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精選8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1
瘋狂,精彩!
從看到他的第一眼,便認定,他絕對是一個瘋子!瘋狂到傻,瘋狂到癡。他的行為是如此古怪,如此瘋狂!
不可思議的舉動總發于他身。從他的第一次出現,帶領一幫完全不服他的近乎于潰軍的炮灰團員,在油污里泡澡。還泡得如此盡情,如此痛快!瘋!細想,這就是他的領導才能。讓一幫“小太爺”明白,什么叫黑暗可怕,要身置其中,要磨練,鋼筋鐵骨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心硬才是真正好漢。
本以為這一幫小太爺會乖乖地跟在這瘋團長后面好好當兵,打鬼子。誰知鬼子沒打,卻追殺起他們的團長來!一幫又瘋又狂的小太爺!仍然記憶猶新,那團長的狼狽樣,連滾帶爬,用“抱頭鬼竄”絕對不為過。一群瘋了的小太爺手拿棍子,手握鐵鍬,僅是為了嚇一嚇團長,竟都操上了家伙,這哪是玩玩?根本就是玩命!跑到夜幕降臨才停下。這是又看見了小鬼子。嘿,一群瘋子!光著膀子,拿著棍子就敢和小鬼子干。最后竟打得鬼子落花流水,嚇得稱他們為鬼!
唉,一群瘋子!
想一想,這個團長還真帶了一個特別的“小太爺團”。現在看那些電影屏幕上有些軍姿豪邁的軍人,盡是做作,打仗時做這些有什么用?抗擊敵人,靠的是膽、心、智,而這些小太爺無疑是真正的軍人。不服就反抗,見鬼子就殺,兇得嚇人,猛得嚇鬼,隊友之間不服便打呀!打不死就好,而打到半死時,才是能反省的時候。沒力氣,奄奄一息,除了趴在地上就只能反思了。
爺們兒!
團長是瘋,迷龍也狂!偷個瓜便把人從十幾米高的樓上打到地上,誰敢反抗便打得人半死不活。
常記樓內日暮,煩了打得沒路,火了一陣拳,誤入迷龍深處。拳打,腳踢,濺出一條血路!不過也正是迷龍,將川軍團,一個鐵骨錚錚的團給打了出來!一個看似根本不像團的團,其實是所向披靡!
城內忽傳打鬼子,初聞流血迷龍攻。卻看上尉裝犢子,漫卷槍隨手扛。白日欲去迷龍打,賭輸了錢迷龍跟。即坐飛機進緬甸,便下小屋見日軍。日軍遠上樹林間,一幫太爺嚇破膽。團長何須怨太爺,全身只有破褲衩。油污桶里油污滿,團長見機泡個澡。搓搓背,撓撓腳,團員不免發牢騷。每逢堵氣倍打人,龍爺火大煩了煽,全團一氣追團長,團長嚇得學狗竄。樹林有月光,疑是嘴上瘡。舉頭望遠方,低頭拿砍刀。
殺人風光,十里血濺,萬里狼嚎。望樹林內外,尸首莽莽,一幫太爺,鬼哭狼嚎。欲與鬼子赴黃泉。須待明日,看鮮血四濺,分外妖嬈。團長如此瘋狂,斬斷無數回城線。惜老兵煩了,瘸腿一個,迷龍大爺,稍遜風騷。一幫瘋子,炮灰小團,只知火大便出手。俱往矣,數英雄人物,還看“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2
這兩天廣大觀眾期待已久的康洪雷的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在各個省臺上演了;由于我對康導的作品都很喜歡,特別是《士兵突擊》,每次看都那么吸引人,從劇情到演員都很棒;而這次的新劇仍是原班人馬,所以更是期待。
這幾天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劇之后覺得康洪雷并沒有讓觀眾失望。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戰爭戲,其實說實話我以前基本不看戰爭戲,我覺得現在拍的戰爭戲還沒有小時候看的《地道戰》、《小兵張嘎》有意思,不能產生共鳴也不能喚起愛國精神。但是這部戲首先吸引了我,讓我看到了“真實”。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說都臟的不能再贓了,黑的只能看清他們的眼睛,我認為這才能把你帶到他們的世界。我們叫這群人炮灰團,第一主角龍文章——他們口中的妖孽,我認為是個瘋子,但他卻是炮灰團的支柱、靈魂;孟煩了——自稱“小太爺”,是劇中講述這事的人,是個高材生;迷龍——一個東北漢子,更像是東北來的土匪。還有很多角色都很各自的特點,很鮮活。我個人比較喜歡這三個角色,特別是飾演迷龍的張國強,自然又真實,可以說他們都沒有帥氣的外表,但是都散發著特殊的男人魅力。劇中個性又野蠻的臺詞也是一大亮點!
