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看卒跡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卒跡觀后感(通用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卒跡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卒跡觀后感 1
有人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在我看來電影與主旋律電影非常不一樣,我國的主旋律電影實際上就是“有中國特色的電影”。電影中通常帶有那種很鮮明的紅色印記,借助一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個故事或事件來烘托當時的時代主題。我國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幾乎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開始,作為我國電影幾乎與生俱來的一個特色品種,宣傳是其主要目的,電影發展至今無外乎幾種模板,其一便是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歷史電影,如《建國大業》、《大決戰》;其二便是題材虛構而成分主流的教育類型電影,如《地雷戰》、《雞毛信》;其三便是傳記類型,如《焦裕祿》、《孔繁森》。《卒跡》大可歸為后一種,但不同之處在于人物。
《卒跡》中的主人公李二卒改編自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村支書16年來,后者因實干苦干,身先士卒,將一個落后貧困的鹽堿地村落建成總資產超過5億元的企業型村落,并有了“村級市”的美稱。這是典型的歌頌事跡類型,但本片的主人公卻與眾不同,首先他不是一個黨員,其次他成分很低,用句現在的話來形容就是“純屌絲”。片中關于李二卒的出身,用了“冤種”這個詞,聽電影編劇解釋道,這個冤種指的是,在農村里,那些上一代人家里只有一個孩子的'外來戶,并不是村中大姓的后裔,也沒用兄弟姐妹,任人欺負,所以在李二卒這一代,父母為了扭轉這種弱勢局勢,一口氣生了8個孩子,結果依然是村民的欺負的對象。李二卒沒有上過一天學,不認字,而且在公社里,父親時常偷偷賣點東西,自己也經常被人以投機倒把帶上高帽子,叫做“挖社會主義墻角”,就算當上村支書后,因為沒有文化,對很多事情“不在行”,包括鎮上下達種植大棚普及,李二卒從全村利益考慮,拒絕接受,并且對下鄉訪問的領導,從來沒有管過飯,完全是個負面形象,平時主旋律中的人物完全不相符。
所以這就是《卒跡》與主旋律電影不一樣的地方,電影從這個形象上就比較“歪”的角色身上入手,通過電影藝術手法,從故事本源上入手,講述李二卒的成長故事,如何做到今天這樣的成就,并且時間跨度很長,以小人物來襯托歷史背景。這種方式在西方傳記片中很常見,比如《果嶺爭雄》、《十月的天空》這樣的片子,雖然在一部講述村支書的電影中難免會被打上主旋律的標簽,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本片算是一部傳記類的勵志電影。
本片跟喬·約翰斯頓執導的勵志電影《十月的天空》很像,都是有關一個小人物的夢想,一個冤種子弟為了自己的夢想力排眾議當上村支書的故事,由于電影有真實的人物與故事背景,所以在故事方面水到渠成,一個豐滿的故事撐起了整部電影。片中以李二卒的事跡為主線,進而描寫了親情、友情、歷史大環境等多重因素對火箭少年的影響。從各種方面給我打造了一個上世紀50-90年代的中國普通農村的變化。從在一個逆境重重的環境之中,一個懷夢少年坎坷經歷,從他被人歧視,到外出打工、種植大棚、蓋起了村中第一座樓房,再到他承包工廠,從頭學習當選村支書,帶領整個村子致富,片子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近2個小時的片長轉瞬即逝,這就是本片吸引人的魅力。
電影囊括了多種因素,條線索圍繞著一條主線,其中李二卒與村民之間的關系是片中的著力點之一,比如他與老村支書的關系,從被后者歧視到李二卒當上村支書后老支書的不滿表現,再到最后老支書臨別之刻的心聲,兩人關系與身份的扭轉代表了整個片子基調,電影是一部跨度60年代的電影,從這個角色的身上看出了中國農村的變化,在角色身上展現的疑惑、迷茫,到不服輸的奮斗,折射出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光芒。
所以說,《卒跡》中并沒有將李二卒當做典型人物進行樣板戲般的演繹。片中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李二卒與父親都愛下象棋,其父親與老支書下象棋的時候,總是用卒子將掉對方老帥,讓老支書很納悶,一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子,竟然能有大作為,進而像父親請教棋招,回之“這招你學不來”。
象棋中的卒子能力最小,每次只能走一格,通常是被當做炮灰使用,但不要忘了,象棋中只有棋路之別,并沒有能力之分,卒子照樣可以殺死老帥,電影采用這種方式,將李二卒這種一步一個腳印,艱辛尋夢的“拱卒精神”貫穿始終。結尾李二卒建設“村級市”的夢醒,可以更加畫龍點睛般的突出主題與情感。
