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歷程》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閉歷程》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閉歷程》觀后感1
電影到一半時,女主畢業了,也同時打開了第一道門,她成功的獨立的上學和交際,從害怕人群密集,噪音,小時候遇到刺激打人,到后來不斷的旋轉使自己平靜下來。后來暑假到了姑媽的牧場和牛接觸,使用的是牛的鎮靜方式。后來去寄宿學校,自己制造“擁抱機器”(就是牛的鎮靜方式),第一次被學校發現砸了,第二次姑媽到學校據理力爭,留住了,女主找到了與自己合拍的室友,也找到和和自己相處和社會相處的方法,畢業的時候是優秀畢業生,初露光芒,臺上一番話,調理清晰,對自己肯定,也認識自己。
實習到工作階段,1970年代的美國,還是男子的社會,被阻撓,被嘲笑,被蔑視,女主依然熱愛自己的事業,致力于牧場的控制系統,如何有效的讓牛有尊嚴的死去,途中遇到一道道門,換男裝,毛遂自薦,快要爆炸的時候開了一晚上的車去找人生導師溝通,和媽媽溝通,在遇到每一道道門的時候,女主都是害怕的,但是想要改變的`決心大于害怕,她踏出去了,打開了一道道門,行業因素,同事都是男性,一人一句密密麻麻的否定質疑和藐視,女主都耐心專業的解答了,一次次的踏出改變,讓女主更從容的和社會相處和人類相處。電影最后的全國自閉癥大會,女主光芒四射,拿起主持人傳來的話筒,一步步走向最后一道門。
女主媽媽
愛和責任,大概不足以形容媽媽的偉大。電影中女主4歲還未說話,反應和性格和同齡小孩有異,媽媽帶去看醫生,醫生診斷是因為缺少母愛和陪伴,是嬰兒期精神分裂,是自閉癥,媽媽有良好的學識和對陪伴孩子4年的經歷,沒有盲目相信醫生的診斷,同時付出更多的愛和理解,事實證明女主成長的很好。和女主溝通,是傾聽,是理解,是開導,也是換位思考,天使一般的媽媽。當然,因為太害怕,姑媽也一直陪伴著媽媽,適當的放手就是更好的成長,原來每一位媽媽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候。女主第一次擁抱媽媽時,哭得嘩啦啦的,平常的擁抱,有時候竟然這么珍貴難得。
姑媽
比媽媽大膽,但是同樣愛女主的姑媽。大學前夕的暑假,女主和姑媽一起度過。姑媽有自己的牧場,女主在這里第一次接觸到牛,還發現了新的平靜方式。一開始以為姑媽是“壞人”,后來理解姑媽的愛似牡丹,燦爛而且熱烈,媽媽的愛似梅花,持久而且暗香。和媽媽是好姐妹,有開導媽媽讓女主踏出社會。
科學老師
女主的啟蒙老師,是明燈也是朋友。理解女主并發覺她的潛力,鼓勵女主上學,開發自己,女主也開始理解人類社群。一道道門就是老師說的,一扇門為你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切你所做的就是下定決心穿過它。
室友
天使一般的室友,是視障人士,聆聽和理解認同女主,是很貼心的小天使。戲份不多,但都對女主影響很大,是女主的第一位朋友,也是女主的迷妹。唯一能感受發生了什么的人,能感受到女主要實現什么的人。
女主
很多緊張的時候,是自我緩解或者是和媽媽溝通,和科學老師溝通,女主不怕改變,從她一次次勇敢的打開一扇扇門就知道,熱愛永遠大于怯弱,她更害怕沒有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事情還不能理解,但她仍想讓她的生活有意義。很喜歡女主,撞破南墻不回頭,孤勇聰明,執著還細膩。從小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接受這設定也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讓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價值,真棒。
電影細膩真誠,節奏張弛有度,影片故事深刻,值得回味的好電影。
《自閉歷程》觀后感2
坦普爾在應該得到擁抱和撫摸的年紀得不到滿足,所以自閉,也害怕別人的接觸。四歲了還不會說話,所以別人無法了解她思考世界的方式。在別人看來是多么可憐的孩子。看著坦普爾為了獲得平靜而自己做了個機器的時候,我猜測,她的媽媽應該會幫助她克服恐懼,融入人群,這確實是普通人的想法,而影片讓人意外。坦普爾自始至終都是個自閉癥患者,她甚至為了驗證那個機器的合理性而做實驗寫論文。這看上不合常理,我甚至可以想象這片子在中國拍的話,肯定會被媽媽打著“你不可能一輩子靠機器過活和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的旗號來克服恐懼。這部電影似乎有種在向自己的缺點妥協的味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不完滿的地方,有些不完滿可能會伴隨一生,那么要用什么態度對待?影片告訴我們,無法改變那就讓他在那兒吧,看看自己的優點,然后盡量地發揮他。坦普爾思維異于常人,這讓她在普通人不擅長的領域,獲得另一番成就。
影片也沒有一味對自己的恐懼妥協,而是將這種恐懼化為意象——門。當坦普爾勇敢地打開一扇又一扇門時,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隨之而來。所以,這也是一部勵志片。面對困境,有時候只要再勇敢一點就能過。當他不敢與陌生人說話又非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當她鼓起勇氣走出宛如斷頭臺的自動門時,她只是比平時多了一點勇敢。我們也可以。
