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1
最近,呂老師推薦我看一本書,叫《寂靜的春天》。拿到這本書,一看書名,我就覺得很好奇。因為春天一般都是生機勃勃的,為什么會寂靜呢?出于好奇心,我趕緊看了下去,想趕緊在書中找到答案。
其實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很深奧的,我發現里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東西。但是,里面的一些情節還是給我留下來很深刻的印象。
美國作家卡遜在書中描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在二十世紀中期,為了追求莊稼的產量,人們大量使用農藥DDT,使得整個生物鏈被破壞。魚兒和蟲子生活在這種被污染的環境中,體內都富含了許多DDT,鳥兒吃了這種魚或蟲子,都被毒死了,所以,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蹤跡,聽不到鳥的歌唱,所以,這個春天很寂靜。
我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可是,我的腦海中又蹦出一個新的問題,作者為什么想寫這本書呢?我趕緊上網查了資料,原來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遜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出現了。而作者從小就喜愛研究生物,她知道了這個消息后,感到非常奇怪,于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寫下了這本書。
書中描繪的情景好可怕啊!我難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們又該如何生存啊?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她,讓她不受到污染,讓每個春天都有鳥兒歡唱,永遠都不要有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2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蘇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于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在我初中時,有一次翻看生物課本時看到了有一節課提及到《寂靜的春天》這本書。
寂靜的春天?
春天居然是寂靜的?
如此大的反差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想,要解開我心中的疑問,就只有讀一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了。
因此,這一切成為我讀《寂靜的春天》的開端。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開始有了共鳴。
“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因為沒有小鳥了,因為大鳥吃了蟲子了,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得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農藥的使用已經讓我們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陰影,我們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為其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有人說了,不用農藥,我們如何殺滅害蟲?像書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會污染環境。當然,科學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極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于實踐中,我們應該去嘗試。
農藥已經讓死神離我們太近了!我們應該警惕了!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3
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看科普連環畫時,就看到了《寂靜的春天》這個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這本書。如今,我從學校借了一本讀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美國的農藥使用極度發展,因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作為二戰后環境保護的先驅,作者忍著癌癥的病痛,勉強寫完了這本書。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詳細的事實揭示了濫用農藥對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壞。從土壤到水中,從環境到生物,從植物談到動物,在談到人類自身。這層層論述讓夜里閱讀的我頭皮發麻——我們生活的環境竟被我們制造的并超越了我們控制的怪物浸潤著!
據說,本書出版后因其作者和內容從備受抨擊——但公眾的環保意識還是逐漸地被喚起了。但是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何區別?
如今,在中國,濫用化學物質并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為了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而環境保護也令那些可能受影響的人憂心忡忡。為此,人們不惜發生“群事件”。
后來,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中討論了吳哥窟以及整個帝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種觀點:他們太依賴于費了大力氣修筑的灌渠了,以至于那些逐漸形成但難以很快被解決的淤積很快使得全國的水利系統崩潰。文末一句話讓人感慨尤多:如果我們只能靠某一種技術生存,那么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雖說我不希望這事發生,但試想如果我們失去電能,恐怕生存情況會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總之,科學總是任人擺布,無所謂對錯,只有先進與落后之分。讓我們充滿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讓我們之中某些人沒落的是它,讓我們更脆弱的還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綠草,少一點為追求利益而喪失的理性。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4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吁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為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制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說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毀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于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并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于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于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蒙蔽。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于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直接導致后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5
讀完《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后,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五六十年代的書,很佩服作者的遠見卓識,作者的精神也讓我很受感動,她身患絕癥,卻仍然為了環境問題在奔波,她受到的壓力是巨大的,她作為科學家的榮譽受到劇烈的攻擊。然而,支持她走向這條路的,是她尊重事實的勇氣和非凡的個人勇氣。她已經預料到了手中著本書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麻煩,可是她還是寫了。她用生命維護著真實,她有著卓越的才能和見識,她對環境問題了如指掌只是肯定的了,在讀《寂靜的春天》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化學知識也是很了解的,書上有不少化合物的結構圖。在她最后一次演講中,她提出: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就越多。這些事實已經證明。《寂靜的春天》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的重新思考,還有其它的許許多多。
現在的環境,我們有目共睹。我很慶幸我從小生活在農村,讓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多呆了幾年。我生活在一個被山夾著的小山村。小時候,我們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藍得那么好看,望著那樣純凈的天空,心里就不會有什么煩惱和憂愁了。我們經常去小河里打水仗,水很清,濺起來的水花晶瑩剔透,就像一顆顆明亮的珍珠。我們玩累了,渴了,就用手捧起河水來喝,清涼的河水,沁人心脾,滋潤著我們成長。那時候,我們周圍的山是那么秀麗,“春山艷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村里的樹木很多,山上是樹,房前屋后也是樹。樹木郁郁蔥蔥,野果也很多,叫得出名兒的,叫不出名兒的,紅的綠的黃的紫的,什么樣兒的都有。清晨,可以聽到鳥兒在歌唱,風吹過來的時候,一陣陣清新。我們在田壟上走,褲管被露水打濕……
可是,這樣的日子已經離我們而去,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被開墾出來種果樹,露出一片片的紅土,天蒙上了一層灰,小河里淌著山上的果樹上流下來的農藥,我們再也不敢喝小河里的水了,大雨之后,大量的泥土被水沖到河里,小河漸漸地不再有螃蟹了,不再清澈了,小河在一點一點地干涸!我們無法看到“村徑繞山松葉暗,野門臨水稻花香”這樣的美景了,也不能享受“棒打野雞瓢舀魚”的樂趣了。這些都歸咎于人們無節制地向自然索取,為了眼前的蠅頭微利,不惜破壞環境,亂砍濫伐、使用各種各樣的化學藥品……
太陽和大地共同賦予了萬物生長的能力,人們更多地應該順應這種規律,不能過分地向大自然索取。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這么一句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古人尚且有那么清楚的認識,那么明智的做法,時間推移了幾千年,自稱生長在文明社會的人類倒退了嗎?
