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教學反思(精選2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文的教學反思 1
一、關于教學目的問題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們一直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作文的指導如何才算是教會了呢?因為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都不一樣,如何讓好的文章出彩,差一點的文章有所提高?基于這樣的思想,我們將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習作五》作為精品課程的研究項目。
我們設計這次作文教學始終貫穿著這樣一個目標:讓學生能夠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材料;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這次習作的具體目標就是通過閱讀《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還得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題目自定。
二、關于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問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孔子給我們后世留下的至理名言它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好”和“樂”是成事的關鍵。學生作文也是如此,其關鍵在一個“趣”字,興趣是作文的動力。部分學生怕作文,原因種種,其間對作文無興趣、把作文當著“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作文興趣、讓學生帶著愉快、歡喜和滿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確是提高作文質量關鍵的一環。那么怎樣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呢?
這次習作能寫出產品的.外部特征和它的價值或用途是重點。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只有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寫作素材豐富了,體驗深刻了,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為了調動學生的表達欲望,所以,我們提前給學生習作要求,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去觀察、詢問和查閱來收集寫作材料。因此,學生就有內容可寫了。由此可見,作文教學應重視材料的準備,讓學生提前收集材料,提高課堂的效率,從而為學生能初步修改自己的習作打下基礎。
作文的教學反思 2
近日,分別在兩個年級的兩個班各上了一節觀察作文課,但是兩個班級的上課效果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在四(5)班上課的時候,我給學生看了一段豆子生長過程的視頻,學生看了之后興趣盎然。看完視頻之后,我再將視頻進行一點一點地回放。我先讓學生們自己在本子上畫出豆子的形狀。有的同學畫的是圓形的,有的同學畫的是扁形的,有的同學畫的月亮形的.沒有一個人畫的是完全一樣的。同學們畫完之后,我讓學生們大膽想象,你覺得自己畫的豆子像什么。剛開始的時候有幾個學生說的'都差不多,都說像小小的乒乓球、圓圓的小月亮。
在我的鼓勵下,很多學生都說出了不一樣的想法。就這樣,我讓學生們邊畫邊說,學生們的想象真的是太奇特了,大部分學生的語言都非常的優美。四年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效果,如果是六年級的學生,那么效果豈不是更好?我抱著這樣的想法在自己的班級也上了一節同樣的課,可是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自己班上的學生既不敢大膽地表達,也不敢大膽地想象。學生所想象的內容與四年級的學生相差甚遠,語言也不是那么的優美。怎么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呢?當我把四年級學生所想象的畫面說給學生們聽的時候,他們都不覺驚呼了起來。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之后,我又將兩個班級的作文質量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六年級學生的作文質量明顯比四年級學生的作文質量高很多。四年級很多學生在表達的時候語句通順,語言很優美,可是到了作文中,大部分學生優美的語句不見了。并且很多學生都只是三言兩語,主要內容集中在我上課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學習的內容。而六年級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沒有大膽地表達,但是作文中的語言還是比較優美的。認真思考之后,我想造成前后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越到高年級學生越怕表達出現錯誤。二是語言積累量是決定作文質量好低的重要因素。三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重“我手寫我口”的寫作方法。
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作文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有所注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能夠將自己表達地內容較好地轉化為書面語言。
作文的教學反思 3
對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件苦差事。他們面對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時,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個字來。教師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文章,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對此,老師學生都是苦不堪言。
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通過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積累。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
學生進入初中后,隨著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閱讀,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所以我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時也能培養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觀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讓學生有意觀察大自然、練就一雙敏銳的發現美的眼睛,激發觀察興趣呢?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的大自然,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的清晨,皓月當空、星光燦爛的夜幕,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春色……這一切都對學生有著巨大的魅力。送給學生一把興趣的金鑰匙,讓他們打開心扉去看、去說、去發現、去體會。
再次,鼓勵。美國教育學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稱:“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白癡,我都能把他們培養成優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贊揚和鼓勵。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贊揚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挖掘出他們不竭的創作動力。因此,教師都要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并給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期待肯定和贊譽的心理得到滿足,就會有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就會有希望。
學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他們苦心經營的結果,他們勞動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認,因此要善待學生的勞動成果。作文講評中巧妙的運用評語激勵學生或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贊揚,會極大的點燃學生的寫作愿望,他們就會投入更大的寫作熱情,盡量去寫好每一篇作文。這樣,贊許和鼓勵,會更大地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給他們創設輕松愉悅的寫作環境,消除了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學生就樂寫、善寫,逐步寫出較為成功的作品。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找到一條能真正體現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作文的教學反思 4
