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觀后感(精選27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崛起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
央視二臺正在播放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認為這是今年央視最有震撼力的電視片。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并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后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復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么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
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電視也許不可能給出答案,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杰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么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松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里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改革體制是關鍵,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為皇上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皇上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脫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擇,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鑒。
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沙皇親自到歐洲留學。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后,為自己的工業化和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和兵員。讓自己成為歐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體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制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她)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約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們成為繼續革新的反對派,這是保證革新持續到成功的關鍵。
在近代世界歷史舞臺上忍氣吞聲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
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內部強大實力的外延。
英國,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我認為,英國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境發展成熟的必然結果。
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崇“重商主義”政策;在新航路的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并且注重發展海軍,奪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紀末,其殖民地幾乎已遍布所有大陸板塊,統治著當時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可惜,后來殖民地紛紛獨立,以致于英國受到了一些打擊,失去了昔日榮光。)
丘吉爾曾說過:“大英帝國即時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由此看出,英國對科學的尊重以及對培養人才的重視,使得英國成為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在工業革命上取得許多優秀成果,以此為英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而美國于1876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以此來慶祝其獨立100周年。當時,清政府派出了展覽團,他們展出的是小腳繡花鞋及純銀打制的器具,而西歐國家展出的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英國展出的是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的是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啊!
盡管現在的中國向西方學習了許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是在復制,模仿,而非創造!這樣的中國,注定是會落后于那些積極創新科技的國家。我覺得,我國只有重視教育,善于借鑒別國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與生活水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當“中國制造”成功轉化為“中國創造”時,就是趕超它們的有利條件。我相信,中國會靠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3
上次黨課我們認真觀看了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紀后,英國如何從一個弱小島國成長為世界性大國——“日不落帝國”的歷程。它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國的興衰成敗。這些歷史史實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國歷史的同時,對其他世界強國的近代歷史的了解與學習尤為重要。我們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去借鑒那些成功的歷史。學習歐洲強國的歷史,了解他們成功的原因對于我們入黨積極分子顯得額外重要。
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大英帝國迅速崛起?我發掘出一系列關鍵性字眼:開放、自由、科學、技術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為英國相對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空間。正是由于開放的心態,英國人擁抱海洋成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技術的不斷革新,瓦特的蒸汽機推動著英國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們反觀歷史,反思我們的過去。造成中國近代歷史悲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不夠開放,我們關起門來沾沾自喜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歷史雖然已經塵封,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血的教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新一代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使命,以史為鏡,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偉大祖國崛起的明天。讓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指引我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們未完成的歷史任務,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祖國而努力奮斗!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4
只有開創新的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國家才有可能有跟別的國家不一樣的突破并強盛起來。
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麗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終于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并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臺上的一次大戲悲劇性落幕。
恩里克王子雖然沒有親自出海,但是他設立航海學校,以國家名義持續地鼓勵航海事業,他終身未娶,為航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葡萄牙由此向海外擴張開啟了與各國的貿易,日漸強盛。西班牙也是因航海而與葡萄牙相互競爭,勢力遍布全球,兩國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他們的航海冒險不說對他們自己的國家有益,對我們也是有益的.,沒有他們的航海探險我們就不會知道世界還有這么多的國家和豐富多彩的世界,而是一意孤行地認為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央,我們這里就是世界的全部。多虧了他們,這個地球才被拼湊完整;我們也才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圓的;我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神秘的地球;才有了各國的文化交流。
同樣的,只反復做一件事不注意其他方面這個國家也會衰退。就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只知道掠奪和揮霍財富,這并非長久之計,還應該發展國家的各個方面。我們國家的宋朝重文輕武,別的國家就能輕易攻破城池,趁虛而入,這是同樣的道理。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5
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已,才又看了一遍央視十年前的大手筆——《大國崛起》。以前看這部片子,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磨時間,或是純粹為了找點樂子。現在再看這部片子,則是希望能從更專業的角度來解讀它,更希望對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一個更好的總結。
作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在整部片子的謀篇布局上可謂匠心獨運。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這部片子從第一集開始到第十二集結束,數不清的疑問貫穿在每一集片子中。比如第一集海洋時代里在描寫葡萄牙人對于海洋世界的遐想時曾這樣寫道: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著歐洲大陸,也燃燒著癡迷于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恩里克王子。
這種描述方式或者說闡述方法,我們在每一集里都可以看到,正是通過這樣層層設扣哦方式,觀眾的胃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故事的推進也顯得更有邏輯性。事實上,層層設扣,是紀錄片一種非常重要的講故事的方式,它不僅應用于紀錄片,在電影里中也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人類對于未知的渴望,這似乎是人的一種本能。
