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觀后感(通用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姐姐》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姐姐》觀后感 1
一場車禍,導致一場重大變故,父母意外離世讓故事主角安然面臨一個抉擇,是放棄考研夢想全力撫養自己未見幾面的弟弟還是堅持夢想去北京發展。
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帶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安然,姑媽,舅舅。他們其實都有自己的難處。
安然從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輕女,安然父母為了生兒子,讓安然裝瘸,騙別人女兒有殘疾。洗澡被親戚偷看。這些都給安然的童年造成創傷。這也是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
姑媽,童年時也和安然有過相同的經歷,不受疼愛,睡覺被蚊子咬醒發現母親晚上偷偷切西瓜給弟弟吃,這些都在烙姑媽的腦海里,由于這些重男輕女意識的灌輸與潛移默化。姑媽也漸漸習慣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對這一近乎法則的質疑與對抗,估計最后也難以讓姑媽走出來。
縱觀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處模式的變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讓我覺得情感表達十分到位。從“我不管”到“我要管”,張子楓對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處。
其實,影片中值得探討的點還有很多,特別是姑媽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對話那場戲,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在這我也就不一樣列舉了。
《我的姐姐》觀后感 2
今天媽媽答應好晚上帶我們去看一部新出的電影,名叫《我的姐姐》,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興趣,很期待它將會是一個怎樣的電影呢?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安然的姐姐,她的爸爸媽媽因為一次車禍去世,可他還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弟弟,他的舅舅、姑媽還有親人都要求她撫養弟弟,可是姐姐并不樂意,因為她要考研去北京追求自己的夢想,所以她一點都不想帶那個弟弟,她為弟弟找了一個新的家庭準備去北京,但最后姐姐還是留下把弟弟接回了家。
看這部電影,我想起了我和貝貝,我想起了那個星期四下午體育課測400米的場景,到貝貝那組的時候,只有她一個女生,我們班上的所有男生,都給貝貝他們那組的男生加油,盡管我們這邊女生如何大喊可怎么都壓不住男生的聲音!我走出人群,跟著貝貝跑,用吃奶的勁喊“貝貝加油!”萬萬沒有想到我一個小身板,把全班男生的聲音都狠狠的壓了下去!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所有的體育測試跑步,沒有哪一次我沒有給貝貝喊加油,沒有哪一次我沒有跟她一起跑,沒有哪一次我沒有為她挺身而出,把所有男生的'聲音狠狠的壓住……難怪我們班上的很多人都說,我和貝貝真是姐妹情深!雖然那一次喊得太大聲了,好幾天嗓子都一直是啞著的,但是我很高興,也覺得很值得,因為她跑了一個很好的成績!
我也深刻的記得,有一次我跟貝貝吵架,我說我再也不想理她,再也跟她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了,結果第2天她給我撒個嬌,我就原諒她了!姐妹情深,不管發生什么我跟她的感情永遠不會分離!
《我的姐姐》觀后感 3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么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愿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我的姐姐》觀后感 4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圣迪特別介紹出演,于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于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后,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于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于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我的姐姐》觀后感 5
看完《我的姐姐》后我哭了,老淚縱橫!我想起了我的二姐,想起了和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的骨肉親情。
二姐是四零后,我是五零后,我們姐弟倆相差六歲。
其實,我們家有七兄妹,三男四女。二姐在七兄妹中排行老四,我排行老六。二姐在女孩中排行老二,所以我和三姐還有幺妹都叫她二姐。我從小就是二姐帶大的,和她最親近。
那時候的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和兩個哥哥相繼被送去學校讀書,姐姐們和幺妹是不能去上學的,只能在家里干農活。即便大姐二姐三姐和幺妹哭鬧著要去上學,依舊拗不過農村落后的思想觀念。現在想想,那時候的她們是多么的絕望和無助啊!