今天,本人執教了四年級一篇作文課《未來的筆》,要求同學們打開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弄清楚現在的筆有什么缺點,未來要怎么改良這個缺點,所以本次習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師要上好一節作文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導課上使學生獲得作文的技巧與方法,教師必須精心地設計作文指導課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師必須在作文指導課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的一種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觀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里,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小學四年級,他們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這就難免出現詞不達意、詳略不當的毛病,比如:未來的筆,他們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現實生活中的筆給禁錮了。因此,教師有必要采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因此本人在進行《未來的筆》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問到:“現在的筆有什么缺點?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來的筆呢?”使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重點和順序,有意識地邊想象邊思考,循序漸進。
我在作文課上給學生提出的要求:
1、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膽、合理。
2、語句通順、生動。
3、能把故事寫具體,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首先要讓學生在互相的討論中想到自己要變的未來的筆的樣子,有點和缺點,這樣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者感興趣的事物,從學生的內心入手抓住他們可以發揮的想象,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去說變成了該事物之后自己該做哪些對社會和人類有益的事情,這樣做就能很好地對學生的“變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導比較到位。
目前的小學生寫作文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沒素材可寫,或是不知從何想象。其實呢,不是生活中沒有作文素材,而是學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實踐活動,還缺少文化知識。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圖片、故事……等各種設計來啟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斷發現,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關注的事物,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寫出新意來。老師要選擇最佳的觀察對象,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樣,學生可用一個簡單的生活情節來想象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可見作文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生活開拓思維,想象一個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憑借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
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除此之外,由確定材料到下筆成文,中間需要一個說的過程,我口寫我心,我心寫我口。讓學生把自己頭腦中想象的情節說出來。在此過程中,語言與思維呈互動狀態。說的收獲與啟發也促成了寫的醞釀,將積累材料與化成文字之間的梯度大大縮小。尤其是教師讓學生示范說,個別說,同位說,小組說,既是個體一次寫的醞釀和嘗試,也是不同個體間的一種互相啟發,能使學生互相影響,不斷補充,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內容。
我認為“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培養學生想象作文的途徑是很多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內在創造潛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使學生創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文的教學反思 5
上周五,我們又上了一節作文課,作文的題目是半命題——我真的敬佩,這節作文指導課,我自己上的很不滿意。
很顯然這是一篇寫人的作文,寫人的作文就得抓住人物品質,也就是你敬佩的原因,敬佩的理由,而這種品質必須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展現。
我還是讓孩子們說題目,說哪件事讓人敬佩,開始也是同桌交流,孩子們說的不熱烈,選取的題目也不新穎。我暗暗的想:難道真的沒有讓人值得敬佩的事嗎?我的情緒也不高漲,一種感覺:我的作文指導進入了瓶頸期了,中年級作文過渡到高年級,我好像走入到了一個小胡同,感覺不到孩子們在作文中的真情實感了?什么原因?怎么辦呢?
我反思:寫人的作文比寫事的作文有難度,孩子們往往抓不住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不善于觀察和挖掘素材,在他們的心中很少去敬佩別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作為教師的我,就是引導孩子們善于發現。這點我做得不夠好,例如:我可以引導孩子們在身邊找敬佩的人,比如學習第一的同學,寫字工整的'同學等等。在課堂上還是應該多交流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點燃孩子們的激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真的缺少發現。”
這節不成功的作文課,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的引導不及時,沒有及時的拋出火苗!在下次的作文教學中一定注意!
作文的教學反思 6
作文教學一直是現在高中教學的難點,如何上好作文課,著實讓語文老師為難。一說作文學生總有畏難情緒,有學生一節課寫不了幾個字,高中語文寫作議論文是個重點。第一次的作文指導是“如何選取立論的角度”,我上完此課后就讓學生寫一篇議論文。我滿以為學生會寫得好,等到批改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學生議論的寫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們的議論文的特點是:
1、開頭提出中心論點,接著來幾個記敘性的例子,然后結尾,文章就寫完;
2、例子全采用記敘性文字,對于議論文來說,有些喧賓奪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難得看見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導時結合相關材料就”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進行深入講解,對學生進一步指導。我主要教他們什么樣的論據才恰當,這要根據你的中心論點來定,看你所選的例子有沒有隱含中心論點,如果沒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選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選了一篇學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這樣寫的“我們學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這個例子可不可以,結果學生思考后說不可以,因為這個例子不夠典型,我贊成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寫議論文,千萬不要說“我家隔壁的大叔說”“我們班有一位同學怎么樣”,誰認識你家隔壁的大叔,你們班的同學,這樣的例子經不起推敲;所選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戶曉的、眾所周知的,這樣才具說服力。
在論據的選擇上主要是把一篇較長的記敘性的例子給學生,告訴學生如何刪減,把跟中心論點無關的枝枝葉葉刪去,只保留能證明論點的部分即可。所選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語文,不宜寫得太長。上了這一學期的作文課后,我對我的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1、作文課寫作樣式的調整。
嘗試模擬考試情景,增加寫作緊迫感,加快寫作速度,增強學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夠字數,再慢慢訓練其文采,下課就收卷,不交者登記姓名,課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說不在規定時間內寫完的不收其作文。節省下的一節課作為點評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進行表揚,或在教室張貼,或在班內宣讀,或往學,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2、積極轉變學生的觀念,讓其明白自己不是寫作文而是寫作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老師,而是要努力寫出讓人稱贊和欣賞的佳作。寫之前就要有寫這篇是用來發表的意識。觀念一變品味就變,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不一樣,往往會精心構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養學生的修改意識,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個反復揣摩的過程,那真是“吟定一個字,捻斷數頸須”。可以嘗試有作文修改課,上一節學生寫好的作文,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覺得不好的地方就進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滿意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寫一遍,讓學生對比前后兩篇文章,這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因為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這一個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4、要上閱讀課,因為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讀書、沒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要想下筆千言,一揮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斷探索閱讀課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參觀時,發現他們的閱讀課是很有特色的,他們的閱讀課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銜接,讓學生讀書時,必須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靈思維的火花,如果靈感來了可當場進行自由創作,閱讀課的時間一般是兩節課聯排,上完課本子要馬上交給老師。這期間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5、寫文章是練出來的,熟能生巧,越寫越快,越寫越能寫。