“層層設扣”幫助紀錄片更好的推進節奏,但嚴密的邏輯只能保證一部片子不出現硬傷,并不能確保它一定會好看。對觀眾而言,一部紀錄片首先要好看,其次才能關注其邏輯性等其他方面。因此,如何選擇一種適合觀眾的,能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講述方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油畫上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皺領、寬大衣袖、繡金披紗來裝飾的女性,就是當時英國的統治者——伊麗莎白一世。在重疊繁復的服裝下,婦女的形體不見了,人們記住的是一個莊嚴高傲的王權偶像。”這是大國崛起第三集:走向現代的一個段落篇章。這里,片子以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英國走向現代的關鍵性人物為核心來展開故事。通過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傳奇一系列轟動一時的大事件,我們姑且可以稱作“以小見大”,實際上,對觀眾而言,歷史無論多么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涌,它終究只是過去發生的事,或者說終究算是一個故事。對很多現代人而言,我們很難想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革命的困難,生存的危機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經被輕而易舉解決的難題。因此,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更容易引發人的同感,引發觀眾的感同身受。
在大國崛起的故事中,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畫,相反,他方佛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樁樁正在發生的故事。這就是通過小人物,地點這種星星之火,最終引發的燎原之勢。
當然,大國舉起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央視自身的平臺具有無可比擬性,國家級的資源調動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機構能夠制作單位能夠想象的,但所幸,他它是一部好片子。
說完了紀錄片講故事的方法,接下來也許我們可以談談片子本身的內容。大國,崛起。這兩個詞同時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心里都別有一番滋味。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大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曾為人類歷史的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近代以來,輝煌一時的封建主義卻成了中國前進的絆腳石,中國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被西方各國遠遠的甩在身后。戰爭以來,中國就開始不斷遭到西方列強的蹂躪,羞辱,甚至差點走上被肢解的命運,很多歷史學家都把中國的近代史形容成一部屈辱史,正是在那個時期“東亞病夫”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人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
進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統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運動更是讓中國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發展奇跡。今天的中國早已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國力的增強,埋藏在中國人心里的那顆大國之心也隨之顯露。從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到地方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能力,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心態。在這個時間點,大國崛起的播出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片子中的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路徑不盡相同。葡萄牙、西班牙靠的是最到完成國家統一的先發優勢而稱霸海洋;荷蘭憑借發達的工商業而享譽全球;英國最早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法蘭西以深邃的思想解放人性,號召人們解放思想,追逐自由;德意志從分裂走向統一,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經濟的騰飛打下基礎;沙俄則靠著強大的君主專制開啟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沙皇改革;日本始終堅持與強者為伍,終于走在世界前列;美利堅甩開歷史包袱,開創了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那么,中國,中國的崛起靠什么?我們不得已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單純借鑒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就可以嗎?顯然,歷史的無數經驗告訴我們,no。那么,人才、技術、體制、機制、市場潛力、國民素質、人文精神,中國又有哪些能夠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呢?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6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國人現在越來越熱衷關注歷史,似乎是易中天和于丹帶領百家講壇發動起來的。CCTV做的這個片子立意很新,大國崛起,是歷史又不全部是歷史,是歷史又不是全部的歷史。
確實是歷史,但仍然有很大的篇幅在說經濟說人物說文化。確實是歷史,但不是全部的歷史,只是截取一些片斷,這些片斷是它崛起的歷史。
看歷史不只是了解更是為了借鑒,學習本國的歷史和學習大國的歷史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看完之后你會知道,無論這個國家歷史是否悠久,它都具備自己獨特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經濟上的,體制上的,法律上的,這種文化就是所謂大國文化,這種文化是大國崛起的力量,更是大國得以不倒的基石。
荷蘭人的文化是經濟,他們曾經控制了幾乎整個世界的經濟活動;日本人的文化是學習,從中國到西方他們永遠跟在強者的身后;法國人的文化是自由,轟轟烈烈的馬賽曲從這里唱響,夾帶著自由的呼聲;德國人的文化是自省,大戰把國家毀了,可是廢墟之上迅速站起來的還是德意志人。等等這些都是大國的文化,有了這些文化一個國家才是大國,國家才足夠完整,任何武力的或喪失文化的征服都太過蒼白。
之于中國,始終在走著成為大國的道路但至今仍然不是大國,中國的文化是什么?很多。從古代的仁義到現代的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文化太多太深,所以很難找到核心文化。中國人太多,歷史太深,找到一個全民族認同的核心文化談何容易,更何況許多代表傳統文化價值的.東西正在遺失,試問遺失掉的精華拿什么來補?
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仍然需要學習,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還是高看了自己,我們仍然認為我們是大國這讓我們很難放下姿態。彼得大帝隱姓埋名去歐洲學習,甚至在國家的最西端建立新的首都;日本人的使團遍布所有世界大國,明治維新終于走上大國的道路。中國人呢?很難看到這樣的學習精神,很多人出國但有多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的,開開眼界享受享受則已,這才是要命的。
誠然,國家電視臺尤其是中國的國家電視臺做的片子免不了有輿論的導向,說到俄羅斯不談他們回歸資本主義框架的事情,于是那一集直接做成了蘇聯。片中還提到,荷蘭英國和美國是真正意義上征服過世界的國家,因為只有經濟征服才算征服,這一點也符合目前國家一心搞經濟的戰略。但,這是可以原諒的,總的來說,片子做的還相對客觀,那百分之二十的政治需要也不必深究。
大國崛起這個命題很值得思考,尤其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這套片子很有想法,至少是個拋磚引玉,也算是善舉罷。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7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光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愿望,卻開創了真正好處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能夠看到,國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以前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應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用心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8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人類五百年的歷史是漫長而又極其復雜的,這里僅僅從另一個角度,稍作窺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的強大國家力量和海洋優勢,通過香料貿易和殖民掠奪,而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荷蘭,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貿易和商業制度上的創新而奪得世界霸權。它們的大國之路,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了。而以英美法德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借鑒意義。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里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后,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啟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鑒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么特別可言。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著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持,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盡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考慮到蘇聯經濟體制的.最終垮臺,總的來說,在國家指導下的自由發展的經濟制度,是相對較好的經濟體制。而美國在大蕭條期采取的經濟恢復措施,包括增加國家支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淀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9
大海總是在最平靜的地方掀起波浪。歷史像大海,總是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跡。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依靠著有理的地里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成為整個世界經濟的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
荷蘭人崛起的故事是從鯡魚開始的,很多人以捕鯡魚來掙錢。荷蘭的商業有許多發展自由和創新能力,一把小刀讓他們脫穎而出,對商船大膽的改造,寧愿凍死也沒有動貨物,使他們一點一點的變強。當年,西班牙占領荷蘭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遇到半點抵抗,荷蘭人就俯首稱臣了!后來西班牙人宣稱,荷蘭是西班牙神圣領土的一部分,他們也毫無異議!