老師告訴我們這么一句話:“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我閉上眼睛想象著面對著無邊無際的荒野,看著上面長滿了野草,我感到思緒亂飛……可我睜開眼,馬上就看到矗立在我眼前的高樓,只好回到書桌旁:“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片荒野,我們的先祖正是從自然的各種現象中得到了啟示,人類文明從而得到發展,在荒野中,人們的純真的性情就不會受到壓抑。人的思維有時也會處在一種“荒野”的狀態,這時候所想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茫茫的一片,然而這時候最容易有所發現。在作者寫這本書的那個年代,對于環境的關注這個領域也還是一片荒野,《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是黑暗的荒野中一顆明亮的星,發出奇異的光,希望給人們帶來啟迪,可是沒有人到這荒野中去,所以,這顆明亮的星被冷落了幾十年。當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抗議,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難以解決了,它甚至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寂靜的春天》對于我來說,啟發我重新思考環境問題并不是最為主要的,因為我從中得到的新的東西并不是很多,它讓我想到我們的另一個環境,我不知道大伙兒稱它什么,我暫且叫它“文學環境”。自然環境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構成的,顧名思義,文學環境是所有有關于文學的事物構成的。
如今,各種各樣的文學理論興起,在我看來,這些和文學的關系,就好比農藥和自然環境的關系。為了所謂的促進文學的發展,各種文學理論像農藥一樣被制造出來。原本文學理論是可以給我們指導的,它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的文學上的問題,把文學只是系統化,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文學知識。然而它產生之后,被用得泛濫了,種類和數量都多得數不勝數。現在,無論是怎樣的一個作品,人們總是用這樣的那樣的理論去分析它。比如去探究作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甚至個人癖好。對于文學方面有些奇異的已經故去的作家,研究者恨不得刨了他們的墳墓去探究。這樣的探究,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卻往往破壞了文學作品原有的意境和韻味。
我不明白為什么要那樣去探尋。更為嚴重的是,現在有些人只顧著那些先進的理論,談論起文學理論,一套一套的,頭頭是道,說起來都不帶個標點,但是,我們文學上的經典之作,《詩經》《離騷》《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出師表》《赤壁賦》《滕王閣序》《長恨歌》……這些能背出多少來?文學著作經典,讀過的,讀懂的又有多少?文學理論沒有了文學作品作為依托,那它何異于一紙空文?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對于文學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這些東西就像一朵朵的烏云,籠罩著我的文學世界,它破壞了我文學世界的純凈,我很難再看到,那藍湛湛的天。我多希望,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讀它,從它的字里行間獲取我們想知道的,這就足夠了,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一定會以最好的方式告訴我們,作者不想告訴我們的,我們違背他的意思去探究,那有什么意義呢?
