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女教師觀后感
導語:影片時間跨度很大,經歷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蘇聯衛國戰爭,講述了一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在經歷了大半生的時間最終桃李滿天下,展現出的不平凡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鄉村女教師觀后感,供您參閱。
鄉村女教師觀后感1
蘇聯電影學派第三階段為數不多的經典電影,1947年由馬克·頓斯闊依導演,講述了一個女教師為鄉村教育事業奮斗一生的故事,跨越了一戰、二戰和蘇聯衛國戰。影片情節比較平淡,情緒緩慢堆疊,最后達到峰值。最讓我覺得戲劇沖突明顯的是“面臨被殺”那場戲,有種希區柯克式驚悚手法,不過處理比較草率,沒看懂怎么結束的。
影片剛開頭就來了個越軸,而且挺明顯,感覺也不是什么藝術表現方式。影片中對人物特寫大量運用局部光,突出人物性格,強調人物內心情感,手法感覺挺好,就是用多了有點泛濫,印象最深的還是“面臨被殺”那場戲,感覺完全可以不用內心獨白,直接用眼神就可以表現出從惶恐到勇敢面對的心理變化。
地球儀作為敲開孩子知識的大門,作為“共產國際”的象征,也多次出現,屬于“暗示道具”吧,只是把他放在轉場上,少了一些蒙太奇意境。
拋開政治角度來說,這部影片把人的真善美,描寫的樸實生動,以至于在最后“善良終將被傳承和銘記”也讓我們內心得到舒緩與感動。
鄉村女教師觀后感2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這部影片,這部電影主要表現了一位出身普通名門的女教師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教育下一代,她從沙俄時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從事教育事業,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鄉村女教師》這部老電影,現在來看畫面沒有色彩,也有些模糊,似乎已經不符合現當代的審美標準。但細細品來,能發現這部影片的聲畫語言是十分動人的。影片從沙皇中學的畢業舞會開始,瓦爾娃拉認識了馬爾蒂諾夫。她告訴男朋友,自己要去烏拉爾的沙特磊村當一名鄉村女教師。在舞會的夜晚,這對情侶還在悠閑歡快地聊天。第二天,馬爾蒂諾夫被逮捕了,瓦爾娃拉含淚來到了偏僻地鄉村。這里破落窮困,人們并不相信學習知識能比做農活更有用處。西伯利亞的農民問:“接受教育就能像挖金礦一樣賺大錢嗎?”瓦爾娃拉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村民,受了教育,并不是能比挖金礦賺更多的錢,或者,有了知識就能挖金礦。而是,受了教育,人就有了自我意識,有了公民權利,有了一種渴望平等和自由的欲望,并且,能夠為之奮斗。這些,遠遠比金錢更加重要,最終也不會失去通過自己運用知識的高效勞動,應得的金錢。也就是說,不受教育,有錢未必有文明;受了教育,有了文明,必定也會有錢。瓦爾娃拉上課的時候,教室里空空的,雖然她有些失落,但她在心里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開始上課……忽然在教師門口傳來童聲的回應,她激動地走過去,拉住他們的手說“孩子們,你們要學會念書、寫字、算算術,你們將來要成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們有理想。”瓦爾娃拉的行為感動了村民們,她的學生一天天多了起來。漸漸地,女教師對工作充滿了信心。
不僅如此,瓦爾娃拉她真心實意地愛著孩子們,她就像一個母親,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去鼓勵孩子們。她不允許一個學生失學,當她來到失學女學生杜尼雅的家時,看到貧困的家快要倒塌時,淚水蒙住了她的雙眼,即使她只是個勢單力薄的女教師,她還是勇敢地沖進了淘金者的家,當這些淘金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爭相當眾燒掉盧布的時候,瓦爾娃拉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資,表示要給杜尼雅家蓋房子,這些富人終于被感化了,他們也紛紛掏出了自己的錢包;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傷心,她也不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獻給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紛紛滿天下,并且獲得了最高的獎賞列寧勛章。
在觀看時,我被主人公的奉獻精神和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瓦爾娃拉的那句話也回響在我的耳邊:“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看了這部電影,我更加堅信惟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才不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鄉村女教師觀后感3
今天我觀看了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這部影片,這部電影主要表現了一位女教師為了最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個貧窮落后的小鄉村里教書,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開頭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副感人的畫面:溫馨的舞會上,單純、可愛、善良、漂亮的瓦連卡認識了蒂諾夫,瓦連卡告訴蒂諾夫,她要去當一名鄉村女教師,當蒂諾夫問她為什么要到西伯利亞去的時候,她是這樣回答的:“那里缺少教育,可是沒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蒂諾夫說:“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愿烏拉爾的風暴別把它連根拔掉,別吹斷它,別凍壞它。”就是這么一段樸實的語言和對話,深深地使我感到震撼。
