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瑯琊榜》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瑯琊榜》觀后感1
今晚,我終于緊追著時間看完了五十四集電視連續劇“瑯琊榜”,看完了結局自己也算是輕松下來。雖然結局很圓滿,可還是給我留下了諸多的思考與疑問。
在這部劇情中我很喜歡梅長蘇這個角色,也更喜歡靖王這個人物。這兩個人在這部劇中起到的是正面人物,也顯示了兩個人的默契與志向。如果說正面人物,那還要說蒙摯與霓凰,靜妃與飛流,劇情里還有幾位廉潔的公正官員,比如沈追與蔡大人。這些人的角色都是陽光的,都是正能量的主角。因為有邪惡,才會有正義之劍;因為有齷齪,才會有陽光。譽王與東宮太子因為權利,私利,他們明爭暗斗了十年,最后被梅長蘇攪合的各就各位,各有各的因果下場。
皇帝是一個愛猜疑的人,因為他的一時猜疑,才釀成了赤焰軍的慘死,才釀造了七萬人的冤屈下場。夏江,這個老奸巨猾的惡狠之人,因為自己的誣陷與偽造,他與謝玉一起制造假信函來蒙蔽皇上!本來這個皇帝就是那種疑慮很重的人,再加上這兩個奸賊的栽贓,才導致了一場血案,一場震驚天下人的.悲慘冤案。
林殊,改名梅長蘇,化名蘇哲。因為他不敢用自己的真名面世,他是逆犯的兒子,他不能帶著真實的姓名進金陵。他謀算了十三年,用這十三年的時間慢慢醞釀如何給林家雪恥,如何給七萬冤魂洗刷清白。他深思熟慮,一步一步的推算著這個棋局的棋子如何走,如何不敗。梅長蘇是一個奇才,他扮演的不單單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而是帶著七萬冤魂的使命而生存,而生命。梅長蘇是涅槃中生命,是蛻變出今天的貌相。不知是在哪一集,我記得梅長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從地獄里走出來的一個人,我的骨髓里都滲入了毒……
這部電視劇如果說結局不錯,可我還是感覺有一點欠缺。為什么不讓霓凰與梅長蘇走在一起?而是把他流放在外。至于善良的宮羽姑娘,雖然她喜歡梅長蘇,可是梅長蘇更是喜歡霓凰。皇帝沒有駕崩,太子靖王沒有登位,至于這些都沒有做到完美,都給看電視劇的觀眾留下了深思,留下了諸多的思考空間。
《瑯琊榜》觀后感2
《瑯琊榜》有一首劇情歌的開頭念的是辛棄疾的《阮郎歸》: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深情的吟誦搭著古典的配樂使人仿佛一下子進入了瑯琊意境之中,后來我因此喜歡上了這首詞,喜歡“少年鞍馬塵”的林殊,更喜歡“如今憔悴”的梅長蘇。
林殊是誰?那是連譽王提起都無不帶著贊賞之意評論的“無人不曉、少年天才”的林家小殊;那是一代大儒遇人無數獨對之念念不忘的“聰穎慧黠,讀書萬卷”的將門之后;那是享年高壽兒孫滿堂卻在仙逝前獨獨掛在嘴上的名字“小殊”。那么耀眼璀璨的一顆明珠,卻被梅嶺一場大火焚得一干二凈,從前散發的所有光芒歸于黯淡,只是該記得的人都記得曾經的明亮。十二年后,他脫胎換骨,重回金陵,故人再如何辨識,都只能從長蘇身上捕捉到慵懶的落落余輝,終不復往昔的張狂。言侯也是記得的“小殊,最可惜的就是小殊了”,言侯認為的“可惜”不過是當年的天縱英才旦夕魂滅梅嶺,他不知道,意氣風發的赤焰少帥被迫變成了機詭滿腹的陰沉謀士,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逝者不強求,生者卻不能遺忘。所以他逼著自己,在朝堂上攪動風云,以麒麟之才做著自己曾經最厭惡的事。“我這雙手,也是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現在卻只能在這風起云涌的地方翻云覆雨,夜夜籌謀。