如果一個月還不寫篇文章,別說寫好文章,可能連字數都湊不夠了,這是我有深刻體會的,在平時應加強學生練習寫作的量,只靠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如讀書筆記等,并鼓勵學生多參加寫作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6、老師要經常下水寫作,和學生分享創作的樂趣。這樣老師就不是光說不練了,也就容易發現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就不是隔靴搔癢,空洞無物。而是和學生去進行共同創。
作文的教學反思 7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于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于閱讀之后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于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系疏松、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師。教師苦于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匯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于正視上述陷我們于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里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課文里。這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后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么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于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后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三、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
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弘揚創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于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作文的教學反思 8
高一學生入學已有兩周時間,每每讓他們口頭談談對某件熱點時政事件的看法,孩子們總是吞吞吐吐,即便能說出點內容的,也流于俗套,很少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和真情實感了。介于此,我給學生們上了一堂題為《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本課教學重點就是讓孩子們學會從不同角度挖掘生活中的感動點。
一談到寫作文,大多數學生是出于骨子里的痛苦,正所謂“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愁入口苦不堪言,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那么學生苦于作文或是文章內容平淡無味的原因是什么呢?歸納起來,我認為以下這兩點“缺乏”尤為重要,即一是缺乏對生活的敏感;二是缺乏一顆感恩的心。但是這兩點對于學生來說,是空洞的理論上的說教。因此,我給學生們看了兩則素材。一則是1999年發生在貴州麻嶺風景區的纜車墜落事件,其中一對年輕的父母舉起雙手救活了年幼的孩子,而自己卻沒能醒來。之后,歌手韓紅領養了這個孩子,并創作《天亮了》這首歌來紀念這個生命的故事。而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青海省的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一頭母牛為自己的小牛爭取一口活命的水而任由運水的人們的呵斥驅趕,甚至皮開肉綻。
之后讓孩子們小組討論,從中挖掘出感動他們的地方。學生們很容易找到父母對子女的愛。其實孩子們的思維受到了束縛,他們只觀察到了人類社會的父母與子女的愛,卻忽略了動物界的親情,所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正是如此。
宋代學者朱熹云“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當學生的寫作思維受限時,就需要教師能靈活地帶領學生去挖掘“源頭活水”,探尋一潭思考的清泉。羅丹亦云“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學生們不是缺少感動的素材,而是缺少發現素材中感動點的慧眼。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切忌流于形式,亦不要盲目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只關注時下貌似套路化的'素材,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一心將教師主觀的寫作方向有意無意地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無形中就會“先入為主”,圍著教師的思維轉。這樣其實限制了學生的自我感受的表達,暗藏“又一村”的思維靈光可能轉瞬即逝,造成千篇一律的刻板化作文。所以聰明的教師應首先學會傾聽,學會肯定孩子們的想法,說不定能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機會。
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指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多從平凡小事擷取思想的浪花,讓這獨特的視角與大腦中現存的知識積累碰撞出傲人的火花,學會在細節中感知人世間的真、善、美,讓自己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的教學反思 9
從事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為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
要努力認真鉆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長期的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都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本人的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省級、市級各家報紙、雜志發表詩歌、散文、消息、通訊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這種做法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么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
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范文的機會。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本人所教學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級中學生征文競賽活動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寫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許多學生紛紛表示,
也許將來我也能成為一名作家。繼而實現了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松的喜人局面。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誠的愛。很難想象,一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作文的教學反思 10
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心中的痛,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可又總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聽了林老師的一堂寫小動物的作文課,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一)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放在作文教學的首要位置,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在這一節課中老師先從學生喜歡的動物成語和動物歇后語入手,引起學生對動物的美好的回憶。有了美好的回憶,這樣學生的思路才會打開,寫作的靈感和寫作的興趣才能拾起。有了興趣自然就會喜歡去寫的!整一篇文章在學生們“我要寫”的氣氛中完成
(二)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課堂中通過“看、說、聽、寫、評、改”七個環節充分的`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充分的體現了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寫,主動想寫,認真寫好,三個層次。
教師讓學生觀察小動物,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非常有條理地引導學生按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在小動物的外形特點上觀察非常細致。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學生說的過程中,其它同學給予補充,聽到別人對小動物的形象的描述和深刻的感情后,學生都躍躍欲試,在這種“我要寫”的動力的鼓勵下,全班學生文思如泉,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真情實感。
作文的教學反思 11
“提起作文頭就疼”這是同學們的口頭禪,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那么,作為三年級語文老師應當如何指導學生作文呢?