《卒跡》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勵志電影,盡管美中不足的地方有那么幾處,比如人物情感刻畫不足,敘事有些流水賬,但瑕不掩瑜,本片不要求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也不是去歌頌某人和某個事跡,只要我們去見證小人物也有動人之處,哪怕你只是一個卒。
卒跡觀后感 2
臺灣有位客家歌手林生祥,寫了一首名叫《種樹》的歌曲,拿到了當年度臺灣金曲獎許多大獎。在這首簡單樸實的歌曲里,他用中國最古老的客家語言,唱出了農家子弟,無論是離鄉還是留鄉,都無法割舍,深植于骨髓、血液中,對于家鄉,對于土地的那種眷眷深情。這大概也是無論身在何處,中國農村子弟最真實的心情寫照。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寫的。
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如此恬淡、閑適的生活場景,大概也是如林生祥一般,每個中國農民,乃至每個歸不得、離不開的農村子弟,最簡單而又最遠大的夢想。
電影《卒跡》,講的正是這樣一位有夢,而且勇于去實現自己夢想的農村子弟李二卒,長達六十年的逐夢過程。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當然,在中國歷史變遷的這六十年里,他的生活顯然不可能象歌曲所演唱的那樣,寫意,輕松,但是恰恰是那種歷盡艱難之后,最終圓夢,還仍舊不斷追逐的人,才最有資格,用平靜的口吻,輕輕的唱出如此恬淡卻堅定的歌謠。
《卒跡》非常逆潮流的,采取一種編年體,散文化的敘事手法展開整個故事,而不是象時下流行的那樣,采取必要的編導技巧,人為地制造強烈的沖突。據編劇楊海波老師所說,這時他堅持的結果,他認為不這樣,實在無法把李二卒這個人物的特性,以及整個六十年,中國農村歷史的變遷完整表現出來。從成片效果來看,這種敘事方式顯然是正確的,更有利于觀眾理解人物,同時也靜靜地回味一遍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活。并且,特別提一句,盡管劇情散點,但是因為故事都太真實,太有沖擊力,所以全片看下來,一點也不沉悶,反而更加能夠理解故事主人公李二卒。
所謂“卒跡”,用的是中國象棋里,過河卒子,不能回頭的概念。而李二卒的一生仿佛就象是那只過了河的卒子,為了生活,為了生存,只能一直不停地埋著頭向前拱。而這種悲涼又倔強的生活軌跡,也正是中國農民無法回避的命運。只是李二卒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大家,堅持下去,夢想終究還是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實現夢想,除了堅持之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必須的。李二卒是很標準的那種帶有天然、原始狡黠和正義感的中國農民。尤其是當他面對從小一直苛待他和他家人的老書記時,他用的手段很高明,最后甚至化敵為友,用自己的小手段和真誠,以及夢想,打動了老書記。這大概也是中國農村最真實的生態環境,以及生存法則。
無論離鄉還是留鄉,對于中國農民來說,象一枚過了河的卒子一樣,永不回頭,勇往直前,是他們唯一也是最好的達到夢想的方式。李二卒以及他的《卒跡》,正是這個夢想最好的寫照!
卒跡觀后感 3
我喜歡影片《卒跡》的slogan——中國鄉村的路徑。作為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的農民,我對這塊土地始終有屬于自己的熱愛和看法,這句slogan給我最初的感覺是內心微微的顫動了一下,這小小的心理變化快速將我拉回到那遙遠而又貼近的鄉村。
時至今日,中國絕大多數的鄉村仍出于嚴重的貧瘠狀態,文化的落后和意識的麻木還有性格的懦弱是普遍的鄉村性格。已經進行了十余年的新農村減少和近年來大力推進的城鎮化建設而言,更多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其中的'破壞遠遠大過了建設,跟隨這一個書面和理論都講得很香美可口的大餅而來的,是新一輪的掠奪和更多對于環境的毀壞,從連連來各地鄉村發生的暴力強拆到強行征地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嗅到更多恐懼,更多危險的信號。
早在十年前,陳桂棣、吳春桃伉儷所著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中國農民調查》比較忠實地記錄了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屈辱佝僂著的身影緩慢前行的歷程。該書出版不久后一度被禁,既諷刺而幸運的是,這部良知之作卻是因為更多的盜版而如星火燎原般傳播開來。《中國農民調查》里的農民和農村,才真正是廣袤大地上中國農民和農村的縮影,盡管作者主要寫作的是安徽農村的事,我在云南鄉村與長輩的交談中,相同的命運也得到了完整的驗證,這些年的奔走之中,我在更多省份的農村亦得到了同樣的驗證。
卒跡觀后感 4
農村題材的電影有過一些,但都在早些年間。在如今商業片橫行的市場中,印象里已毫無這類影片的痕跡。《卒跡》能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市場中,堅持純正的農村題材和農村特色,我對制作團隊的勇氣和決心尤感敬佩!