因為正值風潮,我也是念完小學就加入了熱火朝天的革命工作。當時全縣最熱的革命工作就是東山大溝的水利工程。為了幫家里掙點微薄的工分,我和二姐也加入到了艱苦繁重的人工挖掘土方工程工作中。
畢竟年輕,有力氣,大家都干勁十足。水利工程結束后,我和二姐都被分配到了糧食局。二姐因為沒文化,去夜校培訓了三個月才上崗。后來,工作之余,我就教二姐撥算盤、識字,二姐聰明又好學,不久就對自己的崗位業務熟練了起來。
在那段艱苦繁雜又充滿朝氣的歲月里。我和二姐在革命浪潮的'沖擊下,在糧票、布票、肉票的日常中和紅小兵革命派系的斗爭中逐漸成長起來。我和二姐是親人也是革命伙伴,我們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也一直相互扶持,相親相愛。
我覺得二姐更像《我的姐姐》中的姑媽安蓉蓉。
不!二姐和安蓉蓉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卻比安蓉蓉命苦。
二姐的婚姻是不幸的。二姐夫是個酒鬼,整天醉生夢死,四十不到就因肝癌死了,留下兩個孩子。二姐艱難的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還要照顧我們的大家庭。
大哥因為有學歷,人也自私,去省城郵政局工作后就再沒回過家,沒有照顧過老人。大姐和二哥早逝,大姐夫和二嫂在農村自顧不暇。三姐和幺妹都出嫁了。
老人應該由我來照顧。但我結婚的幾年后,先前是正常人的老婆變得瘋瘋癲癲。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在農村的老人和兩個孩子,還要照看老婆,分身乏術。
人在最艱難的時侯就知道誰對自己最好。二姐把兩個老人和我的兩個孩子接到身邊,兩姐弟共同贍養老人和同共撫養兩姐弟的孩子,還時不時地接濟在農村有困難的姐妹妯娌們。
我們共同挺過了十年艱難的歷史時期,挺過了狂風暴驟雨般的革命浪潮。我們原諒了大哥的自私。我們兄弟姐妹之間雖然也會有齟齬,但相互間最終選擇了理解和寬容,畢竟血濃于水的親情誰也無法阻斷。
《我的姐姐》是現實主義題材中比較優秀的電影。它揭露了當下復雜的人際關系背景下人們對親情的疏離和焦慮。
電影的結尾是有爭議的。安然的選擇我們不予置評,因為我所歷經的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時代文化和人文思想跟《我的姐姐》里的并不相同,怎樣評價都有道德綁架之嫌。
但是,我想問一下:這樣的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和個人條件下,弟弟難道真的只有被領養和安然獨自撫養這兩種選擇嗎?追求個人理想和撫養弟弟真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我寧愿相信,作出這樣的選擇只是基于之前安然對父母和弟弟存在的感情疏離和隔閡。因為在我的認知里:在骨肉親情面前,一切的問題都終將不是問題。
我的二姐去年夏天去世了,我很想念她。
《我的姐姐》觀后感 6
上個月看的這部電影。在看電影時,忽然想起木心的一句話: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看完后,走在地下車庫里時,和家人說著這部電影,各人有各自認為印象深刻的點,這使我感到有趣。他們記得的,如“姐姐”洗頭時回想起小時候的情況,“姐姐”和她男友的關系等。
我想到的是三句臺詞。
一是“姐姐”說的一句話。在面對突然到來的變故時,“姐姐”對親戚說,她不愿意照顧弟弟,讓弟弟自己生活,“不僅為了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弟弟更好的成長”。這使我想起,成長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而在本片中,成長也是姐弟兩甚至更多人都會遇到的主題。成長就是本片的一個線索或懸念所在。
二是“舅舅”說的一句話。他曾有過家庭,但最終離婚,女兒跟了母親。提到這段人生經歷時,他說,家人父子之間就是欠債的關系,“不是我欠了你的債,就是你欠了我的債”。這是多么深刻的.領悟,在這種領悟中,既有瑣屑現實的無奈,也有看透人生的灑脫,還有濃郁親情的浸潤。親子關系,是誰也逃不了、誰也甩不開的東西,也是唯一我們甘心沉溺其中的東西。
三是“姑媽”說的一句話。她曾去過俄羅斯,想做生意,但因為某些原因最終還是沒做成,帶了一些套娃回來,她說,“套娃也不一定非要裝到套子中去的”。這話有點像是自嘲,因為她的一生就為了弟弟而犧牲很多;又像是對侄女的期望,期望她不再重蹈覆轍,能夠走出自己嶄新的人生。“姑媽”這一人物形象有其復雜性和豐富性,在某個角度她就是“姐姐”人生的投影與對照。她說了兩句俄語,提醒著我們,不要小看身邊的平凡人,他們可能有著我們不知道的不平凡的一面,那潛藏著的、偶然浮現的理想性的種子與燈火。