這是兩個真正的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使了他們產生了經得住風雨考驗的革命愛情。
正是因了這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瓦連卡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誠意地奉獻給了這個小小的鄉村。
當她第一天來到村莊的時候,學校的打鈴人就告訴她,這里的孩子他們的手不是用來字的。她還沒把腳落定,就目睹了酗酒的老礦工追趕、毆打自己的老婆中,這使她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個村莊的貧窮、落后、甚至愚昧野蠻。
盡管她是那么的害怕,那么的孤獨,她也沒有退縮,她對著蒂諾夫的相片說:“親愛的,你看這有多艱難,但是我們說過要感化他們。”是的,堅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撐點,使她義無反顧的、真心誠意的去教孩子們識字,讓孩子們知道白天為什么會變黑、海那邊住著什么人、還要教孩子們懂得思想……
她真心實意地愛著孩子們,她不允許一個學生失學,當善良的她來到失學女學生杜尼雅的家時,看到貧困窘迫的家快要倒塌時,淚水蒙住了她的雙眼,即使她只是個勢單力薄的女教師,她還是勇敢地沖進了淘金者的家,當這些淘金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爭相當眾燒掉盧布的時候,瓦連卡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資,表示要給杜尼雅家蓋房子,這些富人終于被感化了,他們也紛紛掏出了自己的錢包。
她就像一個母親,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去鼓勵孩子們。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是這樣的傷心,她又不忘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會念到書的。好日子總會來的。”
瓦連卡是不幸的,她一生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十月革命勝利后,眼看著幸福就要到了,而她的丈夫卻在戰斗中負了重傷并犧牲了。
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鄉村,獻給了孩子們,獻給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紛紛滿天下,并且獲得了最高的獎賞——列寧勛章。所有的人都為她慶賀,她——終于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這使我想起她的丈夫臨死前說的話:“我回顧過去的一切,我沒有遺憾,我為了人類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正是他們夫婦一生的寫照。為了淳樸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們都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我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為他們純凈的愛情、為女教師樸實、善良、奉獻的一生,數度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瓦連卡的那句話好像還言猶在耳:“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縱觀現在這個容易浮躁的教育時代,我覺得所有的教育者都應當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不管那個時代,那個地方,我們的教育都在呼喚這樣的老師、都迫切的需要這樣的老師。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真心實意的去教呢?如果每個教師都能抱著真心實意的態度來教學生,來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教育里就不會出現對孩子無情的歧視、丑陋的體罰、讓人心酸的貧富區分、大發教育不義之財的害群之馬、還有最近頻頻被曝光的侵犯學生、綁架學生的衣冠禽獸……
每一個為人師者,請緊緊地記住瓦連卡的這句話:“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地”去教。”只有這樣,才能像瓦連卡那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實意地、無怨無悔地奉獻給孩子、學校、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還我們教育的那方凈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鄉村女教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鄉村教師之“美”09-17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09-30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精選)05-30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12-12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觀后感12-02
《2014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12-11
2014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12-26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12-26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匯總06-12
最美鄉村校長觀后感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