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效學習》讀書筆記(通用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學習》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1
最近在準備證券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可能是久為參加這種應試項目的學習的原因吧,感覺學習效果不好。恰巧之前買了一本《高效學習》的書一直擺在眼前,于是就單純的抱著找個能實用的學習方法的念頭,翻開了這本書。看完之后,有些所得,結合之前看的《精進》一書中的關于學習的模塊,做一下簡單的探究。
《有效學習》是美國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里希·伯澤爾于2018年2月刊印出版的。旨在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在這個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指導人們如何系統化的有效學習。
書中講解的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包括以下內容:價值感、目標、提升、實踐、融合、反思。下面我們一一闡述:
價值感——學以致用:動機是學習活動的終極動力,主動探索和發現事物的價值感及意義是掌握任何一項技能的第一步,我們本身不想學,那么是不太可能學會的,也就更談不上精通了。對于感興趣的方面讓我們產生學習動機是簡單的事情,但當一普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學習掌握的時候,如何使自己產生學習動機呢?書中給出了兩種方法:1社交聯系—加入一個學習相同內容的學習小組或者做出公開承諾,以社交聯系的方式給予激勵,以產生學習動力。2建立知識與自身的強關聯性,產生成就感,以此促使自己產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會使我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和探索,以尋求學習內容里的獨特價值,從而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有指導者的指導、督促和支持,效果會更加理想。
目標——循序漸進:在精通某項技能的初始階段,專注是最關鍵的。學習就是一項知識管理的活動,它包括設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掌握基本技巧和專業技能,同時做好情緒管理。在學習的開始階段,由于每個人的基礎知識水平、知識邊緣范圍以及短時記憶的能力不同,應結合自身情況設立階段性的目標,專注學習,之后將各個階段的學習知識整合,建立自己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經常應用,刻意練習,刻意挑戰,不斷提升,使之變成一種自動化的思維模式。過程中做好情緒管理,保證我們專注、高效。
提升——精益求精:為了更好的提高技能水平,我們需要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1學習需要積極的反饋,包括內部積極反饋(監控、記錄表現,關注問題改進)和外部糾錯(交互式指導,引導思考,深入探究),做到有效監控,才能讓我們及時了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2學習是個付出努力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要進行長時間的投入,做有針對性的練習,不斷地回憶再現學習過程,大腦會知道自己掙扎努力的價值。學習過程中的情緒管理,當遭遇問題時,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正視問題,管理情緒,關注改進提高,將關注點放在精通掌握專業技能上面,而非外部干擾因素(關于情緒管理的問題在后續《自控力》的介紹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實踐——格物致用:我們掌握了基礎內容之后,需要主動拓展相關的領域,需要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并始終保持創造性。為了能充分掌握,我們要:1多問為什么,解答為什么,有助于建立知識間的廣泛聯系2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將已知的知識教授給他人經常辯論,有助于我們梳理知識體系和推理過程4將學習內容具體化、可視化,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質疑,從多樣性的不同角度和不確定的答案深入理解提升。
融合——融會貫通:尋找知識的內在聯系,發現知識背后的規律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有效的構成系統化思維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1各種知識相互融合,混合訓練,(fsir)交叉驗證理解2假設推測,依據具體情況,建立假設,推導,檢查假設,形成結論(重復進行)實驗驗證4圖形化、可視化概念類比推理。以此建立深層知識體系,從而系統化的解決問題(首先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然后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驗證計劃,最后回顧)。
反思——溫故知新:知識的學習是個永恒變化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犯錯或者過度自信或者存在認知偏好,所以我們要回顧和反思,重新審視我們的理解。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反思和回顧:1收尾問題2改變模式進行檢驗跟蹤學習情況4外部檢查反饋間隔時間復習回顧6記錄思考過程7進行明確解釋表述8慢思考,調整思考狀態。
上述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并不一定總是按順序發生,針對不同的場景,應該有不同的組合。學習活動是一個過程、一套方法、一個體系,它最終幫助我們更有效的獲得專業技能。我們一旦掌握了如何學習的方法,就可以提升我們在任何一個領域的技能。只要我們思想上勤奮、方法上得當、態度上嚴謹,再加以練習和實踐,讓各種知識觸類旁通,并進行持之以恒的回顧和反思,我們一定可以成為精通某一領域的專家。
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2
一、動機是學習活動的終極動力,主動探索和發現事物的價值感以及意義,是掌握任何一項技能的第一步。
二、價值感
追求價值感是最關鍵的一個要素,決定了“我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有效學習》里鼓勵我們自己去尋找價值感,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賦予的意義都不同;其次就是社會層面,也就是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可以給你帶來價值感,那些為了父母、為了愛人、為了國家而努力奮斗的人都賦予了學習不一樣的意義。