不能說這是一部沒有瑕疵和缺憾的戲,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早已淹沒了這些。電視劇看完,空洞的情緒過后擦干眼淚,你心中會騰起一股暖洋洋的心緒——活著真好,和平真好!整部戲里最讓我感動和痛楚的是龍文章含著熱淚的一句話:“我帶你們回家。”
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我們憶起那段中國人掙扎的歲月!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想要活下去的信念!潰兵也是人也想活下去!但是川軍團的重組,讓他們身體中的血性漸漸散發出來,他們也想和日本人一戰,活得像個爺們!不再被老百姓戳著脊梁骨!就是炮灰也要活得也尊嚴!
向你們推薦這部戲,看看吧!不后悔!不看后悔!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3
期待已久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終于開播了。今天看了第一集,感觸很深。
這部電視劇是反映了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抵抗日本侵略軍,義無返顧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斗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電影一開篇就強調了戰爭之殘酷,在滇西的某小鎮擠滿了潰兵,灰暗的天空灰暗的街道灰暗的房屋,跟那一群縮在角落里目光茫然的炮灰們無比相配。只是這抹色彩出現的太突兀,消失的太迅速,盡管那些精良的武器讓炮灰們蠢蠢欲動。他們是中國軍人,他們渴望著勝利,于是師長虞曉卿的出現扔給了他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虞曉卿的話很震撼力,他說:我的上峰告訴我,如果去緬甸打仗,給我一個裝備齊全的加強團,我說心領了。為什么?因為我要的是我的團,我要我的袍澤弟兄們,提到虞曉卿三個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團長,我提到我的袍澤弟兄們,想到的就是我的團。我的上峰生氣了,他們說給你川軍團。他知道,我也知道,川軍團是已經打沒了的團。我說:好!就要川軍團。因為川軍團和日本人打的很猛,很勇。川軍團有人說過:只要還有一個四川老鄉,川軍團就沒有死光。我是一個五體投地佩服川軍團的中國軍人。
虞曉卿給了他們希望,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憑著這點希望,想起來自己還是個人。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4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團長的死亡真就是無法預料的事,真就是一句話的事,看書時我甚至根本來不及悲傷,要掩卷想想才能明白那意味著什么。而活下來的人,我認為他們實在都有一個很好的結局。
煩啦的火柴終于劃著了,他的火柴甚至讓死啦得到了解脫。煩啦的父親不再說“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煩啦問母親,父親為我驕傲嗎,母親回答說,你剛走時他就說了,他說:“時時刻刻。”——看到這里我終于哭了,曾經我很討厭煩啦的父親,現在明白他和煩啦其實是一樣的,一樣討厭自己,一樣傷害自己愛的人——煩啦有國有家了。他也真的不再舍近求遠,此心安處是吾鄉,定居禪達。死啦死啦說:“孟煩了。你也是個妖孽,懷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報,因為你總記得希望。煩啦,別老煩,試試看。能不能讓死了的人活在你的身上。”死人留下的希望、活力、善良、幽默、淳良、寬容……真的一起活在了煩啦身上,曾經覺得活著是地獄又不愿死去的人,終于不再懷疑、不再擰巴,得到了內心的平和。
虞嘯卿北上了,但最終也投誠了,一百歲的他依舊眾星捧月。他很幸運,因為我覺得他是個不驕傲毋寧死的人。
虞師確實狂熱迷人,電視劇里他甚至還無辜可愛如白兔,可是我無法原諒他。死啦是個人,他說“沒有人該死”,正是因為明白沒有人該死,所以他說要去還南天門上的一千筆債——即使他并不欠他們的,是侵略者欠死者的——所以他沒辦法北上內戰。而虞嘯卿是個將軍,他說“每個軍人都該死”,既已覺得大家該死,自然是不那么在乎人命的,讀書筆記m自然是不那么惶惑不安的,人命不過是他的一種軍用物資。看到南天門一戰他背信棄義時,我對自己說,他受唐基掣肘、受家族桎梏,他犧牲他們也是為了用勝利答復他們。可是不論怎么說他辜負了他們,他才是真真切切地欠他們債,只要最終勝利后他能自裁還債,就好。但他沒有自裁。他引為知己的死啦,從十幾歲起跟他互托死生、他一直驕縱的張立憲何書光,其他的兩百個人,他都不那么在乎。
人們總說戰爭磨滅了人性,可我覺得這話無比卑劣。戰爭會限制我們的自由,但我們依舊有選擇的余地,人性只能由自己選擇拋棄,而不會被戰爭或別的什么外物磨滅。
虞嘯卿選擇成為殘存一點良心的唐基——他很可憐,這一點殘存的良心會折磨他至死。而死啦選擇溺死在人情里。不辣回到湖南。張立憲投誠,應該能和小醉安穩余生。
唉,卡住了,不想了,搞憲虞去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5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小說看完了,感覺小說比電視劇要好,邏輯性,甚至可以說和電視劇想要表達的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內涵。當然是從網上下來看的,真的還不錯。越到最后,越感覺是作者繼袁朗之后又塑造了一個完人的形象。
