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館觀后感(通用2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史館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史館觀后感 篇1
4月2日下午,第三黨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我校的校史館。校史館讓我們對杭電滄桑的足跡、五十年的歷史、白發的教授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著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
校史館將杭電在風雨里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著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仿佛又走進了杭電那段輝煌絢爛、令人回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據悉校史館是母校五十歲生日的禮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發展歷程”、“領導關懷”、“師資隊伍”、“學科科研”、“人才培養”等十個板塊組成。進入校史館,幾副大圖片格外醒目,杭電的三個校區都出現在圖片上,下沙、東岳和文一,隱隱中散發著杭電獨特的氣息,現代與古典結合、科技與人文并進。誰能想到這被現代都市所掩埋的擁擠校園,這已沒有昨日模樣的紅果園,竟曾上演過那么多的故事。
一張張的照片按時間的順序排列著。那些泛黃的照片仿佛在告訴我們:這里,人才輩出;這里,教學成果豐碩;這里,走出過名仕大家……當照片的顏色愈發鮮活起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杭電邁著與時俱進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老校新姿,催人奮進。不論是德育工作,還是教學工作,都是碩果累累。在先輩殷切的注視下,杭電前進的步伐日加堅定沉穩。50年,對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對一個學校,則是彈指一揮間。杭電,擺脫了蹣跚學步的稚嫩,走過了少不更事的澀澀青春,成熟穩重中,不失銳氣,意氣風發中,添幾多睿智。
50年來所有的'科研成果,榮譽獎項,名師教授,對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這千平方米的空間里,感謝他們,正是他們構成了杭電的精神基座,讓半個世紀的我們底氣與汗顏同在。通過參觀,我了解到到杭電的創建人以創設一所現代大學為標桿,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觀念無疑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歲月如歌,征程漫漫。
歷史被濃縮為驚鴻一瞥,在母校未來漫長的歲月里,相信每個瞬間都會更加精彩。“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歷史我們要緬懷,未來我們要創造。作為杭電的莘莘學子,我們要不懈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校史館觀后感 篇2
校史館內的一張張畢業照,一本本校友錄,一份份紀念品,記載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輝煌歷程,引導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積極向上、發奮圖強。
——題記
在齊國故都淄博市,有一所文化底蘊深厚、教育理念卓越、人才摯出、文明齊魯大地的百年名校——山東省淄博市第六中學。
校園內歷經百載的歷史遺跡,見證著學校的發展興衰,也是中國近代史的濃縮和凝固,是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一百年前的“濟美樓”是星漢燦爛、人才薈萃的象征,現在已經建成了李振聲院士館和藝術館。一百歲的長廊建筑被辟為學校的校史館,訴說著學校和民族的榮辱興衰。
六中的校史館記錄了學校百年的成長歷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杰出的校友李振聲院士館,形象的展示了李振聲院士嚴謹的科學精神、輝煌的科學成就、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和寬厚博大的人文情懷。
百年老校一步步走來,對“一”有著特殊的情感。校友李振聲院士,為解決人口德國的吃飯問題勤奮鉆研幾十年,榮獲2006年度全國最高科技獎。他“弄一粒小麥,殫精竭慮,成就當代后稷;捐百萬大獎,虛懷若谷,自稱農民兒子”的高尚情懷,成為淄博六中精神踐行者的杰出代表,也用實際行動深刻的詮釋了淄博六中“從一做起,叩問一流”的學校精神。
讓我們以李振聲院士為榜樣,奮發向上。今天我們以淄博六中為驕傲,三年后六中將以我們而自豪!
