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3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
閑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里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里做媽媽布置的什么《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
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系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游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吁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
湖北一所“子弟中學”有一位周教師,教化學。個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學生喜歡。但這個教師有個毛病:上課時,他從不拿正眼看他的學生。一旦上課,眼睛就牢牢地盯著右邊的窗戶,即使提問學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著右邊的窗戶,不會正眼看他的學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師是劉良華教授在《評價的秘密》一文敘述到課堂教學的反饋和矯正的“現場感”時所舉的一個例子,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感觸也極深。
像周教師這樣的教師,我們學校也有。他們在上課時,或者看著天花板,或者看著墻壁,或者明明是看著學生,卻視而不見,自顧自地講課,全然不理會學生。
上學期我隨堂聽了同年級一位教師的課,這位教師由始至終手捧著教案自我在講,很少抬起頭來正眼看學生。這樣的課即使教案準備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為她沒把學生裝在心里,因為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為教師,就要善于觀察學生面部流露出來的表情,從而把握他們的思維脈搏。當學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皺眉、目呆、啃筆頭……)時,說明學生已經碰到不解的難題。這時,教師如果不注意觀察學生,沒有發現他們的困惑,未能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只顧滔滔不絕地講解下去,就會無意地給學生積蓄疑難,增加他們的困惑感,使他們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述:“現場感”意味著這個教師既沉浸于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又經常從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抽身出來,抬頭觀察、閱讀他面前的學生。具有“現場感”的教師總是善于從教學的現場捕捉調整教學的信息。這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3
近十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面對繁多,復雜的班級管理工作,漸漸固惑和迷惘,但最近閱讀了《班主任工作優秀案例》這本書,確實令我獲益良多。
這本書理論結合實際,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時以獨特的視角進行了專業的點評,確實為我們班主任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實踐依據。書中所有案例里,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處,我有兩點最深切的體會。
首先是“愛”。書中提到“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應該是嚴出于愛。“一分嚴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能釀成甘露。”這一點我感受特別深,愛學生才是班主任順利和有效地進行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因為愛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溝通學生思想和情感最好的手段,我們應該放下所謂的尊嚴和架子,去重視學生和平等對待學生,以無限的愛心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處處感受到關心和呵護,這樣他們才會打開心扉,及時地接受班主任的點拔和引導。
其次,就是對學生要寬容。書中提到“教師要以學生的角色為自我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當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發展等方面產生困惑,困難,苦悶的時候,都需要班主任的理解。是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可況是小學生呢!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學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可是有的教師容不下犯錯的學生,一旦學生犯錯誤,要么訓,要么罰站,更甚者大罵出口,我想這對學生的教育是極為不利的,甚至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使班級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總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細心的,無形的,又是長期的,所以說愛+寬容是班主任開始工作所必須擁有的兩種態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4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5
讀過《心態正能量》這本書后,我領悟到積極的心態對生活、工作、學習的重要性。擁有成功的心態是一種能力和自信的表現,如果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客觀條件再好也無法使自己獲得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走向成功的關鍵,而自卑感和無能感常常是達成目標或希望的障礙;自信會幫助你發揮更大的潛能,已達成愿望。
工作中,我們需要正能量來不斷激勵自己。盡管有時辛苦,有時沮喪,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工作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發揮自我的正能量,實現自身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就拿自己來說,在醫生的崗位上工作將近三年,感受頗多。醫務工作者所服務的對象是有生命的人,所從事的職業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職業,它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去完成,不能耽誤,更不能有差錯。壓力當然是有,責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緊迫感與使命感,不斷學習業務知識,不斷總結工作規律,不斷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著這樣的態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這中間必定會經歷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壓力和挫折,轉變成了負能量,經常抱怨,越說心情越差,負面的情緒堆積最終會爆發,耗盡身體的正能量,負能量蔓延開直至影響到周圍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傳播一樣。我想,這也就是一個不斷積聚正能量來激勵自己更好工作的過程吧。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6
閑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里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里做媽媽布置的什么《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系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游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7
張曉鳳在文章結尾的一句話“世界 啊 , 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陷入沉思:是啊,一個人的成長歷程是多么漫長,而他在校園里的成長是多么重要,需要教師付出怎樣的勞動,付出多少的艱辛?
在礁頭小學的第一個年頭,1998年11月份,我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我很早就來到學校,甚至比學校的黃茂生教導來得早。走上臺階時,我愕然發現,校門口坐著一位婦女。看到我到來了,她顯的十分興奮。她這招呼我:“林老師,你好。”我開了鐵門,她隨我走進了辦公廳。“我想看看我兒子的作業,這孩子最近真令我失望,單元考試竟然低于90分。”我下意識感到陣陣驚喜,一位早出晚歸滿忙于農耕的農村婦女,竟會這樣關注孩子的學業。翻開學生的作業,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優”“真棒”“真了不起”,這位母親臉色忽然拉下來,輕聲對我說:“老師,你能否在作業里多一些責問的語言,少一些褒揚的評語?”“這孩子平日里被他爸慣壞了,變得有些嬌氣。”我愕然,后點頭稱是。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懂得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的責任,懂得教育一個人應當事無巨細。而我呢,自己不覺臉有點熱。不是嗎?在批改作業時,我忽視了學生的弱點,因為作為孩子,如果他每天都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不知道他將來遇上挫折,如何正確面對?