當西班牙人派來總督,當他們的國王的時候,他們就馬上頂禮膜拜了。但是,當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稅的要求的時候,荷蘭人就不干了!他們馬上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土!他們對于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并具有“只是不想為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重大的通商和賺錢利益”的思想。后成立了股份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接著又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回顧這段歷史,和片頭展現的畫面一樣令人洶涌澎湃,震撼不以,后面的一系列國家由盛轉衰,跌宕起伏,期間波瀾壯闊極富歷史代入感,仿佛讓人置身其境!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0
這一周,我閱讀了《大國崛起》這部書,雖然沒有讀完,但這本書的內容已經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國崛起》講述了十五世紀以來的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史和衰敗過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國、日本,也有昨日黃花的法國、英國。這些國家都是從不斷汲取外國的優點、增強本國的軍事實力開始,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的,其中不少國家還通過侵略戰爭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戰爭的引導下,其中的.不少國家由此走上了衰敗之路。
通過《大國崛起》這部書我們可以看出: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亡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經濟,二是軍事,三是人民的信仰。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國家便會像蘇聯一樣四分五裂;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會像近代中國一樣被分得千瘡百孔;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團結全國各地人民的信仰,就會像早期德國一樣先后出現一千七百余個獨立政權。而今天的中國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沒有通過總結其他大國得來的經驗去前進,那么中國也很有可能會沿著其他國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說,我們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汲取他人的長處,能幫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發展。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這樣,而說到我們自身的發展,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在學習上,在自己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多汲取別人的經驗來幫助我們自己更好的學習生活,學習別人的長處來不斷完善自我。
《大國崛起》不止是針對中國,不只是針對國家發展的好書,而且是針對全世界各國、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書。它讓我們懂得了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趨完美的明天!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1
最近臺里集體學了習了央視二臺播出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大國崛起》是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強國歷史為題材并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它以歷史為主題,通過全球的視野,講述了500年來9個世界性大國興衰歷史變遷。通過電視展現大國引領世界文明的輝煌過程,以及世界大國風云激蕩的歷史畫卷,整部紀錄片揭示了大國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發展這一基本規律。讓人們在領略了世界經濟史和文明發展史魅力的同時,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給全人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巨大變化。
《大國崛起》展現了世界強國崛起之路的路線:海外擴張—國際貿易—海上霸權;商業信用—商業規則—商業繁榮;科學技術—工業革命—自由競爭;法國革命—民主平等—獨立自主;全民素質—國家主導—經濟騰飛;明治維新—現代化—經濟奇跡;新經濟政策—計劃經濟—工業化;市場經濟—國家干預—世界霸主。當你在整理這一切的.時候,你不得不為它走的每一步贊嘆!
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該如何認識中國?該如何看待世界?也許僅僅片段不可能給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這是中國首次以世界性的眼光看大國的興衰變遷,這與以往以中國為中心的紀錄片不同,那些都是關起門站在鏡子面前自我欣賞,就如同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的那個皇后;以嶄新的全球性視點演繹出中國人對于世界發展的認識,特別是大國興衰的規律,還是頭一回,這一轉變不但展示出中國人對于世界的認識整理出了一個評價,一個屬于自己的評價,也給出了這個即將崛起的新興大國對于自己發展方向的一種確認,當然,同時也是某種自信的表現,這是中國首次以學術性的形式,表現在以采訪各領域的資深專家。在這些資深專家學者客觀地闡述各國崛起的同時,綜合各方觀點給出一些線索讓觀眾思考。那些被采訪的專家都是各國各領域內具有權威的資深學者,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展現出了較強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而從內容上來看,純粹歷史的角度看,并無新意也不詳細。這些內容都是世界歷史的一個大概框架。因此,從某種角度看,這是一部15世紀以來世界社會經濟歷史粗略脈絡的一部類似于普通歷史教程的教學片。
但對于創建和諧社會的中國來說,希望從歷史中尋求經驗教訓的虛心態度,無疑是一種暗示,其中包括了愿意虛心受教的學習態度,還有就是間接地表達了建設新世紀東方大國的雄心壯志。
必須肯定地說,這部紀錄片利用歷史的、宏觀的角度來總結世界列強崛起衰落的經驗教訓作為題材,一方面充分地發揮了中國人善于從宏觀角度觀察問題的長處,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發展的方向——和平崛起·創建和諧世界——給出了自己的“學習”對象。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2
看完了《大國崛起》這本書,思緒卻難以平息。這天,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我們中國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但讀懂幾百年來幾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九個大國在過去近兩百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還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是歷史的潮流畢竟浩蕩向前。這天的世界是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滾滾向前。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等理念都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訓。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云,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類透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了自我的主角。近代以來中國雖受盡了列強的蹂躪和種種磨難,這天中國的崛起卻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不稱霸也永遠不會侵略、威脅別的民族。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國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方向!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3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鏡頭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讀史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這天,也影響著未來。人類五百年的歷史是漫長而又極其復雜的,我在那里稍作窺探。
