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少年林肯》有感
對于《少年林肯》來說,最愚蠢、最幼稚的評價方法,莫過于把它看作一部高度藝術化的影片,就像大多數人對導演A.J. Edwards的老師馬利克的電影慣有的看法一樣……最多是在光說藝術顯得逼格不高的情況下,再違心地表示里面也許同時還包含著某種哲學思想,這幾乎就是換個方式委婉地在表示作品晦澀難懂,于是雙重地侮辱了該作品以及哲學……
我必須嚴肅聲明,《少年林肯》是一部激進的政治影片,這是因為,它不但是一部關于著名政治人物的傳記片,實質上更是一部在用激進的政治手法表現人物的影片——也就是說,不是拍一個“政治”人物,而是“政治地”拍一個人物。
什么才能算“政治地”拍電影?也許很多人會認為《辯護人》、《V字仇殺隊》是激進的政治電影,但這是錯的,它們只是“關于”政治的電影,而這些電影本身是異常保守的,因為它們所使用的電影語言都是最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成熟電影工業的語言,他們在表現著政府對人民的高壓控制時,自己卻也在用相同的方式控制著觀眾,這難道不諷刺嗎?……每一個峰回路轉、每一次歡笑和落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觀眾都牢牢地被它的劇本節奏和鏡頭調度所鉗制著,觀眾越被動也就越容易被煽動,電影就越成功……真正的“政治電影”,是從電影語言上顛覆既有的電影業的傳統——比如拍一部讓觀眾大驚失色的傳記片,一部完全不像傳記片的傳記片,就像A.J. Edwards拍林肯,貝拉.塔爾拍尼采……而就我個人觀點,從人物的選擇上,A.J. Edwards挑一個美國總統來拍是比貝拉.塔爾挑一個哲學家要更加激進的——他用他大逆不道的《少年林肯》直接給斯皮爾伯格的奧斯卡影片《林肯》下了戰書。
不要再天真地說什么藝術啊、畫面之美了……對電影理論有一點了解的話也該知道,沒有一個鏡頭、一個畫面不是充滿著政治性的。近景還是遠景、仰拍還是俯拍、長鏡頭還是蒙太奇,這些都遠不只是一個審美問題,而是關乎導演的政治主張;觀眾接受一種鏡頭調度,也就是在接受著一種政治規訓。現在,傳記片在一切類型片中,已經成了最最八股文的片種,《林肯》和《摩納哥王妃》和《伊夫圣羅蘭傳》和《42號傳奇》,這樣的影片已經拍了一萬部,而再拍一萬部,它們依然像是同一部影片,用著同一種語言,差別只是有人把這門腐朽的語言說得更熟練一點,就像加了很多羊尿的狗肉,聞起來比真羊更香……A.J. Edwards拍出這部影片,無疑是在要求觀眾立刻做出他自己的決定——在《少年林肯》和《林肯》間你必須選一個,這不是一個審美趣味上的無關痛癢選擇,而是一個性命攸關的政治選擇!兩個林肯,你要哪個?
真正的`革命,不是一個新的故事,而是一套新的語法,正是字與字之間的連接方式決定著我們的世界觀,而對電影來說,那就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連接方式。加繆描寫西西弗斯說,“但當他又一次看到這大地的面貌,重新領略流水、陽光的撫愛,重新觸摸那火熱的石頭、寬闊的大海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陰森的地獄中了……”,這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體驗過新的語法后,他是無法再接受過那套陳舊的語法了的……
所以,你要哪個林肯?
【觀《少年林肯》有感】相關文章:
林肯傳記觀后感范文05-21
林肯的名言02-14
林肯的名言01-09
林肯的經典名言01-01
觀《少年雷鋒》有感03-27
觀《少年英雄》有感04-30
觀《少年師爺》有感03-03
觀《少年派》有感07-15
觀少年派有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