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觀后感(精選1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春派》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春派》觀后感 篇1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橫沖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著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于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為它建立在童話的云端上,盡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了。當一種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么火花就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著熱。我是盼著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為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著臟話說著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著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干凈,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并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著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觀后感 篇2
提到“青春”這一個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個性”、“活力”、“張揚”。其實,青春是一條叛逆與穩重相互交織的成長之路。一味叛逆,不是青春,是愚昧無知;一味穩重,亦不是青春,是死氣沉沉。當我們終于告別最初的任性茫然,練就一身成穩從容,我們亦告別了青春。
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正值青春。而我們卻不得不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與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所有人都是同一個姿勢,同一個表情。于是我們厭倦,厭倦日復一日類似的生活,也厭倦這樣一個與別人類似的自己。我們有大把的精力,卻只能把它全部消耗在書本里。我們不滿著,咒罵著,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們不能賭上自己的未來去追求所謂的“個性張揚”。“未來”總是比“現在”重要,所以我們要活在“現在”,卻不停地為“未來”打算。盡管,未來,未曾來。于是我們一邊抱怨,一邊認命,到最后學會習慣,畢竟,這樣的'選擇之于我們,百利而無一害。
沒有誰的青春是真正無悔的,在青春的年歲里,我們本就是沖動的。我們害怕當某一天我們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時,能夠想起的,只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們在內心深處隱隱期待著在這個最美好的年紀里,能夠發生一些美好的事,好讓自己不留遺憾。
成長,或許是雷霆乍驚措手不及,或許是春風入夜,潤物無聲。而懺悔與改過,是我們唯一的救贖。幸而,我們還有機會改過,而不是空留無邊悔恨。幸而,這一路上,我們還有父母師長的陪伴,而不是獨自一人摸爬滾打。或許會很辛苦,但至少不孤獨。
青春,只是連通幼稚與成熟的橋梁,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般轟轟烈烈。
《青春派》觀后感 篇3
那天去了一個朋友家去玩,他給我推薦了一部電影叫《青春派》,回家之后我就用電腦看了,挺不錯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一個16歲高三生因早戀而未考上大學然后復課,但他沒有忘記那個女生,但那個女生卻已經不再理他,然后他在墮落與奮斗中掙扎的一個故事,他也有一群好伙伴,有的很富,有的非常非常刻苦,他們有一個很負責任的班主任,影片片尾,主人公代全班說出來了他們的心聲,主人公也考上了一個較好的大學。
我認為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不應該輕易地收外部客觀條件而影響了我們堅定不移的`新念,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向自己的夢想前進。但我們也應該去奮力爭取我們想要的,哪怕最后失敗了,我們至少以后不會后悔。
主人公經歷也告訴了我們一點,錯誤的我們應該趁早放棄,不能太過頑固,不然這樣的后果只能是傷人傷己,我們應該學會辨別是非,早點清楚那條路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并及時的改正過來。?電影也涉及到了親情,主人公最終拋棄了自己要去上海追那個女生的錯誤想法而選擇留在北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這也告訴了我們,家才是最溫馨的港灣,家人才是會永遠陪伴我們的。不論我們做什么,只要是正確的,只要是我們喜歡的,家人總會不遺余力的去支持我們。
也許我只讀懂了電影的一部分含義,雖然影片標簽是青春愛情,我更認為它是一部勵志的,不得不說,影片很精彩,很現實也比較貼近生活。
《青春派》觀后感 篇4
明天,8月2日,由劉杰導演執導的《青春派》將盛大起航全國放映。這是部怎樣的片子?講述了什么?
《青春派》主要是講述高三學生的生活與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個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鼓起勇氣當眾朗誦泰戈爾的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獲得了對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戀剛剛開始卻被聞訊而至的母親所破壞。倒霉的事情總是接踵而至。當他想要爬墻去追回離開的戀人時,卻摔傷了尾骨。失戀的低落,受傷的`難受,這些都讓男主角高考失利,最終沒能考入戀人所在的學校。
男主角決定復讀,追上戀人黃晶晶的腳步,追上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愛情。而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不少講義氣的哥們兒,與他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精彩的高四歲月。
看到《青春派》的時候,我腦子里閃現的就是,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小時代》再到《青春派》,這些都是講述的青春。青春電影扎堆放,是我們缺少青春嗎?