三、設立目標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里有這么一段對話:
“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貓說。“去哪兒無所謂。”愛麗絲說。“那么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貓說。沒有清晰的目標讓人困惑,目標太多更讓人苦惱。
四、過度自信會阻礙有效學習
我們自認為比實際上懂得多,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聰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藝高超。在工作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比旁人工作效率高;在聚會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比屋子里的一般人更有魅力。
過度自信最終會阻礙有效學習。當我們處于過度自信的狀態,就停止了學習的過程。不會再進行練習,也不會繼續追問。過度自信可不單單是影響監控學習進度或者認知方面的問題,而是停止了努力思考、停止了反省,不再努力把學習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習慣。
五、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有時當我們高估了自己能力的時候,就容易犯錯,辨不清方向,盲目的做決定。就拿我自己舉例來說。當年一個錯誤的投資決定,自己想著是賺大錢的,沒有經過多方考證,盲目跟風投資沒有認真的去挑選自己的合伙人和自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想著都能搞定,事后證明自己輸得很慘。
有效學習,愛上學習。學習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但我現在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內在和本我鏈接太少,接下來的日子里。不論是通過正念冥想學習,還是閱讀的方式不斷的去激活和修正自己的內在潛能。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里,可以做到時刻關注自己的目標。才能走正確的路。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3
我們或許很努力,每天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看起來忙碌而充實,可是好像啥也沒學到。
在今天這個碎片化時代,知識似乎變得更加廉價,也更容易獲得,反正有什么問題,一搜一大把;人工智能進入了很多領域,銀行業務、金融的數據分析可能都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我們花費幾十年學習到的知識可能毫無用處。
學習什么,如何學習其實一直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你也許會說,學習誰不會?重復閱讀,多做練習,刻苦努力,死記硬背,這不就掌握了知識了嗎?
其實不然。
由美國智庫研究員、學習方法研究領域的專家烏爾里希﹒伯澤爾所著的《有效學習》,顛覆了我們平常自以為是的學習習慣。他總結出了一整套科學系統的學習方法,助力我們順應知識經濟的浪潮,并成為知識付費的弄潮兒。
假如你想成為一個知識分享者,假如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假如你想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假如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有效學習》這本書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學習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體系,烏爾里希﹒伯澤爾指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主要包括六個模塊,看起來是有些老生常談,但其實卻與我們平常的認知與學習習慣有著本質的區別。
價值感讀書筆記
假如我們不想學,或者認為自己根本學不好,學了也沒用,我們也就根本學不會。賦予學習過程某種意義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首先是發現意義。從事任何一項學習活動,我們都希望獲取價值,成年人的學習尤其如此。比如你想學習插花,你可以學會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你的幸福感;學習跑馬拉松,可以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學習心理學,可以學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改善你的人際關系;學習哲學,可以提高認知水平,讓自己更加智慧。
所以在學習一樣東西時,我們要問問自己,它可以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它能給我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更通俗一點來說,它能給我帶來什么好處?其實就是把知識與自己建立強聯系。
其次是創造意義。比如學習寫作這事件,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讀,好像也產生不了任何經濟價值,那我學習寫作還有什么用呢?寫作可以紀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成為一種梳理情緒的工具,也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途徑。
很多人最初只是寫著好玩,并沒有想太多。而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價值,它就很難長久地堅持下去。主動去尋找意義,制造價值感,就成為了我們繼續學習的動力。比如,作為一個職場的文職人員,寫作能給你帶來什么好處?高水平的公文寫作水平可能會帶來升職或者加薪;通過寫作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可能會帶來收益;寫作可能會獲得一定的知名度,產生更多的需要,而需求又會倒逼我們去學習,去輸出,這就是意義給我們帶來的良性循環。
目標
有人說我們似乎陷入了知識焦慮時代,不學習會落伍,但學什么,卻沒有想清楚,更談不上什么學習目標了,這樣的學習我們稱為無效學習。
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的目標,這里的重點是清晰與階段性。你的目標是成為作家,這個目標并不清晰,作家是一年出幾本書呢,還是只是寫幾篇文章呢?還是成為一個網紅作者?設定目標的目的,是培養我們的專注力。