校史館觀后感 篇3
法國的巴黎圣母院是人們夢寐的天堂,可事實上那天堂只屬于上帝;神秘的愛琴海是人們渴望的地方,可事實上那童話也只是童話;頤和園的過往使人們追憶而神往,可追憶過后那還是殘缺;北京的故宮金碧輝煌,可無論怎樣終不是我們心靈的居所。
但,有個地方,雖不如天堂明亮,亦不讓人渴望和神往,也不金碧輝煌,但足讓我們找到心靈的居所。他沒有巴黎圣母院那般讓我們仿佛浸沒在海水中的窒息感,亦不如愛琴海那般讓人想吶喊、想跳躍。他平靜卻不死氣沉沉,他莊嚴卻又不失朝氣,他有自己的韻味。他不想太過引人注目,可他的氣息還是吸引著太多太多的人。他,我的學校,一個可愛的學校——淄博第六中學。
115年的歲月,讓他經歷了太多太多。由光被中學到成為工廠接管的學校,再經過歲月的洗禮,時光的蹉跎,他已從當時老師所期盼的“光被四表,潤澤千秋”的光被成為了現在桃李芬芳,香飄天下的六中。列別捷夫說“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那時的十年內亂,是他的低谷,那時有太多太多的學校消失、瓦解,而在那些將要瓦解的學校中,他挺了過來,度過了一劫,但那次的平安并不是好運,不是偶然,那是一所學校所僅剩的老師共同的`努力與堅持,那是必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現在的惠澤百代,才俊輩出,才有了現在他鋼鐵般堅強的外表和一顆柔軟的心。那十年,真不知是他的幸還是不幸。
115歲的他,從當時的小學變成了現在的高中;115歲的他,從小濟美樓變成了高高的教學樓;115歲的他,教化萬千學生,使他們瓊林江俊彥,蟾宮折桂枝。不同時代的優秀學生們擁抱著自己的夢想,為祖國,為社會奉獻。李振生在穗偃中找到了破解世界難題的鑰匙,而他曾是一個六中學子,也只是眾六中學子中的一員罷了。除他外,亦還有很多很多,可他們的目標卻都有一個“弦揚商博文化,傳承魯商精神。”老人們常說:“人不能忘本。”而他們真正明白并學習這句話,亦是在六中。是六中不僅教授他們知識,亦美化他們心靈。讓他們不至于空有一身本領,亦有一顆美好善良的心。
115年了,已經一個多世紀了,時間過得真快,115年中,一屆又一屆的新生帶著青澀走進校園,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在這彩俊風華舞青春,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在這雄鷹展翅,高飛萬里。115年來,他繼往開來,吐故納新,一層層攀登,一步步創造輝煌,一步步有輝煌走向更遠的未來。
但過去已成為過去,過去已永遠靜止不動,時間也不會止步不前,此情只可成追憶,他未來的美好還要我們去追尋。
115年的包璞守貞,奮斗超群,115年的卓識遠見,獨立潮頭,他用百年的滄桑歲月,描畫了百年的輝煌篇章。
這個學校,是我們的學校!
校史館觀后感 篇4
踏著清晨仍帶有潮濕氣息的空氣,班主任帶領我們穿過燦亮的日光,來到校史館屋前。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同學們各個莊重嚴肅,準備著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色的磚砌墻身,其間點綴色塊脫落的白色石灰,質樸的美感滲入心田,館身彌漫開來一層古老的書卷氣息。透過窗欞,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學生們凝視老師的堅定眼神,像聽到穿越而來的書聲瑯瑯。畫面定格與此時周圍葳蕤的草木交相輝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學堂黑白畫面時期。我們小心邁上臺階,踏上顏色比磚紅略深的木地板,它開始吱呀吱呀唱起時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頌歌。
“光被四表,潤澤千秋”,入眼的八個大字氣勢恢宏著沖進視網膜,卻不突兀,115年的傳承足以擔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們的耄耋之年,顫顫巍巍經過六中門前,望著一代代薪火相傳的六中人仍會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個大字,雄渾磅礴,熱血沸騰。像酒一樣,越是陳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積淀令得六中的校園滿溢著學問的味道,有些澀,卻回味無窮。當年的李振聲院士走過的路,看過的景色,此時盡在我們腳下,眼中。感受著他勤于自勉,精研細磨的學者態度,回想著擲地有聲的“誰說中國人養活不了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滿懷著身為六中學子的自豪,我開始聽講解員我們的學長學姐們的慷慨激昂,看校史文物的風云變幻,用心聆聽這個睿智老者細細悠悠地給我們講述他的興衰榮辱。
校史館觀后感 篇5
為了讓全體老師了解學校文化,2015年5月18日全體教職工到圖書樓一層參觀校史館。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重新系統地認識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垂地的大幅畫面,像一張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二十多年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三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五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成功升本,并更名為山西應用科技學院,這將是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校24年,回首往事,這是怎樣的經歷?24個春秋,24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著歷史走過了24個不平凡的年頭。一幅幅展板,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凝重,學校從平地創業,白手起家,到今天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現已成為山西省首所應用型民高校。
學院在向著實現“千畝校園、萬人大學”的國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標邁進的征途上,將堅持奉行以往優良的辦學方針和思想,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加強完善“雙百雙軌”的辦學機制,在大力發展學院內涵建設的`同時,緊抓國家教育轉型發展的契機,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制貫通為突破,以課程銜接為保障,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就業為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機制,為廣大有志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為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科學發展貢獻最大的力量。
通過這次對校史展的參觀,讓我對學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學院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希望全體同仁能夠攜手共建美好科院!