我本農村出身,自小村里長大,雖然現在一直漂泊于城市他鄉,但電影《卒跡》中的許多情節和事跡,我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共鳴感。當然,大部分情節是我所未親身經歷過,但從父輩們的口中都有聽說。其實,那時候許多人都跟片中的李二卒一樣,窮得叮當響,家中孩兒多,經常吃不飽甚至沒得吃。只是像李二卒那樣從一個“冤種”翻身成為先鋒代表予以大眾學習的榜樣人物,如此“卒”步大變的人不多,而像他那樣始終保存著農民純樸、大度的精神、以及創新思維和領導能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當這樣一個人物用他自己的一生所譜寫出的時代歷史,出現在大熒幕上的時候,那種感動是不言而喻的'!
影片的背景設置是從解放初土地改革到新世紀新農村建設,時間跨越長達半個多世紀,橫向來看,這已足夠稱之為史詩型的影片。在這段近六十年的歷史里,時代的一次次變遷,也使得中國農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饑荒到溫飽,從小康到富裕,一步一步走過來,這期間的故事和辛酸極度令人記憶猶新。
《卒跡》的故事是改編于真人真事,那個傻傻分不清楚的李二卒其原型人物是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影片中將這位主人公從出生開始,包括童年、青年、中年的生存狀態進行客觀展現,如實的以這位小人物的夢想歷程映射中國農村的發展軌跡。人物的變化反應著時代的變化,人物的變化也帶動著時代的變化。
李二卒出生于冤種世家,自幼被人瞧不起,也從小看著父親被人欺負,茍且偷生實為心情不愉快。李二卒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但始終不服氣任由剝削宰割、被人貶低自己。他有著一股傲氣,還有著強大的骨氣。他反抗過、他忍辱過,他也一直艱苦奮斗著,做人的厚道、做事的靠譜,使得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生活正軌,又憑著好學、上進、敢于拼搏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人。可貴的是,這位曾經受盡了鄉里鄰親欺負的小伙子,最終不計前嫌的帶領著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相比其他傳奇人物的再造影片,《卒跡》毫無刻意宣揚人物的偉大和神圣,以相對現實、溫和的手法,將時代變遷中這位特殊人物的變化細致入微的一一展現,將一個普通農民的人生夢想詮釋得尤為真實、倍感生動!
電影的主題非常鮮明,從影片名中即可得到詳細分解。“卒跡”,一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一個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子,他愿當炮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個人奮斗解決溫飽過上小康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這一路,就像一枚“卒”子一樣,艱辛而踏實的拱出他豐富而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生軌跡;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農村幾十年滄桑巨變的歷史痕跡!
“人生如棋,我愿為卒,三思后行,步步為營,行動雖慢,何曾后退……”,我們的人生尤如一盤棋局,而許多時候我們也不由得當起那個卒子,但我們必須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勇往直前!這是《卒跡》中時刻散發出的人生哲言,這也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拱卒精神”。如果我們能像李二卒那樣,每天踏實的拱以卒,那人生也許就會像他那樣輝煌!