我本著追求快樂作文的本意,讓學生在我的課堂里擺脫畏懼作文、感覺“沒有東西可寫”的困境。我設計了一節游戲作文課。
一、玩玩、說說、寫寫輕松又實在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是學習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要想讓學生認真寫作,喜歡寫作,還應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興趣。游戲作文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創造活動,在課堂上我擠出時間讓學生盡情地“玩”,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創造協作心境是大有益處的。在游戲過程中,我把游戲分成三個部分,就是想讓學生能夠邊看、邊玩、邊議、邊說。在每一個部分開始或結束時都讓學生談體會,說看到的、聽到的、有意思的事。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言,寫起作文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二、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
在游戲作文課中,玩玩、說說、寫寫是緊密聯系,相互相成的。在玩玩、說說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注重玩的過程,而沒有注重用合適的語言把玩游戲時,自己或同學的神態、動作、語言說清楚,那樣寫出來的作文照樣也不會生動。所以,在課堂上我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遇到表達好的學生及時鼓勵,給其他同學以榜樣作用。如:“你的口才真好,把你的同學逗笑的動作說得逼真極了。”或及時引導表達不具體的學生:“他們玩游戲的姿勢是怎樣的?能形容一下嗎?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把你逗笑呢?”等等。在課堂上我還展示學生的習作,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各方面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點燃學生寫作的激情。在盡情游戲、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形象的描述,這樣學生就能創作出優秀的游戲作文。
在玩玩、說說、寫寫作文課之后,我準備繼續將“畫畫、說說、寫寫”、“做做、說說、寫寫”、“讀讀、演演、寫寫”等各種活潑、有趣的形式請進我們的作文課堂,讓學生越來越喜愛作文課堂,越來越喜愛作文。
作文的教學反思 12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觀察、感受、所得付諸于語言文字。作文教學要遵循"從學生生活出發,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關注生活的意識,能文從字順地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次習作要求“運用一件事寫出小伙伴的特點”。對于寫人,學生并不陌生,關鍵是要突出人物的特點,而捕獲人物特點的,正是自己心靈的感動、激動,甚至沖動。因此,只有那些平時留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生活的孩子,才能獲得生活的'賜予。怎樣讓學生找到足以激發自己表達欲望的素材呢?這是我在執教這次習作指導時重點考慮的問題。本節作文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去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精心預設,催化課堂生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因此要重視預設。這節課課前我認真地鉆研教材,全面地備好學生,預設好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每一個細節。所以這節課上起來可以說是按部就班,每個環節都朝著我預設的方向前進,學生也在我的準備中漸漸學會寫人的方法,最終還寫出了許多精彩的片斷。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這節作文指導課,雖有精彩之處,但也給我留下遺憾和深深的思考。從這節課學生的反應以及學生課后所寫的作文來看,教學目的基本上能夠達成,大部分學生能用堂上所學到的方法去寫身邊的小伙伴。只是這節課上,還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選材時,應該花多點時間在這上面,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或語言把人物寫具體,并讓學生去說說怎樣寫具體,這樣或許寫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另外在學生修改、評議別人的文章這方面還有待加強,學生雖然能夠幫助同學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語句是否通順這些基本東西上面,還沒能真正做到從選材上、是否突出特點這些方面去進行修改。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進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謹慎地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系,讓我的課堂充滿活力與人性的光輝。
作文的教學反思 13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習作中寫出真情實感。
本次習作中,我注重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活動體驗,讓學生蒙著眼睛倒水,有的學生把水倒得太滿,溢出了杯子;有的學生把水倒偏了,弄濕了自己的褲子。通過活動體驗,學生深刻體會到盲人生活中的不容易,進而學會了理解殘疾人,幫助殘疾人。在活動體驗中,我還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的`體驗活動,促進學生間的交流,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習作的素材。
在指導習作中,利用例文,較好的幫助學生抓住了習作的思路和習作重點,為學生順利完成習作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一次體驗習作完成了,但我們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完成了一項教學任務上,要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豐富自己的見聞。我們一定要抓住、用好這一個動筆的時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讓動筆寫作真正成為開展饒有興趣活動的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作文的教學反思 14