“為什么考不上90分讓你失望?”我發問。“在我眼中,同你一樣,我的孩子是優秀的,我想讓他永遠鶴立雞群,讓他永遠是我的驕傲,我不想讓他失去危機感,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學業。”……
在屈膝長談中,不知不覺早讀課鐘聲已經響起,那位母親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學校,臨走時仍不忘囑咐我:“要正確對待孩子。”我想,這位勤勞的母親,如此關注教育,如此懂得教育,是多么令人振奮!
我感覺,我的教育責任一下子沉重起來,這位母親把孩子送來學校,我們還給她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該還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因為關注每一個生命,才會讓教育更加真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智慧閃耀在課堂》一文的教者在教學《晚上的“太陽”》一課時,及時并創造性地修改教學預案,通過與學生的分享與交流,課堂長期充盈著學生獨特、豐富的體驗。毋庸置疑,這位老師是一位懂得因材施教、因時制宜、充滿智慧與愛心的教育工作者,其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深層次解讀文本的精神無不讓我折服。
在其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沒有按預設的操作過程完成演示,而意外地丟了“放箱子”這一重要環節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箱子的作用激活學生思維,讓“高燈遠照”和“做手術不擋手”這些教學難點輕輕松松在學生與老師的對話交流中迎刃而解了。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通常的做法:當學生偏離預設時,總是迫不及待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沒能機智地將這些生成性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其實,這些生成性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只有懂得智慧的教師才能讓其在課堂教學中散發美麗的光彩。
案例中,教師重組課堂結構、實現過程生成的策略也是非常獨到的。當學生的動態生成資源——“箱子有用”這一見解出現后,教師抓住學生的真實狀態,引導學生逐步探討“箱子”中蘊藏的智慧。由“就地取材”討論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由“愛迪生利用鏡子反射的原理”討論到愛迪生“愛觀察、急中生智”的寶貴品質,這些靈動的.過程生成,無不體現著教者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平易近人的教學姿態。我想,這樣的課堂中呈現的師生關系是獨立而平等的,這樣的課堂無疑也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課堂、散發生命活力的課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總愛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沒有真正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情感,即便有過關注課堂過程生成的例子,也是匆匆過場而已,沒能真正激起學生深度思維的火花。
作者提出,教師要積極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動態生成資源,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專業解讀文本的核心價值,二是明晰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的確,多角度、多層次解讀文本是教師創造智慧課堂的前提,站在自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文本的角度去琢磨文本價值,才能使學生在富有內涵的課堂中獲得思想啟迪。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對話才能傾情演繹,靈動的課堂氛圍才能撞響學生智慧的心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9
對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的啟發,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所需要的,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于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后,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范疇。那么,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么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盡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么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盡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0
每每拿起《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不禁被其封面所吸引: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圍著面帶笑容的雷夫老師,這情景真是讓人心生愜意,情有所觸。從教數年的我們是否擁有過這樣的曾經,是否總以信任取代恐懼,是否足以做孩子可靠的肩膀,是否有勇氣引領孩子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否能夠在教室里與孩子們擁有一次奇跡產生的歷程,是否真的能夠讓孩子們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自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就不停的對自己的課堂有所反思,真的想要擁有一次“課堂奇跡”。終于,11月1日上午第三課,我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了進行了一節別開生面的英語課。因為我們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一直都是傳統教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書寫著教育之夢。但是,作為年輕教師,一名新時代教師總要時時充電,與時俱進。學校條件有限,我們就必須自己創造條件,為自己更為學生創設出新穎,充滿活力的'課堂模式。
就像今天,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我把英語教學課堂轉移到學校操場上,搭建英語口語交際舞臺,設置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口語交流,理解詞匯,學會句法,變枯燥的英語教學為學生仿真說話、快樂游戲,強化對英語單詞的理解和運用。整節課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從快樂中學會、運用、掌握英語知識。在學習中找快樂,在快樂中學英語,做到樂學,會學,愛學是本課時的最終目標。
學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教室”。雷夫說過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因為決定教室尺度的是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就像操場上空的藍天如此浩瀚無邊。
一所學校可以沒有高樓大廈,可以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設施,甚至一流的生源,但是卻不可以沒有學校教師所獨有的思想,和諧健康的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因為,唯有科學的性格化的思想才能支撐起一所學校真正意義上的“高樓大廈”。