這部片子在看的時候頗使人感動。它的主題——親情、友情、愛情——貼近現實人生,容易使觀眾發生同感。片中的“姐姐”自然是主角,其實從整個故事角度看,其他人物也都可能是主角,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世。同時,它的人物設計、故事展開,以及敘事節奏、演員表演等,都很用心,展現了可圈可點的藝術功底。
《我的姐姐》觀后感 7
今天下午我們去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它和《你好,李煥英》一樣都是催淚劇。
故事的開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為車禍而離世,只留下了一個和安然從來沒有見過的弟弟安子恒,因為血緣關系,安然要扶養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離開這個城市,她不能為了她的弟弟而放棄離開這座城市的機會,她恨她的父母,從她大學開始,就再也沒有動家里的一分錢,她回到她小時候生活的家,家里沒有一點她的痕跡,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給別人撫養。
安子恒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時光他的父母離世,隨后他就知道他有一個姐姐,他討厭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媽媽爸爸,但是感情改變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撫養給別人,他也知道他成為姐姐的累贅,他偷偷聯系了領養人,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原本討厭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當真到那一刻的'時候,她發現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當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聯系領養人時,哭了,她不明白弟弟為什么這樣做。
當安然來做最后的領養手續時,她沒有簽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給別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電影從頭到尾讓人笑次數少之又少,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我的姐姐》觀后感 8
清明節由于自己一個人宅在家三天實在無聊,便去看了電影—《我的姐姐》,怎么說,對于陳思誠的電影還是有好感的,畢竟唐探里有我最喜愛的昊然弟弟,但是這次的電影個人覺得并不是很好看,以下發言僅作為個人的觀后感。
可能是這次獨自一人看的,所以很多精力都集中在電影上,并不像平常和朋友們一起,會偶爾聊聊天什么的。首先是鏡頭,很多虛幻的遠鏡頭、半身鏡頭,說實話,可能是我的語文不夠好,根本不理解他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詩人眼中的朦朧美。哈哈哈……但是我并不想買賬。
其次是故事情節,故事主要講述了子楓妹妹飾演的護士某天突然接到電話電話,說爸爸媽媽出車禍死了,于是回到家里處理喪事,見到了并不熟悉的弟弟,姑媽作為家里的老大,幫忙處理弟弟和弟妹的身后事忙個不停,另一個弟弟在旁邊打麻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然(姐姐)剛開始并不接納弟弟,弟弟為了要吃一個媽媽做的肉包子跟她哭鬧個不停,后來還把泡面倒在她的床單上。姐姐為了能安心考研,然后去北京學醫,準備給弟弟找一個收養家庭。但是弟弟并不樂意,自己打電話告訴對方他有暴力傾向,這時姑媽也過來了,說“長姐如母,你現在的任務是把你弟弟撫養長大”。然后姐姐就各種不樂意,反抗……中間的故事情節有點拖沓,以至于讓我看到一半想棄劇,最終的結局是姐姐在和弟弟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了他,同時也放棄了找收養家庭,帶著他一起奔跑在陽光里。哦,對,補充一下,姐姐之所以如此討厭弟弟,是因為弟弟是在姐姐上大學后父母偷偷生的,小時候父母一直想生二胎,但是由于生育政策不允許,所以讓姐姐裝殘疾好辦準生證,但是在街道上門檢查時,姐姐剛好穿著裙子在屋子里跳舞,為此爸爸下手打了姐姐,中間還有其他的幾個情節講的是姐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