是也不是。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青春解讀,有的無理取鬧,制造了一些笑點后歸于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為了編織那不切實際的夢;有的卻希望從更接地氣的角度來詮釋大眾的青春,成功與否,還待明日你我的反應。
青春電影道出了我們隱秘的白日夢,也拍出了我們的搖擺不定,更讓我們再次面對那精彩又緊張的高三生活。這些電影讓我們懷念著那年歲月,對于早已過了青春歲月,抓著青春尾巴的我們來說,這些電影似乎也不無道理,不無看頭。
很多人說,《致青春》讓我們明白了“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時代》則進一步“深化”了,說“只有長得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會告訴我們什么呢?也許只有瘋狂的人才有青春?還是高三是最值得回憶的青春,也是最殘酷的青春?我們難以定義。
青春,就在你我心間。就如童心,不拘于年齡,不拘于外貌,誰都可以擁有,只要她真正擁抱青春。
青春尚未丟失,為何要看著青春電影緬懷你逝去的青春?走出電影院,走出你的“狗窩”,走出你狹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邁進,你會發現電影中的青春只是藝術品,唯有生活才能讓你真正走進青春!
《青春派》觀后感 篇5
拍高考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電影卻很少見。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后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為什么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體會父母要離婚的傷感,哪怕他早就知道這是一個局。也就只有在時間和對戀愛新的體驗中,才知道應該欣賞愛你的人對你的付出,雙宿雙飛去了人大。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里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的幼稚的事情。而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歷的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蕩迷茫。但對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PS:秦海璐的老師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潑辣又幽默,最后說心里話那一段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住眼淚而上嘴唇還一直抽動,真是細膩到家了。
各位中學生主角更是非常搶鏡,男主角讓人想起當年的夏雨,而李飛的飾演者每一場戲都讓電影院充滿歡樂。
《青春派》觀后感 篇6
《青春派》的導演劉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藝片的拍攝,本片之前他拍攝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藝片,題材多集中于偏遠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與刻畫。《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業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來拍攝一部反映“90后”的電影,具有較強挑戰性。
不過,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并無多少脫節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的再現他們歷經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于很多觀眾來說,觀看本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尤其是對于我們這個“高考”具有特別意義和地位的國家來說,高考前后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就是“早戀”。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畢業之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結果引來了軒然大波,導致高考失敗,不得不復讀一年。在復讀過程中,這段感情成為支撐他堅持下去的動力,而也正是這段感情的失敗,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影片真實的再現了這一特殊年齡段的感情的懵懂與沖動,客觀反映了這一代人對于愛情的態度,同樣對于有著高中經歷的觀眾而言,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在記憶中,即使在那學業高度緊張的日子里,幾乎每一個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只不過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這樣的勇氣而已。居然的感情經歷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但卻有著每一個從這個年齡段走過的人的影子。
雖然是一部表現高考壓力的電影,導演劉杰也未刻意將影片變得過于沉重,而是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劇元素。因為對于很多人而言,這一段時期的經歷往往是痛苦與快樂并存。重要的是,這段經歷對于成長具有極強重要的意義。除了學習,影片還在很多細節上再現了這個時期的很多美好的東西:戀情、信任、友情和熱情,更有成長過程中進步帶來喜悅。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單純的對于高考制度的所謂“控訴”,更沒有板起臉來對于“幼稚”的指責與批判。有的是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場景與經歷,甚至連片中那陪讀的老媽和讓人“又愛又恨”班主任都看來是如此熟悉而親切。可以說,這一部《青春派》,既不僅僅是“長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錢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才會顯得如此親切,讓人感動。
《青春派》觀后感 篇7
離別高考八年有余,只記得那混混沌沌的歲月,電視不讓、戀愛不行。所有的精神無處揮灑,瞬間白了少年頭。你做的決定都有人喊不,你燒了日記,燒了智力。一直試圖證明的自己,一直落后,高中四年,我并沒有邁過自己,只獲得了一個沒有辦法的結果,至少這個坎在我心里沒有過。
我錯誤的`以為,我是知道什么是正途,并將之付諸行動。錯誤的教案怎能給我一個明媚的未來。或許這個坎,用盡我的后半生也未必邁的過,就像一盤菜醬油放多了,再怎么遮掩,也是黑的。我只有試著不去想,不去在乎,不再接受這世間的紛紛擾擾帶給我的煩惱,用我自己燃燒自己,用我自己去生活,用我自己去改變。方法,現在看來這么重要,多說無益話不生產,用無盡的動力去掙扎這一生的鎖鏈!