校史館觀后感 篇6
九月,我們懷著好奇與憧憬的心情走進了江南大學。優美的校園充滿了江南氣息,我們陶醉于江大的美麗神韻中。今天,我們走進了校史館,回眸江大歷史,重溫江大記憶,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學坐落于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江蘇省無錫市,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畝、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蠡湖校園。這是一座匯聚了4萬師生、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校園。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靈秀旖旎、碧草佳樹的蔥蘢生機。亭臺樓宇的軒昂氣勢,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篤學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狀態。
我們走進校史館,首先看見的是江南大學的發展歷程。江南大學源于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經歷了多次,合并重組,在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以原無錫輕工大學為主體,合并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組建了江南大學。校史館里展出的不同時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記錄了江大的風雨歷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憶。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陣漣漪。
繼續朝里走,我們看見了許多著名教授學者的簡介。陳列館里擺滿了優秀學子、教授們的筆記、獎狀,以及他們用過的化學儀器、計算機、書本等。一項項研究成果令我們贊嘆不已。實力卓越的江大教師們培育出一批批優秀學子,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看到這些,我們倍感自豪。
緊接著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校友們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慶時贈送的禮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摯誠懇的祝福溫暖人心。江大用心澆灌著學子,學子也用心回報著母校。江大與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誼深厚長久。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預見到了江大輝煌的明天。
校史館里還展出了許多名人大家為江大所題的字,江大校園沙盤模型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內涵。
校史館一行使我對江大的愛更深了。我一定踐行“篤學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訓,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校史館觀后感 篇7
秋意正濃,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初一年級一起參觀了校史館。排隊走進校史館,一陣濃重的書香撲鼻而來。一幅幅布滿歷史印記的書法作品使我感嘆不已,流連忘返。這里,展示了明德的百年歷史,明德的風采,明德的偉大……我望向窗外,心底回響著一句話:“我是明德人,我為明德自豪。”
“戌戌政變,陳寶箴走,譚嗣同死,梁啟超逃,熊希齡革掉翰林,康圣人的著書,一大堆在小吳門外校場坪聚燒了。于是而時務學堂倒了。時務雖倒,而明德方興。”這便是毛澤東主席在來訪明德時留下的對明德的贊譽。“止于至善”、“成德達材”、“堅苦真誠”,一走進校史館,我便被這一幅幅書法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多么令人折服的字啊!”我不禁感嘆。這一個個字或如蘭葉飄逸,或似竹葉挺勁,都呈奇異狂怪之態。讓我感受到一種剛正、倔強不馴之氣。
提到“堅苦真誠”,這正是我們明德的校訓,字字用意深遠,有著獨特的內涵:
堅:即堅毅、堅貞、堅韌。我們明德學子必將擔負社會重任,必須有堅強不屈的毅力,堅定不移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
苦:即苦口、苦身、苦心。良藥苦口,可以治病;勤勞苦身,可以磨礪意志;志士苦心,可以堅定操守。
真:即純真、真實、真摯。真是道義之所在,是為人之根本。要求我們內心純真,正氣浩然。不作偽、不矯飾,踏踏實實地學習,實實在在地做人。
誠:即誠心、誠意、誠身。這是立身處世之準則,它要求我們為人敦厚,表里如一,不趨炎附勢,不有始無終。待人誠信,做事虔誠。
走出校史館,我感慨萬千。我們的學校有如此優秀的學習環境,我們的學校有如此濃厚的文化底蘊,那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地學習,不能辜負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越環境和文化底蘊。我很慶幸自己能進入明德這所學校,走近它,了解它,我明白,明德的重任將擔在我們的肩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的手上,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學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事情雖小,但卻可以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和諧。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不從自己做起,繼承前輩們的光榮傳統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做治國安幫這種大學問的方法在于,提倡和發揚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廣泛地親近民眾和尊重民意,永無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為奮斗目標。正是明德110年來的磨血育人,才造就了一批批卓越精英。我們光榮,我們是明德的一員,我們驕傲,我們要做一個堅苦真誠的明德人!今天我以明德為榮,明天明德以我為榮!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啟文明;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夙揚名。法前賢兮迪后進,厥任在諸生;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愿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愿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淪靈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聲,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
