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1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呢?通過閱讀《自卑與超越》,我們可以發現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于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人人生而自卑。那么,為何人與人之間仍然存在如此巨大的才能差異呢?原因在于,每個人利用自卑心理的方式、方向與利用率不同。阿德勒在此提出關于有關自卑的“補償性”觀點:我們都向往優越,而自卑所引發的壓力感將驅使我們向優越的方向產生“補償性行為”。在這個岔路口,如果你選擇不斷挑戰自我,嘗試繼續解決問題,那么你將會完成自我的超越;而若是被自卑情緒牽著鼻子走,任由它的擺弄,獲得優越感的行為將會“奔向沒有生命意義的側面,真正的問題被無視和排除”。你將在無形中為自己設限,“退縮、停滯,一心避免失敗,而不是爭取成功”。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于心態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于消極的人來說,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發展。
我們的靈魂深處有著永遠無法被填滿的不滿足感。自卑正是來源于此,滲透了我們在成長和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階段。任何心理問題,都不是簡簡單單的暗示與說教就可以解決的,個體之間差異的復雜性與生活的多元性,都令心結的打開格外艱難。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在于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幫助我們對身體接收的印象產生積極地、有利于發展的觀念。思想與行動一直是捆綁在一起的,想要拋開現實進行人格上的加強是絕對無法實現的。對此,阿德勒在其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上,提出了貫穿全書的行動方案——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它,理解、認同并踐行它。最后,祝愿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全新的、超越的自己。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2
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終于把《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給看完了。《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但通俗中包含著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于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于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本書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開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階段。
首先,作者阿德勒的成長并非是一帆風順的。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維也納郊外一個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熱愛音樂,但是他卻認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來自他的哥哥,他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趕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駝背,行動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躍使他自形慚愧,而覺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盡管如此,他卻是個友善而又隨和的孩子。五歲那年,他患了一場幾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決心要當醫師。長大后阿德勒進了維也納大學,1895年得到了醫藥學位,兩年后,他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蒂諾菲佳娃娜結了婚。蒂諾菲佳娃娜是個飛揚跋扈、能言善辯的女性,最關心她祖國的社會革命。她特立獨行和阿德勒所處階級的保守風氣并不十分協和,阿德勒在他的回憶錄里說:男女平等這件事,說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見,他們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過后來兩人倒也能相敬如賓,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經熟讀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他認為它對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貢獻。有一度,他曾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辯護弗洛伊德的觀點,結果弗氏寫信給他,邀請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討論會――有人因此認為阿德勒是弗氏的學生,其實大謬不然,他們是并駕齊驅,等量齊觀的。雖然他的觀點與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團。此后,他即成為這一集團的領導人之一,飽受弗氏的贊譽,并繼承弗氏之后,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而使其名聲大噪。他認為:由身體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雖然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發奮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例如:古代希臘的戴蒙斯賽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經過數年苦練竟成為著名演說家;美羅斯福總統,患有小兒麻痹癥,其奮斗事跡,更是家喻戶曉之事。有時候,一方面的缺陷也會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補償,例如:尼采身體羸弱,可是他卻棄劍就筆,寫下了不朽的權力哲學;宴嬰身材矮小卻成為齊國宰相。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歷史上或文學上真是多得不勝枚舉。這些人都曾經有過自卑,并超越了自卑,他們所獲得成就彌補了他們生理的缺陷,這就是阿德勒的補償心理理論。
那么他們是怎樣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從他的理論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但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2、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夸大自己的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確立恰當的追求目標。特別要注意對缺陷的彌補和優點的發揚,將自卑的壓力變為發揮優勢的動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在各種活動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能做到。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干下去,爭取成功;不斷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你而離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也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從群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3