死啦死啦和虞嘯卿有相像的地方,就是作為軍人的犧牲精神,但兩個人從本質上是不同的。虞嘯卿是天之驕子,天降大任型的,他應該是不怕犧牲自己的,同時也覺得別人的犧牲是天經地義的。而死啦死啦則不然,也許是緣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特殊的職業背景,顛沛流離,歷盡滄桑,對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對于生命,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點點地走出失去迷龍的陰影,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其實,這也是對生命的珍惜,逝者已逝,生者在記掛逝者的同時,還要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這也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
我想,這部小說,想表達的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戰爭的反思。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在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時,是需要犧牲的,必須犧牲的,犧牲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但如果戰爭淪為了某些人利益獲取的工具,那是否值得戰爭,是否值得犧牲就要好好思量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6
這可能是我看過最最精彩又歷時最長的一部小說——從2月11日至3月25日深夜。
這么說通常是因為大多數精彩的小說讓人不忍放下,拿起來會跟著情節變化心急如焚一目十行想快點看完,可是這部小說有點不一樣。
情節如此跌宕,以至于想快點了解下面的情節;然而又不忍心囫圇吞棗地翻過,生怕錯過了那些讓人心笙搖蕩的文字——有激懷壯烈的感言,但大部分是平凡確力透紙背的透徹,把人性與戰爭揭示得如此透徹,讓你幾乎認為作者就是一個瘋子與天才的集合體。
上學的時候,廣告文案課老師說:你們將來如果做文案,有一本小說是一定要看的——《白鯨》,于是我在學校邊上某個舊書攤淘來一本不知何年何月的白鯨,才翻了幾頁便束之高閣。或許出于文化環境的差異與翻譯的弊詬,對那種行文風格不甚感冒,一直都認為真正有力的文字不是形容詞的堆砌,而是作者對人情世故透徹練達的分析,痛恨隔靴搔癢霧里看花式的文字。拜托,你到底想說什么?
昨日深夜,作者蘭曉龍又一次讓我佩服之極。故事講完,掩卷而泣,之后他故事里那些妖孽活蹦亂跳地出現在我面前,每一頭都生動地就像我身邊的人,但每一頭都比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要生動、豐富、活蹦亂跳、充滿信仰。看完小說的錯覺,感覺蘭曉龍自己就是一頭妖孽,激烈而充滿浪漫的理想,卻被殘酷的現實重重壓制著,就像他借死啦死啦的口喊出他內心對自己說的話——孟煩了,你也是個妖孽,懷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報,因為你總記得希望。
電視劇看了一半,我想起在電視劇里,演員張譯扮演的那個瘸了腿的小妖,用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訴說著他的懷疑與不屑,他的信仰與堅定,他的希望與怠慢。
小說最后的一行字——我與那輛車漸行漸遠,我回家做飯。
一顆裹著粗布的巨型催淚彈。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7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小說看完了,感覺小說比電視劇要好,邏輯性,深度上都是,甚至可以說和電視劇想要表達的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內涵。當然是從網上下來看的,真的還不錯。越到最后,越感覺是作者繼袁朗之后又塑造了一個完人的形象。
死啦死啦和虞嘯卿有相像的地方,就是作為軍人的犧牲精神,但兩個人從本質上是不同的。死啦死啦歸根結底是草根,而虞嘯卿不是,所以,二人在對生命的珍惜程度上,尤其是對別人生命的珍惜程度上有天壤之別。虞嘯卿是天之驕子,天降大任型的,他應該是不怕犧牲自己的,同時也覺得別人的犧牲是天經地義的。而死啦死啦則不然,也許是緣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特殊的職業背景,顛沛流離,歷盡滄桑,對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對于生命,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在他看來,沒有誰應該為了死而死,一定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
