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換一個人物視角寫孔乙己-續(xù)寫改寫
小說《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經(jīng)典,故事是透過咸亨酒店的小伙計“我”來展開的。“我”是誰呢?“我”是咸亨酒店里一個樣子看起來傻傻的,無法招待長衫主顧,連往酒里面“孱水”這樣的活兒都干不好的的十幾歲小伙計。文中的“我”在當時只是看笑話的一個小孩,對于孔乙己的遭遇內(nèi)心似乎沒有一絲觸動,或者說,在那樣的社會中已經(jīng)慢慢被同化成了冷漠自私的人。大家可以聯(lián)想一下《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和《孔乙己》中的“我”,同樣是小孩,他們是否都被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同化了?作者想借這兩個“我”分別表達什么?哪一個“我”更令人覺得悲涼?
《孔乙己》中除了“我”這一個人物視角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旁人(掌柜、短衣幫、小孩)的角度來寫一寫他們眼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未進學,最終窮困潦倒。但令我奇怪的是他嗜酒如命,常常到我這兒喝酒,且基本上每次都付現(xiàn)錢。那錢是哪來的?聽眾人說是偷的,他每一到店里眾人便一起高叫“你又添新傷疤了!”“你又偷了X家的書”之類的,他便青筋暴起,滿口“之乎者也”。這時便是小二也能大笑,因為在這漫長蕭索的日子里,能笑的也不多。別人都覺得,沒他日子也是照樣過。
但我卻不敢茍同!開酒店的最煩結(jié)賬,去收債時就像喪門神似的,人們遠遠地看見了便跑。但不得不說,孔乙己的“品行”很好,縱然欠錢一月之內(nèi)也會還清,但每次見他欠錢,哪怕只有一兩文,我的心都像壓了幾塊大石頭。后來我擔憂的事果然發(fā)生了,我在年關(guān)結(jié)賬時,他還欠十九錢,聽眾人說是打折了腿了。唉,只能怪他自作自受。最后一次見他時果然打折了,腿像個木偶人似的盤坐著,面對眾人的笑,只是用那如一潭死水的眼睛哀求著。后來再也沒見過他。
唉!他也許是死了。罷,罷,罷!沒他生活也是照樣過,他也不能教小二寫字使小孩分心啊,也不會因分茴香豆而引起嬉笑嚇到長衫顧客了,生意也不會受他這個可憐鬼影響了。賬面上的十九分錢也隨他的靈魂煙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