第一單元作文訓練時,我讓學生給遠方的一位同齡朋友寫封信,傾訴一件自己做錯了而未承認的事。一提寫事,我比學生還緊張,擔心他們又同樣的事例。因此,指導時,我在選材這一環節上花了不少時間,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一、寫有用的,不寫沒用的
要圍繞中心選擇取舍。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據,要力求選取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敢于當好裁縫,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二、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
要選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力。老舍先生的《貓》就是選擇了貓的幾個典型事例,突出它的可愛、淘氣、貪玩、老實,成為傳世佳作。
三、寫新穎生動的,不寫陳腐呆板的
要選用新穎的、有特點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寫學生學習刻苦都以“開夜車”作材料、寫老師的奉獻精神總是寫“帶病上課”,就未免太俗,沒有新意。我們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時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地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寫具體的,不寫空洞的
要選用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選用空洞的.、“有影無形”的“材料”。比如要寫一個人不辨是非,只講哥們義氣,選用朋友說他“夠哥們”做材料,就比較空洞;而選用一件能反映他這個特點的具體的事(如幫人打架被拘留),就比較具體。要記住:具體的小事勝于空洞的大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6篇作文交上來時,沒有哪兩篇是相同的。我為學生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感到高興。
作文的教學反思 15
習作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內心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現將本學期作文教學的反思如下:
一、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學生就會對寫作產生強烈的欲望,并會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那些對學習有興趣、能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對學習沒有興趣、不愿學習的學生,學習得更好,學習得更快。”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十分重要。興趣有了,寫作的動力也就隨之而來,學生才會文思如泉涌。
二、作文的基礎是生活。
作文離不開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是學生生命歷程的記錄。在作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改變傳統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狀,讓學生回歸到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積累鮮活的寫作素材,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中重視體驗,就是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充分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表達欲望,這時是教師將學生由“生活狀態”引入“寫作狀態”的最佳時機,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從被動的寫作心理狀態“要我寫”,過渡到“我要寫”的主動寫作心理狀態中來。
三、品讀好文章、摘抄佳句好詞。
寫作成功的同學大多有相似的經歷:讀到好文章,他們反復咀嚼甚至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熟讀成誦。作文時一不小心用了上去,結果老師大加贊賞一次成功使他們更加投入地去閱讀去積累,不知不覺中作文水平就見長。
我們平時的閱讀,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課堂上的閱讀,
分析課文,句句講解,字字落實,這種“訓練式”閱讀功利性太強,抑制了學生的靈性,如同籃球教練講解技術動作,我們明白了技術要領,卻未必有運球時的手感,更別說比賽時的創造性發揮了。另一種是課余的閱讀一目十行,一天一本,這種“休閑式"閱讀獲得的多是開懷一笑。絕難領略文中的奧妙與真諦,這兩種閱讀對于作文寫作幫助都不大,想使作文提高需要怎樣的一種閱讀。我想應該是這樣一種閱讀:它是一個寫作者與另一個寫作者心靈的觸摸,是建立在相親相知基礎上的熟悉與默契,這種閱讀,才能對學生的習作起到好的作用。
我們選擇一篇自己最欣賞的美文佳作,抄錄下來潛下心來,反復誦讀,天天賞玩,既不是為追求情節的刺激,也不是為應付考試而苦讀,空出心靈,暢開悟性,純粹是興之所至地品讀,今天對第一段感興趣,就盡情的讀;明天對結尾有感覺,就對結尾多品讀幾次,這樣,文章訴諸閱讀快感的表層信息漸漸消退,藏在深層的東西水落石出,日復一日,反復這樣做,漸漸感悟作者寫作思路,領略其用筆之妙,從而進入一種較高的讀書境界。
四、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為了明天的進步,是為了學生,為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長,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在教學的道路上寫下美麗的詩篇。
作文的教學反思 16
上周五,我們又上了一節作文課,作文的題目是半命題——我真的敬佩……這節作文指導課,我自己上的很不滿意。
很顯然這是一篇寫人的作文,寫人的作文就得抓住人物品質,也就是你敬佩的原因,敬佩的理由,而這種品質必須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展現。
我還是讓孩子們說題目,說哪件事讓人敬佩,開始也是同桌交流,孩子們說的不熱烈,選取的題目也不新穎。我暗暗的想:難道真的沒有讓人值得敬佩的事嗎?我的情緒也不高漲,一種感覺:我的作文指導進入了瓶頸期了,中年級作文過渡到高年級,我好像走入到了一個小胡同,感覺不到孩子們在作文中的真情實感了?什么原因?怎么辦呢?