這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怎樣才能快速發展,振興我國的大國夢?這部電視劇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關鍵,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一。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人類對自然的駕馭潛力就越強,人類社會也就越發達,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人類發展史證明,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發展是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因此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關鍵。
建立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是社會發展的保障,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二。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狀況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為天皇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天皇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脫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取,為自我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我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鑒。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史經歷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時代,實踐證明只有建立適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才能有效社會發展。
人類社會的文化教育是因素是社會發展的.基矗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三。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教育的培養目標、質量、辦學模式等,但教育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育可改變勞動者的素質,從而提高其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教育可促進科技發展,使科學技術及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教育可改變人的收入分配。因此,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科教興國的戰略,把教育的與改革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發展的支撐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日本,原先比歐美國家落后,此刻不但趕上,而且還超過了歐美國家,連續十多年來一向持續是最大的債權國,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國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聰明才智的發揮得到了遵重,消除了對抗,使人們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攜手向前,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大踏步前進。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淀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4
一直以來,對國家大事少有關心,08年即將過去,相信中國人對08年的記憶是深刻的,從春節的雪災,到汶川的地震,到北京的奧運會,到現在的金融危機。而我,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似乎長大許多,不再如以前,就只會想到自己,會想要了解更多,關心更多,畢竟每個人都是社會人。
《大國崛起》共分為十二集,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第一集 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國大業――荷蘭;第三集:走向現代――英國(16 - 17世紀);第四集:工業先聲――英國(18 - 19世紀);第五集:激情歲月――法國;第六集帝國春秋――德國;第七集 百年維新――日本;第八集 尋道圖強――俄國;第九集風云新途――蘇聯;第十集 新國新夢――美國(17世紀 -19世紀;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國(20世紀初 - 二戰結束);第十二集大道行思。此紀錄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后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從航海開始,原來割裂的世界終于在地理上連成了完整的世界。每一集的名字已經概括了這一集要講的核心,從未看過如此長篇電視紀錄片的我,真的感到振憾。這些國家的名字,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即使是對于世界歷史不了解的我。但也因為對世界歷史的不了解,我也無法解讀大國真正成為大國的原因。只是,看過之后還是略有感想。
一個深刻的感覺就是,從不同的人不同的口中,經常被提到的“文化、教育”,還有,每個大國進程中被提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事跡、他們的著作,有些我們很熟悉,有些我們并不熟悉,但他們所起的作用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跡。從海洋時代的哥倫布、麥哲倫,走向現代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工業先聲的牛頓、瓦特、亞當·斯密,帝國春秋的俾斯麥,百年維新的澀澤榮一,到風云新途的.列寧,到美國的愛迪生、福特,這只是少數的代表,有所謂的政治家,更多的是啟蒙思想的思想家、作家,引領人類探索自然的科學家,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家、企業家。“科學、技術、人才”,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抓好這幾樣似乎一個國家的發展、發達就會到來,而這些也都源自于合適的教育,大國的發展是伴隨著教育的發展的,教育也不是固定不定,不同的時期有它合適的教育內容,這也才促進了大國的發展。日本的崛起,它的百年維新的“求知識于世界”的思想,融入于教育中,人才培養了,科技發展了,國家還能不強大嗎?即使作為中國人,現在的我對日本并沒好感,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確實夠實力,我們要做的是像強國靠齊,學習人家發展旅途中的精華,一步步得壯大自己。還有,法國的先賢祠,也是這個紀錄片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處。真的好想進去一睹先人的風采,躺在里面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身軀,更多的是他們精神,他們帶給世界的“財富”。也讓我們看到法國有多尊重人才,“居住著”的作家、科學家們要比政治家們多,說明什么,我想大家都懂。
大國并不是一直輝煌著,總是有些起伏。不少的國家都迷信武力爭霸世界,可最后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家的財政不堪戰爭的重負,或是戰爭的失敗,帶給國家的最終都只是人民生活的蕭條。在和平中發展國家經濟,發展工商業才是維持強國的基礎。但日本的崛起卻是由于國門被黑般敲開,看到二戰后它的發展,當時心里只想到一個詞“痛定思痛”,為了不受欺凌,唯有比人更強大吧。
最后簡單說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幕吧,普魯士的小學紀念館,記得里面有一句話,它的未來在小學就奠定了;彼得一世的留學,因為第一次聽到一個君主可以如此跟普通人一樣生活,做工匠;德國人對歷史的承認,把納粹歷史寫進教科書,當時想到的是,為什么日本一再否認一些歷史呢?1970年的冬日,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的下跪,“不必這樣做的他替所有必須跪而沒有跪的人而跪下了”,真的,淚珠在眼眶里打轉。600多萬猶太人,那刻可以安息了嗎?
