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鑒史問廉六·律令之矩》觀后感
《律令之矩》講述運用法律手段懲治貪污和腐敗,貫穿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見證著一個個封建王朝的興衰成敗。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在懲治貪污和腐敗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范的廉政立法,制定過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現過許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地完善懲治貪污的法律條文,從秦漢到明清,法律對貪污和腐敗的懲處越來越嚴厲;而越來越嚴密系統的法律,也成為懲治貪腐的有力武器。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研究和借鑒歷史經驗的珍貴財富。
以歷史朝代為序,從懲治貪污賄賂等相關的法律制度入手,形象、生動地梳理出中國古代廉政法制建設的主要內容,挖掘其中的經驗教訓。
《鑒史問廉六·律令之矩》觀后感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流行于人民群眾中的口頭禪,表明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法規的尊重和敬畏。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更是闡明了言行可以自由,但一定要有禮法的約束的道理。昨夜,CCTV9播出的《鑒史問廉》第六集《律令之矩》,體現了法律的尊嚴和神圣。
第一個被梟首示眾的貪官:羊舌鮒。羊舌鮒在解決刑侯、雍子土地糾紛案時,貪戀雍子女兒的美色,不問是非曲直,就宣判雍子無罪,刑侯有罪。刑侯一怒之下,拔劍殺了羊舌鮒和雍子。后來,大夫韓宣子判刑侯殺人有罪,當處死,同時認為羊舌鮒因為貪婪被殺,是死有余辜,把他的.尸體拉到繁華的大街上梟首示眾,借以警示世人。羊舌鮒身為執法大夫,不能以身護法、執法,反而以貪壞法,賣法縱貪,終于落了個死后棄尸于市的下場,他的名字從此被釘在貪官污吏的恥辱柱上,也首創了“貪墨”一詞。
第一個畏罪自殺的官員:王立。王立是當時的一個獄吏,曾被縣令向上級舉薦為廉潔,但在“公示期”內,有人舉報王立收受囚犯家屬賄賂一萬六千錢,后經查明,此錢為王立妻子私下收受,王立毫不知情。但王立還是因慚愧和害怕而自殺。王立的自殺,表明了他對法律的敬畏,體現了法律的威懾力。
第一個禁“吃喝風”的官員:易三才。易三才為縣令時,深惡官場迎來送往的不正之風,痛恨大吃大喝的官場做派,擬定三條禁令和一條關于過境官員乘馬坐轎、飯菜供應的具體規定,以及違犯這些禁約的處罰辦法,刊刻于縣衙旁的石碑上,以示警示。這當是歷史上的第一份“反腐宣言”。
第一個劫獄被皇帝親手處死的官員:朱祖亮。朱祖亮的兒女親家倚仗他的權勢橫行當地,被縣令逮捕下獄。朱祖亮及其兒子竟然把囚犯從監獄里劫出,遭到縣令彈劾。朱祖亮惡人先告狀,致使皇帝錯殺了縣令,明白真相后的皇帝十分震怒,親自動手,處死了朱祖亮和他的兒子。皇帝朱元璋鞭死開國元勛永嘉侯朱祖亮,證明了“反腐無禁區”,在法律面前,沒有“鐵帽子王”。
除了貪官,還有監獄和律令:第一座國家監獄湯陰。周文王曾被關押于此,拘而演周易;第一部規定貪污是不赦之罪的《晉律》;第一部明確規定貪污數額多少才達到死罪的是《兩年律令》;第一部明確六種行為為貪腐的法律是《唐律疏義》,是為“六贓”;第一部規定百姓可以監督官員的法律是《大誥》。
以史為鑒,鑒往古今。當前,黨中央正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中央以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氣魄,用“猛藥去疴、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高舉黨紀和國法這把達摩克斯之劍,從嚴治黨,去除黨內毒瘤,捍衛黨紀,維護國法,遏制腐敗,重構清正廉明的政治新常態。
【《鑒史問廉六·律令之矩》觀后感】相關文章:
《鑒史問廉》之“道德之擇”觀后感08-06
《鑒史問廉之四·道德之擇》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之八千秋之評》觀后感08-06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01-22
觀《鑒史問廉之四道德之擇》有感08-07
鑒史問廉觀后感-歷史為鑒08-06
《鑒史問廉》觀后感精選08-06
《鑒史問廉》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觀后感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