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范文(通用16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
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游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后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塊錢,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輝,多么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么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并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于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里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游天鳴一樣,將屬于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
嗩吶匠只不過是滄海一栗,它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后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里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2
“我向師父發過誓的。”——《百鳥朝鳳》
華北的黃土地,日光強烈,蘆葦叢隨風蕩啊蕩,少年握著一根比他還高出半個身子的竹竿,執著著把河里的水吸上來,額頭沁出幾滴汗珠滾落下來。
“能夠傳承這門技藝的人,一定要藝品好,德行高。”
而上天卻并沒有賜給小天鳴吹嗩吶的天賦,為此他也必須要花費更多努力去實現父親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夜晚的院落里,小少年坐在涼席上聽父親講嗩吶的最高境界便是《百鳥朝鳳》時,無形加在肩上的擔子,和眼神里隱約放出的光芒。
日復一日的到蘆葦叢里去練習吸河水,幫師母下地干活,忍受師父的責罵和離家的思念,當小師弟來的那個晚上無意間問起“吹嗩吶好玩嗎?”得到的答復也只是一句“我還沒摸過嗩吶呢。”之后的日子里更是只能在院落里看著師父帶著有天賦的小師弟去各個莊子接活,連塵封已久箱子里取出的嗩吶都沒有他的那一份。于是小少年打包好行李偷跑回了家,剛踏進院門的那一刻卻聽到了父親與村人的對話——“我們家天鳴可厲害,他師父還說過幾天要教他吹那個《百鳥朝鳳》哩。”少年便一言不發的回到師父家,繼續在日復一日的無奈中堅持。
多年之后酒醉的師父問起“你知道我為啥把嗩吶傳給你不?是因為你剛來那時,你父親摔倒了,你扶他起來,眼里那一滴眼淚。”
而后時代的進步,老祖宗傳下來的接師禮規矩被打破被遺忘,紅白喜事中的嗩吶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西洋樂器的聲音。生計與傳承,師父與家業,天鳴在勸他放棄嗩吶的聲音中,握著嗩吶的手卻一直緊緊地不曾放開。
影片的最后,師父的墓前只剩天鳴一人。沒有四臺,更沒有百鳥朝鳳的排場,只有天鳴一人在墓前吹起了百鳥朝鳳的調子。師父坐在太師椅上,而后起身,轉身離去,消失在山林間,仿佛也暗示著故事的結局。
故事的情節沒有一波三折與波瀾起伏,緩緩的敘述著這個時代里民俗文化面臨滅絕危險的無奈。沒有淚點卻像在人的心口壓上了一塊大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僅僅憑借那句“我向師父發過誓的。”便一路堅持下來,師父或許也看到了他骨子里流淌的血液,是滾燙的,他會堅守這這曲嗩吶將其傳下去的。