書還在品讀,收獲還會有┈┈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1
假期中遇到了一件事,一個女孩因為失戀而選擇了輕生。這讓我很難過。現在的社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許多人在面對的時候都選擇了一些很極端的態度。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剛讀的一篇文章《向命運挑戰》,他讓我明白人的一生將怎樣去想自己的命運挑戰。
本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霍金慘痛而輝煌的一生。他是靠信念活下去并很精彩的一個人物。霍金十七歲考入了享譽世界的牛津大學,在霍金無比興奮時,疾病開始攻擊他的身體。二十一歲時霍金被確診為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醫生說最多能活兩年半。此時,擺在他前面的有兩條路:一是享受剩下的兩年半,二是努力、拼搏,取得兩年半的輝煌人生。而最終他選擇了第二條路,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霍金以他超人的毅力向命運挑戰,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笑看人生。終究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在看看我們的身邊的一些人,如果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能會選擇逃避、選擇享受,但霍金卻選擇了拼搏。當霍金的病日月加重,坐上了輪椅到最后全身只有兩個指頭能動時,他都沒有放棄努力和拼搏。他的這種精神好像讓命運退縮了,幾個兩年半過去了,霍金還是堅強的.活著。雖然他的身體不行了,但是他的大腦卻絲毫沒有萎縮。他的思維飛向了宇宙,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他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了黑洞的大爆炸,他的頑強拼搏精神讓世界為之震撼,霍金成為了皇家學會會員。
當我讀到:“一個人有了聰明才智,并不一定能發揮出來。要取得成就,還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于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時,我從中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這一點是不夠的。要讓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取得相應的成就,還需要努力拼搏百折不饒的精神。無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挫折,都應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奮斗。當今的我們就是缺少這種精神,缺少勇于向命運挑戰的勇氣。讓我們把我們的懦弱、膽怯都收起了吧。在生命的面前我們應該像螢火蟲一樣,越是在生命的邊緣我們越是要發揮出的亮點。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2
暑假中,我閱讀了《系統化學校課程設計》。通過學習,我漸漸明白了兩個問題。即:何為課程?課程為何?那什么是課程呢?有了國家課程為什么還要學校自己的校本課程呢?要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從教育的本質說起。
阿拉伯詩人紀伯倫在《先知》里有這樣一句詩。“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回首過去,我已經走過了25年的教學之路。說短也不短,說遠又沒能走多遠,卻常常忘記了自己為什么而出發,甚至還出現了困惑和迷茫之態。
我們的教育為什么而出發呢?什么又是教育的本質呢?這本書上這樣寫到:教育的本質,就是實現人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責任人”、“高尚人”的轉化。
書中前言這樣寫道:課程是教育的萬象,課程是辦學的氣象,課程是教育人的意象。:“萬象”詞典上這么解釋:宇宙內外一切事物或景象。有個成語包羅萬象,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有這樣三個特點,一是豐富多彩的,二是要生動活潑的,要能吸引住學生。三是要積極向上,活動要充滿了正能量。
氣象:指發生在天空中的風、雨、雷、電等大氣現象。書上又說,課程是天。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我認為在課程總理念的引領下,它能覆蓋全面,覆蓋學校的各個方面。其次,他能得到學校師生的認同。也就是說他不僅是表面的現象,他是能深入師生心里,也是師生日常行為的一種體現。最終呢,他能形成一個學校的品牌和特色,影響深遠。
意象是意思的`形象。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從課程開發和實踐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它需要有三個層面,一是挖掘資源。課程建設要因此制宜,結合學校的特色,而不能憑空想象。二是要進行巧妙設計。書上介紹了圖譜方法,很受啟發。像我們學校的養正理念就可以設計一個鮮明的圖譜讓師生一目了然。三是要堅持不懈。學校的課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建成后也不能戛然而止,它就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過程。
最讓我受啟發的還是書中這樣一句經典名言:讓有序的思想串起課程的珍珠。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課程就會真像美麗的珍珠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3
我國當代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趁著暑假,我細細品味《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真是讓人受益匪淺。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冗長的理論,只有質樸的語言、生動的例子,一字一詞一句都叩擊著我的心靈,給我以警醒、新的啟迪和動力。
一、警醒:多改變自己,少抱怨環境。
目前我們面臨的現狀是:很多同事經常會感嘆老師難當,工作繁重,學生不好教,尤其是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每天都苦不堪言、度日如年。面對這樣的環境,我們抱怨,我們不滿,對班級的未來灰心。隨之而來的是,學生越來越難教,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差。
魏書生先生說: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太難教育,往往是我們自己方法少。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責環境,一絲一毫的效果也不會見到,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助長別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蠻。如此,我們何不省下七分力氣中的`一分,來改變自己呢?
面對一個不如人意的環境,我們先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只有自己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進而使環境朝著如人意的方向改變一絲一毫......
二、啟迪和動力;選擇積極角色,走進教室。
教師是園丁,是蠟燭,是春蠶,是太陽底下光輝的職業。那么班主任是什么?如今這個時代,班主任已不僅僅是嚴父慈母、兄長朋友,也不僅僅是偵探,警察、法官,更不僅僅是保姆、打雜的..
班主任究竟是誰?取決于面對學生時的具體情況,心理態度。面對犯錯誤的,不守紀律的學生,一位教師可以扮演多少種角色呢?是大發雷霆、拍桌子拍板凳,自己生氣學生也生氣的角色呢?還是扮演不負責任,聽之任之的角色。結果學生越來越淘氣。老師的威信也越來越低;或是極其豐富的教師角色,說紀律析弊端,幫助學生定出班規班紀,使學生佩服的五體投地......