編劇和導演以棋盤格局和拱卒精神貫穿全篇,用一種非常規的敘事方式,通過人物關系之轉變探討農村建設路之艱辛,生動的概括和展現了中國的一個時代。勾勒出了深刻的內涵,留下的是對農村建設的認知和思考。
卒跡觀后感 5
影片主人公李二卒出生貧窮,自幼被人瞧不起,也從小看著父親被人欺負,茍且偷生實為不愉快,但人窮志不窮,李二卒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他始終不服氣任由命運剝削宰割,被人貶低自己。做人要有強大的骨氣,他反抗、他忍辱、他一直艱苦奮斗著,他做人的厚道、做事的靠譜,使得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生活正軌,又憑著好學、上進、敢于拼搏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人。李二卒從小是沒讀過一天書的,并且出身不好,他試圖抓住每一個機會改變命運,可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他像一枚沒過河的卒子,被禁錮在卑微的地位上。改革開放來了,給了卒子過河的.機會,通過努力的李二卒在村里起了第一幢樓房并贏得了村民的信賴,當選了村支書。此后又帶領村民搞大棚,搞企業,搞新村規劃,蓋學校和醫院,努力弭平城鄉差距,為圓夢,他就像一枚過了河的卒子,艱辛而踏實地拱出了他豐富而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生。
我們大多數青年都是來自普通家庭,包括我自己,我們來自五四四海的普通工人家庭或農民家庭,沒有馬炮的優勢,也沒有大車給我們保駕護航,在社會這個大棋盤里,“年輕人“如同一顆卒子,在社會的各個位置上都顯得那么的不起眼。
但是,我們不是不重要的,卒子也有能將軍取勝的一天,對嗎?
卒子想要將軍,首先就得拱過河,過河的卒子,是很光榮的,但也是不容易的。卒子走動慢,我們都是走出社會參加工作沒幾年,從事著最基層的工作,工作經驗和位置起點都不高,走得慢些也不足為奇,但是卒子會為了目標,懂得前進而從不后退,盡管直奔目標的路上困難重重,還可能會被車馬吃掉,但它都一如既往,恪盡職守的往前沖,無畏無我,卒子的氣魄足以讓車、馬、炮佩服和敬仰。
人有時候得學卒,卒在象棋的規則很簡單,不走回頭路,而且每次只能走一步,踏踏實實的。雖然只能一次走一步,但每走一步便會離目標近一步,看似很渺小,卻有著無限的潛能,當過了楚界,威力也會越來越大,任何困難都將滅于卒的腳下。車馬雖走得快,但也終日奔波勞碌,帥營一聲令下,便得回頭朝見,甚至還會被棄車保帥,卒子的使命沒有負擔,全身心的投入每一場生死對決,直奔目標。人生如此便好。只為那個夢想出發,前進。
在青春追逐夢想的這條路上,我們也像過河的卒子,過了就再也不能再回去了。每一步,都是珍貴的,走錯了走外了,雖然是這小小的一步,不認真走,人生這盤棋就很有可能會輸掉,青春不能重來。
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你站在什么地方,而是你朝什么地方看,往什么方向走。人生如棋,心境如卒,我愿像影片中李二卒一樣,在云我們司從一個卒子做起,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的勇往直前,行動雖然慢,卻從不會后退!我們要在青春的時光里努力奮斗,積累本領,向拱出個精采人生,前進!
卒跡觀后感 6
無意中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卒跡》,影片將主人公李二卒定位為一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講述了他雖出生貧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運擺布,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一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體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奮斗歷程。看似平常的一個勵志故事投放在當下不斷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持續反“四風”的時代背景下,又折射出一番新的寓意。
李二卒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冤種”村支書,成長為群眾擁護、成績斐然的學習典型,靠的就是一句至理名言:“當干部就應該吃虧”。在當選村支書之初他就立下約定:“絕不吃村里一口飯,不拿村里一分錢”。他請曾經反對他的村民監督村里財務,還對家人“丑話”在先,不謀私利,不搞兄弟特權。他無償貢獻自己的技術和蔬菜大棚帶領村民搞種植、搞企業、搞新村規劃,不惜被家人誤解,和親人反目。正是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吃虧”精神,才使他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當干部就要有“吃虧”的覺悟。“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干部為了群眾的利益要敢于吃虧、勇于吃虧,這是黨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黨員干部背負著黨和人民的殷切囑托和希望,擔負起了比常人更大的責任,也是群眾學習的“表率”,唯有時刻以忘我的事業心、責任感去履職盡責,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才能得民心、解民憂。
當干部就要有“吃虧”的決心。黨員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業,造福人民群眾,就要勇于做他人不想做的困難事、棘手事,敢于走別人不敢走的創業路、創新路。面對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沖突,能夠果斷舍棄個人利益,面對選擇和誘惑能夠不計名利得失、甘于奉獻犧牲。勇于吃虧就必然要忍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扛得住不解和誤解。