怎么說?我感覺劇情過于浮夸,為了表現姐姐的深情而過渡劇情,首先是父母雙亡,作為姐姐的姑媽忙前忙后料理后事,但是其他的舅舅們就只顧打牌,甚至絲毫看不出一點悲傷,現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至少從我身邊看到的都不是這樣,自己的兄弟走了,孩子會不悲傷嗎?縱使再有隔閡也不至于一滴淚都沒有,兄弟也漠不關心的。
再說說姐姐和弟弟之間,因為考研,為了夢想就不管自己的親弟弟,畢竟那是自己的血脈相連的人呀。至少我的姐姐就不是這樣,她比我大五歲,在上學前班的時候我才出生,那時候每天早晨媽媽給她炒雞蛋飯,總會給我留一大半碗,在劉集上初中,每個周末回來了都會給我帶幾個小籠包,畢業了在武鎮學紡織,差不多一個月回來一次也會給我帶好吃的。后面出去工作了,我在上初中,每個周六回來總會和她打半小時的電話,關心我的學習,聊聊她的工作什么的。總是在細水長流的日子里關心著我,我相信,縱使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她肯定也會管我的。我姐姐可不就是比這更了不起的嘛。
所以整體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想表現姐姐的偉大、無私,但是過于夸張,不過想看的小伙伴還是可以去看看,電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畢竟子楓妹妹的演技還是在線的。
《我的姐姐》觀后感 9
今天媽媽答應好晚上帶我們去看一部新出的電影,名叫《我的姐姐》,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興趣,很期待它將會是一個怎樣的電影呢?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安然的姐姐,她的爸爸媽媽因為一次車禍去世,可他還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弟弟,他的舅舅、姑媽還有親人都要求她撫養弟弟,可是姐姐并不樂意,因為她要考研去北京追求自己的夢想,所以她一點都不想帶那個弟弟,她為弟弟找了一個新的家庭準備去北京,但最后姐姐還是留下把弟弟接回了家。
看這部電影,我想起了我和貝貝,我想起了那個星期四下午體育課測400米的場景,到貝貝那組的時候,只有她一個女生,我們班上的所有男生,都給貝貝他們那組的男生加油,盡管我們這邊女生如何大喊可怎么都壓不住男生的聲音!我走出人群,跟著貝貝跑,用吃奶的勁喊“貝貝加油!”萬萬沒有想到我一個小身板,把全班男生的聲音都狠狠的`壓了下去!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所有的體育測試跑步,沒有哪一次我沒有給貝貝喊加油,沒有哪一次我沒有跟她一起跑,沒有哪一次我沒有為她挺身而出,把所有男生的聲音狠狠的壓住……難怪我們班上的很多人都說,我和貝貝真是姐妹情深!雖然那一次喊得太大聲了,好幾天嗓子都一直是啞著的,但是我很高興,也覺得很值得,因為她跑了一個很好的成績!
我也深刻的記得,有一次我跟貝貝吵架,我說我再也不想理她,再也跟她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了,結果第2天她給我撒個嬌,我就原諒她了!姐妹情深,不管發生什么我跟她的感情永遠不會分離
《我的姐姐》觀后感 10
剛剛看完《我的姐姐》,想來抒發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時無刻戳中我的淚點,姐姐的無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姐姐的“惡意”。
首先,這部電影共有三對姐弟,張子楓飾演的安然姐弟一對,安然父親一對,安然母親也是一對。其實說實話,我到最后還是不曉得為什么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個兒子,讓女兒成為一個“殘疾人”,難道兒子真的這么好嗎,我一度以為后面會有個什么反轉,解釋再生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兒子的原因,但到了后來都沒有,也許,也解釋了,就在那個十三號床孕婦的那里。
而對于姑媽這個姐姐,剛開始真的一度以為這個人是個爛好人,結果到了后面,我發現,原來姑媽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在即將碰到的時候,卻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親強行喚回來照顧自己的侄女。當看到姑媽對著那組俄羅斯套娃講俄語時,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丟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對安然母親這一對姐弟,其實沒有講太多,但看到舅舅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時,安然對他說“有時候我真以為你才是爸爸,不對,是想”的時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對安然的“教育”時,我好像知道了也許舅舅也是適合成為一個好父親的,若當初沒有年少輕狂的話。