可我還是不敢想象,到底是背負了多少事情,才會讓那個性情飛揚明亮耀眼的少年將軍在數年后對著自己往昔最好的朋友以低下的姿態用懇求的語氣吐出兩個字“殿下”。那布著血絲的雙眼,那失措無奈的眼神,那渴求謙卑的姿態,我輕易不敢想起,卻縈在心頭揮之不去。他的眼里沒有淚水,可我已經泣不成聲,沉沉地烙在心上,念之成殤,那是一種入睡前臥在床上想起他的神色仍然會被狠狠刺痛的心疼。
曲終人散,時間也許會模糊了劇情、黯淡了風景,可我永遠都會記得他的那雙眼睛。
無知如飛流,卻會在蘇哥哥喝苦藥時天真地想讓自己代替蘇哥哥把苦藥灌下去,他知道藥是苦的,可是他愿意代蘇哥哥承受。只要,可以的話。可是,這是代替不了的,只有自己一口口吞下,苦藥才會真正有效。于是他一個人承受了所有的痛苦,七萬赤焰冤魂背負在身,再難也要咬牙堅持下去。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渡,只能自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如何?誓死要“以權謀祭奠英靈”,劫后余生,他不是為自己而活。
不是不恨的。
他恨那個生性涼薄、冷血無情的皇帝,卻仍然愛這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大梁。他甚至要顧及因謝玉之案讓宇文暄看見大梁朝堂內亂,因此要趁獵場之機借武將之威震住大楚。人人都說景睿難得,有著寬恕包容之心,可林殊又何嘗不是?七萬赤焰男兒拼死殺盡敵軍,最后卻死在自己的友軍手下,他旦夕之間失去所有,他甚至不能光明正大地活在世上。為沉冤昭雪,他是深不見底不擇手段,可也只是讓惡貫滿盈的人倒下,盡自己所能不去傷及無辜。他竭盡全力地保住靖王、景睿等人的赤誠,可他這個從地獄里爬出來的人赤誠未改又何其難得。由始至終,從林殊到梅長蘇,唯一不變的,就是那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滅。其實長蘇身上是能看見林殊的影子的,在跟飛流、黎綱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會掩不住那點小調皮、小貪玩。也正是這點林殊的影子使他看上去不只是個陰沉的.謀士,給他的昭雪之路添了幾縷光亮。
也許有很多人會驚嘆這位江左梅郎的才冠絕倫,羨慕他的袖令江湖,覺得他的算無遺策很拉風。可是你知不知道:他病體支離日夜謀劃十二載,他隱瞞真相為昭雪熬盡壽命,他從不輕易表露自己所想,但不代表他沒有委屈、沒有痛苦。
好在還有霓凰郡主,讓他的苦心有放空之處,卻也仍是隱忍:霓凰認出他的真實身份哭得梨花帶雨與他相擁,他強忍片刻才終于忍不住緊緊擁住她,閉上雙眼有一種終于可以撕下面具的釋然,天知道他等這份溫暖等了多久。張口想要說話,卻什么都說不出來,最后只化作意味深長的“霓凰”。后來蘇宅廊下,郡主紅著眼睛問林殊“你真的不知道我更牽掛的是誰嗎?”他凝望良久咽下嘆息點點頭“知道”。作為梅長蘇,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只是他的無奈只會在郡主面前顯現,且還是有所保留的顯現。
長蘇像一篇文賦,兼散文之形美長詩之意深,一眼看不透,細究下來,每一句都意蘊悠長。
“欲得梅郞顧,時時誤拂弦。”我像撫箏者仰慕周瑜那樣仰慕這位梅公子,他不是那么英勇瀟灑,可是他氣質清雅、容顏靈秀。言語舉動間常常會讓我忽略了他的容貌,他約乎就是從那個時代走來的古人,我總是小心翼翼地看著他,生怕驚動持久歲月的塵埃,打破盈滿古韻的靜謐。
聽聞長蘇精通音律,如果我有幸做那位堂上撫箏者,我也會故意將弦按錯,以搏他無意回眸;或者,我想做他身旁的那位捧墨者,終日靜默,只為守那一室書墨馨香。我不知道時空要穿越多遠才能與他相見,卻感受得到寒梅冷徹、暗香盈懷,我常常在月下企盼:愿梅郞入夢來。
