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征文:愛與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小編整理了愛與責任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愛與責任
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 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于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于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兇。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
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
三.愛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斗志。轉化“問題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于愛的話,那么更確切地說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責任。我 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第二篇:愛與責任
愛?什么是責任?什么時候懂得感恩?這些問題相比人人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遵守。
一個寓言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幼兒時期,整天在大樹下玩耍,少年變得愁容滿面,大叔讓他把自己的果子賣了,買了新的玩具完成了學業。青年時,孩子把大樹的樹干砍了蓋了房子娶了新娘。中年時,他把主干鋸了做了獨木舟遨游世界,老年時,孩子回來了一直陪伴在大叔的身邊。這個故事中的大樹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了孩子的一生,而我們懂得感恩的太少了,甚至給家長夾菜都不愿意做,在古代都有正為本,孝為先之說,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周恩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該父母喂飯,而自己隨便吃幾口。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同學。這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總是在家大呼小叫,有時候父母做好了飯,我還挑挑揀揀。一會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當我真正開始做飯時,在體會到做一頓飯多么不容易。媽媽做飯時燙了手,我也只說了一句話“沒事,用冰敷一下。”便不再問了。現在我知道了要懂得感恩,感謝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不要·把父母的心傷透了,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在家 要感恩爸爸媽媽,在學校要感恩老師和同學。
“仁”這個字很簡單,有倆個人組成的。在人群中樹立一個好榜樣是種責任,一個人能否與社會重合,能否與世界重合,更好的去交流,是人自身的交往能力,倆個人的和諧就構成了仁愛或不仁愛。如果從小到大不會跟人打交道,在社會上是很艱難的。一個孩子不跟同學交往,不和老師交往,那他就會感到孤獨,從而自卑甚至自閉。1991的元旦盧剛打死了同學和老師6人,后自殺。27日黃谷陽殺害了自己的女上司,這些事件都和孩子的人際關系有問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一次,我們上自習,顧思怡的同桌對馬良辰說“班長,顧思怡肚子疼”馬良辰馬上放下手中的筆走過去,輕輕地問“:怎么樣了?很痛嗎?先喝點熱水吧。”說完,俯下身子,拿起了顧思怡的杯子,擰開蓋子,倒了杯熱水讓顧思怡喝下。說“:要不我把老師找來吧。”“不用了,我一會就好。”“那你趴在桌子上休息會,有什么事叫我。”就這么一件小事卻讓我記住了老班的熱情。
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間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敢承擔。每一個孩子要懂得愛與責任,讓我們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成長吧!
第三篇:愛與責任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里氏7.1級特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政府立即開展抗震救災工作。青海玉樹地震再一次牽動了全國各名族同胞的心。在抗震救災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中華兒女之間的深厚的愛——那是一種超越種族的愛,那是一種超越血緣的愛,因為有愛,才有責任的存在。
在天災面前,中華兒女攜手面對,用愛承接責任,用愛溫暖世界。黃福榮是青海玉樹一家孤兒院做慈善義工的香港人,在地震發生后,孤兒院受到嚴重損毀,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黃福榮,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師被困后,立即折返現場協助搜救。由于現場余震頻發,黃福榮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難。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之間并非親人,但卻可以為了別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為什么?因為他們心中有愛,愛讓他們身負責任。
救災的過程是艱難的,玉樹縣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道路本來就很崎嶇,而此次地震無疑是雪上加霜,大量運載救援人員、設備和物資的車輛都被堵在路上,影響了救援速度,后勤醫療無法跟上;玉樹縣縱跨長江、瀾滄江兩大水系,地形復雜、地勢高聳,這使救援工作難上加難;由于玉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救援人員出現高原反應;在震后兩日,玉樹晝夜溫差大,這對災民無疑又是一大打擊。災區前方,是人民子弟兵穿梭在廢墟中搜救的身影,是國家總理溫家寶在災區前線慰問受災民眾的身影;災區后方,人們自發組織募捐,為災區人民送上真誠的祝福。人們用愛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用愛給了災區人民信心與希望,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是愛不再讓他們感到孤獨。是啊,地震震垮的只是人們的住房,震不跨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4月1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乘飛機前往玉樹災區慰問受災群眾,實地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在玉樹孤兒院的教室里,他在黑板上寫道:“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那一,我在他身上讀到了責任,看到了愛。
為表示對在4.14青海玉樹地震中逝世的人民的悼念,于21日,全國降半旗、默哀一分鐘,在當天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天災面前,大愛無邊,舉國上下,眾志成城,中華民族再次攜手共創美好家園,心中有建設祖國的責任,有對逝者的懷念、生者的安慰。在這面前,一次的語言文字都顯得那般的蒼白無力,所有的色彩都是那般的枯乏單一,唯有一種情感頂天立地,那邊是——愛。
中華兒女用愛點燃希望,用責任承擔未來。
【師德征文:愛與責任】相關文章:
愛與責任師德征文09-12
師德征文愛與責任05-21
中學師德征文:愛與責任05-15
3000字師德征文愛與責任05-11
關于師德的征文:愛與責任(精選21篇)04-13
師德論文愛與責任08-19
責任信念情操師德征文201706-03
最新責任信念情操師德征文06-02
責任信念情操師德征文「選登」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