《青春派》觀后感 篇8
不瘋狂,怎叫青春?當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對她讀出泰戈爾的詩時,當他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時候,當他站在站臺望著她遠去的背影的時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種瘋狂,我也很想如此瘋狂。高考都離我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卻勾起了我緬懷青春,祭奠高考的心。與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張白紙,搜腸刮肚想了一番,無非是無休止的考試和題海,頂多就是兩周一次的“放風”時間。總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許,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種類似QQ空間的東西來記錄心情吧。整個高中時代,我究竟收獲了什么?
除了上課、吃飯、睡覺,我不記得自己有過什么其他的活動了,按著老師的安排,重復著同一件事,雖然也會因為成績時好時壞而傷心,在成績出來前膽戰心驚,真不知道那些題海教會了我什么,我又從中學到了什么,如果是堅持,我只能“呵呵”了,當時用心做的試卷,現在又記得多少,該是都還給老師了吧!
就算記得,拿到現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現在想想,高考成績出來時我也沒必要那么在乎,在擠破頭的這場大戰中,我走過了獨木橋,但我是失敗者,因為我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我自感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也不敢談及此類話題,但事實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個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點,非終點。怎么辦,高中三年,我真的回憶不起來什么,或許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為在那種環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現什么,比成績我是失敗者,在那里便會受到冷落(事實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做的優秀,便會是大家簇擁的對象)但是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該成為一個中心。糟了,高中的那些戰友我又還記得哪些?我都記得,可是有什么用呢?只有幾個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當需要一雙手的時候,會不吝的伸出來嗎?大概,不踢你一腳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現在,大學生活,沒有了束縛,沒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覺得很輕松(雖然偶爾會因為一些事感到壓力到)但我是開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標。好了,大學里也還有好多目標沒有完成呢,言盡于此吧。很是期待第二部,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尋自己的影子,借以安慰自己吧。
《青春派》觀后感 篇9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考試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漫長科舉制度為我們提供了無數考試的素材。時至今日,范進中舉時的瘋狂或許已經不再呈現,但對于考試本身的熱衷卻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托福、雅思、考公務員……中國人可謂活到老考到老。
當然,在眾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為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著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杰執導的《青春派》的出現或許不算突兀。相對于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于是本片觀眾也會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為高考的神跡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著他們的試卷復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于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為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杰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然而,相對于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著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里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沖刺,此間的利害關系,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為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為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許,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才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發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于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著主動。于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眾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后感 篇10
青春終將散場,唯獨記憶永垂不朽——《青春派》
你愿意和我一起攜手告別高中時代嗎?故事從這里開始……
居然作為一名馬上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在離高考還有5天時,自己愛慕的女孩表白。但是,在老師、家長的逼迫下,他們的愛情終止在了起點,隨之而來的便是高考失利,而女孩卻上了復旦。
居然燃起了心中的熱火,決定復讀,考上復旦,和女孩一起。于是,他的高三生活又一次開始了。
“兩眼一睜,開始競爭!”“破釜沉舟,拼它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它個無怨無悔!”撒老師的每一句口號,道出了高三學子的心聲,語出了高三人艱苦的學習生涯。
十八歲那年我們面臨著高考,在一生中最精彩時刻,一場高考,一個句號,最好的成人禮,新的人生。
沒有誰的青春是無憾的,在青春歲月中我們本就沖動,我們害怕當某一天將往事重提,回顧曾經,能夠憶起的只是心酸,于是我們在期待著春暖花開,一路向陽。
又是一年,又一個青春,在那個讓人窒息的歲月里,那個愛笑的女孩,一縷秀發透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對于齊明智來說,一千多階臺階的'生日快樂,是青春;對于賈迪來說,一個跑馬場,一個有錢的老板,是青春;對于居然來說,拼搏、努力,便是青春。
是我們,掌控著自己的青春,招搖著自己的青春,我們有理由對他人說——我們的青春很重要!