《瑯琊榜》觀后感3
第一次聽聞《瑯琊榜》,是幾個同事在得知小說要被改編電視劇后,極力推薦。稱其內容以權謀為主,愛情線少且不矯作,男性也會愛看,并大概介紹了一下故事。我因少看網絡文學,故而此方面十分孤陋寡聞,看大家如此推崇備至,遂下到手機里,準備嘗試一下。
花了兩個晚上把小說讀完,覺得雖仍是網絡小說的語言風格,但故事不錯,人物塑造也較為豐滿。后來又看了電視劇的長片花,加上對侯鴻亮制作團隊以往作品水準的信任,對這部劇平添了一份期待。
《瑯琊榜》從點映到播出,媒體叫好聲一片。行業內則對劇中人物造型詬病不少。書迷有些對還原度大呼滿意,有些則對配角,女主的顏值,年齡表示不滿。而部分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對前幾集的節奏頗有微詞,或是覺得戲中政治斗爭過于幼稚,一曬置之。
其實,從小說改編電視劇的角度來說,電視劇《瑯琊榜》無疑是成功的。原著小說故事以權謀為殼,情感為核,相對一般的網文已顯沉穩。但無論從氣質上,還是文學性上,都沒能真正跳脫出網絡小說的固有圈子。而電視劇改編將整個故事搬上熒屏,影像化后,卻賦予其更加大氣的厚重感,盡管人物,事件皆為虛構,但卻用藝術手法加重了歷史性的成分。因為主角梅長蘇的江左盟宗主身份,在朝堂權謀的氣勢磅礴之外,又加入了一縷青山綠水間,廬外雪紛飛的江湖氣息。每當古琴、蕭瑟之聲響起,即使江左梅郎身處金陵權力漩渦的中心,看著窗外,望著眼前,卻仿佛雪花沾身,久久不化;茶香沁鼻,氣味悠悠;一種空靈之感附著于觀眾的內心,揮之不去,讓人有歷史正劇與傳統武俠交替穿梭之感。相比于現在流行的言情宮斗和偶像仙俠而言,這是兩種久違了的'味道,卻偏偏合二為一,古色古香,回味不盡。
我一直認為,《瑯琊榜》的故事,必是脫胎于“九王奪嫡”,但是簡化+美化版的“九王奪嫡”。太子、譽王、靖王三方勢力,對應的是康熙末期的太子、八爺和四爺,梅長蘇則正是靖王身邊的鄔思道。只不過,《瑯琊榜》以謀士為主角,而這個謀士不僅為天下蒼生,更背負血海深仇,往事不堪回首。
之所以稱之為“簡化版”九王奪嫡,是因相比那段故事,《瑯琊榜》的權謀之爭必定會顯出稚嫩。譽王的狡詐陰險與八爺的心思縝密相比,差距頗大,否則也不會被梅長蘇一直蒙在鼓里;八爺如和譽王一般見識,怕是早已被老謀深算的雍正斗倒了。九王奪嫡,顧名思義,九個親王搶奪皇位。而《瑯琊榜》簡化至三人,其復雜性也相應降低,但同時,也更加通俗易懂,拉進了故事和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電視劇畢竟是茶余飯后的休閑消遣,一天工作學習后晚上再過度燒腦,也會讓人疲憊不堪。當然,我想也有原著本身畢竟是網文,無論文化底蘊還是文學功底,尚未登峰造極的緣故。但無論小說本身,還是改編后的電視劇,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已實屬不易。
至于稱之為“美化版”九王奪嫡,這正應是《瑯琊榜》藏在朝堂權謀下的真正內核,也是原著作者兼編劇海晏最值得稱道的方面。雍正作為九王奪嫡最后的贏家,即使在二月河筆下已經對其美化不少,仍不難看出是城府深沉,心狠手辣之人。靖王蕭景琰則不然。《瑯琊榜》雖以權謀為主題,復仇為主線,實則是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和浪漫主義情懷的。梅長蘇體弱多病,陽壽不久,他的伸冤平反,更多是為了死去的父親、祁王、七萬赤焰軍將士。位高權重,富可敵國,這些對他來說不值一錢,親情已經失去,兄弟朋友無法相認,現在甚至愛情也成了奢望,他所求的,只是正義的伸張。