校史館觀后感 篇8
10月25日,廈門陽光明媚。廈門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陳志全老師的組織下,在班長和組織委員的帶領下,步行來到了創新創業園里的廈門理工學院校史館。在班委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對校史館的參觀和了解。
校史館的參觀活動令我們很有感觸。原來我們的學校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淵源,廈門理工學院的前身是鷺江大學,而作為理工學子,我們很榮幸的在第一年進入這所大學時,就迎來了母校的30周歲誕辰,這是無比激動的事情,也正因為這樣,使我們在觀看校史館的時候,更有一種歲月的魅力之感。
今年是母校的30周年紀念日,我們一進入校史館,就看到了30周年的校史回顧展,偌大的30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使得校史館更有一種別樣的味道在里面。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或許她還比不上國內的百年老校。但也正因為是30年,從另一角度詮釋了,理工學院她很年輕,她在茁壯成長的,她有著現代的氣息和矯捷的'步伐去追趕新時代的潮流。轉角過去,有著一大塊白帆布搭成的版塊,上面有著青蔥的大樹,象征了理工學院的勃勃生機。上面有著各系老師和同學的滿滿祝福。這一切,只是作為理工人對母校表達的愛意和感激之情。這一切,也只是理工人,真心的祝愿理工明天更輝煌!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區位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結構優化、學生素質出眾、辦學效益顯著、發展后勁十足、影響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中新型“親產業”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里,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張張的獎狀,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廈門理工學院誕生的全過程。是它們見證了廈門理工學院的歷史和過去,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廈門理工的輝煌和不凡!
廈門理工學院位于中國東南海濱城市廈門,創立于1981年,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根植廈門,服務海西,面向全國,正逐步成長為一所區位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結構優化、學生素質出眾、辦學效益顯著、發展后勁十足、影響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親產業”大學。
學校現有20個系(院、部),45個本科專業(方向),全日在校生17427人(含軟件學院3256),教職工1128人(含外聘)。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碩博士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2%。固定資產總值11.2億元,圖書館藏書134.3萬冊,電子圖書243.2萬冊,校園信息化水平居全省高校前列。
致、特色,注重開放、改革、創新、兼容;在辦學模式上,強調政產學研結合,集中優勢資源辦學;在專業設置上,60個本科專業(方向)緊密對接海西(廈門)的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已形成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文化傳播、數字創意、城市建設與環境等6條專業鏈,即將構建綠色能源、新材料專業鏈;在學科建設上,定位于“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應用的文科”;在學生培養上,構建了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強調不拘一格、面向海內外和企業高起點引進領軍人物和高級人才;在學歷層次上,以本科教育為主,正聯合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
同時,從館里的許多圖片和文字里可以看出,廈門理工學院十分注重學生與師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無論是學術的交流,還是生活的溝通,無不體現了學校及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純樸高尚的氣質,豐富博大的內涵。