總之,在你的面前是一群淘氣、頑皮、缺乏自律性的孩子,作為班主任選擇的角色不同,決定著你的教學效果不同。變換角色思考問題,選擇積極角色走進教室,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教育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書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與責罰”。在這本書中給與了我們很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讓我們在工作之余對自己的實踐作一點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收獲。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4
有幸讀了特級教師方方的《托起明天,新世紀中小學教師的修養》一書,深深被感動著。方老師以其親身經歷的喜怒哀樂,透射出艱難曲折的成長軌跡。我的感想如下:
一、成功來自對學生的關愛。
新世紀,教育的重要性越加明顯。對于學生應該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教師的角色多樣,亦師亦友,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你的悉心愛護。學生快樂,你也快樂,你的教師生涯才不會干涸。
二、成功來自對自己的關愛。
在關注孩子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更多的關愛自己。書中提到新世紀教師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以致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帶著不健康的心理出現在孩子們面前,責罵、挖苦、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這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一名合格的成功的教師應該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給學生帶來知識的同時,更帶來學習的快樂。其次,新世紀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的發展,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準學者型教師或學者型教師。
三、成功來自于對家庭的關愛。
一個成功教師的背后,少不了家庭的支持。教師在為人師的同時,也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沒有一人溫馨和睦的家庭,教師也無法安心教育事業。方老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也能夠藝術地處理婆媳關系,母女關系、夫妻關系,母子關系。因此她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方老師的學習和奮斗經歷,對我的專業成長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我對于自己的專業發展,自我定位都處于一種迷茫狀態。方老師的學習和奮斗經歷,使我重新明確定義了自己的奮斗目標,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用理論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思想,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
尊重學生人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改變原先求全責備,求同去異,扼長補短的平均發展教育,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改進課堂教學,讓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發展,讓成功不斷激勵學生前進。全面地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
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跟上時代潮流,早日成為學者型教師,做一個健康幸福快樂的人民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5
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諾這本書的時候,一看完全不是我想的那些書本的形式,而全部都是訪談的形式記錄。頓時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里面朱教授講的一些我看得時候還不能完全理解,吃透。但是里面一些話語讓我對教育的的一些現象,一些不理解的問題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
朱永新的頭銜很多,光環也很多,我暫時叫他朱老師吧,聽起來也比較親切。朱老師嚴格意義上說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他既是教授、博士生導師又是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一般來說,學者與行政領導的雙重角色意識在傳統的價值觀中似乎不太能夠兼容,但是朱老師說無論從事的是教育研究還是進行教育行政管理,他最感到自豪的是,這輩子都與我最熱愛的教育有緣。是的,只要熱愛教育這份事業,對教育有著熱忱之心,是什么職業,什么頭銜又有什么關系。
朱老師在訪談中把教育看成一種理想。但是很多人認為理想跟現實總是會存在一些矛盾,理想再豐滿,現實也未必如愿。朱老師卻否認了這種看法,他覺得理想跟現實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從追求的角度來看并不矛盾。要實現理想,必須在追求的過程中對理想有執著的信念,執著的信念能使夢想成真,這也看出朱老師對自己教育的理想是抱有執著的信念的.,他期待自己的理想能成真。
朱老師也承認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對于一個理想主義者來說,為了理想奮斗所付出的的努力是我們平時很難理解和發現的。朱老師利用別人睡懶覺,搓麻將,喝酒的時間看書,思考問題,這些也是我們不知道的,只有這樣也才能解釋朱老師在一邊任市長這么日理萬機的職務時還有時間寫文章,思考教育問題,這不也是一種執著的表現么。
朱老師在談到我國的一些教育問題時,非常有自己的獨到的見地。他提出我國教育改革要用些猛藥,他覺得改變要從閱讀開始,也談了他對新教育實驗的譜系與展望。他覺得很多人覺得生命沒有滋味,沒有動力,就是因為缺乏方向,不知道生命應該往哪里去,所以他覺得理想關鍵之處就是給人以希望,方向。
朱老師這本訪談錄里面的內容很多,如果需要理解朱老師的思想的話必須多讀幾遍,但是作為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有這么好的一本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水平,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我要在教育這條路上繼續堅定的走下去的話,這些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所寫的書必定是我前行的路標與動力。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6
不知何故,我一直以來就很專情于竇桂梅老師的專業著作,先后拜讀了她的《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跟竇桂梅學朗讀》、《聽竇桂梅老師講新課》、《玫瑰與教育》等,也反復的觀看過她的教學視頻,佩服之情越加濃厚!但是遺憾的,直至今日也未能見過竇老師的真容。不過我想在書中與她對話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近來又讀了她的《回到教育的原點》,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竇老師的人格魅力,教學造詣。
《回到教育的原點》這本書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學習不是口號,不是為了誰而學,她提出要“無條件的熱愛學習”,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難怪她能夠不斷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斷摘取成功的碩果,她的人生經歷令人感嘆、振奮,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禮,其中的韻味讓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竇老師提出了很多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竇老師“三個超越”的理念的提出,即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竇老師的超越教材,告訴我們: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超越課堂,竇老師告訴我們:語言已經不止是作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存在方式。學生的生活活動,情感活動,心靈活動等所有的生命運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超越教師,是學生體驗自己學習所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是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過程,更是追求真實,探求真知,獻身真理的過程。
讀著這樣的理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節課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來可以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是源于竇桂梅老師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源于她對理想的點點營造。才使她從一個山區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為一代名師。讀竇老師的著作不僅是文字理念帶來的受益,更是精神上的洗禮!
對此,我感到無比的汗顏,隨著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為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當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于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這或許就是破繭成蝶的職業幸福。
感謝《回到教育的原點》,感謝竇桂梅老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7
在這個稻谷金黃,漫山紅葉的季節里,我端著一杯飄香的熱茶,頓時一種清涼的心境,讓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憊,靜下心來學習《專業標準》,受益匪淺。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基本理念有四條: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基本內容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領域,并且明確提出了每一個領域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兩條理念來談談我的一點小看法。
想要遵循《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為本”、“師德為先”,我們教師就必須在教育教學中做到關愛學生。關愛學生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情感、思想、追求、個性和尊嚴,維護他們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險精神”,才能達到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溝通和生命的融合。關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重視小學生身心健康,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我們教師還要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學生的發展奠基。教師要關愛學生,真正做到尊重個體差異,就必須有效地采用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地評價學生。我們知道不同學習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個性化的,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落到實處。對后進生要做到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要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對優等生,要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同時我們教師還要充分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方法,去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重要體現,有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在現在這個以考試成績為衡量標準的時代,我覺得每次考試可以出幾份難易程度不同的試卷,那樣卷上的成績就不會打擊到那些學習困難戶,慢慢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我想那樣后他們一定也能從最簡單的試卷開始做到和優等生一樣的試卷.