也正因為此,他的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甚至孤注一擲,有了一種隱隱的悲壯和凄涼。靖王蕭景琰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自古以來但凡在奪嫡中獲勝之人,必有城府與手腕。靖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正直善良,甚至有些愚鈍和魯莽。他會為“蘇哲”的世故而生氣,更會為了救出赤焰舊人衛崢而不惜得罪皇帝,失去大好局面。這樣的人能在政治斗爭中最終取得勝利,在現實中也許并不可能。但正是這種明知不可能而為之,才凸顯出創作者們歌頌人性本善的心意,傳遞出了邪不勝正的理念。而梅長蘇與靖王之間真摯的感情,通過一個眼神,一張弓,一個回憶,一次決策,甚至一個鈴鐺……一步步讓觀眾的心被他們牽動,進而為這種美好而感動。
我們應相信美好。
一部電視劇作品,在陰謀的主題外衣下,卻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主創們用正劇的方式,認真的講述了這樣一個也許有些理想化的故事,讓這個氣質正統的電視劇里同時也流淌著浪漫主義的血液。
每當我看著梅長蘇孤獨的身影站在窗前、門外,外面雪花飄飄而落時,總不自禁的想起李后主的那首《虞美人》。兩人境遇雖不同,但那份孤獨的心境,卻有些相近。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目之所見,情之所動。《瑯琊榜》能做到讓觀眾心有所感,應已足夠。
《瑯琊榜》觀后感4
看完瑯琊榜許久,心仍是難以平復。也不知是為何,究竟是林殊還是梅長蘇擾亂心境,只覺得這個人的存在只要是注意到了,就再也難以忽視。直直的如一道光束,照入心底。偏生叫人無可抗拒。
瑯琊榜首,江左梅郎。
這是世人對他的評價,這是對于高高在上的梅長蘇的喟嘆,此一生都無法到達的高度的喟嘆。
又有多少人能夠得知表面風光無限好的梅長蘇,壽命不足兩年矣。世人只看到他愿意表露出來的才華,卻總是忽略,他走到這么高,是付出了多少常人望而止步的苦楚。
一面承受著十萬赤焰軍死不瞑目的冤屈,一面又細數著自己僅剩的壽命還可以布置多少局,一面看著自己昔日好友就在眼前,卻不能與之相認,被對方誤以為是陰謀算計的小人亦無從解釋,這般屈辱只能梗塞在喉,帶著血與淚硬生生地吞下去。
身體深處傳來的劇痛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十年前,他是如何自地獄歸來。如何在那滔天的地獄之火中逃出,面目全非的帶著一身的病痛回來。而對于他來說,死太容易了,只要意志稍稍有些不堅定,他就死了。
而他如此艱辛地,一步踏著一個血腳印回來,其緣由僅僅是為了討伐那些朝堂之上的奸佞小人為死去的.十萬赤焰軍報仇嗎?
并不僅僅是這樣,他林殊,即使變成梅長蘇,身上流著的還是林家的血脈!
但有一絲林氏風骨存世,便不容大梁北境有失!
這是所有赤焰軍的理念,即使朝堂的君主于他們不義,卻也無法阻擋他們承擔自己保衛家國的責任!因為他們保護的不僅僅是高居廟堂的君主,更是大梁無數的平民百姓!
所以他以林殊的身份,戰死大梁北境,保大梁一世無戰亂之憂!
【《瑯琊榜》觀后感】相關文章:
赤血長殷歌詞-瑯琊榜插曲01-28
2015《瑯琊榜》熱播引多地爭名01-29
瑯琊榜2之風起長林名言12-27
瑯琊榜的觀后感08-21
《瑯琊榜》觀后感08-21
《瑯琊榜》觀后感05-06
《瑯琊榜》觀后感05-05
《瑯琊榜》觀后感04-30
《瑯琊榜》觀后感07-03
瑯琊榜的觀后感3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