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爺的劍》觀后感范文
說實話,昨天看到徐克監制、爾冬升導演的《三少爺的劍》公布男一號是何潤東時,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先是一驚。只不過一驚之后,便開始對這部期待大作“浮想聯翩”。正如爾冬升所說的“現在很多電影,觀眾一看演員就猜到最終那部電影會是什么樣子。”當我們開始為“三少爺”重出銀幕江湖時,便開始在腦中勾畫那為數不多的幾個一線天王的外形,并不自覺地根據他們延伸出了整個故事甚至多重結局。對于一個重啟項目而言,哪怕與1%的觀眾所預想出的模樣重合,都難以稱之為成功。
況且《三少爺的劍》的成功標準,不是我們和票房來定義的,是徐克和爾冬升來定義的。對于這兩個仍舊保持了對電影創新孜孜以求的電影人來說,“無意外”=“太失敗”。《三少爺的劍》是徐克和爾冬升鑄起的一個大熔爐,他們要將原著故事、3D技術、成名演員這些華語電影界中的好鋼們,一一回爐,實施重塑。這份靠譜的未知,不正是我們總那么執著地期待著徐克和爾冬升每一部新作的原因么?
影迷愛把徐克稱之為“老怪”。正是因為在他的手下,“怪事”總會發生,而且這些“怪”都拓展了我們的認知,創造了傳世的經典。正因為他的'無懼非議,慧眼識珠,精煉重塑,我們才看到了來自大陸卻極致灑脫的李連杰版黃飛鴻,看到了本是女兒身卻英姿勃發的林青霞版東方不敗。在他的電影里,被玩耍的從來都是最先進的電影技術,而最先進的技術就是有能力從頭到腳地改變一個演員的固有形象。這,是徐克所享受的成功。他是最執著的造夢者+大玩家。在他眼里,電影的一切都是為了破舊立新的。
與技術流的徐克不同,爾冬升的選角更遵循藝術訴求。在影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新不了情》啟用袁詠儀和《忘不了》選擇張柏芝。拍《新不了情》時,袁詠儀還只是個初涉大銀幕不到一年的新人,卻憑借劇本中出色的角色塑造,把阿敏演繹得令整個業界拍案叫絕,無可爭議地拿下金像獎最佳女主。拍《忘不了》之前的張柏芝,數年內連演十幾部反響平淡的商業電影,不免讓人懷疑這個新星即將靠顏度日。不料爾冬升竟然將其從商業低俗中一把抓出,讓她從年輕的妻子演到奮斗的女人再到孩子的母親。強烈而有序地三次身份轉換,給張柏芝帶來迄今唯一一座金像獎最佳女主獎杯。
其實徐克和爾冬升就像是卡梅隆和呂美特,是可以用技術和劇本來挖掘演員新面貌的高人。正因為有這樣的絕技,才敢在選角上每每出人意料,且每每獲得成功。況且,何潤東入行的處女作《梁祝》和第二部作品《真心話》的導演,恰好分別是徐克和爾冬升。這意料之外,似乎暗藏情理之中。徐克&爾冬升這兩位大佬一定是對別人使用其愛將的方式方法小有不滿,才終于聯手出擊,決定將當年相中的好鋼來此大回爐,重塑成奪目的閃耀劍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