我想,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文學環境,或者是其它方面,都需要一種和諧,要用溫和的方式去對待,都要遵循它發展的規律。
農藥是人們制造出來促進作物生長的,然而它對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破壞我們環境的,并不只有農藥,還有其它的很多很多,清澈的河流沒有了,湛藍的天空沒有了……文學理論是人們在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理論,它揭示了文學現象的普遍規律,這本將有利于文學的發展,然而它有時卻因為得不到正確的利用而阻礙了文學的發展。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著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湛的天。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6
本書由一個小故事開頭,講述了一個原本伴著鳥語花香的村落,因為人類的侵入導致了環境的惡化,最終林間小調歸為了一片寂靜。作者蕾切爾。卡遜是一位研究魚類和海洋資源的海洋生物學家,而非環境專家。 『寂靜的春天』的發表引發的爭議堪比『物種起源』。特別是遭到了以環境為代價而獲利的人們的強烈反擊。然而,同時卡遜也喚醒了亟待拯救環境的人類。
人類的出現,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無疑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鉆木取火到飛船上天,人類不斷的探索著世界。然而,伴隨著文明發展而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環境的惡化。
本書從DDT等殺蟲劑和化學藥品的使用角度,介紹了其引發了環境惡化的嚴重后果。
然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因眼前利益是自取滅亡。當事物的嚴重后果被揭示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采取措施來避免事故的惡化,而是麻木不仁的去否定不愿接受的現實。環境問題如此,安全問題亦然。
殺蟲劑的使用的確暫時的消滅了某一部分害蟲,然而自然選擇是害蟲不斷進化,使一種殺蟲劑失去效力,接下來人類會再研制一種新的殺蟲劑,如此循環。然而,被稱作不會傷害人類的殺蟲劑最終會沿著食物鏈一級一級的濃縮,最終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是幾年,幾十年,或者幾百年能夠化解的。這與飲鴆止渴又有何區別?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今又有多少人為了眼前的小利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有些投機可以理解,甚至賭博也不會輸掉底線,最可怕的是,自己鋪設了一條絕路。
任何事物,始終需要自我和他我的平衡。自然界的循環有自己的平衡,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需要平衡,安全與生產需要平衡,正電荷需要負電荷平衡,甚至是抽象的感情都需要平衡,有些平衡一旦打破,則會產生嚴重的不想要的后果。
事出有因,不錯的。大自然不會無故的懲罰人類,事故也不會憑空發生。種何因,收何果。有些事故的發生歸于無知,最不可接受的是明知故犯。無論是責任心的喪失還是利益的驅使,都只能說是目光短淺。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7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是我托我班同學的爸爸借來的,它的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
《寂靜的春天》最觸動我的是開頭作者所虛設的那個故事。從前,美國的一個小鎮,森林茂密,草木繁盛,鳥語花香,景色迷人,人們會長途跋涉來這里觀鳥;這里的小溪清澈見底,也有人來小溪邊釣魚。但是自從有居民遷移到這兒開墾土地,這和諧的環境就被破壞了——魚兒死亡,鳥兒死亡,雞鴨死亡,春天來了,這里沒有鳥的鳴叫,這里死寂一片,這是一個沒有聲音的春天!
是什么使這樣的悲劇發生?
是化學農藥!在書中,雷切爾·卡森仔細分析了農藥的危害,指出農藥盡管幫助了人們,但也給人們帶來了災禍!而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大肆地使用殺蟲劑,而且不加以正確的選擇,“好的”和“壞的”昆蟲都被殺死,使世界逐漸變成了“寂靜的世界”。
雷切爾·卡森在很多年前已經意識到殺蟲劑的危害有多大,難道我們今天還不醒悟嗎?難道我們人類真的愿意自我滅亡嗎?
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用更科學自然的辦法“拯救”自己,用今后的行為“彌補”先前所犯下的錯誤,讓寂靜的春天變成鳥語花香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的讀書筆記8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許多人談論著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后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只鳥兒也氣息奄奄,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蕩漾著烏鴉、鶇鳥、鴿子、樫鳥、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營田野、樹林和沼地。是什么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這本書試探著給予解答。”——《寂靜的春天》。
這本書開篇就虛設這樣一個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翻版的城鎮,對齊的一景一物作細致的描寫,以此來帶領讀者進入這本書的主題,同時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于1962年出版。這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這本書同時引發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促使環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合國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并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于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并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于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著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蕾切爾在本書中強調了人類自身對地球的環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異常能力。新情況產生的速度和變化之快已反映出人們激烈而輕率的步伐勝過了大自然的從容步態。”主要闡述了人類新型的化學產品或者生化武器給大自然的平衡帶來很大的破壞,而且遠遠超過了其自身修復的能力,已然造成無課挽回的傷害。分別從人們從小就接觸的各種化學生產的非自然的藥品食品開頭,其中透出了深深的無奈,這是每個地球人都無可避免的,再從整個大自然的循環鏈子來展開,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綠色帳篷”——植皮也隨之被污染;小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樣的也遭殃了……這一切都是人類不加節制的破壞環境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森林中生命的協同互濟關系就變得完全失調了,而且寄生蟲災害反復出現的間隔時間也愈來愈短……因而,我們不得不結束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粗暴作法,這種粗暴作法現已被強加到留給我們的、至關重要的、幾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間之中。”作者在書中最后一章提出這種結論,綜合了前幾章分別舉出的例子,呼吁人們要重視自然規律。“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著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復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群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群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這就是作者呼吁麻木無知的人們要開始進行環境保護的話,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走,即使發明了什么厲害的科技,也要以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為首要考慮因素。
同時作者還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們人類想要更加順利更加長久的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謂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去愛護大自然的一切。畢竟誰喜歡寂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