歲月流逝,很多歷史還“活著”,活在一棟古老的建筑上、一段殘存的遺址間、一個偏僻的博物館里,或者活在當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源遠流長的典禮儀式上、活在專家學者的考據里。歲月悠悠,有些歷史已經永遠消逝。但歷史依然如此沉重,不要再重復歷史的錯誤,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正確得勇敢得面對歷史,是現在的人應該做的。
無法說出多少大道理,我想觀后感,也就是觀后之感受吧,即使是微小的,只要真實的感受即可吧。最后引用一段話作為結尾“對于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于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5
古代的篝火還在燃燒著,照亮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天空,三國紛爭的刀馬繼續演繹著大漢的壁畫里的故事,明清時的繁華承繼著唐宋的詩詞里的輝煌,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星火無一不在顯示著他與眾不同[注:跟大家不一樣的身份——這是一個大國,一個名副其實[注: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的大國。
當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郁郁蔥蔥[注: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時,他屹立著;當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縷晨光照到獅身人面像時,他微笑著;當古印度的婆羅濕怒張著妙目站在蓮臺上時,他安詳著。是的,從沒有人能質疑他,也從沒有人懷疑過他,因為誰也沒有料到那一聲汽笛會使這個幾千年古國堡壘的崩塌,就如同被歲月風化了的雕像,瘋狂的被蠶食著。所謂的金身、羅緞在此時幾乎成為了一種罪惡,一種任人宰割的理由。緊接著就是烽火、鮮血。然后,不屈的人民開始了漫長的抗爭。但是,災難、戰爭、貧窮、落后、欺辱如同無法愈合的`創傷狠狠的烙印在每一個國人的心底。
可是,當天安門上那火紅的旗幟不可阻擋地冉冉升起,迎著十月的金風舒展,一個偉人用他那濃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中國人沸騰了。他們吶喊著,仿佛要把心底積壓的郁氣全噴發出來。當一個明媚的春天里,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后,圈出了中國人一個嶄新的時代,圈出了無數機遇和財富,又圈出了多少國人的萬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銅鑄的雕以他慣有的慈祥,笑看國人解放思想,邁著大步走向輝煌,參觀的人仿佛還能聽見他那四川口音: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其實,自21世紀來,中國已由原來的不習慣關注、評論到坦然接受。因為我們崛起了,強大了,就像一頭已經覺醒并開始施展雄心的雄獅。我們不是那個藍灰的海洋,憑票吃飯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有自己的色彩——多么熱情莊重的中國紅;我們不是那和處處受排擠沒有發言權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國際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我們也不再是那個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線上一個人的奧運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頒獎臺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相擁而泣——為有這麼一個強大的祖國而驕傲、哭泣!
長城在烽火里毅然挺立,現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態笑迎著四海賓朋。
黃河在炮聲中洶涌咆哮,現在的她以母愛的慈祥哺育著兩岸眾生。
大國正在崛起,大國已然崛起。就讓我們舉杯高呼,共同祝福這片土地:
美哉,我東方巨龍與天不老!
壯哉,我亞洲雄獅與國無疆!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6
大國崛起給人的感覺就很宏大,簡單介紹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在這種氣勢恢宏的講述和磅礴的配樂中,我覺得個人實在是太渺小了。而且每個國家都有它成功的智慧,可以給人以啟迪;每個國家都有它衰落的根源,可以給人以教訓。
葡萄牙依靠其勇敢冒險的性格引領著15,16世紀的航海大發現,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殖民第遍布世界的大國,但是豐富的航海知識卻使他們拒絕了哥倫布,也拒絕了美洲大陸;
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對于哥倫布的贊助使她戴上了世界霸主的桂冠,但是這個國家卻因為沒有投資發展而是沉醉于奢侈而逐漸衰落;
荷蘭因為發明了一刀清理鯡魚的方法使得自己一躍而出,并且發明了運貨量大的商船得到海上馬車夫的名號從而逐漸強盛,威廉巴倫支的三文雅之行確立了荷蘭商人的信譽從而在世界上穩穩立足,但是荷蘭對于世界的貢獻在于發明了類似于今天銀行的機構,確立了一種新的金融機構;
英國在伊麗莎白一世的.帶領下逐漸強大,查理一世被殺后的光榮革命,牛頓的科學體系的建立,瓦特的蒸汽機的發明,共同孕育了這個新的世界霸主;
法國作為社會實驗最多的國家,在經歷了動蕩與迷茫之后,在拿破侖和戴高樂等杰出領袖的帶領下走上了國家強盛之路;
戰亂的德國則是在俾斯麥的鐵血政治下才開始走向統一和強大;
日本明治維新是轉折點,這種對新知識的強烈的學習愿望使他們擺脫了成為了殖民地的命運;
俄國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農奴制建立了社會主義,之后的發展使蘇聯足以和美國抗衡;
美國的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為美國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兩次世界大戰則使美國遠遠甩脫了對手,從而成為唯一一個超級大國。
在讀完《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一書后再看這部紀錄片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覺得可以聯系起來很多東西,但終究差一點東西,我想應該就是欠缺經濟學的知識。歸根結底,世界發展史就是經濟發展史,而經濟的發展歸結于教育,體制。對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差別我不是很懂,有時間可以看看國富論。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7
今天觀看大國崛起的最后一期大道行思。而這幾個國家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中認為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在大國崛起中起著重要作用。就如法國的精神圣地先賢祠,安葬的72位法國歷史人物,大部分是思想家、文化家、藝術家,這足以證明法國對思想文化的重視。多少年,法國以其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于此。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的創新。例如,當初的荷蘭,憑借著經濟制度的創新,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只有荷蘭、英國、美國擁有過世界霸權,因為他們對市場經濟進行接力棒式的創新與發展。
最后一點,就是向發達國家學習,這無疑是后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在歷史上,德國、日本、俄羅斯都是后發國家,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國家,有明顯的區別。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國家崛起,又有許多國家衰落。只有根據自己國情和時代需要做出正確決策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生活中也亦如此,只有努力發展,勇于創新,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大道行思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所有的歷史考察都是期望能對當下的選擇有所幫助,十二集的《大國崛起》就要結束,到底這些成就大國的歷程,對我們民族今天的發展帶來什么啟發和警醒呢?
