!”
聲子接著說:“楚國不珍惜人才,讓人才外流,所以同晉國交戰,好幾次被晉國打敗。這就是因為有不少楚國人在為晉國出謀劃策。”子木聽后大吃一驚。
聲子接著又說:“這次你們大夫伍舉因受到別人的`誣陷,不得已出走他國了,我聽說他現在也到了晉國。可惜,楚國的又一個人才將被晉國利用,這對楚國來說是一個損失啊!”
子木覺得聲子說得很有道理,馬上下令恢復伍舉的職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跳梁小丑
戰國時魏國相國惠施,在和莊子的一次談話中,舉自家一株大樗(chū)樹為例,說樹的主干臃腫,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師傅對它連看都不看一眼,以此譏諷莊子所說的“大而無用,眾所同去”。
對此,莊子這樣回答道:“子獨不見貍狌(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你難道沒看見過野貓嗎?它們隱伏起來,伺機獵取出來活動的小動物,東竄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觸到機關,死于網羅之中。還有牦牛,龐大的軀體像天邊的云。它能使自己很大,卻不能抓老鼠。現在你有大樹,擔心它無用,為什么不把它種植在虛無的鄉土上,寬闊無際的曠野里,它可以生長得更加枝葉繁茂,來往行人可以逍遙自在地在它下面乘涼歇蔭。所以,它并不因為所謂無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
莊子在這里要說的是,“無為虛談,可以逍遙適性,蔭庇蒼生”,以此駁斥惠施的“大而無用”的譏諷。
后人從這段故事引申出成語“跳梁小丑”。
——《莊子·逍遙游》
暗箭傷人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手下有兩位寵臣,一個是以仁孝聞名天下的老將軍潁(yǐng)考叔,另一個是英俊倜儻的青年將軍公孫子都。孟子曾贊揚這位青年美男子說:“不知道公孫子都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沒長眼睛的人。”
公孫子都平時恃寵驕橫,又武藝高強,箭術高超,百發百中,無人能比。他向來對潁考叔非常不服氣,總想顯示自己比潁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這年夏天的五月,鄭莊公在王宮前檢閱隊,發派兵車。但是潁考叔和公孫子都卻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考叔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一直都瞧不起潁考叔,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考叔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指揮士兵攀上城墻,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攻破城門,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覺得這么大的功勞不能讓潁考叔一個人給占了,于是抽出箭來對準潁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潁考叔當時一心只顧攻城,沒有料到背后會射來暗箭,只見這位勇敢善戰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下來,氣絕身亡。
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考叔是被許國的士兵殺死的,趕緊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斗,終于成功破城。鄭國隊全部入城,而許國的國君許莊公則逃往衛國,許國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鄭國的版圖。
日后,人們便把像公孫子都這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情況,稱為“暗箭傷人”。不過,做為成語卻并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尋找機會傷害別人的,都可稱為“暗箭傷人”。
后來,盡管鄭莊公知道是公孫子都射死了潁考叔,但卻狠不下心嚴懲公孫子都。同時呢,鄭莊公又覺得如果不懲罰這個暗害潁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實在是過意不去。左右為難之下,鄭莊公只好在潁考叔靈前拜祭,詛咒那個暗箭傷人的卑鄙小人
——《左傳·隱公十一年》
朝三暮四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
——《莊子·齊物論》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期,有個貧苦農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實在是太窮了,沒錢去學堂學習。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閱讀書本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時候,才有短暫的時間看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然而,匡衡家里太窮了,根本買不起點燈的油,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噌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還官至宰相了呢。
——《西京雜記》卷二
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很關心自己種的莊稼,天天到地里去看。他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琢磨怎樣才能讓禾苗快些長高。
一天,他靈機一動,終于想出了辦法。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跑,開始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直拔到半晌午,弄得又累又餓。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妻子忙問怎么回事,他如此這般講了一遍。
他兒子聽到家里的禾苗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地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孟子·公孫丑上》
道聽途說
春秋時期,齊國有兩個鄰居,他們分別叫艾子和毛空。艾子很有學問,收的學生很多。盡管如此,毛空卻看不起艾子,總認為自己比艾子強。他想讓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強,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有一天,毛空在路上聽到一個消息,十分高興,心想這回可找到機會了。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對艾子說:“你聽說過一只鴨子一次就下二百個蛋的奇事嗎?”
“我沒聽說過,但我一點也不相信。你能告訴我那只鴨子究竟有多大嗎?”
“鴨子的大小和產蛋多少有什么關系?馬那么大照樣也不會下一個蛋。”毛空得意地說。
“對于你說的那二百個鴨蛋,我實在不知道它們是從何處而來。”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從鴨子的肚子里生出來的。”毛空有些不耐煩地說。
“鴨子的肚子哪能裝得下二百個蛋?”
“那就一定是兩只鴨子下的,你總相信了吧。”毛空有氣無力地說。
艾子笑著說:“我還是不相信。”
毛空被氣得沒辦法,只好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www.gs5000.cn
艾子說:“你說的那只鴨是誰家養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后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于是,艾子對他的學生們講道:“你們可不要像毛空那樣道聽途說!”
——《論語·陽貨》
【青少年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青少年的勵志名言06-21
鼓勵青少年的經典名言06-01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6-07
青少年勵志名言警句06-29
有關青少年的勵志名言08-14
青少年勵志哲理故事11-17
爭做美德青少年作文11-18
青少年的夢想作文范文02-22
關于青少年讀書的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