總之,學習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學高為師,身正為 范”,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做農村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8
記得初次翻閱《讀懂小學生——給小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正好接任了三年級班主任和語文、數學教學工作。欣喜能夠和剛剛步入中年級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緊張的是能否成為孩子們眼中的好老師。正是有了這種“甜蜜的負擔”,我清空自己,積極學習,迎接新的挑戰。抱著這樣的心態,拜讀了這本書。
讀懂學生,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曾投身于學前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研究工作,并在各自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是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踐行者。本書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幼小銜接、習慣養成、心理健康、讀書、家校合作、美育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和闡述。下面我就來談談該書對我的啟發。
一、關于班級管理
在教學中我發現,個別孩子似乎始終只知道玩樂,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玩樂的內容在發生變化,他們觀察和試探這個世界,在與周圍碰撞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塑造自我。而我們教師,就是為他們創建這個世界的人,我們在他們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陪伴他們,因此,我們要細心地了解他們,嚴密地關注他們的發展變化;我們還要不停地審視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引領者和啟發者。
二、關于學校生活
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曾經說過:“孩子來到學校不只是為了學習,也是為了和同伴會面,和他們一起玩兒,彼此交換新聞乃至新玩具等等。學生永遠不會丟掉那些使他興奮的、使他憂傷的、使他快樂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東西。”所以,教師和家長都要理解,校園生活不僅僅有課堂、作業和考試,還有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孩子們只有在真實的社會生活、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才能完成他們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從而成為人格健全的人。我們在觀察和審視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也在觀察和審視著我們。
三、關于職業幸福感
魏書生老師對教師幸福的.理解頗有深度:“我們覺得教師的工作盡管又苦又累,但又確實是一項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勞動有三重收獲”。教師的直接勞動對象是人,而人才的培養周期不像糧食、機器的生產周期那樣短,那樣很快就能看到效益,這才更使得教師產生一種為祖國未來鞠躬盡瘁的歷史責任感,產生一種更加神圣的自豪感與幸福感。教師除了收獲各類人才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就是真摯的感情。
不忘初心潤成長,耐心耕耘待花開。有幸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在工作中不僅看到了學生的成長,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這本書啟發我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19
近段時間學校組織了我們學習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在本標準“基本理念”中突出“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是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需要,必須終身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加強師德修養。
在“師德”中把“個人修養和行為”專門作為一個“領域”提出來,更加凸顯“個人修養和行為”的重要性。我覺得這是《標準》中亮點中的亮點。教師是以心育心的職業,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師的個人修養好行為就是一種教育的環境和教育資源,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親其師,信其道。”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大部分教師職業倦怠的情況下,對教師提出這個“標準”非常必要。要想在學生心中播撒陽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陽光。新時代,新形勢,呼喚陽光教師。一個樂觀向上、熱情開朗、具有平滑心態的老師,必將給學生提供優質文化場,保障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理解“基本要求”“基本規范”和“基本準則”中的“基本”,有“必須”的意思,也就是說作為教師必須要具備的,這是作為教師的“底線”,也是每一個稱其為教師的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必須遵守的規范,也是教育行政部門引領小學教師發展必須遵守的`原則。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才能稱其為教師。
但是,我感覺“基本要求”,其實并不“基本”。如“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引導小學生體驗學習樂趣,保護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小學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等內容,現實中很多老師達不到。我覺得這些“基本規范”其實相對于教師的目前的整體狀況來說,不是“基本”,而是“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對照“標準”查找不足,努力達到《標準》的“基本要求”。
比如“教會學生學習”,最好分學科要求,具體到各學科,具體到每一個學習的具體學習方法和習慣如何培養。因為學科不同,學習的方法有所差異;習慣的培養需要“合力”。比如語文學科可以細化為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書寫習慣;數學學科如何培養孩子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科學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探究精神等等。
我覺得在“職業理解和認識”中還應添加:把職業作為事業來做,把職業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和方法。現在教育教學價值觀多元,把教師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還是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這是一個教師對本身所從事的職業最需要理解的。只要理解透了,才會在工作中激發無窮的動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由于水平有限,所說的不一定合適。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0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這本書是我從市圖書館借閱的,當初吸引我從書架上取下它的就是書的標題。我非常認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好教師就是好教育。程紅兵,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語文名師培養基地帶頭人。他用自己的行為與業績告訴我們,不要動輒就埋怨社會,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給“體制”。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只要堅守內心的良知與理想,自覺抵制世俗的誘惑與時尚的挑逗,一個有追求的教育者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夠遠。
在書中,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講教師的職業修養“愛滿天下”;二是講育人之道——生命之愛、民主思想、人文情懷;三是講學校管理——努力打造學校的品牌;四是講語文教學觀——讓心靈自由呼吸;五是介紹部分語文教學的課堂實錄;六講作文指導——創新思維寫華章。看完書,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謂受益匪淺。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要努力提高師德修養,提高專業素養,學習現代科學的教育理論,做到與時代同步,與學生同步。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讓讀書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一要讀教育經典,真正的經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讀人文書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四要讀學生和為學生寫的書,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想想自己的業余時間,忙是事實,但也不至于真的`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只是在心里對讀書不夠重視,習慣沒有養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讀書天。”不想讀書,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師,應該是職業讀書人。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師工作者的實質所在。”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還要求我們教師要“愛滿天下”。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賞識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區觸及年輕的心靈。教師,關注的不能只是學生學到多少知識,其行為是否符合規范等。教師首先關注的應該是人,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價值,關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學生當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種種成人的規范去束縛他,而應把學生看成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擁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創新精神。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親其師,信其道”,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必須贏得學生的愛。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1