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大國崛起的核心力量;經濟的硬實力是成為大國的主要支撐;先進的`制度可以為國家發展帶來更持續的能量,這些因素都在《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中可以找到不止一個國家來例證。但是我感覺只有擁有超前的眼光、又有強大個人魅力的領導人,才能動員起國家各方面的能量,走上大發展之路。
他們能夠準確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比如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對于航海的關注,知道海洋中蘊藏著聯通各大國的重要渠道,找到了海洋道路,就是找到了世界大國的道路。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為哥倫布籌集航海巨款,放棄了自己王冠上的寶石,但最終贏得了世界霸主這頂桂冠。俾斯麥在維護歐洲實力均衡的前提下,為德國尋找到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相反,德國的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卻沒有準確給自己定位,前者要尋找陽光下的地盤,通過戰爭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而后者要挑戰整個世界,卻走進了死胡同,他們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失敗和恥辱,傷痛和損害。悲劇的原因無一例外,是他們沒有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沒有能夠把握好道路的選擇。
史實證明所有企圖通過戰爭獲得大國地位的沒有成功者,德國、日本、甚至俄羅斯。
那么如何走上強國之路呢?
新的時代必定預示著新的道路,和平與發展,謀求合作共贏已經給所有國家展示了可行的方向,德國和法國的和解,以他們為基礎建立了歐盟,給各國營建了更多的發展平臺。出于經濟安全或更多考慮的更多國際組織的建立,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要補充,也是科技日益發展,世界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單打獨斗,所有國家的發展需要穩固的梯子,和大家都能從中獲益的機制;否則一意孤行,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不能從容發展,其結果都是不美好的。
最后我們用這句話結束這次師生共寫的活動: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的行程中只能做一個沒有思想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一個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險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8
第一集學到了要有探險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喜歡探險,在大理這邊經常會看到西班牙一家人騎車旅行。很多事情要敢于去做,敢于嘗試。西班牙個葡萄牙人敢于探險,敢于挑戰海洋,發現樂新大陸,獲得全校海洋霸主。還有一點就是機會,有機會了一定要抓住。葡萄牙王室沒有接納哥倫布的請求,西班牙王室接受了,于是獲得全校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二集學到了投資理念和借力。投資自己的時間,精力,財力,充實自己。學會借力,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荷蘭是個小國,資源匱乏,但是荷蘭會利用外力,利用別國的資源發展自己。荷蘭人還會投資,他們懂得投資,投資一些資源,讓別人為自己勞動,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三集學到了物極必反,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守恒的,就像我最近看的道家思想,否極泰來,陰陽互轉。查理一世過分要求王權,結果被送上了斷頭臺。當一方力量過強,到一定程度會轉向另一方。
第四集學到了市場,市場無疆,做一些事要有遠見,高瞻遠矚。英國看準全球市場,進行全球貿易,全世界都是他的殖民地,非洲為他提供勞動力,美洲為他提供土地資源,亞洲為他提供市場。
第五集學習到了,獨立自主,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才會屹立于世界。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之后經濟獨立,做一個正真的自己。德意志一直處于分裂時期,各個邦國不團結,所以德意志發展不起來。最近看的哲學思想,唯物辯證法中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一個人偉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思想之偉大。
第六集學到了和為貴,這是中國的儒家思想,以和為貴,大道之行,結合唯物辯證法中的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之間的關系。教育的重要性,看一個發展前景,就要看這個國家對教育的態度,看一個人的發展,就要看這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德國注重教育,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德國才會得以發展。
第七集學到了學以致用,別人的東西要學習,不能按部就班,要結合別人的東西,取長補短,不能因為別人的好全盤否定自己。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髓得東西要保留。日本效仿西方,按部就班,沒有符合本國國情,發展受阻。
第八集學到了臥薪嘗膽,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痛定思痛。彼得一世隱姓埋名向美英學習,學習到了正真的技術,建設自己祖國。
第九集學到了規劃的重要性,也就是目標,計劃。一個國家要有宏觀的五年規劃,一個人要給自己一個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每年,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有規劃。有了目標,朝著制定的目標奮斗。管理好自己的目標。蘇聯的五年計劃,國家有序的發展自己經濟。
第十集學到了功遂身退和專利。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這是道德經里第九章的內容,華盛頓就是這樣做的。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產品,包括自己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產品。
第十一集學到了宏觀調控,國家干預經濟,貧富差距。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經濟大蕭條,就是市場經濟自我發展的不利,國家干預經濟,有效調節經濟。
第十二集學到了文化在國家發展中很重要,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經濟全球化。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9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
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
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公元一千五百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葡萄牙和西班牙便是第一批崛起的國家,他們憑借強大的航海技術,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海洋能使人類得到進步。通過這兩個國家的故事,便有人得到這種規律:任何進步與改變,都來源于一次又一次的開拓與創新。歷史亦然,企業亦然,人亦然。
從伽利略到愛迪生再到比爾蓋茨,只有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瓶頸,敢于探索新的事物,不被世間的言論所迷惑,不應失敗而迷茫,只有不斷的前行,從努力中獲得進步,從思考中得到升華,只有勇于開闊,才能使國家強大。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0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的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頗有感觸。