我反思:寫人的作文比寫事的作文有難度,孩子們往往抓不住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不善于觀察和挖掘素材,在他們的心中很少去敬佩別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作為教師的我,就是引導孩子們善于發現。這點我做得不夠好,例如:我可以引導孩子們在身邊找敬佩的人,比如學習第一的'同學,寫字工整的同學等等。在課堂上還是應該多交流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點燃孩子們的激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真的缺少發現。”
這節不成功的作文課,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的引導不及時,沒有及時的拋出火苗!在下次的作文教學中一定注意!
作文的教學反思 17
在上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寫自己高興、痛苦、傷心等事時, 我先組織孩子們說,但課堂上鴉雀無聲,然后我靈機一動,心想:也許孩子們怕我都不原和我師交流,于是我趕緊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大組,甲組同學說高興事,乙組學生說傷心事,丙組學生說痛苦事,不到一分鐘孩子們便自動組合,很快的形成了三大小組,看到這樣的氣氛,我一下松了口氣。讓剛成一組的同學進行5分鐘左右的深入而密切的交流對話,我及時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真心話,說出自己的快樂和痛苦。最后三組角色互換,按順序進行談話。談話結束后又讓學生把自己參加今天活動的經過寫下來,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題目,并提供學生一些與本次活動相關的優美詞語,學生便興致勃勃地動起筆來……
我采用了一個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談話吸引學生激情參與,誘導他們觀察生活在“周圍事物”的細節并用簡略的`文字加以“攝取”,然后再請學生記敘成文。幫助學生在作文課上學會“攝取生活素材”。使之成為“取之不絕”的作文源泉,這呼應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的目標要求。
我把談話過程盡量拉長和變細,讓學生看得清,聽得清。有意識地豐富了學生的見聞,誘導學生產生了表達的.激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高漲的激情中完成寫作,呼應了《課程標準》中“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的目標要求。誘導學生產生表達激情,不但使學生在當前寫好作文,而且保持了學生作文學習的可持續動力,保證學生從不原寫作文到學會寫作文。
我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盡量把作文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訓練能夠演示成為“情景”,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學情景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深入研究作文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構學會寫作的認知和技能的相對完整體系,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作文的教學反思 18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于山區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于閱讀之后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于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系疏松、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復出現,“讀后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的不適應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師。教師首先苦于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語文大綱規定:“作文每學期不少于八次,并經常進行片斷訓練。”教師時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絕大多數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每學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數教師只勤于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占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考的作文評講,也只占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區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匯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山區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山區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于正視上述陷我們于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作文的教學反思 19
作文就是書面表達,表達什么呢?當然是你看到、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為什么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呢?原因很簡單,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天生有一種表達的欲望。音容笑貌、言行舉止甚至衣著打扮等等實際上都是表達,都是在向外界傳遞著關于自身的信息;書面表達則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和更為細膩、深刻、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然而,這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勝任愉快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起碼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其次是基本的寫作技能。
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文學家無不是語言藝術大師,也必然同時是思想家。這里就引出了作文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語言,一是思想。誰更重要?如果說作文就是表達,而表達就是交流,那么,毫無疑問,當然是思想更重要。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際互動都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語言形式只是工具和手段,古人講“得意忘言”就是這個道理,進一步說,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心心相印”的話,甚至連語言都是多余的,當然,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不能做到,所以還需要這個“累贅”。
就中學作文教學來說,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事實上,文學家不是你能培養出來的,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那么多文學家;而主要是培養“思想家”,也就是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的習慣、意識和精神,這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主要是指向人生和社會、歷史和現實、文化和精神等領域,這才是中學作文教學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思想不僅是人的權利,而且是人的本質。沒有思考的生活是動物式的生存,不會思考的人只能喪失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從而淪為感性和知性的奴隸。
只是由于思考的成果也就是思想必須在物化以后才能更好地交流,才需要語言,需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起來的好的語言,書面語言的要求則更嚴格一些。事實上,在言語形式的交往中,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言語能力,而是思想!“話語”日益繁榮昌盛,而思想則逐漸淡出,這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奇觀。再說,思想可以直接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壓根兒就不需要外部語言。
總之,如果兩者不能兼有,寧可要思想!
以上所說的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事實,然而,正像馬克思以前的學者總是被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蒙蔽而不能發現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其他活動這樣一個簡單事實——馬克思正是從這里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樣,中學作文教學也是弄不明白自己的任務和目的究竟是什么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而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中學作文教學的最大問題是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要求學生把文章寫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謂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轉合的行文格式、通順規范而不乏生動老練的語言、必要的.表現方法和手段乃至書寫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潔等等;盡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中分析思考出來的自己的見解,而是命題者事先寓于題目或材料中的結論且大多流于空洞,比如助人為樂啦,全面地看問題啦,追求堅韌的品格啦,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啦等等,這些觀點放之四海而皆準,根本無法證偽,當然也就不需要思考,只要舉一些現成的`例子,然后說一堆大話、空話、套話就夠了。
為什么不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精彩紛呈”的“事件”?像企業改制、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貧富懸殊的加劇、精神家園的喪失、黨風、行風、民風、貧困、失業、失學、民生、民心乃至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等等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天天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現實為什么不能進入學生的視野,進入語文教學的課堂,進入學生的作文乃至高考的考場?
