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怎么區分左右
對聯左右怎么分,對聯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對聯中以春聯最受人們的倚重,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貼春聯時,容易搞混,從而無法分清哪是上聯,哪是下來,那么,春聯怎么辨別上下聯呢?下來來看看解釋吧~!
對聯左右怎么分: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別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后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后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彩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大。
春聯正確的貼法順序
要看橫批的書寫順序,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的,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下聯居左。反之,如果橫批是從左向右順序書寫的,上聯則要貼在左邊下聯貼在右邊。
對聯的常識
對聯可以看作是詩歌的一種,一幅對聯就是一首只有兩句的格律詩,堪稱最簡潔的詩。律詩的頷聯、頸聯對仗,每聯都可以看作是一副對聯,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可以看作是一幅對聯。
那對聯究竟有哪些特點?跟格律詩的對仗有何不同?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一下,并分享史上經典的對聯和朋友們一起欣賞。
1.字數
對聯的字數可長可短,唯一的要求是上、下聯字數必須一樣。針對每一聯的字數沒有要求,最短可以僅3字,最長可達幾百字,每聯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這點是和格律詩大不相同的。
舉個一聯多句的例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當然,對聯還是以每聯一句為主流,每句一般以五字、七字為最常見,這點和格律詩是一致的。
2.相對
對聯要求上、下聯詞性相同、句法結構相同、詞義相同或相關,這點和格律詩的對仗很類似,不過格律詩對仗分為工對和寬對,而對聯應盡量用工對。
詞性相同指的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如“天”對“地”、“雨”對“風”等。
句法結構相同指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如“大陸”對“長空”、“是是非非”對“明明白白”等。
詞義相同或相關指上、下聯屬于同一類別或近似類別,類別有很多種,例如動物類、植物類、人名地名類、天文地理類、顏色類、時令節日類、數字類、方位類等等。
舉幾個例子,如“一簾風雨王維畫,半壁云山杜甫詩”、“西南云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風吹古木竹籬短,月照前山空水來”、“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云”等。
3.平仄
對聯的平仄和格律詩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句內平仄交替,上下聯平仄相對”,基本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
例如岳飛墓的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平仄為: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
二、四、六字位置平仄完全合律,且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這跟格律詩完全是一致。
4.修辭
對聯上、下聯所用的修辭方式應該相同,上聯用夸張下聯也應用夸張、上聯用比喻下聯也應該用比喻,以此類推。
例如:
天當棋盤星當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對聯有以上四大特點,可見跟格律詩的對仗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這些都是寫對聯時應該特別注意的。
下面分享一些經典的對聯,這些對聯很優秀,有些具有和詩一樣的作用,抒發人生感慨,例如某位為生活奔波流浪的老儒曾寫過一副對聯:
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
這副對聯深含人生之感慨,起到了詩的作用。
很多景點門口都有對聯,為景點增添了風采,也有景區借此吸引眼球,比如觀音山景區為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征集下聯,懸賞108萬,賺足了眼球。至今未有令景區完全滿意的下聯,畢竟景區是裁判,解釋權歸景區所有,只要他們愿意,這筆錢可以永遠省下來。
當然,也有很多景區有完整的、高水平的對聯,下面分享幾個。
居庸關:“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湖北秭歸屈原墓:“千古忠貞千古柳,一生清醒一生憂”
邵陽北塔:“云帶鐘聲穿林去,月移塔影過江來”
北京陶然亭:“煙籠古寺無人到,樹依深堂有月來”
上海豫園湖心亭:“野煙千迭石在水,漁唱一聲人過橋”
遼寧錦州觀音洞:“暮鼓晨鐘,驚醒世途名利客;朝經夕梵,喚回苦海夢中人”。
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4]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梼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梼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貼對聯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后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禁忌二:貼春聯的時間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單數才吉利
在大門貼春聯,記的要貼單數,單數象征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古代,只有怡紅院會在門口貼「春」字。
禁忌四: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不是都要倒著貼。1、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貼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3、特殊情況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禁忌五:貼門神不要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而現在的住房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