并且,理工學院是一所十分重視科研的大學,那一項項的科技成果無不讓我心潮澎湃。頓時,一種儼然的自豪油然而生,這是我們福建人的驕傲,是福建人的榮耀。是他們給廈門帶來了輝煌,也是他們給廈門戴上了美麗的光環。與此同時,學校也注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校史館觀后感 篇9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后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么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的歷史,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為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為祖國的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為校爭光,要成為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為榮,明天財大以我為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校史館觀后感 篇10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于上海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于圖書館正后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墻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上海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觀校史館再進去,看到的一扇很有當代西方文明特色的拱門,據說現在在第四宿舍仍留有。在一幅描繪學校過去規模的宏圖上,可以看到眾多如今仍留有的古老建筑,像第五舍,第二餐廳,第一辦公樓、第二辦公樓以及校辦思晏堂等等。學校的很大部分建筑被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列為保護建筑群。一位原住第五舍的同學笑著說:"原來我還住過這么老的建筑啊。"這不得不讓我們再次感慨,學校走過百年歷史,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一路走來,充滿艱辛,確實不容易,那是多少代人,多少校友,多少社會各界人士,和我們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接下來的時間里,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陸陸續續的參觀了其他的展廳。整個過程中,同學們不時的發出不同的感慨,有的情不自禁的說;"我們學校的歷史好悠久啊,"有的充滿了作為上海理工學生的榮譽感跟自豪感,有的心中暗暗定下決心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母校……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們讀到的一個共同的表情就是對學校由衷的熱愛。
參觀校史館在陳設有學校模型圖的大廳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學校的發展規劃,從先前的一個校區,先后在向南北拓寬,去年又收購了原水產大學作為如今的南校區,在未來的日子里,將不斷的擴大發展規模。學校的發展目標一目了然,定位高遠。百年滄桑,華夏巨變;興衰存之,與國同運;歷盡滄桑,百折不撓;愛國敬業,培育英才。
最后,就在結束整個活動之前,全班同學在大廳里合影留念這次意義深遠的校史館之旅。
校史館觀后感 篇11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后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么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的歷史。
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
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
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為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為祖國的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為校爭光,要成為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為榮,明天財大以我為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校史館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們去了校史館,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會有我們學校的歷史。作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學的同學,如果連自己學校的歷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剛進去,進入我們眼線的是一個個金色的大獎杯,多的數不勝數。講解員首先給我們講了我們學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目標和口號之類的。然后,我們又看了以前的數任校長,從中,我知道了我們學校是1945年建立的。我們學校還被稱為“奧林匹克示范校”——老外說:“你們這并不會出現什么奧林匹克運動員,但是你們有著奧林匹克精神,希望你們能夠越建越好!”沒錯,能不能當運動員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們要有著奧林匹克精神。之后,我還看見了國安隊的簽名,有郎錚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讓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過德甲的俱樂部,但是由于傷病的困擾,最后還是回到了中國,他堅強的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哦……我們學校的金鵬論壇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鵬論壇組的,一個人至少寫2000字論文,難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獲獎的。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名譽和聲望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這種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樣。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校史館觀后感 篇13
四年的生活,平凡快樂,經歷了百天的緊張奮斗,如今的我終于如愿以償的走進了六中的校門,這里將是我新的母校,我未來三年里拼搏和高飛的起點。