作為黨員干部,甘于吃虧,不是窩囊妥協,而是一種胸懷家國天下的大我情懷和奉獻精神。吃苦在先、享樂在后,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利益就讓。只有這樣,黨員干部在群眾中才能有威信,講話才能讓群眾信服,群眾才會一心一意跟黨走。
卒跡觀后感 7
李二卒一直稱自己是村里的冤種,可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冤種的意思。《卒跡》的編劇楊海波老師給出的解釋是,冤種即是村里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李二卒從村里最底層的人一路向前直到當了二十二年村支書,他這種拱卒精神感染了身邊的人,而在大銀幕上,更是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
《卒跡》改編自真人真事,主人公李二卒的原型是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影片時間跨度長達60年,從李二卒的出生、童年、青年到中年再到花甲之年100分鐘的片長囊括了李二卒平凡卻不普通的人生歷程。從大方面講,從李二卒這樣一個農民的變化更讓人窺探到新中國解放60余年時間里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李二卒艱苦奮斗,從解決個人家庭溫飽到最后帶領全村人民發家致富,影片中講述的每一件事情,觀眾看到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李連成在現實中所親身經歷過的,而且現實只比電影更殘忍和無奈。
李二卒的父親下的一手好棋,究其原因是他用卒用的好,棋盤不結束,任何一個棋子都有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趴窩卒也有可能左右這最終的局勢。所謂拱卒精神,個人理解不外乎三個詞,首先是自命不凡,倒不是說李二卒從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將來一定有所作為,而是首先應當認定自己不能一輩子當冤種,就像棋盤一顆卒子,最開始或許并沒有將軍的志氣,但隨著風云變化局勢變動,最終致對方死地的說不定正是最為人所瞧不起的卒子,李二卒同樣如此,他最終不僅當了村支書,而且一當就是二十二年,甚至立志要將西辛莊村辦成全國首個村級市。
此次是腳踏實地,棋盤上馬日象田炮翻山,似乎每個子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可是再看卒,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拱,李二卒同樣如此,沒有讀過書的'他,先跑到內蒙古打工,領取全員最高工資返鄉之后,開始種瓜、種菜、選舉當支書、辦廠一步一步將生命拱到最高峰;再次就是勇往直前,卒子沒法往回拱,注定了只能勇往直前,王二卒出身卑賤,但他一直都懂得放眼未來,不曾放過任何一個進步的機會。最終,一個農村冤種實現了人生的大逆襲。
回望新中國農村發展歷程,其實農村又何嘗不是一顆更大的卒子,經歷了農業合作社、土地改革等等運動,滿目瘡痍的中國農村才開始向著城鎮化邁出艱難的步伐。如今農村城鎮化快速發展,很多農村幾乎都成了老人跟小孩的根據地,每年將近上千萬的年輕人源源不斷的從農村走進城市,這是社會發展使然,但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很多無以言表的艱難。
《卒跡》的公映比之最終的票房收益更大的意義在于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對中國的農村問題,能夠靜下心摸索和探討農民之事。快節奏的商業電影能讓人一時快樂,而娓娓道來的現實題材電影卻能讓人長久感悟。每個人都應該有拱卒精神,就算不能叱咤風云,但起碼可以贏得自己。
卒跡觀后感 8
象棋,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古時候它被被稱為修身之藝,而今則被視為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的活動。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悟出某種哲理。棋局中最不起眼的小卒子,往往在關鍵時刻卒子可能會發揮關鍵性作用,因為小卒子過了河可發揮車的威力。
電影《卒跡》首先從片名就很有寓意,其次才是故事本身。電影以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書李連成為原型,反映了一個農村最底層農民的奮斗歷程。影片主人公李二卒靠著“拱卒”精神的內在力量,不僅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天地,更帶動了整個村共同富裕。
李二卒是村里的“冤種”,從小就是家人受盡了村民的刁難、挖苦、諷刺,也因此也激發他勤勞致富的激情,從而勇敢的成為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領頭人。李二卒的父親下的一手好棋,究其原因是他用卒用的好,棋盤不結束,任何一個棋子都有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趴窩卒也有可能左右這最終的局勢,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李二卒身上也有了這種拱卒精神。
中國電影市場上類型片很多,但農村題材電影基本是空白,很多人出品方想當然的認為這類電影不商業沒市場,所有不會投資這類賣力不討好的影片。而根據真人真事而改編的電影,彌漫著一股泥土的芬芳更加接地氣。從這個角度上講,這部影片是對農村電影主旋律的一種突破。它不是對先進人物的公式化演繹,而是從草根出發去反映“小人物的大時代”。
《卒跡》反映了小人物的堅韌,更反映了他們的悲慘,因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只能“拱”一步看一步,只有在法制框架下才能改變現狀。這樣的影片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中國本身就是農業大國,7、8億人口在農村,他們需要這樣接地氣反映自己真實生活狀態的影片。所有該片的現實意義巨大,可謂之一部農村題材的史詩式影片。
