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親情放手的作文:不必追
有時握得太緊只會讓自己變得堅硬,放手反而會得到釋懷。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范文,快來看看吧。
不必追
還沒考完期末考試,女兒就列好了暑假的行程,給我留言:“媽,暑假我想出游,路線是北京-呼和浩特-蘭州-西寧。”
從去年高考完,女兒就有了獨自出游的計劃,第一站便是南京。她從未獨自離開過我們,自己想背起包就走,來一場一個人的旅行。一個女孩子,我們說什么也放心不下。于是,一家人開始了一場關于出游的“戰爭”,誰也不想妥協。女兒說,我已經18歲了,你們就放心吧。
做媽媽的就是女兒的貼身保鏢,高中時晚自習后超過5分鐘不到家,我就心神不寧。大冬天,我會毫不猶豫地裹上外套到大門口相迎,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地等她。再等不到,就順著街道往前走,直至看到那個一陣風般熟悉的影子,才一言不發地跟回家。
為什么不跟同學一起或者跟團呢?這樣可以安全一些。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要獨自出去走走。看到她那么堅決,我只好妥協了,條件是晚上住到我同學的家里,而且,我那個可愛的同學也開出了條件:到達之后,兩個小時一匯報行蹤。她私下里對我說,青奧會期間很安全的,放心好了!南京之行非常順利,由此,我也相信,女兒的確也有這樣的能力。自己設計的路線玩得很開心,為了尋找一個心儀的概念書店可以徒步十幾里路,直到筋疲力竭地找到那個小巷。這樣的毅力,相信我自己也做不到。她說:“媽媽,你知道吧,這是跟團所沒有的收獲!”
大學,讓孩子第一次覺得有了翅膀,想離開父母的視線,飛得遠遠的。女兒的志愿,便是一直向往的南方。于是,一下子便到了長沙。送行的路上,她是興奮的,像出籠的鳥兒,不時看著飛馳而過的窗外的風景,跟同學匯報著自己的行程。送到學校,她甚至說:“你們不必在這里了,我自己能行。”我們還是心情復雜地幫她領了一大包沉甸甸的生活用品,抬著送到了6樓。而她,早已跟兩個學姐聊得跟熟人似的。我們在學校住了一夜便離開了,她擁抱了我們,但告別的時候,她只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個字“拜拜”,完全沒有我同學孩子上大學時的號啕大哭,我和老公都有些小小的失落。在高鐵站離別通話時,我的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去年元旦三天假期,女兒便定好了去武漢的行程,還是自己獨行。相隔千里,無力阻擋,只能囑咐:加強聯系。看到她發來的圖片,知道她一大早就到達武漢,因為太早,獨自坐在江邊等待日出。我雖一夜沒睡好,但終歸是稍稍心安。之后一切順利,新年這天,好心的老板還給兩個住宿的姑娘煮了湯圓。
回程的時候,說好了到長沙報平安的,結果早上沒看到音訊,一再追問,卻毫無消息。老公出差在外,我一個人在家急得團團轉。時間沉重緩慢,情緒不斷上漲,我終于忍不住告訴他女兒暫時失聯一事。于是一起打電話,同學的、老師的,還有我武漢的同學也在幫忙尋找。上午10點多,大家開始著急了,作為母親,我已瀕臨崩潰。電話里對著20年未見面的同學,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老公做了馬上飛去長沙的準備,甚至打了長沙的報警電話。在我們找得天翻地覆的時候,手機里忽然有了女兒的信息,輕描淡寫地問:“怎么了?媽,我手機沒電了。”那一刻,我仿佛蹦極一般從天空落到了地面,也輕描淡寫地說:“平安就好。”
之后,又是西安、廣州,雖然仍是擔心,但是慢慢地,我們學著放手。女兒一再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壞人,不能因為你們擔心,我就天天躲在家里。
她說得雖有道理,但是哪能體會理解媽媽一顆牽掛的心。終于,在“五一”之后,我想去看看她的大學生活。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竟有些惶恐。她說:“沒事的媽媽,我會先到市里接你。”但是航班延誤,到長沙的時候已經晚上9點半了,當時長沙下著雨,我迷路了。找到女兒的時候,快11點了。她已經定好了房間,在街口等我。剎那間,感覺我們換位了,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了親人,我忽然有了依靠。
第二天,我跟著她穿街走巷地逛遍太平街、大商場。面前的女兒穿著白襯衣紅裙子,長長的披肩發,不管我承不承認,她真的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以及我看不到的世界。之后的幾天,她很細心地照顧了我的吃、住、行、玩,外出時她必定跟著公交車把我送到車上,到了目的地必須跟她匯報,回程時會有溫馨提醒:過了5點鐘就沒有回程車了啊,老媽趕緊回。這一程,我感到了母女親情的溫暖,當年叛逆的孩子,已漸漸長大。
龍應臺在《目送》里說,所謂父女母子是一場緣分,是今生今世目送孩子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但,追逐孩子的背影,是父母血液里的執拗。
為什么說100遍孩子也不聽?
不少孩子都會讓爸媽這么怨聲載道:“這孩子怎么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聽呢!”怎么樣說孩子才愿意聽,愿意改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說了100遍孩子也不聽”的原因。
什么是超限效應?
美國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感人肺腑,準備多捐點錢。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還是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束了演講,開始向聽眾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不捐錢,還從盤子里拿走了2元錢。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心理逆反。
案例:小寶在家里玩玩具,都會把玩具丟的滿屋都是,從來不主動收拾。媽媽每天都會嘮叨小寶,自己每天卻依然幫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讓媽媽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點!快點!你怎么這么磨蹭啊!”當然跟收拾玩具一樣,媽媽每天念叨,小寶每天賴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跟成人溝通,都要恰到好處。嘮叨就是一種反復、單調的刺激,無異于“疲勞轟炸”,往往會引起孩子不耐煩心理或逆反,就像馬克·吐溫一樣。孩子對嘮叨的反感超出大人們的想象,我們大人可以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互換下位置,去體驗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嘮叨的習慣,注重教育的質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應”的警戒線。
支招
1.一天內批評不要超過兩次: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內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不管是針對同一件事還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2.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把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都翻出來。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會把對孩子各方面的不滿一并發泄出來:“叫你這么多遍都不起床,這孩子就是懶。吃飯也懶,干什么都得催!”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對當下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
3.用表揚代替批評效果更好: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內改掉一個甚至幾個壞習慣是絕無可能的,如果在他們努力改正的過程中,家長不改“他錯了我就說”的批評風格,只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而干脆放棄嘗試。其實,對于習慣了父母“嘮叨”的孩子,表揚更管用。用表揚代替批評,有時效果會更好。家長要適當的寬容對待孩子,只要發現孩子比以前有一點兒進步了,都要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掌聲、一句鼓勵、一個大拇指。
4.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后果:最后,父母還得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體驗錯誤的后果。例如孩子經常弄壞玩具,媽媽可以說清楚下次再弄壞堅決不買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別的。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而沒有替補,這是對孩子有用的一課,讓他意識到因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終要承擔沒得玩的后果。該孩子承擔的,我們家長盡量不要過多參與,孩子做錯事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就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很難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經歷的事情,家長提醒沒有效時,不妨放手,孩子自己會“吃一塹長一智”。
【親情放手的作文:不必追】相關文章:
不必追作文(精選22篇)10-27
作文:追夢別放手08-14
追夢別放手作文「精選」08-17
追夢,別放手作文「精選」06-09
追夢別放手02-01
追夢別放手作文「勵志」08-02
追夢的路上不放手作文精選05-31
追夢路上別放手作文06-09
追夢別放手作文800字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