我們害怕什么?害怕學生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害怕他們的思考太幼稚或偏激?然而,他們已經并終將去承受這一切!然而,幼稚的思想總比沒有思想好,偏激的觀點勝過一切不假思索的結論!再說,他們總有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偏激到冷靜的過程,這正是人的成長規律。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更重要的是,只有讓他們真正去思考現實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才能真正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歷史憂患感和人生滄桑感,這是比什么都寶貴的財富啊!
我們害怕什么?說穿了,我們是害怕他們思考!害怕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我們掩蓋了真相而代之以假象,撤消了真問題真思考而代之以偽問題偽思考,就中學作文教學而言,則是放逐了真思想真感情而代之以形式和技巧的操練。我們錯誤地以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心地就變得簡單而又清明了,然而,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社會里,學生怎么可能與現實完全隔絕呢?由于不會思考,他們對社會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淺薄惡俗的“文化”照單全收,并如獲至寶,奔走相告。
為什么那么多學生視寫作為畏途?因為他們沒話可說,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為什么學生作文中沒有真情實感,缺乏個性張揚,而是篇篇四平八穩,人人千篇一律,個個異口同聲,因為我們早已把他們的思想輪空,然后塞進去我們為他們準備好的一些東西。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比他們自己更懂得他們應該如何生活并妄圖替他們安排好一切。
寫作又叫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創造什么?當然,從語言形式到表現手法到文體都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是,這顯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中學作文教學也不可能承擔起這樣一個需要幾代文人尤其是杰出的文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不同時代的人面臨著不同的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特定時代的個性,也有歷史的和人的共性,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中學作文教學正是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為了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去思考和思考的結果怎樣,才需要物化形式的作文。所謂創造,主要是指表現在作文中的他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見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創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創造!
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有創造,沒有真思考就不會有懷疑和批判,沒有真問題就不會有真思考,不去關注現實人生怎么會發現真問題呢?而沒有真問題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學干什么呢?再者,沒有思想,語言何用?不能“鐵肩擔道義”,怎會“妙手著文章”?
把真相告訴學生,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才是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作文的教學反思 20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的第一單元的課文基本為“寫景文章”。第一篇《觀潮》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雅魯藏布大峽谷》描繪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壯麗的景觀;《鳥的天堂》描寫了“鳥的天堂”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火燒云》描繪了火燒云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而與之相應的習作板塊要求就是描寫奇特的自然景觀。
寫景文章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有難度的,特別是針對于農村的學生。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而農村學生對于寫作文更是“懼怕“。在農村,受經濟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村里大多沒有可供人們娛樂的公共場所,生活相對單一,學生相對見識較少。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中度過。課外及節假日的時間也只能在孩子們的嬉鬧中度過,這樣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寫作文時,找不到合適的寫作材料,無從下筆,總想翻閱范文,希望以范文來開闊視野,模仿寫作。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沒了,寫作文的興趣也沒了。
我發現我班的學生在寫景作文上存在著較大問題。如學生不能理解什么是寫景作文,寫景的過程中往往寫了大量的人和事,輕重不分。文章缺少文采,干巴巴的。文章太短內容不具體,不會具體寫一處景物(一種景物), 段落的銜接不好,段落中間的邏輯順序也有些亂,如寫了花,又寫其它,再接著寫花。
我決定采取以下策略:
1、因學生的所見所聞實在貧乏,在布置作文時給學生明確的標題,如“我美麗的校園“。
2、必須給學生作文實例,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如何寫作。
3、讓學生多讀多看一些寫景文章并且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想象。
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是說一個單元就可以完成一類作文的訓練。一類作文,訓練的點也有好多,一個訓練不到,學生的習作就可能不能完成得讓我們老師滿意,所以,不能期望一個好教案就能做到完美無缺,把所有的訓練都完成,要求的作文寫完整,寫完美,這是不可能的。平時的訓練,點點滴滴的訓練,有系統的訓練必不可少。
作文的教學反思 21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農村小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農村教師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于語文教師,特別是習作起步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游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范,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事說出來。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縣河的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么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后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游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游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松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農村小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師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贊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贊賞的眼光去批改,并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干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作文的教學反思 22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是“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根據這此要求,這節課首先通過組織一個拼句的游戲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主要抓住:與學生一同交流在游戲的過程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根據在評議中所感悟到的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這兩個方面組織教學。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研討課后這樣的感觸更是特別的深,自己原本設計得蠻好的環節,想好的一些精辟的話語,在教學時卻常常不能盡如人意的表現出來。不過有遺憾才會去反思,有反思才會進步。在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后,我結合自己課堂上的表現,覺得自己以下幾點是做的不足有待改進