坦普爾不知道怎么和別人交流,也不懂得察言觀色。而動物是簡單的,所以她喜歡和動物打交道。讓人玩味的是,她唯一的同齡朋友是個盲人。盲人當然不需要和她耍心眼。鏡頭在牛的臉部特寫時,看著他們的眼睛,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他們顯得很善良,也許只是因為他們不說話,這讓我懷疑語言的意義。人類社會的語言當然很偉大,但這是不是其實也增多了誤解。坦普爾的工作更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她在姨媽家和牛過了一個暑假,讓她覺得快樂。她也看過馬死在面前。所以很能理解她之后的`工作,她趴在過道上模擬牛的感受又根據自己觀察世界的特點設計出充滿人性的過道。雖然牛一樣會被屠宰,但至少讓這個過程顯得平靜。她是真正的愛動物。
按照常人觀點,坦普爾絕對是個異類。對待異類,大部分常人如她的室友同學老師也是不理解的。普通人擁有普通的眼界,看到的世界是大致一樣,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時,群起而攻之。這部影片就結結實實地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我們該想想:對于那些不一樣的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了解他們的想法,更何況,有名言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坦普爾在自閉癥大會上發言,其中一句讓我很有感慨:不管是在家還是學校,舉止和規矩都很重要。這句話又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普通人對待異類,尤其是精神問題的異類,有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善良:那就是認為他們有病,所以有些不合規矩的舉止是正常的。當然不要鉆牛角尖說不是說要包容異類嗎,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我們要包容的是異于常人的思想,要堅持的則是做人的基本規則。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異于常人的天才愛殺人,那我們就不應該包容。
此外,比包容更重要的是愛。坦普爾媽媽對她的愛很偉大。影片沒有過多媽媽是如何教會坦普爾說話和遵守基本規矩的,但這個過程必定世間難得。就現實而言,并不是所有自閉癥患者都能成為偉大的人,也許就是最普通的自閉者患者,那么,愛顯然更重要。
這是一部很豐富的電影。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易于常人的人,這部電影應該只是個開始,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
《自閉歷程》觀后感3
電影《自閉歷程》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傳記電影,它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美國知名動物學家的真實經歷,從自閉癥兒童到畜牧學天才,其熠熠生輝不放棄的故事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勵志傳奇。這部作品是由知名導演杰克遜傾情執導,其豆瓣評分高達8.9分,并榮獲了多項大獎。
主人公 坦普葛蘭汀 從小就被診斷為是一名自閉癥患者,其母親在撫養過程中,遭遇過很多的挫折。由于不擅長與人交際,極為暴躁,所以女主角葛蘭汀幾乎沒有什么朋友。然而一次偶然發現,畜牧學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她的導師還有家人用遵遵教誨和耐心,成就了她美麗的人生逆襲。
這部作品的人物關系十分的簡單,作為一部傳統的美式傳記佳作,其敘事風格簡單明了,更為貼合現實的演繹了自閉癥人群的成長與坎坷。導演用多角度的方式呈現了自閉癥兒童天賦的一面,這種積極的引導也呼吁著人們更加了解這個群體,用愛心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這電影有很多細節很容易打動人。在temple做畢業演講的時候,感動的我差點兒哭了。一個自閉癥患者能一點一點的.從自我,和別人的幫助那里走出來,再去幫助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真是一種非常偉大的情操。她說的很好,我們不需要那么殘暴,我們應該對它們給予尊重。我們就應該對任何事物都給予尊重。
《自閉歷程》是英國導演杰克遜的代表作,也是受到廣泛好評的一部電影,故事講述的就是自閉癥患者女孩坦普的一生,坦普懂事后,發現自己不喜歡和別的孩子玩耍,不喜歡交朋友,在這個年紀,幾乎所有人都想交更多的朋友,只有坦普靜靜獨處,甚至不喜歡說話,完全自閉。
著急的父母去尋求醫生的幫助,母親才知道,原來坦普已經換上了自閉癥,而這種心理疾病并不是吃藥動手術就能治好的,醫生告訴母親,坦普需要愛來拯救,雖然母親是哈弗大學的高材生,對于女兒坦普的病卻束手無策,雖然母親已經無微不至,但是坦普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母親索性把坦普送到寄宿學校,希望能有驚喜的回應。
于是坦普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師,物理學家卡洛克,卡洛克博士發現坦普雖然有著自閉癥,但是對科學很有天賦,別說同齡孩子,就是長大的成年人也不及坦普,隨著博士的鼓勵,坦普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雖然坦普沒有治好自閉癥,但是也許給她留下了很快樂的回憶,畢業后的坦普不愿意繼續學業,去了親戚家的農場。