百年前,西方傳教士來到了我們中國,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許是出于偶然,也許是一時興起,他修起了一間低矮的小屋,將它作為學校。而日月如梭,時光飛逝,這位始校長永遠也想不到,轉眼百年后,這間簡陋的小屋竟變成了規模宏大,人才輩出的重點名校。而它歷經的坎坷與時光的蹉跎,卻沒能讓它的精神隨時光的浪潮消失殆盡,而是始終銘刻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心中。它擁有歷盡滄海桑田后所沉淀的穩重,也充滿著明天的朝氣與希望。它依依不舍得送走一批又一批興高采烈踏上明天光輝道路的畢業生,而又張開懷抱迎接我們這樣的小種子,讓我們在這里充分地汲取知識的甘霖,受到關愛溫暖的陽光照耀。使我們幼小的夢想在這里萌芽,最后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邁過這道門檻,腳下是先輩們曾經走過的路,也許幾年前,幾十年前,他們同我們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步入六中,步入校史館,用充滿好奇的眼神細細打量著這間歲月清香彌漫的書屋,當他們踏出校門,各有一番建樹,我們就來到了這里,仰望著他們的功績,在心里暗下決心要追上他們的`腳步,而三年苦讀后,我們大家是否都能夠當得起瓊林江俊彥,蟾宮折桂枝的榮耀,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所以現在我們在拼搏,堅持看清自己的夢想。
從邁入校門的那刻起,我們就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做了最正確決定。決定為了自己那尚且還是未知數的未來而奮力一搏。拒絕了躲在自己安逸的窩里,選擇了去搏擊長空,經受風雨的洗禮。從步入六中的那一刻,我們就將責任。目標、毅力、合作的種子種在了心里。三年的確是苦悶難熬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跟朋友在一起瘋的時間沒了,我們正在完成成長這個褪繭的痛苦過程,只有將那些無用的想法拋之腦后,全身心灌注到對未來的規劃上,忘記想要退縮的路,我們才能建立屬于自己的豐功偉績。三年后,昂首挺胸走出校門的也許是另一個李振聲,垂頭喪氣走出校門的是也許是又一個路人甲,只要多努力一點,未來就會變好一點。無論如何,珍惜這三年里的每分每秒,珍惜在母校里所認識的每位同學,每個老師,他們都是陪伴你完成成長的戰友,是幫助你,同你一起患難的伙伴。
從校史館踱步回來,心中的那些猶豫早就煙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明天的期待和對未來的自信。拼搏三年,三年后,就是母校以我們為榮的時刻。六中的歷史需要我們去了解,而六中的未來卻需要我們去拼搏,需要我們去書寫。
校史館觀后感 篇14
上周日,那個風和日麗的秋日上午,身為一名雅禮學子,我有幸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雅禮校史館。帶著一份榮耀,帶著一些好奇,更帶著深深的敬仰之情,我們興致勃勃地走完了全程。與其說是參觀,不如說是一次洗禮,那兒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是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走進校史館,我就被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包圍了:古樸的建筑風格、優秀校友的照片和多年前的畢業證書相互映襯著,使得那些飽經歲月刷洗的畢業證書依然光輝奪目。由照片上我們了解到,從這個校門走出去的優秀人才已經遍布全國甚至全球各個重要的工作崗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
再往里走一會兒,就到了雅禮歷史墻。這里掛滿了1906年——2016年雅禮校園變遷的照片。我看見,當年的雅禮不過只是一件簡陋破舊的木屋,不過只是一所有二三十余名師生所組成的學堂,不過只是一所因戰亂革命而多次搬遷的書塾。然而,經過了這么多年的風霜雨雪,今日的雅禮已然成為了一所全國家喻戶曉的文化圣地,一座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昂然屹立在長沙城區,鬧中取靜,別有洞天,因為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成為眾多學子所向往的知識殿堂……這些,是多少代雅禮人悉心付出,共同努力的結果啊!
沿著榮譽墻走,我又看見了一張很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這是兩位年輕俊美的西洋教師。他們站在大街上,微笑著,用手高舉著一塊簡易的木牌,上面寫著“雅禮中學——YALI”幾個字。聽解說員講,這相片上的兩個美國教師是首批來我校執教的外籍教師。也是從此開始,幾乎每年都會有外籍教師被深厚的湖湘文化吸引,來到雅禮學習和交流。除此之外,雅禮還是一所與美國耶魯大學緊密聯系的學校呢。聽了這番話,我更加感受到了身上堪當的重任——及時奮發精神,好擔當宇宙!既然雅禮是一所連接中美教育的學府,那我們,定要為雅禮的不朽輝煌做出無盡貢獻!作為一名雅禮人,我們有何理由去逃避這份重任?
離開了校史館,我還聽聞:當代娛樂巨星蔣勁夫、李莎旻子等都是我校畢業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校慶這天,美國總統奧巴馬還發來了賀信,贊揚雅禮堪稱中美教育典范,并勉勵眾雅禮人繼續努力。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雅禮,前有賢人,后有來者。回顧歷史,是對心靈的洗禮,更是給我們這一代雅禮學子樹一座燈塔——除了要“及時奮發精神”,更要有“好擔當宇宙”的雄心壯志!我仿若在頃刻間就領悟到了這次參觀的意義,看清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校史館觀后感 篇15
今天我以麓山為榮,明日麓山以我為榮。
———題記
秋意正濃的十一月,隨班級參觀了校史館。校史館中資料詳盡真切,使我大開眼界,麓山校園的故事如幻燈片似的一點一滴進入了我的眼睛。這里,展示了麓山的風采,麓山的生機勃勃,麓山的偉大……從建校到發展再到聞名遐邇,學校只用了10余年的時間。我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了解麓山,并為之感到自豪,心地回響著一個聲音:“我是麓山人,我為麓山榮。”
“麓山”—國以史明鑒,校以史明志
麓山的校訓是“學會生存,學會關心”,理念是“追求卓越,永不滿足”,目的為“做豪邁的中國人”!校徽也以舊改新:由字母LS組成,是麓山的縮寫,球內三色象征楓林、山地、藍天。表達著“學海無涯,麓山有路”。這是不是說來到麓山便成功呢?當然不是!進入優秀的學校只代表著你有一個好的平臺,至于你將來想飛多高,飛多遠,完全取決與自己的求學態度。成功者不是輕易地成功,而是經過考驗和磨難才登達勝利的頂峰,正所謂韓愈先生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并且麓山人覺得,不能死讀書,只有全面發展才所謂優秀。這正是校志的精華所在!