影片中李二卒的成長成才發家致富之路何嘗不是整個農村發展的,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生活的變遷,是農村農民小康之路的一個縮影。從農業合作社到土地改革再到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村的變遷關乎整個社會的發展。在廣大農村可能有千萬個“李二卒”,而本片中的李二卒只是一個農村基層帶頭人的代表。
這部電影的公映,一方面為農村發展的未來提供了精神動力,另一方面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問題,以便于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道理。這比一些一味追求票房成績的商業片現實意義更加巨大,娓娓道來的現實題材電影,讓人靜靜的欣賞,真切的感悟。電影市場上不能只有單一的商業片,農村題材也可以成就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只有河南濮陽祖鎮西辛莊村有李二卒,千千萬萬個農村都需要有“李二卒”式的人物。
卒跡觀后感 9
恐怕沒有什么故事比一個中國農民風雨六十年的生活更平淡,但是一個從貧困村中時時受人欺負的“冤種”,到一個把窮村子發展成為村級市的農民,他身上的故事,恐怕要比《發達之路》、《硅谷傳奇》或者《華爾街之狼》這些萊塢的大片更波瀾壯闊曲折離奇吧。六十年風雨,記錄的,是一個中國農民的奮斗歷程,映射的,是中國農村六十年滄桑巨變的縮影。
《卒跡》以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為原型,講述了“冤種”李二卒從解放初土地改革至新世紀新農村建設時間跨度60年的成長發展經歷,從呱呱落地的喜悅,到童年時代的饑餓,到少年時代的貧困,到青年時代的奮斗,以致到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再現了農村的發展與變遷,風云流變,世事如棋,有著史詩般的質樸。
確實,棋在影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棋喻人,以棋喻事,楚河漢界飛象跳馬里自有熱鬧,但李父卻另有一套“拱卒”的哲學,這套哲學不但在其棋藝中運用自如,讓小卒一去不回還變成卒子過河了不得。在生活中,這套哲學更是其為人處事的準則,低調做人,舍得吃苦,舍得吃虧,這種思想,也深刻影響了以“卒”為名的李二卒,其后數十年,他就說在這種“拱卒”精神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出貧困,并且帶領更多人,完成發展。
“拱卒”精神與姿態,甚至成為李二卒的“天賦”,他并不比大多數人聰明,但他卻什么事兒都比大多數人做的要好,打工能拿到最高的工資,種地能有最好的收成,經商也總是能比多數人掙到更多的錢,倉促歲月就是如此,有人“棋差一招”,有人“旗開得勝”,每局都光怪陸離,每局都充滿傳奇。
但有一種是內核是不變的.,就是每次他比別人走的更快一步,走的更遠一步,所用的,恰恰是最笨最累的方法,就是其父所留給他的那套“拱卒”哲學,時代機遇或許并不相通,但這種精神卻猶如“技法”,會有傳承和發揚,依此精神而上的事情,最終也會得到應有回報。
《卒跡》著眼農村變革歷程,以一個人的發展軌跡描摹時代變遷,一步一個腳印的造富過程,是一個農民的史詩,所傳達的主題,同樣是這種“拱卒”精神,在高速變革的時代,這種精神,可以做成功引,為時代造福。
卒跡觀后感 10
昨天看了部電影《卒跡》他講述了叫李二卒的人,從小沒有讀過書,從被村里人看不起到村里人都佩服他,最后當上支書一直為村里人做事,帶著大家一同走上致富的道路,他為了全村的人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百姓吃虧。
我之前很少看這樣的電影,但是昨天我從頭到尾的把這部電影看完了,我真的希望我們的國家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支書能為村里的百姓干事,擔當起他們自己的責任。
這部電影的原型是西辛莊市的支書李連成,西辛莊市是中國首個村級市位于河南濮陽慶祖鎮,20xx年4月18日,在“西辛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研討會”上提出成立“村級市”的構想,20xx年5月8日,西辛莊“村級市”舉行掛牌儀式,參加揭牌儀式的.全是基層群眾,沒有邀官員參加。西辛莊市一直掛著籌備的牌子,并未通過民政部門的審批。這個現象折射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停滯不前的現狀。
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哦。
卒跡觀后感 11
最近,各地正在熱映以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原黨支部書記李連成為人物原型創作的電影《卒跡》。我觀看后,深受啟發和教育。影片將主人公李二卒定位為一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講述了他雖出生貧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運擺布,從一個農村無名小卒成長為一名優秀支部書記,帶領全體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奮斗歷程。影片畫面倒沒有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視覺沖擊,但“小卒過河頂大車”的不懈奮斗,給我思想心靈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引發的情感共鳴是強烈的。
