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術》觀后感
著名醫史學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生和病人。
從行為學上來說,無論是“醫”還是“患”,其出發點都只有一個——讓病人康復起來。這本該是一對互相協作、目標統一的“利益共同體”,也是最應該互相信任的兩個群體,但為何近年來卻表現出了勢如水火的對立?醫患關系僵局將如何破冰?相信僅靠內心的自覺去重建信任是不夠的。
或許,我們在近日各大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心術》中能夠找到關于重建良好醫患關系的一些共鳴和啟發。
最初被《心術》吸引,跟醫患這件事一點關系沒有。
因為編劇是六六,因為主演是張嘉譯、吳秀波及海清——如此強勁的陣容其實是提前宣告了勝利。但看了幾集之后,慢慢發現《心術》絕不是靠大明星和大編劇撐門面的劇集,它的現實意義即直面現實中尖銳的醫患關系更讓人全神貫注。
《心術》拍得很有誠意。它沒有回避當今社會日益突出的醫患矛盾,更沒有回避部分醫生“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同時還能看得出《心術》在重建良好醫患關系方面在做著積極的嘗試。
關于醫生的責任,二師弟吳秀波和大師兄張嘉譯的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師兄,我想你一定記得教授的話:醫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關懷,不僅看好病人的病,還有悲天憫人之心,對待病人要像對待親人一樣。第三重,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
這話如果放在主旋律劇集中,怎么聽怎么別扭。但在極具誠意的《心術》中,在一臉誠懇的二師弟口中說出,透出的則是感動。那一刻我相信,大部分醫生都達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夠達到第二和第三重境界的,則是具備了仁心仁術的高人。大師兄和二師兄都是這種高人。
吳秀波飾演的二師兄是《心術》中非常有趣,也非常出彩的一個人。他取名霍思邈,旨在向偉大的藥王孫思邈致敬;他有著高超的醫術和醫生第三重境界的高度;他擁有女人喜愛的生活情趣,所以幾乎包辦了片中的感情戲。
張嘉譯延續了最近幾部戲流露出的“大哥風范”,繼續身背家庭的責任、父親的責任,以及作為醫生的責任。略顯沉重,卻與吳秀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彼此增加了看點和分數。
海清與吳秀波的對手戲則使《心術》多了幾分輕松和詼諧,讓劇集主題的鋪開不再生硬,觀眾接受起來也十分自然。
其實,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主要是醫生的責任。當然,也少不了患者的責任。據稱,一位大醫院主治醫生每天要面對上百名患者,其工作量已是超負荷,精神壓力極大。當然,患者花大量時間排隊掛號,甚至從千里之外來此求醫,也是很不易的事。如此看,醫患之間不妨多些理解,多些體諒,才有希望解決彼此緊張的關系。
近來看了幾集《心術》,不知覺中看上了癮,連著三天開夜車把全集看完了,看完后覺得不像網上評價的那么不堪,無論有多少不符合實際的,但那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來源于生活卻又是生活的升華。因為看了《心術》,所以對醫生這個職業多了一些了解,我覺得很多人對于其中某些片段、某段臺詞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和對于現實的感嘆,甚至對于劇中某個人物特征的表現都閃爍著關于自己的理想主義的影子。再看這個劇集的同時,作為幼兒老師,自己的心中也有一些小小的感嘆。
關于青春:其實每一個幼兒教師的職業生涯都是從青春開始的,那時候他們年輕,對一切都充滿著憧憬,當他們滿懷著希望與幸福走進幼兒教師這個行業的時候,他們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什么力量、環境與吸引力能夠讓這些年輕人把一顆充滿熱情的心留在幼兒教育這里?還有,要想讓一個年輕的幼兒教師真正走進幼兒教育,蛻變成一名真正的有文化內涵、有專業素養等等非常專業的幼兒教師這又需要多長時間?就像《心術》里的一個感嘆:要想成為一名術業有專攻的優秀醫生,那需要多少的積淀與積累呢?
關于善良:有時候感嘆現實的無奈,人性的冷漠,其實想想,現實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悲觀,有人曾經說過,你想知道社會是什么樣,那么就看看自己周圍的人是什么樣?先看看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周圍的朋友、同事、路人是什么樣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是善良的人,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心術》里的那句來自于醫生的感嘆:其實醫生做手術的時候,他不會說,這個人送紅包了好好做,那個人沒送紅包就不用心,其實這是道德底線,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醫生會這樣嗎?我想大部人都會說不會,是啊,醫生自己手里那是生命,是責任。就像幼兒園的老師,其實孩子還那么小,他們就是那樣率真、自然,散發著天性,他們還那么小,我們肯定會盡自己的心來對這些孩子們的,但是有時候會有疏忽,但是這不能就否定我們和孩子們之間那么多溫暖的交流,與對孩子那濃濃淺淺的愛。
關于付出:人面對生活本來就很不容易,所以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很多我們外人所無從知曉的努力,甚至代價,就像醫生的一臺手術,那么長的時間,那么艱辛的付出,有時候還會有醫鬧的情況發生,其實緊張的關系往往扣住了很多可以噴發的熱情與張力,最后把所有的可以成長的.萌芽都扼殺了,最后,大家變成了陌生的路人,甚至還不如路人甲。幼兒教師的工作其實很多人也并不了解,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幼兒教師就是哄孩子玩,有什么可喊累的?其實幼兒教師自己的心里知道,是的,甘苦自知,付出的那么多,希望的就是一份理解與尊重,付出那么多有時候就是覺得那是自己的責任,如果所有相關的人都能夠給與那么一點點理解尊重與支持,那么相信那些年輕的幼兒教師們能夠更加盡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關于相信: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評論,說醫生哪有那么好。或許是的,因為我并不了解,但是我寧愿相信那是真的,而且我敢肯定,像《心術》里,老大、老二、老三這樣的醫生肯定是有的,或者是哪一個醫生的一點點影子。就像我們的幼兒老師,其實有時候無論是出去學習,還是做教研活動,看到那些幼兒教育的專家和教授,他們都是那樣認真的在做與孩子有關的這一件事情,哪一個瞬間,哪一句話,有時候會讓我有一種想哭的感動,因為那些做幼兒教育的人真的是認真在做,還有我周圍的這些平凡普通的一線教師,他們真的很用心。所以我寧愿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因為能夠讓我們自己產生的共鳴的美好的事物與理想,那就是我們曾經都為之付出過、努力過,甚至失望過、放棄過,但是我們畢竟依然懷著這樣一種美好的期待,或者說是夢想,繼續著我們的生活。
我想,如果有那么一部劇能夠讓人們對幼兒教師這一個群體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有那么一部劇,能夠讓幼兒教育之美綻放在人們的視野中,那么一定是讓所有人的童年都散開了一地的花兒,那種幸福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看《心術》觀后感】相關文章:
心術觀后感10-11
《心術》的觀后感10-11
《心術》觀后感09-14
《心術》觀后感09-26
心術觀后感匯總07-10
《心術》觀后感- 護士版08-31
《心術》觀后感3篇03-30
心術觀后感三篇03-09
《心術》觀后感(通用17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