只管走過去,不必逗留著,去采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自然會繼續開放。
《青春派》觀后感 篇11
青春是人生的春天,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今年關于青春題材的電影不少,人生最絢麗的季節充滿各種誘惑,但也是酸澀和甜蜜相伴。從《致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再到《青春派》,青春各異,但卻充滿各種迷茫和堅守。而《青春派》的出現,雖然有些類似《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的青春愛戀謎題,但主題卻更具有大陸特色和豐富的內涵。
今年的青春題材影片成就了國產票房高漲的主力,《致青春》的七億多,《中國合伙人》的五億多,《小時代》接近五億,《青春派》目前票房還未知。但《青春派》是唯一具有寫實主義風格的影片,而且最關鍵的是擊中了全民高考的激烈競爭的現實,它不象其他青春題材的影片,只反映了大學生活片段,而《青春派》讓我們看到那些掙扎在題海又被情感糾結的莘莘學子們,所以說相對于起跑線的不一,《青春派》注定要一枝獨秀。
影片《青春派》沒有拋錨現實的殘酷,也不是糾結于愛情和事業二難選擇的《致青春》,當然更不是埋頭苦苦艱辛不已的《中國合伙人》,也不是泡于名牌時裝華麗夢境的《小時代》,《青春派》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居然的男孩,在畢業之際勇于發表愛的宣言,但這勇氣之后卻是一連串的失態,落榜和失戀,最終明白自己的真愛和志向在何方。影片毫無疑問還是主打勵志青春風,主角沒有被學業打倒,也沒有被愛情拋棄,最終他和互相愛慕的曉帆一起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影片聚焦全民高考這一現實非常的靠譜,跨入大學之前,這樣的千辛萬苦任何人都無法淡忘,影片有段班主任撒老師調教模擬考試不理想的齊明智,撒老師認為三無(無錢、無權、無勢)的學生不應該自暴自棄,應該為自己拼搏,“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話丑理正,這可是戳中全民高考的要害。這是父母的期待,這是自我的追求,因為上了好的大學,人生的理想起跑線才算是及格的。雖然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盡管現在的大學生泛濫成災,二三本成堆,就業不理想,但重點大學的畢業生至少競爭力還是不錯。
影片《青春派》風格樸實無華,沒有蓄意的得瑟和張揚青春的.風采,當然董子健的表演是電影的一大亮點,他真實的表現了主人公的挫折和痛苦掙扎,影片通過很多特寫鏡頭,董子健幾乎非常自然流暢的交足功課,他讓很多學子明白一個道理,愛情只是維特的煩惱,現實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風采,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收獲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和愛情。影片正能量勵志青春特色,由于董子健的精彩表演,他獲得了2013年第16屆上海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當然影片中其他角色的表現也非常搶眼,比如詠梅演繹的母親,還有秦海璐演繹的麻辣班主任。
青春題材影片成為國產影片的主力軍,關鍵點還是影片大部分都充滿正能量的勵志特色,象《致青春》雖然耿耿于懷被拋棄的愛情,但各自都反悔和頓悟,尋找屬于自己的真幸福。《中國合伙人》就更是名副其實的勵志傳奇故事,而《青春派》同樣是抒寫掙扎在高考洪流中的奮斗和拼搏,痛苦和希望,所以說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希望更多充滿勵志特色而故事又不失精彩的青春電影涌現,正青春的人生觀,揚理想的風帆。
《青春派》觀后感 篇12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這部電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上映的。一直沒機會去看,當時要會員又找不到資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現在觀看的這兩個時間段都挺尷尬的。如果在那時候看,一只腳還沒踏進高中可能還不能感同身受,而現在呢另一只腳已經離開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憶與念舊。
影片以泰戈爾說開始,以泰戈爾說結尾。講述的是一個高三畢業生因早戀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復讀的道路,再次經歷了一次艱辛充實瘋狂的高三生活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里面感受到了現實中你我最真實的高中樣子。董子健憑電影一炮而紅,不覺得他長的帥,但是卻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身邊的同學,盡管他現在快當爹了。
看完電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電影里的撒老師很像。有著一頭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說實話,很多時候很怕她,但在心里又很佩服她,因為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在理。在過去的讀書生涯里遇見過很多的好老師,有兩類不會忘記。一類是相處時就如同朋友,沒有高高在上,在那時便喜歡畢業后還是會懷念他對我們好的那種;另一類便是相處時不喜歡不理解甚至是厭惡,到畢業后才會漸漸發現讀書時他對我們的付出與愛。而撒老師和我高中時的班主任是屬于后者,就像男主結尾時對老師表達愛意時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您,說恨您,但也很愛您。”