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下面就案例的撰寫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做研究型教師
教師在中小學的教育科研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每一位教師都要做研究型教師,要有意識的將教育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再從實踐到文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真正的體會研究的成就感與快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講的“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一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研究型教師,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真正體會做教師的快樂。
二、研究內容哪里來
我們作為研究型教師又該研究什么內容?怎么研究呢?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迷茫。或許你會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教師應該養成記教育隨筆的習慣,將教育教學中的感悟與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是正式的聽課評課,教學筆記,也可以是獨自默想或者與同事的交談中偶爾得之,哪怕是只言片語,這些都會成為你案例研究內容和材料的主要資源,教師的研究課題就從這些實踐材料中得來。記錄下隨筆之后經常自覺的實踐反思,也使零散的教育經驗得到梳理,這是教育策略系統化的過程,對于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
教師通過記錄的`方式來反思是一條最有效的學習途徑。教師通過描述、歸納、解釋等各種方式來探究復雜的教育過程和現象,最后形成教學案例。從實踐到完成案例的過程就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三、案例怎么寫
從教師研究的現狀和需要看,案例研究對象可分為一節課、一件事、一個人、一次活動等。案例研究不僅是追求一個結果,更是需要一個過程。教師的案例研究是教師通過敘事方式來反思和改進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
案例的質量由思考的高低所決定,要從紛繁復雜的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案例要注重可讀性和操作性,首先要有時間段基礎和經驗的積累,還要加強理論學習,并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通過這本書,我深切的體會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專家和學者的工作,教育科研與我們普通一線教師息息相關,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多反思多學習多實踐多寫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大家共勉。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2
看了《中小學教師廉潔從教讀本》我決定從以下幾點規范我的教學行為,努力做一個廉潔公正的好老師。
一、改變教育觀念,做素質教育的先行者。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決定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質量。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擾亂了人民的思想,影響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要轉變觀念,時刻明確自己的使命——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素質人才。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的培養,上課的時候注重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不購買教輔用書,努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升素養。
二、提高廉潔意識,做師德的踐行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在純凈的校園里保持廉潔作風,不要貪圖利益,不要收取他人錢財,不搞有償家教。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教師只有擺脫“利”的糾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
三、強化鉆研意識,做學生的領路人。
我們是一線教師,每天要為學生上課,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在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教學方法,把知識、方法、技能和技巧交給學生,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生成,上引領學生深入課堂。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一生執教,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所崇敬,這種廉潔從教的作風,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靴子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古今中外無數時間證明,“為師不廉,師道必壞,拾到壞則必誤學子”。陶校長用愛心詮釋了師德的制高點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格言。他一生愛學生,愛教育,愛祖國,愛真理。比起陶校長,我覺得我還差很遠很遠……
有人說,廉潔是一棵松,在萬木凋零的冬日,為人們送上一絲綠意。也有人說,廉潔是一盞燈,在黑暗冰冷的夜晚,為人們添上一份光明。《中小學教師廉潔從教讀本》時刻提醒我們: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要抵得住誘惑,撐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讓我們與廉潔同行!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3
近期,讀了遲毓凱教授所著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一書。拿到這本書第一眼我就被封面上的一句話吸引了——“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我讀后的總體感覺是豁然開朗,解開了我的一些困惑與糾結,撫平了自己的焦慮與煩躁,其方法可學可用。下面就我的收獲與大家分享如下:
一、愛心與愛的方式——教師的定位
我們教育的初衷都是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那么如何塑造自己成為對學生有影響力的教師形象呢。具體來說:一是專業能力,讓人欽佩;二是人格魅力,讓人喜歡;三是威懾力,讓人害怕。其中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解決的是如何讓學生“信任”的問題,威懾力解決的是如何讓學生“敬畏”的問題。一個在學生中有威信的教師,無疑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教師。這是讀本書的`第一解惑之處。
二、問題學生如何管——七種武器
遲教授結合實際總結出七種轉變問題學生的武器“贊美、、活動、成功、榜樣、人情、強化”。每種武器,作者都詳細介紹了其所包含的心理學原理,其適用范圍和功效,還配上相應的現實案例。
三、班級管理策略——適時適當
“管理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班級是先有管理,之后才有教育,而且管理比教育更直接,見效更快。其中,在班級管理的教育策略里,還著重指導教師如何手把手培養學生干部,也有四步走戰略:牽著走——扶著走——放開走——跟著走。每個階段,每個步驟的重點工作,具體要怎么做,為什么要那樣做,以及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效果,書中都有詳細介紹。
以上是我在《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中感受較深的內容,雖然本書所教的方法并不能都運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學中,但我認為可以通過選擇性地學習或者模仿遲教授這本書的建議和做法來嘗試改進自己的管理技巧,然后再根據自身管理的實際情況作調整,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學生的思維。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4
最近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使踏上工作崗位、從事教育事業不久的我非常震撼,很有感觸。
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談到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室,我們的工作對象是特殊的,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而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孩子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低年級孩子的很多行為也不是我們成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只有哎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處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孩子著想,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要善于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師還應該要有豐富的學歷,經歷和閱歷,所以教師要善于學習,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教育好學生。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這樣可以說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斷的總結教育,并記教育日記,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創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幟。不斷的總結自己教育的經歷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體系,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5
如今,接觸這本雜志快有一年的時間,從剛開始接觸到現在的愛不釋手;從開始間斷閱讀到現在每期必讀;每當教學上有困惑,我都會從書架上拿出它閱讀,里面的名家理論總能給我帶來新的視角;每當與他人交流心得與讀書感悟時,我不假思索的談及那些深深觸動我的文章;同時我在微信公眾號上關注了它,只要推送了文章,我就會認真的閱讀,做好筆記。因為專業,所以信賴;因為信賴,所以值得擁有。它就是我通往智慧路上的好幫手!