可以說,死啦死啦有一種特別樸素而務實的人本主義觀點。死啦死啦讓我感動的兩個舉動,一個是在虞嘯卿的團部受審的時候,說的那些話;第二個是小說里才有的情節,迷龍被賜死后,死啦死啦一次次去迷龍的家里,明知道上官戒慈在茶里面下了老鼠藥,還是喝下去,然后出來以后再痛苦地嘔吐和洗胃,然后再去喝,再吐,再喝,再吐。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點點地走出失去迷龍的陰影,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他是以這種自戕的方式來希望得到上官戒慈的原諒。其實,這也是對生命的珍惜,逝者已逝,生者在記掛逝者的同時,還要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這也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
最后,死啦死啦拒絕北上而要求西進去跟殘余的日軍作戰。在我的.理解中,他是覺得自己的炮灰團的犧牲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著。
虞嘯卿是愛好戰爭的,一開始,僅僅如此,比起那些無所事事的庸人而言,他是積極的,但在唐基的熏陶下,他也變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當他終于也變成了唐基的時候,他的部下的犧牲就變得很沒有價值了,至少對于犧牲的個體而言是無價值的。不再是生死兄弟甚至是知己了,而是真正的炮灰。
我想,這部小說,想表達的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戰爭的反思。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在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時,是需要犧牲的,必須犧牲的,犧牲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但如果戰爭淪為了某些人利益獲取的工具,那是否值得戰爭,是否值得犧牲就要好好思量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 篇8
對于熱播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更多觀眾說看到了劇中的“人性”,覺得很有意味,也帶來了很多思考和啟示。“宏偉壯觀的戰爭場面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站立了起來。”觀眾這樣說,而這也與《團長》制作團隊想表達的內容不謀而合,“我們想拍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大場面只是保證收視率的一個元素,關注戰爭環境下人性和價值,才是我們希望做到的。”《團長》總制片人吳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偽團長龍文章的舉止夸張,行為猥瑣,不停地說著各地方言時又像個滑稽小丑,很多觀眾看不慣,也使他成為最受爭議的人物,但龍文章卻成為這個“炮灰團”的靈魂。“妖孽”是該劇編劇蘭小龍在小說中用來評價團長的字眼,他也借劇中孟煩了之口說:“妖是智,孽是逆流激進,我眼前有這么個妖孽,能輕而易舉讓一群人做他們最不想做的事情。”
而在段奕宏看來,這才是那種環境下最真實的狀態,“猥瑣就是龍文章故意制造的種種假象,因為炮灰團來自各地,他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還得裝得像個小丑,目的就是要留住他們,他在每個階段的目的不一樣。他沒受過正規教育,開始只能通過煽動、吵鬧來掩飾不自信。”
吳毅說:“龍文章與過去的軍人形象不符合,但你要是了解了他的動因就不會再這么看他。這支團隊是一直潰敗的團隊,都不是精英,但他們在絕境中堅守、反擊、視死如歸,到最后真正體現了精英價值。”
《團長》開始的幾集里,所有人都在龍文章的率領下全面潰逃。“這可跟我先前所看到的國產戰爭片太不一樣了。《地雷戰》、《地道戰》都把日本人干掉了,而且還把日本人打得很狼狽。可《團長》里的中國兵讓日本兵給追打成了這樣,還真不太習慣。”鳳凰衛視的何東在博客里表達他的觀后感。
吳毅認為,觀眾的疑惑和不習慣很正常,“《團長》和過去的觀賞感覺不一樣了,因為它和以前那些背景下的戰爭片不同。我們想從制作觀念上打造真正意義的戰爭片,我們塑造很多小人物的群像。我們是要探討個體在戰爭環境下所表露出的真的人性,探討生命、探討家國的概念。”
龍文章讓一群殘兵敗將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做到這一點,并不是靠愛國情懷和軍人使命,只是用了招魂一樣的信念“我帶你們回家”。“迷龍在那樣的環境下還想著娶媳婦,這是處在殘酷戰爭中的人對家的向往,很真實。”資深媒體人梁先生說。
吳毅表示,“回家”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人性的真實反應,“‘回家’帶給他們對求生的渴望,我們就是用平民化的視角去塑造戰爭下的家國。場面只是收視的一個元素,觀眾最終關注的,還是劇中的人,是他們的命運和價值。我相信《團長》將會成為軍旅劇有探討性的一部作品。”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觀后感10-25
《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后感09-13
我的團長觀后感08-31
我的團長我的團作文11-04
我不要當“團長”作文03-04
我的青春我的團07-31
我的青春我的團征文精選03-18
我的青春我的團征文03-17
最新我的青春我的團征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