和李二卒一樣,我也出生在農村貧困家庭,親眼目睹過窮困鄉民貧寒度日的生存狀態,也親身感受了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我們兄弟姐妹六人長大成人的艱難和辛酸。所不同的是,我有幸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有機會讀書就業,一步步走上基層領導工作崗位。但深學細照李二卒,覺得自己在黨性修養、思想作風、奮斗精神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李二卒是基層干部的楷模,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學習李二卒,就是要學習他忍辱負重、刻苦自勵的堅韌品格。李二卒所在的西辛莊貧瘠荒涼,地里光長鹽堿不長莊稼,而他自己家境極為貧寒,未上過一天學。父母分家時,兩間破屋、一張舊床、一口鍋、一把勺子就是他的全部家當。父母兄弟在村里長期受氣,是出了名的“冤種”。面對現實,他沒有沮喪,沒有抱怨;面對刁難,他常說:“咱沒有資格計較別人怎樣對咱,只能把別人罵咱的話當成耳旁風”,這何嘗不是一種豁達和自勵?當上村支書后,大字不識的他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起床學習識字,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屈和自信?可以說,艱苦的條件不僅沒有擊倒他,反而磨礪了他倔強、隱忍、自強的性格,也為他日后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個性基礎。
學習李二卒,就是要學習他勇于開拓、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改革開放為一切勇于探索奮進的'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空間。為改善家境,他果斷外出,到山西拉煤,到內蒙打工,學習種植地膜西瓜和大棚蔬菜,以頑強毅力擺脫困境。自家富裕后,他又想到了困難的村民,將自家大棚轉讓給困難村民,并無償提供技術,規模化發展大棚蔬菜,帶動了村民致富。按說,這就已經不易了,但李二卒“發展有癮”,想到的是辦企業,實現村級經濟二次騰飛,并興教育、文化公共事業,建農民新村,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就是憑著這樣一股不安現狀、永不停息的進取精神,就是憑著一種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實干作風,愣是把一個昔日人口不足700人的貧困小村發展成為目前擁有1萬多人,20多家企業,總資產達10億元,人均純收入2.7萬余元的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學習李二卒,就是要學習他心系百姓、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李二卒始終恪守一個信條,那就是,當干部就要帶頭干事、帶頭吃虧、帶頭吃苦。影片中反映的幾個細節我印象很深,李二卒當上書記第一天,面對鎮里的領導,他說,以后上面來人,村里能否“一律不管飯”,自覺克勤克儉,嚴格要求。他想把先期辦企業的股份分給全體村民,遭到了包括自己兩個兄弟在內的部分股東的強烈反對,但他態度鮮明,發出“支持也得支持,不支持也得支持”的金剛怒吼。當新村規劃推進遇到障礙時,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家新建不久的房屋率先拆除,以自身的表率行為帶動了新村規劃的實施。村民們自發贈聯贊頌:“一身正氣,甘心吃虧為百姓;兩袖清風,心底無私好楷模”。這種清正之氣無疑就是西辛莊村快速健康發展的巨大正能量,無疑就是黨的事業大廈堅不可摧的牢固根基。
李二卒雖然只是千千萬萬農村基層干部中的普通一員,但小小“卒”子布局人生、布局事業,他能夠以平凡創造卓越,以足跡寫就輝煌,最終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靠的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正是這份信念和執著成就了他平凡足跡下的不凡人生。
卒跡觀后感 12
在CCTV6看完的,去看了一下底下的評論,雖然不多但是清一色的都比較高,我給的三星反而是最低分。
其實,作為一部主旋律影片,大家其實本身都沒有對這部片子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是整部影片看下來,導演是給了觀眾實實在在的驚喜的。一方面得益于男主對于農民這個角色詮釋的特別好,即使是描述吃虧,也顯得充滿農民的質樸而不做作。
當然說它是一部史詩有一點過了,雖然大的架構延續了中國大的歷史發展框架,但是和《平凡的世界》這樣的史詩巨作相比還是差很多。不過作為一部主旋律影片有些細節當然是不便于出現的影片處理成這樣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水準了。這樣的影片能做到不矯情,接地氣,讓人不快進能看完就已經是成功了,也就難怪很多豆油打5星了。
唯一覺得有瑕疵的地方是片尾。用影片加上片尾曲作為回顧是OK的,加上字幕提點之后的情節也是OK的,但是加字幕出來煽情就有點過了。尤其是主旋律的影片尤其忌諱這樣的升華方式的,本身觀眾純天然的'就會覺得你假,這樣的做法正中這樣想法的下懷。還容易落得一個表現力不強,強硬凸顯主題的話柄。從后面的單獨播出的MV不難看出,影片主人公是有原型的,這其實是很能打動觀眾的一個點,將這個原型的部分加在影片最后,不會影響片子的完整性,而且可以很好的帶動觀眾的情緒,實現升華,不知道為什么沒有這樣做,而是單獨剪開了。
這兩年的主旋律影片已經進步不少了,至少錢學森就很好看,飛天雖然做作,但也沒有惡心到很過分。所以路子是對的,關鍵還在于怎么讓觀眾轉變刻板印象去體驗這類片子,不然拍多好都是白搭。
卒跡觀后感 13
《卒跡》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深深的觸動。影片以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農村底層人物李二卒的奮斗歷程。