最近,我看的一期是圍繞“數學問題提出教學研究”,剛看到這個專輯名稱就深深吸引我,一個問題解決起來容易,可要提出一個問題就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還要有深度,創新型的問題就難了。我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將整本雜志中案例看了一遍,真的是受益匪淺。一個問題的提出牽扯到兩個方面:教師和學生。在普遍的課堂上,學生一般通過給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教師自身基于給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這兩種是最常見的,而文章中還提及了其他方面,例如:學生改編已知提出問題,教師預測學生提出問題等。從眾多的案例中都能感受到問題提出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數學素養,所以我想把問題提出融入課堂教學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作為一名教師,專業發展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這不僅需要改進教師的觀念,還要增加自身的`知識,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最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學到更多的數學。在浙江蕭山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工作幫助教師意識到什么是問題提出,還能夠學習如何進行數學問題提出教學的實踐。問題提出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學生,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越來越多老師的重視,在問題提出這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教師也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機會。
回顧自己的日常教學,瑣碎的問題居多,很多涉及到創新性的數學問題,也很少能夠提供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機會,今后希望自己能夠對問題提出教學多思考,在效果評估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教學實踐,反思教學實踐。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6
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能夠彰顯教師的主導地位,有效高質量的課堂更是每一位老師所極力追求的,而要想真正做到上好一節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雖然自身有了兩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但對課堂理念、課堂系統優化以及教學行為轉變認識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因而仔細拜讀了蘇老師編寫的《高效課堂》一書,書中的剖析和觀點使我受益匪淺。
蘇老師圍繞高效課堂這一主題,對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這五個教學活動環節進行了系統的剖析和深入的'詮釋,奠定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進一步將高效課堂落到實處。在閱讀過程中,我對教學活動環節也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和閱歷做出預設,盡可能猜想到課堂上的所有情況,從而做到有備無患。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特點、自身實際等復雜的教學要素,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不斷地拓展與創新備課內容,可以對課程標準的研讀、學生需要的研究、課程資源的開發、學習方案的生成這些課題進行研究。
上課即教學的過程,其質量取決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與把握。在上課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學的復雜技能,將講授技能、提問技能、傾聽技能、板書技能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同時還要彰顯教師的教育實踐個性化智慧,注重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如傾聽策略、點撥策略、激勵策略等,力求做到“精講”。
說課就是在交流中詮釋教學的意義,在課堂交流中我們要將隱性認識外顯化,將教學中的思考、設想、理念等外顯出來,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我們的設計意圖。此外,要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來審視自身的教學活動,對教學設計背后的意圖、目的、理論依據、個人立場、文本詮釋等進行深度的剖析,從而實現說課的交流價值。
聽課即在觀察中把握課堂的真實。在目前倡導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教育研究的大背景中,將聽課活動放到“科學研究”的視野來重新審視,增加聽課活動中的研究成分,力圖將教師日常聽課活動提升為專業活動,并賦予課堂觀察更豐富的內涵與意義。
評課就是在反思中引領教學的改進。要深化評課活動的理念、內容、方法與策略,在評課活動中要獲得真實的信息反饋,盡可能清楚地認識到每一位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得將所學習的課堂教學理論貫徹落實到課堂中,真正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發現問題從而改正,在反思中成長,實現自身的突破與超越,不斷地向更高層次邁進。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7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為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
由于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
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
第三方面,聯系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干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干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干部。
第一,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對于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干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后,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
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干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干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煉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8
前不久,我在《小學語文教學》雜志上看了一篇《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正好我也在做個人課題研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掩卷沉思:教師搞課題研究是一個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堅持得不夠好。當然,這個堅持得不夠好并不是說我們沒有做,我們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夠好。當我們發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須要做的時候,我們才能品嘗到她帶給我們的快樂、幸福!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長,立足三尺講臺,研究課堂教學,不把課題研究當作一陣風,結題就了事,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為了在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成績,我想對一學年來的幾點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堅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名字叫“堅持”,我們都能記住這醒目的話語。很多時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時間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學校教科室的倡議下我熱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報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實效》個人研究課題。那個時候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但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努力的做著課題。每堂課都盡力做好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讓我們逐漸激情勇退,這項工作的投入度與力度相對減弱。各種各樣的借口成了“堅持”的絆腳石。我們都不會忘記奧運會上,我國體操男團在比賽場上完美的表現,我們都清楚在這成功瞬間的背后是他們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結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課題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對它的思考。