我們用一個6月進行高考,卻在以后的每個6月里來懷念這場考試。但是,我并不喜歡中國的高考制度,不喜歡一考定終生的說辭,甚至不喜歡高考。什么“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這些誓言太為夸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數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后卻只能走上專科與復讀的道路,真的.挺唏噓,實力的較量里最終卻成了憑運氣所決定去留。寒窗苦讀十二年,不注重結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后懷念的是過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學以后。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早戀。早戀害男主成了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同時早戀也蛻變了男主,讓他逐步成熟,之后考上了名牌大學。早戀是好是壞?很多青春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沒有早戀的青春是會后悔的。看過關于早戀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歡的是來自泰國的《初戀這件小事》,里面的女主為了靠近優秀的男主,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樣優秀的自己去吸引了優秀的他。這種正能量的喜歡在青春里才顯得有意義。
《青春派》觀后感 篇13
今天,閑來無事,看了電影一部名曰【青春派】。講的是高三的故事,高考的故事。
高三,其實我沒有真正的經歷過,高考前的苦讀,拼的沒日沒夜,也沒有體會過高考當天的緊張,考完以后的釋放,在一起三年要分開的別離,估分的疑惑,填報志愿的選擇等等的種種......
以前沒有提過,自己也不愿意提起。偶然夢回的時候,會記得當時的上下鋪,當時為了閨蜜和另一個人走的近了的醋意,當時因為一句我不信你能,倆個女生5點多起床去操場賭能不能跑完3000米……大腦就那樣的篩選了我想要記住的美好。
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也不知道自己是后悔還是不后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過自己千百回,可是卻沒有答案。連自己的'心也只能回答不知道三個字。也許我是在逃避自己吧!逃避自己當時的懦弱和放棄!逃避那兩年的任性、荒唐和頹廢!
只知道曾經有個自己為了一個目標,狠狠的努力過。描寫景色的句子
為那曾經的瘋狂,為那真誠的友誼,為那逝去的歲月,只有一句——青春無悔!
《青春派》觀后感 篇14
人說沒有經歷過高三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沒有奮戰過高三的青春是遺憾的,作為一個在高考中掙扎過的莘莘學子之一,我覺得這句話非常的貼切,尤其是看過《青春派》這部影片之后,我更是覺得高三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我也認為高三是人生中極其精彩的一瞬間。
《青春派》是一部非常貼近生活的影片,它主要講述了一群少年、家長和老師為了高三而拼搏努力的故事,由于這個故事緊貼中國現有的高考制度,所以它非常的有號召力和感染力,一度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和電影口碑。尤其是對于那些即將面臨高考的'青少年來說,這部影片成為了絕佳的動力,尤其是里面那些鼓勵高考的號子,更是成為了每個考生的信仰,他們甚至把“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他個無怨無悔”當成了每日必讀的格言,真正是為了高考拼了一陣,也苦了一陣。
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影片確實非常的感人,每每看它都覺得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又在備戰高考了一般,真正是讓人回味無窮。影片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個性獨立,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在這些人身上找尋到自己的影子,他們像我們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堅持,有自己的苦惱和煩惱,有自己的瘋狂和理性,也有自己的人生和道路,真正是把青春的瘋狂肆意、迷茫艱苦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劇中的父母仿佛就是我們的父母,為了孩子他們可以放棄自己的工作,放棄自己的生活,甚至放棄自己的幸福,只為給孩子一個舒心的高考環境,這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慨嘆不禁讓我們熱淚盈眶。而那些老師們呢,為了學生的前程和未來,他們更是嘔心瀝血一刻也不敢放松,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鼓勵,為了學生他們可以變成世上最有時間,最有耐心,最有智慧,最有口才,最有文采,最有勇氣的存在,真正是為了學生而煞費苦心啊!