《有效學習》中提到目標越簡單,就越容易實現。每天寫500-1000字的文章,比成為作家更容易做到。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在難與易之間可能也需要找到一個平衡。太容易實現,會缺乏成就感,太困難的又很難堅持,所以階段性的目標最恰當的可能是踮起腳剛好能夠著的計劃。假如你已經養成了每天1000字的習慣,你可以設置一個稍高的目標,比如每天3000字或者每天更新一篇文章,這樣可以讓自己跨出舒適區,但又可以在堅持與挑戰中獲得成就感。
提升
刻意練習能夠讓我們快速提高知識與技能,但如何去練習,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
死記硬背大多數時候只是將信息存貯在短時記憶中,非常容易遺忘。而如果在學習之前帶著問題,可能會對知識有更深刻的領悟,并且與自己的親身實踐或者生活中的事件相聯系,成其與身體相連接,就會形成長時記憶,并且不容易遺忘。
輸出倒逼輸入。我們有種感覺,就是知識要用的時候才覺得不夠。比如我準備一個比較陌生的主題分享,就會調取大量的資料和信息,并結合自己的經驗與例子去闡釋。我會在不同的書中去尋找相同的主題,比對各方的觀點與例證,再去結合我所針對的聽眾的特點以及接受水平,去嘗試如何交付。
這就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針對這一個主題點,集合各家所長,并對之進行取舍,用通俗的語言去傳遞知識,自己在這一個主題上有了更系統、整合性的理論,而這些知識是很難被別人復制的,這才是知識的本質。
分享獲得反饋,擴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越分享,得到的越多。我們分享時,如果能夠有不同視角的回應,我們會對知識有了更加立體的感覺。別人的提問也會引發新的思考,如果我們回答不了,這也正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學習內容,幫助我們發現我們所欠缺的地方。
現在很多學校的設計,創造了許多主動性學習的機會。比如講到力學,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元,去尋找生活中與力學相關的例子,然后把自我的發現與產生的疑問做成PPT,在班級進行分享。在準備與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對這部分知識有了很多感性與理性的認識,未解決的問題也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好奇,推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一些困惑可能在分享討論階段就已經搞明白了,還不明白的,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聽老師的講解,就會把知識點搞得更加地透徹。
實踐
提取練習是一種非常的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我們閱讀一篇文章,養成自問的習慣: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我從中學習了哪些內容,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再現。
《有效學習》講到,提取練習可以分三步,首先回憶學習過的內容,然后進行總結概括,最后用自己的話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
施瓦茨說,提取練習不斷地提醒我們,這些內容存放在記憶中的哪個位置,也就更容易在需要時就像搜索引擎一樣,立即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并加以應用。
知識的應用可以深化我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看完一本書,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書中的精髓,給了我們哪些新的啟事,教會了我們哪些技巧,學會了哪些方法,了解了什么樣的思維方式等等。
我們可以把書中的關鍵點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梳理,書的結構一目了然,知識點也非常清晰。人的記憶特性決定了人們記住圖形的機率要比單純文字要高得多,所以思維導圖除了清晰結構為,同時也可以幫助記憶。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4
霍特在書中舉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個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學生。因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業。但是,這個男孩在一個保齡球館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為晚上的聯賽計分。這項工作單調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錯。保齡球館愿意付錢給這個孩子,因為他記得又快又準確,可以對計分結果負起責任。但到了學校,給他出關于保齡球的題目,他一道也做不出來。這是一個奇怪但又普遍的現象,那些我們所謂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個領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會解題而已。學校所教的課程如果和實際生活毫無聯系,一部分學生就會“變傻。”
霍特把解答問題的學生分為問題主義者和答案主義者兩種類型。問題主義者把問題視為敘述某件待解決事物的情況,會用心思考這個問題的情況并假設這個問題的進行,嘗試了整個情況以后,他便能找出待解決的部分,并舉一反三。
問題主義者善于歸納和分析。但學校里的大多數學生是答案主義者。他們將問題視為一種例行的公告,而與答案沒有特殊的關系。他們唯一解答問題的方式是死記硬背。學校里過于重視“標準答案”,有些教師在批閱試卷的時候甚至不允許學生有哪怕是一點點發揮,這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僵化,有的“問題主義者”也被迫變成“答案主義者”。學生成了記憶的機器,教師則變成了編制程序、輸入答案的操作者。在這輸入和接受的反復操作中,學生的聰明才智被破壞了。所以霍特得出一個結論:學校,使人變笨的地方。
學生需要的是一種寬松的環境。一種不拘一格的考核方式,一種可以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體制。自己動手去操作,動腦去思考,動筆去總結,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既然學生的聰明才智是被破壞的,當然也能夠被重新建立起來。“補救的辦法不是想出越來越多的‘重建智慧’的方法,而是想辦法擺脫那些把人變笨的條件,同時,為他們創造再次使用智慧的情景。大腦也和身體一樣,痊愈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老把傷口撕開來檢查是不是痊愈了。”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5
