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優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1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來有許多傳說。
朱元璋攻打瀘州的那時候,把至關重要的洪都交給了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而那時,朱元璋跟陳友諒之間的戰爭那是一觸即發。洪都交給朱文正這樣的命令誰都沒有想到,每個人都以為朱元璋會派一位威武勇猛的大將去鎮守洪都,他們覺得朱文正才二十多歲,年輕人能有多大的作為呢?凡是見過朱文正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紈绔子弟,成不了大事。果不其然,朱文正一到這洪都,每天是飲酒作樂,還自己譜曲讓那些侍女們日夜排練。什么軍事,布防,鎮守城池啊,朱文正統統都不管,全讓屬下自己看著辦去。看到他的人,只能是唉聲嘆氣,心想著:這樣的一個人,鎮守如此重要的洪都,這洪都能鎮守得住嗎?
可事事難預料,這陳友諒進攻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這洪都!陳友諒舉國出動,動員了自己整個國家最強大的戰陣武器,發動了所有的潛力,組成了60萬大軍,向著洪都浩浩蕩蕩地前進。
而陳友諒卻低估了朱文正,也不想想這朱文璋可是才智過人,這么重要的地方,讓朱文正來鎮守,必有原因!就在陳友諒向洪都進軍的當天,朱文正那也收到了消息。再看朱文正,那整個是脫胎換骨。對著陳友諒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大戰在即,朱文正聚集各大參謀師,商量戰事。洪都當時是有八個門,而陳友諒的60萬大軍,可以分成八批隊伍分別進攻一個門。關鍵這朱文正可是一位軍事天才。要知道,城里能用來防守的兵并不多,可被這朱文正調配的井井有條。
終于,大戰拉開序幕。陳友諒最先進攻的是撫州門。
城內的士兵把事先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紛紛丟下去阻擋陳軍來襲。陳軍攻打撫州門三天三夜,也沒攻下來,始終在原地,一步都沒有前進。
而朱文正卻憑借自己的`智慧、勇猛的大將和有限的人馬,阻擋這60萬大軍一個多月,等待這朱元璋的救援。
要想想,這朱文正從剛開始的飲酒作樂,看上去毫無用途的人轉變成現在機智過人的軍事天才。正因為他原來的特點,使陳友諒低估他,以為他沒能耐,沒想到,朱文正這家伙確實深藏不露,用心之深。
無論什么事都阻擋不了一個人的才智,有些事只是沒有到他該顯露自己的時候,一旦顯露出來,那可是一鳴驚人,驚天動地。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無需天天掛在嘴上,只要在最需要的時候發揮出來,這樣就足以被大家銘記。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2
小時候,我愛看圖文并茂的故事書;入學后,我愛看充滿奇幻色彩的科幻讀物;現在的我,特別喜歡閱讀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這個暑假我就讀完了一整套7冊,書中一段段精彩曲折的故事,一句句有理有據的解讀,一個個熠熠生輝的人物,像磁鐵般緊緊地吸引著我,尤其是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堅持與理想……
第一部中,大明開國皇帝的艱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顧朱元璋的一生,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和尚到一代帝君,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著實不易。這讓我懂得:置身于安逸中,難成大器,只有周身布滿荊棘,卻不因艱難而退縮,不因前景黑暗而放棄理想,那總有一天,你的生活將會充滿光輝!這也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給我的感觸也很深。他十分勤勉,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一直在案前孜孜不倦地處理政務,每次上朝都身穿補丁衣,還要用自家的.銀子去資助軍餉。就是這樣一個皇帝,最終仍是無法改變皇朝的滅亡。整整十七年的堅持,演繹著另一類人的生活,即便他的執著沒有任何回報,即便大明終將滅亡,可崇禎仍堅持著。他的行動告訴我: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或許不知未來成功與否,或許結果只有失敗,但我們仍舊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理想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經歷,因為歷史需要我們,需要我們去前進、去攀登!由此,我又想到了徐霞客:他本是一介草民,但他卻懷揣著游歷天下的理想,征服了無數座高山,跨越了千萬條溝壑,成為我國地理學的基石。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他并不起眼,而徐霞客的故事卻是本書的結尾,發人深省: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占據歷史的至高點,光耀千秋,但只要我們堅持過、執著過、奮斗過,即使我們仍無所成就,可我們也無所遺憾!
閱讀一本好書,可以勵志一生。一個故事,是一個哲理;一個人物,則是一段經歷。《明朝那些事兒》中許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告訴我:用勤奮、堅持譜寫自己的輝煌,以開拓、奮斗圓滿自己的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3
隨著崇禎皇帝在景山上自縊殉國,《明朝那些事兒》也以第七冊終結。當年明月歷時數年,終將大明王朝的歷史深入人心,婦孺皆知,不管來自廟堂江湖的各種閑言碎語,僅以普及明史這一社會效應而言,作者功莫大焉!
是該結束了,《明朝那些事兒》以無數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匯集成一個王朝的興衰軌跡,大多悲劇多于喜劇,顯然不符合大眾“好人一生平安”、"皆大歡喜"等套路,但作者一直以其獨特的幽默方式多方化解,讓讀者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扼腕嘆息。但歷史發展到最后,作者自己再也無法用幽默的方式來淡化明朝滅亡給讀者造成的悲劇效果了,只能草草收尾。不是作者偷懶,我猜想面對這出最后的悲劇,作者也不忍多加面對。
從孫承宗死后,作者筆下的明朝明顯加速了滅亡的節奏。闖賊攻入北京和崇禎臨死前的種種活動均未再加以詳細描述,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觀文字明顯增多,譬如“幽默的并不是歷史,只是我而已”,“因為他(崇禎)的故事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東西,往往都很殘酷”,從中我讀到了作者對明朝的深厚感情和對其滅亡的憐憫與不甘。但作者隨即又自我解脫,將之歸于氣數,“嗟爾明朝,氣數已盡”!隨后作者指出了“以史為鑒”的不可行和反面案例的實質,說這決定于人性的欲望和弱點。這一觀點有些偏頗,歷史中的很多事還是可以給后人啟示的.!歷史的丑陋和悲劇固然一直在重復,但也不能以此全盤否定歷史的“借鑒”作用。比如“潛規則”從封建時代盛行至今,一方面這種“丑陋”一直在重復,但也正是以史為鑒有識之士才能得以總結和昭示天下,為其最終根除奠定理論基礎。
在最后一章中,雖然以徐霞客生平結尾,但實則作者借以自擬來體現一種生活態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套用一句以前時興的話,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究其本質,就是執著和堅持。
通觀全書,作者非常推崇執著和堅持,具備該精神的人都不吝給予大量筆墨,如徐階執著地打倒嚴嵩,張居正執著地改革,海瑞執著地兩袖清風,王陽明執著地“格竹”致知,袁崇煥、黃道周執著地效忠抗金,崇禎執著地挽救殘局,徐霞客執著地云游天下等等等等,在作者的眼里,這些人不管結局如何,都是值得稱道的。不以成敗論英雄,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榮辱沉浮,都在歷史的車輪下或塵或土,而在人世間能相對永恒的,只有人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寫完了,但我從中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仍時刻鮮活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或為憐惜憫,或為敬仰,或為切齒,或為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優秀范文04-27
開學那些事兒05-04
同學那些事兒作文03-27
軍訓那些事兒作文02-17
開學那些事兒作文02-05
童年那些事兒作文02-12
暑假那些事兒作文02-11
軍訓那些事兒作文03-19
讀書那些事兒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