高考前我的老師就陪我看過了這部佳作,而現在當我一個人在看這部影片時,我仍舊感觸頗深,即使我已經不是一個高三的學生了,我還是能從中體會到那股沖勁和勢頭,這讓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再瘋狂一點,再努力一點,再堅強一點,畢竟我的青春還沒有真的消逝而去不是嗎?所以我希望在往后的時光里,我可以找回當年那種勵志的感覺來,好讓自己在以后可以不那么遺憾和后悔。
《青春派》觀后感 篇15
前幾天閑來無事就看了這部《青春派》,本來只是聽別人推薦的說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發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自從出現了那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們就一直期待內地影壇能出現一部類似的、能喚起我們青春記憶的作品。不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悸動與迷惘,也沒有《致青春》那樣多的傷感和遺憾?..不是別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產生共鳴,覺得電影里面某一個人物的故事其實講的就是自己。我們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長的影子,那些被歲月洗滌過的酸澀,那些到我們到白發蒼蒼的時候還記憶猶新,總會去忍不住回憶的點點滴滴。終于,我等到了這一部《青春派》。光看陣容和劇情介紹,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這個討巧的題材打打懷舊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可是,相信我,這次你們全錯了。《青春派》是一部一氣呵成,沒有刻意雕琢的電影,許多橋段和臺詞都可以讓觀眾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會心的大笑之后走出電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關于青春的回憶里。有一些溫暖,但絕不是躁動不安的感覺。60后的導演劉杰在這部電影里講的是95后的故事,這樣的年齡差距,讓人很大程度上會擔憂影片內容是否“接地氣”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劉杰交出了一份讓讓人感到滿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個年齡層,它是每一位面對過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場景。也有過很多反映高考的電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題的電影之所以沒能收獲成
功,是因為在創作方面,“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這個特定定義下的場景拍的過于程式化:太貼近生活,觀眾沒必要再去過一遍那段相對而言其實很枯燥的日子;太過遠離生活,觀眾又會覺得太假,產生不了共鳴。
《青春派》在這方面把握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故事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初衷,高考的殘酷得到了如實反映的同時,也把高考之前那段時光中可能的趣味點都挖掘了出來,還拼湊成了一盤味道不錯的菜:電影從一開始,就讓觀眾覺得“有戲”,愿意看下去(由于涉及到劇透,原諒我賣個關子),雖然整個故事說白了就是圍繞男主角如何希望通過復讀,考上自己心儀的女孩所在的大學所展開,但是每一段圍繞這個核心的橋段,都不溫不火的襯托出了主題,恰到好處的帶動了情節的發展。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樣,《青春派》并沒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緒,或者感天動地的感情,只是一群平凡的年輕人,平凡的故事,但是故事足夠真實、自然,足夠讓觀眾被影片所觸動,足夠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和自己有關的往事?. 值得表揚的是本片的演員們,雖然大都是地道的高中生,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高中時代的純真、倔強,17、8歲年齡的夢想與追求,都被他們本色的“演”了出來。這也算得上是劉杰導演的聰明之處,畢竟經過演技熏陶的職業演員,能找幾個能演得好高中生的本來就難于登天,更何況在這樣一部“群戲”頗多的影片里,稍不留神,職業演員的表演就會鶴立雞群,顯得非常突兀。
我深信,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都是呼喚真善美的,所以我不大相信籌備著搬上大銀幕的.網絡電影《青春期》能有什么樣出色的票房收獲,那種重口味的青春也許也會發生在你我至少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身上,但那種青春,不是值得我們一再回味,小心翼翼地儲存在自己的記憶里的,但是,《青春派》是的。也許我們可以說《美國派》是屬于美國青少年的青春狂歡,《放牛班的春天》是屬于歐洲孩子的頑皮記憶?.那么,《青春派》在我看來,是近年來中國影壇少有的可以貼上類似標簽的電影。看完《青春派》,我回憶無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似乎也有和男主角居然想似的經歷,也曾那樣喜歡過一個人,只是沒有想男主角那么勇敢的表達出來,我的喜歡被高考埋在了心里。所以我看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喚起了我心里的共鳴,喚起了我高中那種充實忙碌,痛并快樂著的感覺,頗有感觸!這部電影清新,搞笑,又有幾分勵志,真的很不錯,很值得推薦,雖說是小成本制作,但是確實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
【《青春派》觀后感】相關文章:
「青春派」約定(小說)04-26
青春派觀后感11-17
影片《青春派》觀后感10-30
電影《青春派》觀后感06-14
《青春派》觀后感(精選10篇)02-23
電影青春派觀后感(精選13篇)09-23
青春派觀后感(通用17篇)08-16
《青春派》500字觀后感(精選20篇)07-19
電影《青春派》觀后有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