李二卒出身貧寒,沒有任何背景和資源,但他憑借著自己的勤勞、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農村這片土地上一步步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他從被人輕視到逐漸贏得尊重,從一無所有到實現溫飽,再到帶領全村人走向富裕,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與不易。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目標的執著追求。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總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同時,他為人正直、善良,始終心系村民,這種品質使他在村里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出身如何,只要有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李二卒的故事告訴我們,平凡的人也能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就像棋盤上的小卒,雖步伐緩慢,但只要堅定前行,也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卒跡觀后感 14
《卒跡》是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它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的不屈奮斗。
影片中的李二卒,就像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中國人一樣,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卻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和在困境中的堅持。
他的經歷讓我明白,人生就如同下棋,我們或許沒有出身名門的優勢,沒有一步登天的運氣,但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也能走出自己的精彩。李二卒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時,從未抱怨,而是選擇默默努力去改變,這種精神讓我敬佩。
同時,電影也反映了農村的發展變化,讓我感受到了時代的進步對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從貧窮到富裕,從落后到進步,這其中離不開像李二卒這樣的普通人的付出。
總之,《卒跡》讓我看到了平凡人的偉大,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激勵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卒跡觀后感 15
《卒跡》這部電影以樸實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展現了一位農村小人物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影片主人公李二卒,如同中國大地上無數默默耕耘的農民的縮影,他的故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時代變遷的印記。
李二卒出身貧寒,在村里備受歧視和冷落,但他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和努力。他就像棋盤上的小卒,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向前邁進。這種默默前行、永不退縮的.精神令人動容。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憑借著自己的勤勞、智慧和堅韌,逐漸改變著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影片中,李二卒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所展現出的頑強毅力和適應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土地承包改革初期的質疑和阻力,還是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的種種波折,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態和務實的行動去應對,從不怨天尤人。他善于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勇于嘗試新的事物,這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同時,電影也生動地描繪了農村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從大集體生產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貧困落后到逐漸富裕,這些變化不僅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更是無數像李二卒這樣的農民努力奮斗的結果。
《卒跡》讓我對農民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敬意,也讓我明白了,無論出身多么卑微,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都能在生活的棋盤上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道路。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記,更是對中國農村發展歷程的一次深情回顧和對普通人奮斗精神的贊美。
【卒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卒跡觀后感02-08
《爵跡》觀后感范文04-28
何得踏青覓春跡05-06
月跡作文500字(精選40篇)11-14
風過無痕,心海有跡06-08
象棋中的卒六年級作文(通用34篇)07-17
《奪冠》觀后感-觀后感07-06
超級戰艦觀后感-觀后感09-17
宇宙與人觀后感_觀后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