再往下細追究還是我們處于被動研究狀態,只浮于表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問題,在問題面前我們選擇的是什么?回避還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舉例而言,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與個人課題有關的環節確確實實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準備,可是時間卻一天天過去,總以“忙”“沒時間”而懈耽搪塞,常常這樣自我安慰 ,甚至有時候是任務迫在眉睫了,靈感也才隨壓力而來。課題研究工作是一個過程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只有把它時時放在心上,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積累,不斷的總結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踐行。把在做課題過程中的點滴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整理好,這就是一筆誰也拿不走的寶貴財富。好多時候,我覺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結果,甚至把上一節個人課題匯報課也當作一種負擔甚至是煩惱,總覺得耽誤了我手頭的很多實質性的工作,其實,細細想來,這不正是在研究、在學習、在提高嗎? 我們在踐行點滴的同時,也是在使自己不斷豐滿起來。讀了這篇文章,我真想告訴自己:多一點現實,少一點虛擬;多一點勤勉,少一些埋怨!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29
本學期,我有幸拜讀了林崇德教授的《教有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諸如《教育漫話》、《給教師的建議》等。初讀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動,感動在作者提供的基礎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實在,感動在作者對中國基礎教育強烈而持久的特殊情節,感動在先生豁達、勤奮的學者風范;再讀之,智慧的教育使人感慨,感慨于作者所倡導的、為我們今天所逐步接受的基礎教育新理念竟始于20年以前,感慨于作者在民間的影響竟達全國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實驗學校就有3000所,更感慨于先生對基礎教育的期望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反復翻閱這本書,再次咀嚼作者流暢而充滿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對中國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德育為一切的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德、智、體、美、勞 諸育中德育排在首位,他是米粒中的胚芽、果核中的仁。我們以前這里曾流傳這么一種說法,讀書好,思想好是正品;讀書不好,思想好是贗品;讀書好,思想不好是危險品。不管你讀書好不好,思想好才是關鍵,最起碼不會給國家給社會造成危害。但在當前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今兒童思想道德較以前有較大的滑坡。
現在很多教師都說現在教書越來越難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社會、學校等多個方面的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不是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嗎?現在很多父母為了生計,無暇管教子女,不是過于溺愛就是過于嚴厲。我班就有這么一個學生,平時父母對他很溺愛,高興的時候孩子范錯誤也不管他,任其自然,煩心的時候就狠狠打他一頓。所以孩子在家里根本就不聽父母的話,老是偷別人的東西。可這孩子在學校、在鄰居面前卻表現的完全不一樣。所以他父母反映說這孩子就聽老師的話、聽別人的話,不聽父母的話。現在這孩子已經改掉了偷別人東西的壞習慣,但對父母的話還是不聽,問他原因,他說自己的父母有時候做的也不對。
看來這父母對孩子從小就教育不當,使孩子對是非觀念模糊,不能明辨是非。現在好了,他自己能明辨是非了,真希望他的父母也能明辨是非,做好孩子的榜樣。林教授還在書中提出了三教一體化這一概念,三教一體化就是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相互配合協作,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但其中又以學校教育為主。當前雖然在進行素質教育,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從教師、家長到學生,沒有一方會真正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德育在這里顯的那么微乎其微,顯得有的有點力不從心。看起來德育任道而重遠啊!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30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把孩子交給學校,等于把一個家庭的希望交給了學校……”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細細思考,這些至理名言甚至都不能真正顯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他一生的人生道路,影響一個家庭的成長興衰;教育一代孩子,影響一個民族的繁衍興旺,影響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所以說,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和未來。
時代在變化,經濟在發展,當前的教育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教育上的任何一個動靜,都會引發社會上的一池漣漪。在這樣的形勢下,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尤為重要。
細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我認為中小學教師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最基本要求,核心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教師職業與別的職業不一樣就在于:教師職業是一種自我監督的良心職業、充滿神圣的使命感的職業!這是因為教師在本職工作中是否真正盡職盡責,很難準確測量,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神圣的使命感去工作!
我們的職業是偉大的`,然而,可能由于工作的繁忙與疲憊,也可能由于個人性格的特點,有時我們的工作還有諸如下列的現象:
一個面無笑容、冷若冰霜的教師給學生的印象常是“兇”。學生會因此而懼怕,難以產生敬慕之情,從而難以學習上進。所以教師要有平易近人的態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營造校園和諧、親切的氣氛,在無形中縮短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后進生”也不例外。面對“后進生”,教師不應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用神圣的使命感在學習上關心與輔導“后進生”,要積極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循循善誘,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
面對著一個個“聰明的”、“愚笨的”學生,誰能準確地說出他們當中誰是未來的人才呢?教育就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再沒有比培養生命更重要的事業。我們有了神圣的使命感,我們會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有了神圣的使命感,你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行為;有了神圣的使命感,面對淘氣、“愚笨”的學生,我們就會多一份冷靜、少一份沖動;就會多一份責任、少一份怨氣。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一個優秀的教師,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成長。很難想象沒有愛心、素質低下的教師會帶出健康、優秀的學生。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人師表,充滿神圣的使命感。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教育事業是偉大的,愿我們的每一個老師用神圣的使命感來對待學生,用神圣的使命感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時刻記住我們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愿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和諧,越來越美好。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3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02-22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范文02-12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6篇)10-28
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精選04-23
2015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04-23
小學教師的讀書筆記(通用21篇)09-12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31篇)09-28
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精選14篇)06-08
讀書筆記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