它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并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其中使我印象深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在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從事經濟活動的新貴族,在議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時英國國王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專制。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限制主權,同國王展開斗爭。1688年,英國發生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后,議會權力大增。1689年,在《權利法案》的頒布后,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1832年,英國議會進行了選舉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為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這使我不禁想起了,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機。同年4月,康有為、梁啟超等1300多名舉人公車上書,康有為等人還創辦《中外紀聞》,宣傳變法主張。1898年,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并宣布變法,史稱百日維新。它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有一些變革。但是,雖然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宣傳變法主張的時候提出了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在他們真正實施變法的時候,為了爭取光緒帝的支持,所以沒有提出君主立憲制。我想如果不是光緒帝的反對君主立憲制以及慈禧太后頑固派的阻撓,戊戌變法有可能成功,根據蝴蝶效應,中國在21世紀初有可能會成為一個developed country、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王權在法律之下,它的本質,其實是依法治國。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1
這個假期,我觀看了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并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后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九個大國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而這個紀錄片就解讀了十五世紀以來這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鑒,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從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身上我懂得了: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可以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從荷蘭身上我知道了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從英格蘭世上我知道了:一個國家的`崛沒有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是不行的;從法蘭西身上我知道了: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常久的;從德意志身上我還知道了國家必須統一完整才能走上強國之路;從日本身上我知道了: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從前蘇聯的興衰上我知道了: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從美利堅合眾國身上我知道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是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努力學習,艱苦奮斗,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2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大型影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它介紹了500年間,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故事,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后登場,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觀看了幾集發現,在早期世界舞臺上,能夠成為大國的,主要是依靠海上貿易,其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海上貿易的鼻祖。他們的`航海家開拓新航線,將自己國家的貨物運到世界各地,而且人民敢于冒險。既然當時興盛的是海上貿易,那么大部分戰爭就是海戰。
說句實話,九個大國中,我不太喜歡荷蘭,但是不得不承認,荷蘭的確很厲害。我不喜歡荷蘭的原因是,他們為了利益,可以放下尊嚴。在外國使團拜訪中國的時候,沒有外交官愿意在拜見中國皇帝時,行三拜九叩大禮,但是荷蘭卻爽快地這樣做了。使團當中的一個成員記錄道: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不想讓所謂的尊嚴影響我們的利益。
看著國外的勢力在不斷擴大,我就心寒地想起了我們中國。當時,中國還在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在國外經濟迅速發展的時候,我們中國被落得越來越遠。如果當時的政府能打開國門,那么我們就有機會學習這些大國的先進技術和知識,也不會在清朝中期被那些強大的國家欺負。
落后就要挨打,希望現在的中國好好發展,多學習別國的長處,努力從發展中國家變為發達國家。
《大國崛起》是一部很有意義的歷史紀錄片,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也了解了一段歷史。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3
當今世界是個充滿著競爭的世界,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脫穎而出,就要總結和吸取彼此的經驗和教訓,而一個國家若想在當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鑒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
《大國崛起》中介紹了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美國及日本等九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葡萄牙開啟了航海時代,西班牙光復了國土。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他們勇于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范圍還僅限于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杰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為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原因。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么值得贊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為善,并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
從這九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都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為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這九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于學習和借鑒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并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真正擺脫僅從面積、人口來說的大國局面,真正步入世界強國之列。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4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不只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而是一群人的偉大作為使得國家的崛起。
葡萄牙與西班牙在海上爭霸在十五世紀十分嚴重十分嚴重。兩個航海大國劃定了界限,要在自己的界限以內的海洋上發展經濟探索新的大陸。他們還要為制作地球儀而比拼和奮斗,他們都想成為第1個探索地球與地球擁抱的國家,都想在世界上捍衛自己航海大國的美譽。知道麥哲倫的。環球之旅的結束,才把這個故事告一段落。可西班牙長期在路上的殖民使得本國的經濟依然有很快的提升,所以兩國最終的競爭不分上下。
荷蘭是一個小島國,沒有可依靠的礦產資源,國土狹小人口又少,但它依然成為了歐洲的一個經濟市場。荷蘭能成為一個經濟市場靠的是什么呢?它靠的是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沒有自然資源的優勢,但他依然能靠打撈鯡魚而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依靠去除鯡魚內臟的.方法而提高自己國家經濟的發展。面對像英格蘭那樣強勁的敵人,他們通過智取獲勝。荷蘭無愧于自己在歐洲經濟市場上的地位。
從這一集的紀錄片中我懂得了國家崛起的方法不只有一種利用武力取勝的方法并不是統一國家唯一的路徑,在國家的發展方面依然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不可單單依靠著地理位置的優越或者武力方面的優越。大國崛起是一個國家最為偉大的作為。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5