當代社會發展較快,學生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社會對教育的期望也愈來愈高,如何把握最新教育動態,如何滿足學生最近發展需求。這些問題使得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特地通讀了揚州大學教授潘洪建教授著作《有效學習與教學》一書,受益匪淺。
要變革教學,首先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習方式。該書作了極為精辟的解釋“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認知與行為的方式、策略及其傾向的總和”這一定義不僅僅將傳統的感知傾向、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更是將我們平時不注重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也歸納進去,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次劃分,因為,經過近段時間的摸索,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較之于思維、方法而言,更是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提升學習和教學效果,改革的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方式、而非方法和思維習慣。
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但總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特征“個體性、穩定性、多樣性和互補性”而每一個特征都各有優劣,切不可偏頗評判。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又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單一、被動、機械化訓練、簡單重復和死記硬背”這不僅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背離了基礎教育的.價值追求,同時也使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遭受壓制和打擊。
所以,在變革教學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們首先將學習方式進行改變,變單一為綜合,變被動為主動,變機械接受為意義建構。
在談了有關學習方式及其變革的內容后,該書就以大量篇幅敘述了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例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表現性學習、反思性學習、服務學習和體驗學習”等等,其中有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而其中又有我們頗感陌上的學習方式。接下來就書中所講的“表現性學習”,來談談我對其的看法。
所謂表現性學習,其主要內涵是指:表現主體通過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選擇最合適的表現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培養情感態度的一種學習方式。根據這個內涵的界定,可以深層次的對表現學習進行解讀,首先是表現性學習發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動是獲得認識的途徑,學習也是活動的一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理當十分重視學生從做中學,而不是靜聽、靜觀。
其次,表現性學習應屬于學習主體內在心理特征的實時、自然的表現和釋放,表現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釋放其對于外界刺激的反應,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而表現性學習正是學生在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得到的釋放將會以情感的方式獲得,并最終影響學生發展。
最后,在表現性學習方式中,學生作為主體,能夠能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或者表達方式,這是源于人類自身智能的多樣性,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不同個體擁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每個個體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獨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獨特性,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身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表現性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主題確定階段,主題應當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在確定主題之前,師生還需要明確表現性學習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問題來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主題的種類很多,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群。
2、方案制訂階段,通過對任務的分析,使得學生明白表現性學習任務的目的,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等因素,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3、先期準備階段,主要是準備表現性學習的組織方式,學生的心理準備等,除此之外,師生之間還應當共同合作準備表現性學習過程中需要的設備、設施、材料以及有可能涉及的工具等。
4、具體實施階段,該階段屬于學習的展開過程,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行動,教師進行引導和局部調整,最后讓學生以各種方式展現學習結果,表達對主題的解讀。
5、評價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三者的評價,評價沒有時間的限制,可以在表現性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是其結束以后。
