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電影觀后感
影片十分催淚,為人父母者更是感同身受。
然而一部好的影片,如果只是回味一下影片是否煽情,或者情節是否緊湊之類,總覺得還缺了點什么。一直認為,一部影片讓我們記住一個畫面或一句臺詞,就已經夠了。可是這部影片帶給人的何止這些。
關于影片獨特的敘事視角。
常人總是憎惡于人販子的泯滅人性,而影片后半段選擇了異于尋常的敘事視角,人販子的老婆李紅琴的遭遇與努力超出了我們尋常的認識,讓人心生別樣的況味。
田文軍念那段長長的尋人啟事,令人動容。最后一句大致是:如果有誰買了我的兒子,不要給他吃桃子,會過敏。
而李紅琴幾次在田文軍樓下看孩子,被田文軍驅趕后,她只是幽幽地說:不要給孩子吃桃子,會過敏。
田文軍天南海北尋子,被騙被逼,甚至無奈投江棄生命于不顧。
而李紅琴為了獲得孩子的撫養權,變賣家產在所不惜,甚至出賣肉身棄貞潔于不顧。
田文軍和妻子認出兒子后,帶著兒子逃跑,被滿村人追著打。
而田文軍抱著孩子拼命逃跑的背后,是李紅琴拼勁全力的追趕,李紅琴叫著吉剛,孩子哭喊著叫李紅琴媽媽,李紅琴還和魯曉娟為搶奪孩子拼命廝打。我竟產生錯覺:是田文軍和魯曉娟認錯孩子了,李紅琴才是孩子的生母。
……
影片中這樣的對比有很多。為什么后半段要轉變敘事視角,為什么看著李紅琴的時候,我竟沒有影片中那些失子父母的憤怒,而只是心疼、心塞?影片借視角的轉換、視角的異于常理,又想告訴我們什么?
是讓我們看到孩子被拐賣后受傷的不只是失子父母和孩子,還有收養的父母嗎?是引導我們不要停留于感性的憤怒層面,讓我們思考造成買和賣的原因嗎?是讓法律和制度在對待處理此類案件時有情與理的考量嗎?是讓我們看到孩子和養父母建立了深厚親情之后,再回到親身父母身邊的那種“親情”的剝離感,不亞于二度傷害嗎?總之,影片讓我看到了,失子、尋子、得子、奪子過程中,誰都不是贏家,誰都帶著難以言說的傷痛艱難地前行、徘徊中堅強。
關于影片的人文關懷與體制批判。
影片中兩次提到:這是制度,我們是按制度辦事。制度確實能保障一個社會相對正常的運行,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制度的出發點和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人的安全和自由,而當制度不利于滿足人的安全需求或有悖于人的自由,這個時候,制度需要修正和完善,而且效率要高、不能過于滯緩。影片中對體制的批判力度確實不及人文關懷的觸動人心,但這兩者又怎會截然分開?恰恰是影片的人文視角在浸濕觀影者內心后,讓我們去思考: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切的發生?我們需要怎樣去修正改善我們的制度。
關于“她是人販的老婆”。
影片中幾近絕望的李紅琴在公交車上看到街頭的田鵬(吉剛),便飛速沖下車去抱住孩子。那一刻,我覺得她真的是太想孩子,太愛這個朝夕撫養的孩子了。而此時人群中傳來一句“她是人販的老婆”,憤怒立刻被點燃,李紅琴被那些痛苦而憤怒的失子父母一頓毒打,無論他們的孩子是不是被李紅琴拐賣的。此時的李紅琴在眾怒和拳頭之下,緊緊抓住田文軍的手說著對不起。
這一幕讓我想到了許多的場景:先前一豪車女子撞了一對母女之后,被憤怒的群眾掀翻車子;“軍二代”的藥家鑫殺人點燃眾怒……
點燃眾怒的是什么?不是一女子撞了人,而是豪車女撞了人。不是藥家鑫殺了人,而是作為“軍二代”的藥家鑫殺了人。不是不明就里的辛苦撫養孩子的李紅琴,而是“人販的老婆”。
在痛苦和憤怒面前,我們往往失去了就是論事的能力,我們往往對人和事件標簽化,用唯一的身份,從單一的維度去評判事件、表達情緒。
如果藥家鑫必須死,如果李紅琴必須受罪,也請就事論事。想起了紀伯倫的一句話:“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留血,一顆心寬容。”當我們無法撿拾起就事論事的能力,我們又何談寬容。從一定程度上說,沒有寬容就沒有未來。
關于對人販處以極刑。
從網絡到現實社會,有很多人對人販深惡痛絕,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誠然,人販的行徑的確泯滅人性、令人深惡痛絕。可是,除了人販之外,還有誰該為此類事件買單?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是買方嗎?是沒能有效遏制此類事件的政府有關部門嗎?還是我們整個社會?我們每個人?
販賣人口事件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我想起了熊培云的一句話:“個案連在一起,就是現象;現象長期持續,就變成了時代特征。”我想說的是,現象長期持續,就絕非個人問題,而是群體問題、社會問題。
想到了在討論時評時多次給學生提及的一個案例:“1935年,在紐約市一個最貧困最臟亂地區的法庭上,一名老婦人因偷竊面包正被審問。老婦人頭發凌亂,手在微微發抖,囁嚅著說:‘原諒我。我需要面包,來喂養我那幾個餓得直哭的孫兒,他們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淚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當庭宣稱:‘我必須秉公辦事,你可以選擇10美元的罰款或者10天的拘役。’判決宣布后,時任紐約市長的拉瓜地亞從旁聽席上站起來,脫下帽子,放進5美元,然后向其他人說:‘現在,請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面包喂養孫兒的城市。’旁聽席上的每個人聞之動顏,認認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一個人的十惡不赦,往往也是這個社會經年累月的罪錯。對人販處以極刑有待考慮。我們還需思考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口販賣現象屢禁不止的社會,一個仍有一部分人將人口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買賣的社會,一個收養孩子有時要靠非法方式的社會,身處這樣的社會,無論買賣雙方,還是政府相關部門,抑或是我們每個普通公民,人人都難辭其責。
作為普通公民,身處自媒體時代,我們如何關注、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如何打破沉默,理性表達我們的訴求與思考;如何真正做到敬畏生命……這個社會會好嗎?我們每個人都難辭其責。
想起陶行知的一段話:“中國要到什么時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貴于財富,人命貴于機器,人命貴于安樂,人命貴于名譽,人命貴于權位,人命貴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時,中國才站得起來。”(《中國的人命》)
影片結束時,影院里的人們未有一絲動靜,任憑白色字幕在黑色銀幕上緩慢滾動,很久很久,沒有人整理背包,沒有人起身離開,沒有人說話,空氣似乎凝固,只聽到小聲的抽泣和空氣中揮之不去的沉思……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親愛的》觀后感08-21
電影親愛的觀后感03-23
電影親愛的觀后感范文02-17
電影親愛的觀后感(通用31篇)02-14
電影觀后感多篇觀后感,電影05-22
電影情書觀后感 情書電影簡介觀后感05-29
親愛的觀后感10-21
《親愛的》觀后感想10-25
《親愛的》觀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