《大國崛起》中所謂大國是指葡、西、荷、法、英、俄、美、德、日九個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它們都是“以血腥積累資本”的資本主義國家,也無一不帶有侵略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值得中國借鑒的。
葡萄牙與西班牙是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兩個國家,它們也最早從事黑奴貿易,從中獲得了暴利,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掠奪了無數的資源,將美洲廣袤的大地變為他們的殖民地,使得至到今日拉美文化仍然折射出葡西文化的影子,但是葡、西著實是輸了,輸在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上,掠得的大量資源被皇室揮霍,資本主義并未獲得充分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葡、西也不能算是大國。
商業文明的代表荷蘭,在不知不覺中崛起了,17世紀上半葉是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荷蘭取代西、葡成為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其貿易范圍包括西北歐的海域貿易,以及對亞洲的遠洋貿易和對西方新大陸的貿易。
荷蘭人通過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來進行國際競爭,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商業頭腦。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貿易壟斷的方式,累積了大量財富,簡直稱得上富可敵國。荷蘭還占領了很多殖民地,連我國的臺灣也曾落入他們的魔爪,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出現才扭轉局面。
然而法蘭西的崛起打破了荷蘭人的美夢。在路易十四的權杖下,法蘭西迅速成為一個封建強國,但是此時在海的另一邊,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1688年光榮革命產生的《權利法案》,使英王淪為資產階級的工具,在英國,議會至上。法蘭西在路易十四“朕即國家”的專制統治下,看似強大,其實早已軟弱無力。于是英法七年戰爭充分顯示了工業文明的優勢,法軍潰敗,英國成為“老大”。經過百余年的經營,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
此時的世界,葡、西、荷早已顯得微不足道了,世界舞臺主要是英法兩國之間的爭斗。
當法王路易十六熱心幫助北美殖民地獨立于英國之后,法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1789年7月14日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歐洲封建勢力遭受了致命打擊,路易十六無奈地悲嘆:“是盧梭毀了法國”,只能走上斷頭臺,得到查理一世的下場。西歐各國封建勢力(包括資本主義的'英國)紛紛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法國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從丹東到羅伯斯比爾都接二連三地被推上斷頭臺,直到一位偉大將星——拿破侖的出現,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才得以維護,拿破侖憑借出色的才能,以及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拿破侖帝國不僅打退了封建勢力的入侵,還四處擴張,使之盛極一時。
其實法國大革命如同英國光榮革命一樣,都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是歷史潮流,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英國和法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盡管它們的發家建立在侵略之上,但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做出了貢獻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歸根結蒂是人類的生產力的進步,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至于繼英法之后,主要是美、德、日、俄等強國,它們也無一不是繼承了英法的變革精神。
德、日、俄是三個封建殘余比較多的國家,它們在以后發家的過程中無一不吃過“封建”的虧,只有美國與封建界限劃分得清,這可能是美國至今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原因之一吧?
作為一個強國,其經濟實力強自然不必說,可是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它們的文化競爭力也很強,它們之政府對科技及教育的重視也是它們能成為大國的原因。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國的洪堡大學,那么多震古爍今的偉(名)人,例如馬克思和愛因斯坦,均出自該校。德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德意志民族成為一個“盛產詩人與哲學家”的民族,但是普魯士的封建殘余及軍國主義傳統卻使德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并“兩敗涂地”。日本也有相似的經歷。
大國的發家史看似很曲折,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國家只有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并重才,有機會成為所謂大國。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6
《大國崛起》不僅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紀錄片,同時也為觀眾獻上了一席豪華的視覺盛宴,7個攝制組分赴歐、亞、美洲9個國家深入采訪、實地拍攝,哥倫布航海日記的手稿、荷蘭東印度公司當年的賬冊、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人權于公民權宣言》的最早印刷和《拿破侖法典》等許多重要文獻和歷史實物原件第一次出現在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中。
另外,《大國崛起還拍攝到了許多國家的歷史遺跡,法國國家檔案館、巴黎先賢祠地宮、德國國會大廈、二戰教堂遺址等等,這些遺跡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對歷史的最好紀錄。當然,這些歷史文獻和歷史遺跡并不只是為了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而拍攝的,片中所選的一些歷史文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說講到二站,解說詞中有這樣一句:“在今天柏林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保留著一座被戰火轟炸得遍體鱗傷的老教堂。”畫面隨之出現了老教堂的全景,殘破不堪,搖搖欲墜。隨著解說的進一步進行,畫面由全景轉向小景別或特寫,畫面隨著解說詞的深入而深入。
片中很多歷史文獻或歷史遺跡的選取都是符合紀錄片本身的需要的,都能符合解說詞所講述的內容,而不是任何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都能拿來入畫。
《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7
沿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北上,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西北角處從東北至西南分部這一列弧形島嶼,與亞洲大陸隔海相望,這就是日本——太陽最先升起地方。
日本歷史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這一點與不列顛群島頗為相似,但日本比不列顛群島更加與世隔絕。
日本的地理條件并不優越,國土面積僅37萬多平方公里,不僅礦產貧乏,而且常遭地震、火山和臺風的襲擊,同時他又是一個封建色彩濃厚的典型東方國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強的沖擊下在很短的時間脫穎而出,后來居上,迅速具備足以同世界強國抗衡的實力,成為成功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唯一東方國家,著實令世界為之震驚。
在國家大戰略中的地理要素和精神文化因素向來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手段選擇,就日本而言,地緣政治要素對于其戰略影響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常常體現為一種極為嚴厲的束縛。
日本歷來是一個喜歡與強者為伍的國度,在東亞來講,日本是第一個受到強烈的意識文明沖擊而開始現代化并取得大體成功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亞洲國家。
【《大國崛起》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崛起》中國更當崛起觀后感心得05-06
大國崛起觀后感08-09
《大國崛起》讀書筆記(通用8篇)08-19
《大國崛起》讀書筆記(通用19篇)09-01
大國崛起德國觀后感07-31
大國崛起觀后感優秀03-20
觀看《大國崛起》觀后感03-16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06-13
關于大國崛起的觀后感06-12
電影大國崛起的觀后感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