這本書在我讀大一的時候,老師曾向我們推薦,我嘗試閱讀了很多次,但卻由于其文字枯澀難懂而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通過線上聆聽該書的解讀,我愈發冷靜的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本質,自己的成長歷程。
每個人心里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難以啟齒。這些自卑的心理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每個言行舉止里。也許這會變成一種苦難壓垮和摧毀一個人,也許這也會成為一種升華和造就。關鍵之處就在于個體如何對待自卑情結,尋求超越的方法,合理化自己的自卑情結。
這本書是阿德勒所著,他曾追隨弗洛伊德,但二者在理論上的分歧卻十分明顯,縱使他們一并被劃入經典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強調于人成長的背景,兒童時期的創傷容易導致性格的缺陷。在自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無助,沒有安全感,無法準確的認識自己。這種種都可倒推回我們潛藏于內心深處的記憶。只有清晰的認識了自己,理解到自卑的根本原因所在,才能夠超越自卑。
日常生活中,自卑的體現往往可見于為人處世之際,拼命尋求優越感,合作能力很差,無法與他人和諧共進。超越自卑,就需要改變,重新認識世界,解讀問題,與社會連結,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建立信心才會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從而建立自卑的屏障,超越自卑。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4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書《自卑與超越》,其大意是:尋求獨有優越感源于人生而有的自卑感,通過學會更好地合作將促使孩子實現具有真正生命意義的優越感。
生命的意義在于樂于關注他人,渴望成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夢想為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他的理想和行為都向著為他人貢獻的方向并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會朝著最能體現其生命價值的方向發展。
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存在于“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兩端之間,這其中包含著每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理解。使我們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趨于正確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個體與人合作的勇氣和精神。
家庭是培養孩子與人合作能力的.關鍵。母親要做到對孩子有興趣、為孩子著想。母親對于自己成長經歷的認知,決定了她對于孩子的態度。母親要認可和鼓勵父親的合作能力,讓父親成為孩子的榜樣,另一方面,要讓父親的優秀不對孩子形成過大的壓力。
學校對于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也至關重要。不能用智商等評價指標限制孩子,要讓孩子客觀認識自己、自立;在學校里建立平等的關系,使孩子樂于合作、為他人著想。幫助孩子尋找到興趣和自信。
作者在書中強調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孩子在青春期表現出的叛逆并不是孩子對父母態度的問題,而是源于孩子對父母一直不認同、直到有了對抗能力的時候才表達出來。如何幫助孩子正常度過青春期呢?家庭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正常交往同性和異性,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正確理解“長大”,獨立拿捏好處理問題的“度”。
作者這樣分析犯罪行為。罪犯也追求優越感,但是他的方向錯誤。他們不會合作。造成的原因在于父母沒有教會孩子與人合作,甚至父母不想讓孩子對他人發生興趣。罪犯都是對社會無興趣、沒有合作精神、追求虛假優越性的人。
對于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的內心有強烈的共鳴。值得慶幸的是,我對孩子的養育,遵循了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重視對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能沒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我一直在培育他獨立生存的能力。我將自己在原生家庭的經歷作為參照物,不斷修正自己的養育理念,關注對孩子性格的塑造。當孩子讀大學獨立生活后,他自然表現出被大多數人喜歡的性格,他樂于交往、樂于助人、自主學習、積極上進、獨立處事、堅持體育、感恩父母。
通過《自卑與超越》一書、第一次系統地領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心理學觀點,我更加信服他的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5
《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每個人因為對其現實地位的不滿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于正確理解生活。家長和教師應培養兒童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
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與職業、社交和愛情這三個主要問題有關。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作反應時,都表現了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義在于對別人和社會發生興趣以及能與人合作。
家庭對人類的影響很大,兒童時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給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滅。母親不僅應該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與其他人平等合作,發展自己的獨立性。而父親必須以平等的立場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積極的方式處理好職業、友誼和愛情三大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是家庭的延續。注意兒童的困難、糾正父母的錯誤,是學校教師的任務。教師應該對兒童有真正興趣;同時也訓練他們對別人發生興趣,使他們走上獨立而又與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在于與他人的團結合作之中獲得滿足,更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奉獻的意義是廣泛的,在職業之中,我們與同事團結合作,為單位的生存發展奉獻力量;在社交之中,我們與同學、朋友團結合作,為建筑一個溫暖的集體奉獻力量;在家庭之中,我們與妻子、父母、孩子團結合作,為建筑一個溫暖的家庭奉獻力量;這犧牲換取的是大家的團結合作,從而產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感想】相關文章: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個人感想11-25
自卑與自信作文12-15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感悟與感想12-27
《昆蟲記》讀書筆記領悟與感想12-27
《百萬英鎊》的讀書筆記感想與體會10-31
自信與自卑作文 7篇09-15
自信與自卑作文500字 自信與自卑議論文(通用6篇)09-15
堅持與超越作文600字09-30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與感想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