1、在學生展示拼句內容的環節,讓學生展示得太少,以至于后面描寫片斷時,學生寫得內容就不夠豐富了。
2、在點評學生習作時,過于概括和籠統,沒能及時、準確的把握住學生習作中的優缺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細致的點評,沒有讓點評這一重要環節發揮其示范作用。
不過遺憾之余,更多的還是開心因為在這次活動過程中,不僅讓我更多的去關注作文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讓我對活動作文教學有了多一些的了解和把握,更使我對今后的作文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我想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我會多多的開設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作文教學方案,多為學生的作文提供身邊的材料,會更多的關注如何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點滴,讓他們不再害怕作文,而是變得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好寫。
作文的教學反思 23
《習作6》是看圖想象作文。教材提供了兩幅圖畫,這兩幅圖描繪了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雛燕從自家的屋檐下的燕窩里跌落下來, 小花貓看見了撲過去想吃掉它。接下來要求學生想象一下,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結果怎樣,再把故事寫下來。題目自擬。
這是給材料讓學生進行寫作的訓練,簡單說是以“圖”為本,以具體的直觀形式為支柱的習作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訓練上,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全貌,感知故事內容-----接著指導看清其中的人或物,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明確圖意。在想象能力的訓練上,以圖畫為立足點,通過指導想象圖畫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在老師的引領下懂得要根據畫面內容,進行合理想象,讓畫面活動起來,讓畫中的人活動起來,讓畫中的物也活動起來。
圖畫中的.情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某一鏡頭,所以在指導想象時要切合圖意,切合現實生活中事物的發展變化,應與童話故事的想象指導區分開來,不可放任學生漫無邊際的想象。在發揮想象故事的發展中,學生可能對貓吃雛燕的動機可能有爭議,此時,要給學生明確“貓翹起尾巴的意思”(根據貓的習性特點,如果翹起來很硬,且毛有刺刺的感覺說明小貓在生氣或是害怕或是敵對。全身壓低,尾巴起卷起來,雙耳后壓,張嘴,露出犬牙,并且出聲。準備攻擊-前低后半高,尾巴平伸,雙耳朝前傾,爪子全露出來。這時它要攻擊了。)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想象合理、大膽。
在感知圖意后,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這樣作文時語言表達才能有條有理。
作文的教學反思 24
三年級的作文一直是讓許多老師撓頭的問題,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尤為難教,對于所有的教師來說這都是一個挑戰。對于一個基礎不扎實,學困生“充沛”的三年級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上周我班進行了第一次作文,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六節課時間才完成了這一次作文之旅,效果又是這樣呢?著實在讓人不敢茍同,全班大約有一半左右學生的作文讓人有一種不堪入目的感覺。這樣的效果對我來說的確挺失敗。任何讓形式能寫好起步作文成為了我近期的一大要務。
星期三我帶著一個用硬紙做的垃圾桶到班上準備布置教室,當我走到操場上時看到一個個學生探著頭朝窗戶外面看,走進教室就聽到幾個學生發出的驚呼聲,問他們叫什么?這時候有一個平時膽子較大的學生說:“老師,他們說你拎了個垃圾桶來哦!”“真漂亮耶”另一個學生嚷道。這時候大家都開始七嘴八舌說了起來。大家都十分好奇的看著我手中的玩意,我沒有理會,依然繼續著我手中的工作,希望他們可以多觀察一會兒。當我把手中的垃圾桶貼到衛生角后,拍拍手上的膠水,問:“剛剛我做的垃圾桶漂亮嗎?”“漂亮”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那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立即桶是用什么東西制作的。”我趁熱打鐵。當然他們也熱烈的回應了我。課堂就在這樣一問一答中順利進行下去了。不知不覺中學生都融入課堂情境中去了。當我最后擺出“漂亮的.垃圾桶”這樣一個主題時看到他們眼睛里閃爍的是一種興奮的表情,不用說他們這一次作文寫的很成功。從這次作文課上我領悟到了讓學生融入課堂情境的重要,一定要多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作文的教學反思 25
四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于老師。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己摸索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
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范本,課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效仿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拔指導,讓學生明確應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盡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
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寫作方法寫 1 、 2 篇下水文給學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并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秘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教師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范,還可以了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更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突破。
【作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作文的教學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學反思11-21
作文的教學反思08-07
作文教學的教學反思12-06
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06-02
[經典]作文教學反思06-21
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05-25
作文教學反思05-27
作文教學反思【熱門】11-21
【推薦】作文教學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