6、總結和反思階段,該階段緊接著評價階段進行,評價結束后,即可馬上進行反思和總結,對不足之處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為下一次的表現性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
關于具體的實施手段,該書呈現的較多,角度也很新穎,由于其內容過于繁雜,所以在此三言兩語也無法闡述清楚,故暫不敘述一二。此書除了表現性學習之外,對于其他的學習方式也均有詳細而又獨到的見解,很適合當前課程變革的大背景,應當繼續研讀學習并加以實際運用。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6
身為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常常為找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而苦惱。當我第一次看到書名下那幾個字——“超效學習法”,就吸引住了我。讓我不禁想到:到底是那種方法可以用“超效”來形容?帶著這些疑問,我閱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由英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聯合研究開發的系統學習方法,自1973年創辦以來風靡全球。該方法的核心是指導人們最有效地掌握知識,最大限度地挖掘記憶潛力,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作者戴維思是著名的亞洲首席記憶大師,在這里他介紹了如何讓學習變得更有樂趣,如何讓生命更精彩。
在書中提到“學習金三角”這個名詞。意思是時候首先建立正確的心態,以正面思考、樂觀、遠見為主;第二,是正確的方法,指的是系統、技巧、訓練;最后是環境,代表地點、時間和習慣的改變與安排。這也是成功學習的三個策略。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
建立良好的心態。他強調從“心”出發,要時時刻刻積極、正面的思考,克服。學習首先要克服心態的問題,然后去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后才能成功。在這里,作者舉了他學滑雪的兩個教練,一個脾氣暴躁,戴維思每次出錯,他都會大吼,結果越害怕教練失望,就越緊張,表現就越糟糕。第二位教練隨和親切,讓作者感到非常輕松自在,然后教練稱贊和肯定優點,讓作者建立自信,在作者優點“手臂角度適當”基礎上,讓他掌握了滑雪最重要的技巧“保持身體平衡”。技巧掌握了,練習就不緊張,滑雪水平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看到這里,我就在想,如何讓我的學生建立“我能行、我要學”的心態?進行良好的自主學習。在我們以往的探索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尋找工具,而經常忽略了“使用人”也就是我們的學生是否“想要使用”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調整好學習的心態,才能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認為,我們先要做一個親切隨和的老師,把微笑帶進課堂,讓課堂充滿陽光,這就是我們倡導的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然后,教師就要做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欣賞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的優點發揚光大,利用優點開展下一步的教學,讓學生樂于接受,讓學生建立自信,認為我能行,從而對學習產生親近感,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進行自主、主動學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觀念是強調吃苦、勤奮和努力,突出的例子就是流傳至今的“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三年不窺園”等等典故。確實,我們中國人的勤奮好學是世界聞名的了。可是在當今科學昌明的信息社會,只有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科學的理念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超效”的學習法。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7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用這些方法和策略來教育學生更好地合理安排學習,從中學到知識。我從事的是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在學校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時間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對于孩子的教育完全撈在了老師的身上,所以我們農村教師只有更好的學習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所學的方法應用到學生身上,讓他們也知道該如何學習,以減少父母不在時缺乏的教育。作為教師要讓自己懂得什么是讀書,也要讓學生明白讀書是為了什么,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套教科書,那你就要讀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里的一點小水珠。讀了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河,怎樣使這些河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認真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說一句:讀書吧,朋友們!從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我們在自我學習的同時,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除了策略外,還要用心去關愛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進行教育,用心感受他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去發現他們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還有我個人教師的語言交流是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教師的教學工作,無論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陶冶學生的情操,都離不開口語表達。