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的讀書筆記范文
讀了《目送》,讓我更容易體會到一個個細節隱藏之下的情感,是父母擔心自己的多次問候,是父母在車站駐足不前,是父母準備的一桌飯菜。下面是關于目送的書筆記范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目送的讀書筆記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龍應臺
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大人們不可理喻,自己才是對的;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親情”只不過是一句用于不同場合的套語,從沒有理解過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親人的愛天經地義,從未想過要回報些什么……
寒假期間,每至黃昏,陽光灑滿陽臺,手捧一杯青茗,靜讀名著。《目送》這本書是我讀得最虔誠、最走心的。它讓我改變了昔日那些不成熟的、無知的對于親情的認知。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頭猛地一震,繼而涌出一股莫名的傷感——華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可是,他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地回眸,而是選擇了將背影留給媽媽。因為,他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個依賴母親的小華安了,他不再是那個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圍的那個小孩子了,是這樣嗎?還是他忘記了?他沒有看到,媽媽的眼神一直都隨著他的行進而移動,他沒有注意到,媽媽的眼神一點點的燃燒希望然后又一點點的黯淡下來。
這難道就是作者所說的那個“父女母子一場”的`定義嗎?那個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嗎?不,不止這些,還有父女,那個張望父親背影的女兒……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這句話是這樣的簡單明了,卻帶給我深深的思考,作者為了照顧父親,自己的裙子上沾上了污跡;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親,寧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一奔向機場,趕最晚的飛機……
“昏暗的路燈下,雪還在飛舞著。我呆呆地注視著雪地上那漸行漸遠的腳步,這腳印,與其說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說烙在我的心頭。這一行腳印越來越遠,腳印的盡頭,父親的背影也愈來愈小……”我曾數次這樣目送父親的背影我的視線卻也無數次與父親的回眸碰撞,我能清晰地年到父親眼中的熱淚,堅強的父親只有在這時候會展現最脆弱的一面。也許這也就是父母與子女的不同,長大后的我們只懂憬前方,而父母卻對親情無比留戀。
所以,珍惜親情吧,珍惜那一直跟隨著你的目光。被目送時,留下一個回眸吧,讓目送的人心中留一份溫存。
等到日歷的記憶不再清晰,徒留下人的喟嘆,若把目送的回眸都裝進心里,縱使記憶已泛黃,也依舊笑如春風暖。
目送的讀書筆記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是《目送》里的一個經典語句。
《目送》是臺灣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寫了父親的病逝,母親的老去,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
讀《目送》,最令人感動的是龍應臺寫“兒子的離”這部分內容。我們是否曾和文中的“兒子”一樣,從兒時的依賴轉為最終的疏離和排斥?但你可知,在你每次拒絕母親伸出來的雙手時,她是多么的痛心和悲傷。
或許,隨著年歲的增長,你變得逐漸追求獨立,對于母親每天的叮囑與關切,你開始不耐煩,開始拒絕,并毅然轉身,但你可能不知道,每每你給她一個自以為瀟灑的背影時,她那雙目送你的眼里卻蘊含無盡的傷痛;當你拒絕她為你特地準備的夜宵時,你可能不知道,她只能對著那雙滿是燙傷疤痕的手發呆。
你不清楚,你也不會了解,當你與兄弟朋友在外面野時,她可能正在家里撫摸著你兒時依偎在她懷里的那張照片發呆,可能在一遍遍地熱著飯菜,倚著門框等你回家。
她會失望會傷心你的改變,但她不會放棄,因為你是她的責任,是她一生的責任!就像龍應臺一樣,對于兒子的離,她給予的只有目送,她知道,不能太約束兒子,她只能給予兒子鼓勵,護送他的成長。
我們也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現在也正是父母“目送”我們,最為我們操心的時候,雖然你的一聲“爸、媽”便是他們的責任,但作為子女,如果懂得父母為我們無私無怨的“目送”,那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就不應該也不要讓他們一直目送著我們的背影,請轉過頭,看著歲月里他們日漸蒼老的容顏,回應他們一個溫暖的笑容。
請大家都讀一讀龍應臺的《目送》吧,學會理解,學會感恩,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悔之已晚。
目送的讀書筆記
初識龍女士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針見血的筆桿子給我以公民意識的啟蒙。而《目送》與《野火集》大有不同,少了那種犀利,多了柔情,親切而含蓄,令人感嘆。
《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字里行間,寫盡悲歡離合,令人動容,感同身受。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書以時間為軸,以親情角色為卷,作者游走于“女兒”與“母親”的雙重角色,用細膩的情感之筆勾勒出每寸光陰中觸動自己的“背影”。
目送,一個簡單溫暖的動作卻穿插了我們的一生,那些倏忽而去的背影是否應經帶走了人們太多的記憶、溫情和牽掛?在目送中,時光悄然帶走了滿頭的黑發,帶走了挺拔的身軀,帶走了如火一般熾熱的凝望。然而,在那個不斷變化成長背影后,目送的人一直都在,那份落寞與希冀一直都在,直到有一天,他或她再也無法目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這是一個談不上奢望的等候,目送的落寞便悄然由那些轉身而去的背影再也沒有回頭開始延……那些倔強的背影一次次傷者母親或是親人最柔軟的內心,那些等候中的一瞥一次次充塞著生命中的凄傷,而原本不該是這樣,原來也不是。
那些長大了的身體總渴望擺脫父母、家庭的束縛,那些渴望飛翔的翅膀,總有一天希望高舞晴空,卻從來沒有想過回頭,從來沒顧忌過曾經棲息過的溫暖胸懷……
生與死,也許就在這目送之間,也許,別離是每一個生命必須的演繹。然而,站在生命之路上的兩個人,有一個卻始終緊緊拽著那根牽絆的絲線,把自己的柔情一絲絲年捻進短暫卻又漫長的時光里,等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讀著這樣的落寞,我久久不語。今生今世,已說不清有多少次目送。然而,每一次背影轉身的瞬間卻始終刻在心間,那是一個母親漫長時光里最真切的回憶,也是一個母親最落寞的回憶。
《目送》一書,可視為龍應臺的人生筆記,不僅僅就內容而言,從寫作態度來說,本書體現了她真正的實質,比較接近生命本體的、巨大問題的關注和回答。作為讀者的我,仿佛也進行了一次“目送”人生的旅程,有些情緒體驗能夠感同身受,有些因為缺乏經歷而不能體會。沒關系,這本書足夠強大,留待日后慢慢品味。
【目送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04-27
《目送》讀書筆記06-21
目送讀書筆記08-16
《目送》讀書筆記04-11
目送讀書筆記精選10-30
目送讀書筆記05-14
《目送》讀書筆記07-16
目送的讀書筆記10-25
《目送》的讀書筆記10-16
《目送》的好句及讀書筆記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