為了讓角色更加的符合現實,女演員克萊爾丹尼斯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身份之中,她不斷地去摸索情緒,性格,所以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物角色上的戲劇化沖突,她的一言一行,反映,都表達了自閉患者的內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該電影以正面的形象演繹了主人公一生的成長,較為弱化了其人物上的歇斯底里。此種方式深刻表達了他們與常人之間的距離,也喚醒了人們不在有對于他們的偏見。
每一個人都是被老天眷顧的孩子,身上的優點與天賦都是自己可貴的標記。這部電影作品用暖人心弦的主題,增進了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愛,它勵志的形式給予了絕境之中人們對于人生的期盼,或許我們都會逆襲自己的人生,關鍵就是在于敢不敢面對,然后挑戰自己。
《自閉歷程》觀后感4
《自閉歷程》是美國拍攝的一部關于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成長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19X1到19X8年間被診斷為患有自閉癥的坦普·葛蘭汀的學習成長歷程。這是一個真實的人生記錄,本片追憶坦普從兒童時期和青年時期的成長歷程。盡管她患有自閉癥,但卻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對理想的執著,還有老師、親人、朋友的幫助,她成功的獲得了伊利諾大學的畜牧科學博士學位,成為現今世界少數的牲畜處理設計與建筑專家之一。
如果問這個世界上,誰擁有最純真的笑臉,最純凈的心靈,答案無一例外,是孩子。是的,只有孩子才具備天使的一切潛質,才能讓成人的世界透過溫暖,不管他是黑皮膚還是黃皮膚,不管他是聰明還是愚笨,不管他的身體是否有缺陷,他都是應該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存在。然而在《自閉歷程》這部影片中,坦普四歲了還不會說話,受到刺激時還會尖叫。她抗拒進行肢體觸碰,擁抱,這個對常人來說隨意自如的行為,她都不能做。在應該得到擁抱和撫摸的年紀得不到滿足,也因此她的世界越來越封閉。坦普無法識別表情和復雜的語義,牲畜的叫聲,電扇轉動、切菜的聲響,在她的耳中都如雷鳴般突兀,讓她不知所措,挫折感與狂躁感籠罩著她。她習慣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由于對外界的毫無交流和溝通,讓她不了解其他人,缺乏社交能力。
我最喜歡該影片里的一個小片段,就是在科學老師的“遺體”告別會上,坦普追悼后,準備離開前,坦普輕輕的給了她母親一個擁抱,在母親還沒來得及反應后她就離開了,母親哭了。如果說《自閉歷程》是一個拯救生命、喚醒靈魂的故事,那么一切的救贖應該首先感謝這個人——坦普的母親,第一次指導自己女兒的不同,被醫生告知是自閉兒,到醫生懷疑身為母親的她沒有盡到照顧者的責任,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心和關懷。那時候的她悲傷無助,痛苦無奈。盡管她在苦苦的掙扎,希望醫生的判斷是錯誤的,但身為母親的她又能馬上的做出了理性的選擇,放棄所有的工作,照顧坦普,教坦普說話,耐心的等候坦普能成為正常的小孩。然而,她每一次身體的靠近,都只能使坦普退縮,抗拒。每一次的嘗試都讓這個母親傷心欲絕,即使她知道這不是坦普的'本意。可就是自閉癥,讓這個普通平凡的母親覺得此生和女兒的擁抱都是一種奢望。因此,當坦普主動擁向了母親——把那個只和機器偎依,拒絕包括母親在內的所有人觸摸的身體擁抱了母親。也許這個擁抱對我們來說只是感動的,但是對母親來說,這個擁抱讓她等得太久了,在她還沒有做好準備,還來不及品味這其中的幸福時,她看到的只是坦普離去的背影。盡管鏡頭里母親的臉上似乎還有一點不自然,那僅僅只是一瞬間,隨后我們看到母親淚水潸然,眼睛里透露的是巨大的滿足與幸福。而在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宣言》中強調兒童的父母在其成長中首先負有責任。也就是說,這類特殊兒童的父母的堅持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期待的教育才能有奇跡發生。“期待”其實不是盲目的等待,是在行動進程中的期待,是含有積極心理暗示的期待,母親與其他人的不離不棄并尋找幫助她的辦法這才是出現奇跡的關鍵。
我們總是在感慨母愛多么多么的偉大,強調母愛如此如此的無私,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母親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流了多少血,多少淚,母親失去了什么,而我們看到了多少,又為她做了多少。
【《自閉歷程》觀后感】相關文章:
自閉歷程觀后感01-30
電影自閉歷程觀后感01-19
《自閉歷程》觀后感2篇02-03
自閉歷程電影觀后感「集錦」01-30
自閉歷程觀后感600字11-26
電影自閉歷程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范文11-07
路的歷程作文01-21
軍訓歷程作文03-28
關愛自閉癥兒童作文01-17
學習數學的歷程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