再然后,我好想說說我對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他們的分開一切都早有準備。從他對陳醫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見家長,他們家對婚后生活的規劃,我個人認為大部分女生都會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筆不是很好,不能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觀后感 11
和我的妹妹看了我的姐姐,妝都哭花了。有時候在想如果不當姐姐,我的人生會不會更輕松一些,不用背負太多的責任會不會活得更灑脫一些。電影里反復在說:“因為你是姐姐啊。“因為你是姐姐所以需要以身作則,因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樹立榜樣,因為你是姐姐所以你該承擔姐姐的責任。我沒有覺得這個理論有什么問題,和安然姑媽一樣因為從小就是這么認為的。
今年過年的時候和媽媽喝了些酒,我開始認真的跟媽媽說了一些真心話,其實這些話永遠放在心里可能也會過去。但是我希望我能在人生這個旅程中更通透些,在父母都還健在的時候敞開心扉,解開心里的結不留下遺憾。我說爸爸媽媽你們從小到大都按你們的意愿來要求我,從來都沒有問過我喜歡什么。我現在都記得我小時候我喜歡畫畫還喜歡捯飭家里各種各樣的`線團布匹,還因此被媽媽各種吼罵。我順便借著這個機會告訴老公,我脾氣暴躁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我的父母脾氣都很暴躁,所以不能怪我,我老公的性格和安然男朋友一樣,也只是笑笑。我告訴媽媽我現在都記得小學時全校買校服就我一個女生是買的藍色(男款)的,還要求我只能留短發,每個月必須去理發店剪頭發是我當時最不情愿的一件事。我認真的告訴媽媽,我小時候不被允許做的事我現在都允許我女兒做。話說的太重可能傷到了媽媽的心,她也認真的告訴我:“我最后悔生下的就是你。”當然我完全沒有把這句話當真,媽媽是一個看似堅強又無比敏感的人,說完那席話的第二天我們就和好了。其實我真心是過了一個很自由快樂的童年,只是誰的原生家庭會如此完美不曾留下過一點遺憾呢,我媽媽說那幾年她真的沒有那么多精力來顧上我,在我童年歲月里的很多年媽媽都在忙著生下一個又一個。而現在的我也越來越相信命運和緣分這個東西,我告訴羅先生我兜兜轉轉最后還是回到仁懷可能就是為了在那個時間和他相遇,相信了這一點,我連和他吵架都沒有興趣了,命運安排好的,接受就是了。我是姐姐這一點我也相信是命運安排了的,緣分是個玄學,我更相信是緣分把我們這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媽媽雖然在我童年里感覺缺席了很多年,但是依然不影響她是一個好媽媽,不影響我對她的尊重和愛。可能到現在我也沒有解開”為什么你們一定要生兒子“這個結,但是我現在更明白了獨立個體的概念,父母是獨立的個體,那是他們的選擇,同時他們也為此承擔了這個選擇的后果和責任,他們活在他們的年代,有那個年代的認知體系。他們給予我生命之后,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有自己的認知體系,不是互相都能在一個頻道上溝通和交流的,但不影響我們依然是最親的人。
如果我是安然,我最后也會做出和她一樣的選擇,只看時間點做選擇會太計較眼前,看人生這條線上,會明白人生很短,每個人都很忙,能一直陪伴左右的真的只有家人。
《我的姐姐》觀后感 12
其實最初知道這部片子是在抖音無意刷到的,通過幾個簡短的片段我突然就想在電影上映后去看看,我想看看同樣作為姐姐,在面對一些難以抉擇的問題時別的姐姐是如何做出選擇的,而我的很多委屈和情緒,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覺得難以理解和糟糕。
看過影片,我忘記了思考,也無法思考最初看這部片子的初衷,直至此刻,我的大腦也處于一片空白。全片貫穿的是滿滿一屏幕的心酸,姐姐在道德與自我間的掙扎,弟弟的稚嫩和聲聲哭泣。