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語言交流是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傳遞過程,老師語言的表達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部分,一節好的數學課,必定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精彩展示。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需要幽默感,來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就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教學風格,它是教師聰明才智的表現。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能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學生的疲勞和緊張,振奮學習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樂觀開朗的個性生成。正因為這樣,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都帶有這種幽默的風格,在現在的上課中我也時常加入一些幽默的言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學數學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數學中也有許多的樂趣,通過幽默的言語表達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去探索數學的奧秘。
課堂教學還要求老師言語的精辟。數學是一門語言精辟、邏輯嚴謹的學科。當然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傳授知識,要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正確的,教師的語言也必須是科學的。那么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怎樣讓課堂語言幽默起來呢、這需要我們教師用心的去學習和研究深度學習的七種策略這本書,只有好好的研究這本書,我么才能更好地將之用到課堂教學。
當然我們教師還要用愛來教育學生,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比較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學生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但奠定,所以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因材施教,對于每個學生對于獲取知識能力的強弱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要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知識面的掌握情況,做到百分百了解,這也是教師對于學習教育文學著作所學為所用的策略。
最后我想說的是多讀書吧,朋友,在書的海洋里有我們學不完的知識,和我們想要的東西,只有在書的海洋里飄洋,你才會發現你是那么的需要知識,需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你的人生價值觀。
《有效學習》讀書筆記 篇8
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改革時代。各式各樣的制度、公司企業都在不停的變革著,以適應時代的變化。變革也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普遍形態。在變革的時代中對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要求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能夠保持持續學習的動力,不斷吸收與創造新知識。身為一名學校的管理者與領導者,我將如何去管理好、領導好自己的學校,給家長、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呢?在工作上勤勤墾墾,努力的滿足大家的需要。工作之余我不斷的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與領導水平。近日讀了一本關于如何去建立學習型學校的書,名為《有效的學習型學校-----提高學生成就的最佳實踐》。利用寒假時間看完后的第一感覺就是想創建這種學習型的學校。回過頭一想自己的學校情況,根據書中提的方法還有很大的距離,但其中的一些方法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參考與想法。可以說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感觸挺深的。
書中的最后一章提到的熱情與堅持。作者告訴我們創建一個專業學習共同體是一項需要熱情的非線性的努力等非理性要素進行需要持續作用的工作。想起自己從師范畢業時對教師的職業是充滿著無限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激情也會慢慢的淡下去,大部分的教師也是這樣,很少有人能夠一直的堅持下去。身為校長激發教師們的熱情并且讓他們保持就顯得很重要。教師們渴望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渴望他們是集體努力的一部分,渴望他們的努力能夠使學生們產生變化。我明白只有滿足了教師們那種成就感、歸屬感、優越感。他們就會充滿熱情,充滿斗志。如何去實現,這也是我以后工作中所要努力的地方。
讀完整本書,我整個人對學習型學校有了新的認識,自己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深的提高。很想把自己的學校也帶成學習型的學校。但也知道通過一本書的閱讀就能改革自己的學校那是不可能的。但深信自己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通過廣大教師們的努力。能夠慢慢的把學校帶入到學習型學校當中。
【2022《有效學習》讀書筆記(通用8篇)】相關文章:
通用《小海蒂》讀書筆記范文04-24
關于《生命生命》讀書筆記通用03-24
通用《生命生命》讀書筆記范文03-23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范文通用03-23
讀書筆記優秀(通用20篇)03-29
讀書筆記優秀(通用15篇)03-31
童年讀書筆記七百字通用03-10
通用《烏塔》讀書筆記范文03-04
童年1000字讀書筆記通用03-04
雷雨讀書筆記1000字通用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