樸實沉毅無所圖,萬千桃李報春芳
沒有園丁便沒有花朵,麓山的老師用種種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吸引著你,使你不由自主地愛上學習,以學習為樂。我從小學一年級便在麓山就讀,我十分清楚地記得教我的每個老師,他們個個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學為樂,樂而學。看著校史館中張張園丁的照片,心里覺得敬佩萬分,是他們造就人才,培養精英,使祖國的花朵兒變成了祖國的棟梁。他們所培養的學生獲得了許多榮譽,讓麓山碩果累累,譽滿三湘。他們是這所學校的頂梁柱,是學生的好老師,是我們求知路上的護航者,領路人。他們鼓舞學生們帶著夢想翱翔在藍天,一個個從懵懂的孩子變成有用之材,如:楊銥姐姐,湖南衛視和娛樂頻道的主持人,多播經典動畫的.配音主角。教她的老師是鄧老師,可算元老級學校人物,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從這里走進清華北大,走進國外知名大學……的人才比比皆是,這不正是最好的詮釋嗎?想到這些我倍感自豪,同時也促使著我的進取心,這些令我羨慕的學哥學姐們都給我樹立了一個優秀的榜樣,他們那令人“垂涎九尺”的獎杯,獎狀和大學所在地,讓我覺得現在自己取得的一點兒成就,相比較就是“小巫見大巫”。可是,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怯步,我們應“青出于藍,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將他們作為自已為之而奮斗的目標,成為新一代的棟梁之才!
麓山18年的成就,造就了一批批卓越精英。我們是麓山的一員,絕對不能給麓山丟臉,今天我以麓山為榮,明天麓山以我為榮!
思源懷德,麟鳳其人;千尋百尺,崇德生根;物事人非,華典當錄;謹辟此館,明志立行!
校史館觀后感 篇16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后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么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的'歷史,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為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為祖國的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為校爭光,要成為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為榮,明天財大以我為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校史館觀后感 篇17
下午,陳老師帶領我們作文興趣班的同學去參觀學校的校史館。我知道了校史館就是保存、展現我們學校歷史的地方。
來到校史館,我一眼就看見一張大宣傳板,仔細地看了又看,上面寫的全都是我們學校的歷史。原來,我們學校以前的名字叫“南京市六合夫子廟小學”,學校是1914年創建的。呵呵!算一算,還有3年我們學校就100歲了啦!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學校!你知道我們的學校為什么會叫夫子廟小學嗎?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是這樣的:我們學校以前在一座寺廟里,名叫孔廟。孔子又稱孔夫子,所以我們學校就取名為“夫子廟小學”。
接著我們又看了學校的小模型,旁邊還有一些古老的房子,真是古色古香啊!陳老師講這就是原來的夫子廟小學,我們都驚呆了!這個還沒有我們現在學校的一半大,而且只有一個主教學樓,其他的只是一些矮小的小房屋。我問陳老師他們為什么就一個教學樓,難道,他們就在這樣一個小樓里上課嗎?陳老師指著那些矮小的房屋講這就是孩子們上課的地方。我又問陳老師,那他們上體育課的地方呢?校長、老師的辦公室在哪呢?那些空地就是上體育課的地方,至于校長、老師辦公室嗎,也在那些矮小的屋子里。屋子旁邊有個像寶搭一樣的建筑,它叫“大成殿”,也跟校史館差不多,都是儲存學校歷史的地方。
參觀了校史館我感覺,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的學校和我們現在的學校,簡直不能比!如今的學校既漂亮又寬敞,真舒服!
校史館觀后感 篇18
翻開歷史厚重的扉頁,字里行間,一個名字逐漸浮現,那是正值科舉廢馳的時代,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美國知識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學堂——雅禮。
走進校史館,一張張新舊不一的照片映入眼簾,從雅禮創辦到中雅培粹成立,它們在靜靜地述說著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發展歷程。縱觀110年大小事,作為雅禮學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館中,照片中的每一張臉都給我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國人,有歷代沉穩的校長,還有興高采烈的學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樣東西,一張舊照片和一冊本。照片上是當時的田徑隊。隊員們身形高大健壯,面部沉靜,目光炯炯,雖站立不動,可仍能感覺到他們體內驚人的爆發力與速度,作為體育運動的`佼佼者,他們是雅禮校史中熠熠生輝的星星。
那冊本,是一名學生使用過的,封面上的繁體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頁面有些發黃,邊角卻十分平整,細小的裂紋,讓我感覺到年代的久遠,雅禮濃郁的學風由此可見一斑。
走出校史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陽光下紅墻藍瓦的校舍,涌動的人群中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我感覺腳下的土地并不蒼老,反而覺得它煥發著青春與活力!