“長姐如母”這四個字,是責任、是義務,是人生標簽里一生的烙印;從一個粉肉團子降生開始,忍讓就流淌在時間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踐行。每個人都覺得,姐姐,就該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犧牲,而事實上,生活里確實不乏有這一類人。我也聽過不少我爹媽講他們姐姐和作為姐姐的他們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個畫面,讓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著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枷鎖。最后的畫面,停留在因為沒有底座的緣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搖晃中找到支撐續而在時間的流逝里漸漸趨于平穩。
出影院后,我弟說,大娃娃套著小娃娃的意思就是姐姐要永遠護著弟弟,永遠會替弟弟遮擋風雨,他又說,感覺我們家沒有影片里那么厲害,那么重男輕女。當下,我是有一瞬的無言和失語,續而,腦海里閃現出一幕幕同影片里相似的畫面,慢慢的與之交匯融合。
其實整個看片兒的過程里,沉重是有的,卻也難得的平靜。看著熊孩子在前期各種作我是有想掐死他的沖動,但是又心疼他作為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原本該被疼愛寵溺的年紀,生活卻充滿不確定和隨時被“丟棄”的恐懼焦慮;而作為姐姐,時時刻刻掙扎在責任與夢想中,現實夢境交替,是無法細數的令人心灰意冷的過往;
生活里,工作中,糟糕的人情世故,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點無關痛癢的指手畫腳著別人無關乎自身利益的事情。
全片觸動我的內容是從姑媽給安然挖瓜開始,腦海不停回蕩的`是“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低沉的話語伴隨著好似陷入回憶的半空洞的眼神,吐露著沉重的字字句句,像一條毒蛇,一把利刃,狠狠剜進心口,也許正是這種言語和情感間隱忍的“示弱”,才能使人在一瞬間“共情”。看著淚水一顆顆砸落在碗里,再被重新吃進肚子里,內心酸酸澀澀的皺巴巴難受。
“其實套娃也不是非要裝進同一個套子里頭”,再聽到姑媽對安然說這句話,我突然慶幸安然終于有了自己選擇的機會。我不知道這句話本身的立意何在,但此時此刻我想把它理解為是姑媽愿意給安然的一次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安然,沒有絕對要按照姑媽為弟弟舍棄犧牲自我的老路繼續走下去的理由,她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在姑媽說出這些話時,應該也一眼望到了這個如果真的同她做出同樣選擇的小姑娘的未來,沒有穩固的底盤支撐,這個孩子的命運就如大娃娃套在小娃娃身上時一樣,注定飄搖、零落一生。
女兒,是多少家庭里一個無可奈何的意外,而兒子,才是父母間的愛情、進而延伸到父子母子間的愛。
“你是姐姐,得讓著弟弟”。這句話,充斥在多少人的年少時光里?充斥在多少無可奈何的回憶中?通過影片,我忍不住一次次思考,如果我也同安然一般孑然一身,我又會做出怎么樣的選擇?這個答案無解,我沒辦法寫出比安然更好的答案。最后,王源的一首《姐姐》伴隨著影院的燈照亮的瞬間,我倉惶起身離場,匆忙的逃竄,是我當下最本能的行為舉措。
其實,每個人都是全新的個體,每個人都很無辜,弟弟年幼、很無辜,姐姐生為女子,同樣無辜,沒有人可以選擇父母和家庭,這是身為子女的被動。所以,其實孕期不告知男女反而是一種弊端,如果在原生家庭就受到性別歧視,天生不幸,那么活著,心中也充滿悲愴,試問一個心中沒有愛與溫暖的人,如何帶給身邊人愛與陽光,一代代人的悲劇,真的不要繼續延續下去,不會沒有人喜歡女孩,所以,讓所有女孩都從出生開始就做一只單純的小天使,“強買強賣”的買賣真是無聊又傷人。
“你是好人,卻不一定每一件出于好意的事都能在做后得到正解”;希望每一個未成形的胚胎都能被父母給予好的選擇、有愛也有關懷。
《我的姐姐》觀后感 13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著急。
你喜歡我,姐姐。
《我的姐姐》是由張子楓主演的一部講述了一位姐姐在父母遭遇車禍后在親情與理想之間的選擇的電影。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吸引這么多的觀眾我相信不乏以下幾個原因:演員的選擇與二次創作;電影題材的選擇;以及與觀眾的審美欣賞。觀眾作為審美的對象,當審美欣賞得到升華、產生共鳴時,那么這部作品就是部優秀的作品。
那么觀眾是在哪獲得的共鳴,我相信也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
在當下的社會二胎問題、扶弟魔等等一直是大家都持續關注的。生二胎需要征求老大的意見;大孩子有工作能力后要承擔對弟弟妹妹的.責任;為了生一個兒子要連續個二胎三胎,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而熒幕前的你我也許也就是另一個安然。
