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鬼鄉》有感
“我們不應該羞愧,應該羞愧反省的是那些否認歷史,拒絕反省的人”
最近,一部名為《鬼鄉》的慰安婦題材電影在韓國熱映。首映一個多月以來,已經吸引超過355萬人次觀影,牢牢占據熱度榜首位。牢記痛苦而屈辱的歷史,讓“奶奶”們回家,成為很多觀眾的心聲。
影片是根據韓國慰安婦受害者證言而創作的,劇情不僅是她們痛苦經歷的集中呈現,也包括戰后的相關女權運動。據導演趙正萊介紹:當年遇難的慰安婦受害者很多無法回家,因此只能召喚她們魂歸故里。在韓文中,“鬼”和“歸”發音相同,因此鬼鄉也就是歸鄉。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戰后幸存的慰安婦承受了兩種痛苦。除了日本右翼對歷史真相的長期污蔑和掩蓋,還有社會的歧視和疏遠。特別是在亞洲,慰安婦一詞成為加害者刻意抹殺的禁忌,甚至受害者自身也不愿提及。亞洲國家的很多慰安婦不為家庭所容,或隱姓埋名,或在冷眼歧視中度過余生。
韓國的轉折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日本首相訪韓為契機,在韓國民間團體的努力動員下,金學順老人公開作為人證,控訴日軍強征慰安婦的暴行。雖然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之下,慰安婦受害者仍然遭遇了歧視和不理解,但覺醒的老人們堅持為女性權益而奮斗。從1992年開始,以慰安婦受害者為代表的民間團體,每周三在日本駐韓使館前抗議,持續至今;身體較好的老人奔波于世界各國,以證人的身份粉碎日本政客的謊言;含恨離世的老人把財產全數捐獻社會,成立基金幫助其他國家受到戰爭摧殘的女性。
這些努力,推動了韓國社會從羞于啟齒轉向自責和接納。政府根據相關法律,對健在的老人從住所、醫療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援助;建立網絡歷史資料館,介紹慰安婦被強征的過程和遭遇,并呼吁恢復受害者的名譽,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認識;在各地建立慰安婦受害者博物館和紀念館,把受害者集中居住的分享之家作為中小學生的活動基地。圍繞慰安婦問題的藝術作品也受到關注,就如《鬼鄉》,幾乎未做商業宣傳,完全是在觀眾口口相傳下,從最開始的20塊銀幕,逐步擴映至700塊銀幕。
趙正萊深刻地指出:慰安婦問題并非一日就能解決,是非常普遍的女性人權問題。受害者自身的勇氣是改變社會偏見和揭露戰爭罪行的起點。國內一則電視新聞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一位離世的山西慰安婦受害者,她的后人只愿意背對鏡頭講述母親的不幸。而在這個層面,處境最為凄慘的實際是日本的慰安婦受害者,在日本政府和社會文化的雙重壓力之下,很多人至今仍視她們為操皮肉生意的女人。唯一敢于講述自身遭遇的受害者城田鈴子,甚至直到臨終都不敢使用真名。
由于慰安婦受害者都年事已高,健在的老人越來越少,而加害者的贖罪、社會層面的反省仍很漫長,當務之急是提供一個接納并尊重受害者的社會環境,并搜集整理各國慰安婦受害者的證言證物,把其鑄成“歷史鐵券”長期流傳。不讓慰安婦受到二次傷害,值得全社會共同正視和努力,正如仍然健在的李榮洙老人所說,“我們不應該羞愧,應該羞愧反省的是那些否認歷史,拒絕反省的人。”
【觀電影《鬼鄉》有感】相關文章:
電影《鬼》觀后感11-09
經典喜劇電影:開心鬼觀后感08-31
觀《鬼媽媽》有感07-17
電影《鬼瞳警探》主題曲歌詞07-26
觀電影《夜襲》有感04-07
觀電影《硅谷》有感07-29
觀電影《勇士》有感02-28
電影《佛坪》觀有感08-15
觀電影《長征》有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