夜窗之下,柔風徐徐。
燈下墨香,依依裊裊。
在這萬賴俱寂之夜,我回憶著,意念隨著墨香悄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校史館觀后感 篇19
前幾天,李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學校的一處早聞其名,未見其景的地方——學校校史館。
那天下午,最后一節課的鈴聲剛剛響過,李老師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大聲說:“同學們,我們去參觀校史館。”聽罷,教室里立刻一片歡呼。我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動、興奮。
在老師的叮囑下,同學們都帶好了紙和筆,準備要去記錄些發現和知識。而我卻不一樣,手里只抱著一本喜愛的課外書。因為當時我還我覺得,如果在那里看書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番。
到了那里,正準備打開課外書的第一頁,我的眼睛卻被玻璃柜里的東西吸引了。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許多年前實驗小學的.一份試卷。紙都發黃了,卻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上面用紅色筆寫得公式。我還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教科書,還有一些當年老師用過的教具。不知不覺中,我手中的課外書不知何時已經合攏,情不自禁地被眼前一件件物品深深吸引了過去。
在展臺里,我還看到了一些校牌,各種版式的都有,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當我看到一個個金燦燦的獎杯、獎牌時,我的心里充滿了驕傲和自豪。這些榮譽是實驗小學的歷史見證,我為自己在這樣的小學就讀感到榮耀。
這次的參觀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我會永遠記住我成長的搖籃,以后無論我走到那里,我都不會忘記我的母校——博興實驗小學。
校史館觀后感 篇20
金九銀十,法國梧桐的落葉鋪在校門外的人行道上,踩著如地毯一般,不知道將要把我們引向何方。
自新修的校門進入,走在新鋪的柏油路上,美不勝收。雅禮究竟是何種布局?校舍如何、花草怎樣?疑問一股腦兒混入了腦袋里。門口石頭上的“公、勤、誠、樸”,卻著實是在印象里篆刻的四個金箔大字,端莊穩重。走近校史館,才看見它的云霧面紗后的面目——門旁兩棵筆挺的大樹蔭蔽著一塊紀念碑,中英兩種文字凝成了一股結實而濃厚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隊伍踏進了學校的前塵往事之中:耶魯的幾位年輕校友、德士敦獲得允許進入長沙城選址,卻因肺結核溘然長逝;蓋葆耐和席比義幾經周折,終于在1906年,雅禮順利開學。此時的華夏大地上蜂出并作,洋務運動、列強與督撫們打得熱火朝天;然而雅禮這支芬芳的鮮花,綻開在湖湘的土地上,從未衰敗、凋零。無論改名、層出不窮的革命還是復名,她依然端坐在那里,不管是西牌樓、沅陵還是侯家塘的四季變遷……
湖湘文脈不絕,人才鼎盛。金岳霖、何鳳山、陳能寬、柳直荀……揚名海內外的校友從這片不大的校園走出,一張張照片映照著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那個學問興起的時代。從剛進門的黑白照片,到后面的彩色印刷,竟一口氣走完了百十年的'風雨歷程。前程往事,歷歷在目。校名幾易,可改不動百十年來每一代的雅禮情懷。
校史館前門的兩扇大玻璃幕墻,幾束扭曲蠕動的陽光掙脫陰云,從中穿透而過,與黃葷的展覽燈爭搶著每一寸光輝。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莘莘學子“風塵仆仆”來到這充滿競爭的學校里,不知道他們在這里起舞,是為了遠走還是留下!
十五分鐘不長,剛好在校史館里徘徊一圈。這才看清了它的全貌:米黃色的襯底,淡灰色卻有些斑駁的房檐與方柱沉浸在百十年的風雨交加中,撐起著這屋檐——被蔭蔽覆蓋的尖三角是這百十年的分秒累起來的,不給于方柱一絲的喘息——付出時、拼搏時,沒有一刻能松懈,放下你那早已疲憊不堪的雙手,只有高擎著你那沉甸甸卻高遠的理想,才能不會為它們突然的摔落、破碎而心中似乎茫然若失一般。
但是,金色的的陽光鋪灑下,一株株青草、芳花正在雅禮的四面八方、雅禮的天地經緯上,不負秋光,努力生長!
【校史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校史館觀后感09-16
校史館觀后感800字08-21
參觀校史館的觀后感(精選14篇)09-25
校史館觀后感800字(精選10篇)08-23
《鷸》觀后感 鷸觀后感02-28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8-10
宇宙與人觀后感_觀后感08-31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9-29
暖春觀后感_觀后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