圖片
在女主角兒童時期,父母為了生養二胎甚至不惜撒謊女兒是一個瘸子,甚至把女兒交給了姑母收留。導致在安然的心中一直存在著對父母的一絲怨恨,我和他不熟,憑什么要讓我承擔對他撫養的責任,和自己的親弟弟并沒有多少交集卻要在意外之后挑起整個家。
恰恰又是姑母這個角色映射出了選擇之后可能得到的結局,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但套娃卻從來不必裝在一個套子里。
劇情隨著對弟弟的收養問題不斷升溫,姐弟的感情也在不斷的摩擦之中;成長經歷的對比之下不斷得到升華,我們的爸爸好像不是一個人,我和你也不是一個人。
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啊,我只有你了。
弟弟每個發自內心的卻又傻傻的舉動都在感動著姐姐,彼此之間紐帶的不斷加深,也將劇情推向了高潮。
空曠的房間對視的夫妻,協議和鋼筆依然冷靜的躺在桌上;滾動的足球在姐弟兩人腳下來回滾動,姐弟之間情感的紐帶也隨著愈滾愈深。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個角色,不僅僅是女兒,是學生,有時也是老師,是朋友,有時甚至可以不做生活的體驗者,以上帝的視角作壁上觀。
我們從不必把自己禁錮在視野之內,我們也可以奮力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的姐姐》觀后感 14
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當女性題材的標簽烙在這部影片之上時,對女性角色飽滿的角色演繹和自我意識的張揚便成為了觀眾的觀影期待,而影片也確實在很努力地去揭露兩位女性所遭受的苦難與排擠,刻畫她們善良、勤勞、上進的形象,并與影片中充斥的大量墮落、猥瑣、無能的男性形象(重男輕女的父親,嗜賭成性的舅舅,猥瑣下流的姑父,無能軟弱的男友)做對比。
但當影片結束于姐姐帶著弟弟在草地上奔跑嬉戲時,大團圓式的結尾不禁令人發問:姐姐的未來何如?如此虎頭蛇尾的劇情構造,如此曖昧不明的收尾方式,也能從側面洞察到本片的妥協性。
片中,作為矛盾兩級的人物,姐姐(張子楓飾)與弟弟(金遙源飾)從行為到心理都存在著變遷,這可以被視作劇中人物的成長。正因為人物心理歷程發生了變化,才能使得核心矛盾從最初的爆發狀態逐漸走向最終的和平解決。而這一切,都來源于姐姐對其過往遭遇的釋懷,當她始終無法原諒父親由于對弟弟的`偏愛而造成的對自己的漠視,她便成了家人眼中的白眼狼;當她消解了怨恨,才能接受弟弟——這個父母眼中對自己的替代品。
姐姐從對弟弟展現出十分決絕的姿態出現在觀眾的視線中,在面對家中長輩的時候,無論是溫和的誘導還是壓迫性的威逼,都置之不理。因為缺乏姐姐的前史,使得觀眾甚至會覺得其有些過份。但隨著之后的揭示,觀眾得以了解其父母為了二胎生子,甚至讓她假扮殘疾人,也了解到為了讓她早點工作給家里減輕負擔居然瞞著她篡改了她的志愿等等事件。姐姐的形象就此被樹立和接受。
到此,姐姐的一切行為都是基于其之前的遭遇和現實的惡劣處境,雖然顯得激進,但是合情合理。然后影片就步入了姐姐與弟弟相處的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的存在直接決定了之后劇情的走向以及結尾的方式,也是姐姐最終釋懷的根本原因,雖然這種釋懷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更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這段時期內,弟弟成為了主導者。
突然懂事的弟弟
弟弟最初的形象被建構為頑皮、任性和自私,這更能夠激發姐姐對其的厭惡感。但隨著兩人的相處,弟弟逐漸從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通情達理、心智成熟的模范少年。他追問姐姐去北京的原因,然后自己打電話給領養家庭承認自己的錯誤,好讓自己不成為姐姐的累贅。正是這魔幻般的蛻變最終打動了姐姐的心,讓姐姐帶著他逃離了領養家庭。
在此就有兩個疑問,其一是弟弟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如此少年老成?從他的言語與行為上來看,已經大大超出了同齡兒童所能表現的成熟心智,不僅僅是對于自私和任性的克制,更是對同理心和謀略性的把握。如果不能究其原因,只能將這一點歸于創作者的異想天開。
其二是姐姐原生家庭和既往經歷中所受的苦難就這么被與弟弟的短暫相處中造就的虧欠和不安抵消了?對于不撫養弟弟這一決定,想必姐姐已是深思熟慮,為了去北京讀研繼續自己的夢想,她甚至放棄了陪伴多年的男友。但僅僅憑借弟弟懂事的舉動,姐姐就放下了一切,這難道也只能用血濃于水的親情來解釋了嗎?
另外,對于弟弟的突然開竅,拋開其成年人般心智的縝密不談,這種表現更像是嫁接了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當我撒潑打滾不能如愿以償時,我便變得乖巧懂事,這樣才能得到姐姐為我準備的飯菜,也才能擁有姐姐這個庇護傘。這種結果導向的行為模式,很容易出現在兒童的成長時期。他們基于外界的反饋得知自己的某種行為會帶來自己不想要的后果,于是便改變策略。這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改變,也可能只是一種策略性、功利性的行為。
當這些疑問和問題擺在面前,劇情的不合理就時刻提醒觀眾姐姐的意識其實就是創作者的意識,為了宣揚政治正確的親情至上原則,創作者做了妥協。哪怕片中充斥著各類根植在男權社會中的矛盾,哪怕任勞任怨,被家庭所拖累的姑姑形象被塑造得多么鮮活和可悲,但最終她們都妥協了。
安然永遠成不了安然,她是姐姐,她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觀后感 15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要從上一代開始說起。安然的姑媽,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和弟弟一同考上中專,可家里只能供得起一個。于是媽媽狠心斬斷她上學的念想。因為她是姐姐,更因為她是女孩。
后來,姑媽打算和朋友去俄羅斯做生意,剛到莫斯科,就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弟弟生了個女兒,要她回來幫忙。即使心中有萬千的不愿意,姑媽還是回來了,因為她是姐姐,因為她是女人。
所以,自從安然的父母死后,姑媽總是教育安然:
你是姐姐,所以你得撫養弟弟,你是女孩,所以要放棄考研的夢想,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安然的父母也重男輕女,所以才有了比她小十多歲的弟弟安子恒。為了要二胎,父親給安然偽造了殘疾證明,處于對女孩的討厭,父親甚至不允許她穿裙子,否則就是一頓毒打。在安然的記憶中,她經常被爸爸打。但是在安子恒的記憶中,爸爸卻從來不打他,還總是給他做紅燒肉吃。當弟弟對姐姐說:
我們兩個的爸爸好像不是一個人。時,我潸然淚下,驚嘆世間真有這樣對子女如此區別對待的父母,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父愛都如山般高大厚重。
可喜的是,安然沒有走姑媽的老路,她從小學會了獨立,拼命讀書,拼命存錢,拼命逃離束縛自己的環境。最后,終于成功了,能去北京,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算這個家庭走上了新高度。
可見,堅持主見,獨立生活,對一個人來說絕對必要。
當然,安然也繼承了姑媽的責任心,所以最終沒有把弟弟交給領養家庭,畢竟是親姐弟,有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片過程中,多次落淚,不愧為一部好作品,揭露現實,反映生活,演技動人,甚是喜愛。
【《我的姐姐》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姐姐作文」啞巴的姐姐01-27
我的姐姐高中作文-姐姐12-22
我眼里的姐姐作文-姐姐12-22
【我的姐姐作文】啞巴的姐姐12-13
姐姐請你原諒我作文,姐姐請你原諒我01-20
我是姐姐作文01-26
我的姐姐 作文01-26
我的“笨”姐姐01-27
我愛笑的姐姐01-21
關心我的姐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