有太多人說為了影片的票房下跪不值得,太做作。而影片里敘述的不僅是天鳴的無奈,也是導演的無奈,更是一個時代的無奈。缺少了華服與明星的電影早已失去了市場,而導演卻堅持拍攝了這部影片,也憑借著志愿團隊和各大媒體的努力最終將其放上銀幕。可上映一周的時間內全國各地的影院排片寥寥無幾,首映日的票房更是只有五十萬,制片人為此跪求各影院排片,難道真的是為了金錢嗎?為的不是可喜的票房,而是那份傳承,不僅是嗩吶這一件民俗樂器,還有數以千計的民俗文化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去,要傳承的更是這一種注重德行、堅守,嚴謹細致,堅持老祖宗對于匠人的尊重的規矩的“工匠精神”。
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各種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中,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的沖刷下,嗩吶的聲音是否會真的從耳畔漸漸消失褪去。而《百鳥朝鳳》也在我們即將遺忘那些民俗文化的今天,拂去了灰塵揭開了塵封的幕布,喚醒了人們內心對于“傳承”一次的注解,提醒著人們,它們不該失傳,它們不能失傳。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3
上個周末,陪孩子去看《美國隊長》,座無虛席,我們只買到了第二排偏角的位子,仰脖子看,不到五分鐘就睡了,一直睡到影片結束。期間,我掙扎著醒來幾次,不到一分鐘就又睡去,在震天動地的打斗聲中,這是我睡得最好的片子。出場時瞥見電梯拐角一張海報“大師絕唱——百鳥朝鳳”,吳天明導演的遺世之作。心里開始惦記這片子。
看到《大唐玄奘》已經快下線,擔心《百鳥朝鳳》也會同樣命運,看過玄奘第二天不歇氣地看了《百鳥朝鳳》。觀感如是:
情懷,是不爭的事實。看片前我曾和朋友討論什么是“情懷”,不為名利只為理想去做一件事情,這就是情懷。能去拍攝《百鳥朝鳳》這樣的電影,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情懷。此片的題材、它想告訴人們的東西,在當今這個環境非常難得。傳統文化的失落不僅是文人關心的,大眾更應該有所知覺,最好的東西并不是流行的東西,而一部電影是連接大眾最好的橋梁。作者想說的不僅是這些,音樂失落的背后有傳統道德規范的失落,人們在不同階段對嗩吶藝人的尊重與輕視對比鮮明,令人痛心。
堅守,是它的主題。當焦三爺選擇嗩吶傳承人的時候,估計大多觀眾猜錯了,人們一般會認為主角不會那么一帆風順地當上傳承人,一定得歷經磨難方才修成正果。這時候大家還沉浸在對嗩吶的崇拜氛圍中,想不到未來變故,更想不到此片并非一個傳藝故事那么簡單。焦三爺如先知一般,放棄了技藝更好的藍玉,選了木訥踏實的天鳴,傳了看家曲目百鳥朝鳳。能夠把傳統技藝堅守到最后的必然是天鳴這樣的人。
德行,是另一個主題。死者能不能受用百鳥朝鳳,標準不是錢而是雇主的德行,就這一點,嗩吶匠在舊時代拿住了尊嚴。選傳承人也要德藝雙馨,以德為重。
情懷,堅守,德行,這三條正是現今最稀缺的東西,就憑這,電影是立住了,值得一看,更何況吳天明第五代導演教父的名頭,陶澤如那蕩氣回腸的演技,根本不用發行人在微信里給人下跪!求求大家進電影院看吧,我都不知道這是在為傳統文化流淚還是在打文化的臉?!
以上三條是不爭的事實。此外,從電影作品的角度看,嗩吶藝術的魅力渲染稍嫌不夠,特別是百鳥朝鳳這個曲子,之前做了那么多烘托,當師傅教兩孩子在樹林里分辨各種鳥叫聲的時候,我是多么期待這些鳥叫到最后可以眾星捧月般地出現在百鳥朝鳳壓軸曲里。影片最后,百鳥朝鳳曲出現了兩次,一次由焦三爺領銜在村長葬禮上演奏,一次是游天嗚在師傅墳前吹奏,兩次演奏均沒有達到預期的強烈效果。這里可以參考的是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的斗琴橋段,即便是我這種不懂音樂的也被震驚得瞠目結舌。做為一部音樂主題片,音樂氣氛讓人頗感遺憾,此片如果作曲或音樂監制換成趙季平,做故鄉的音樂一定會增色很多。三十年前吳天明導演、趙季平作曲的《人生》忽然縈繞耳際,那熟悉的旋律,是鄉土的、憂愁的、動人的,成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焦三爺是成功的,而作為新舊傳承核心人物的游天鳴,性格塑造不甚完整,他所面臨的迷惘不夠深刻,他對藝術的愛也有點莫棱兩可,先是為了圓他爸的夢,后來又是謹尊師命,似乎他的堅守只是對焦三爺的承諾,跟自己的內心沒啥關系,或者他的內心始終沒向觀眾坦露。缺乏一個契機讓人物實現成長并達到完整。從頭到尾,主人公游天鳴是一個沉悶的角色,影史上有內涵的沉悶角色很多,比如《簡愛》的羅徹斯特,沉悶卻充滿內涵與激情。而天鳴的沉悶中只有沉悶,沒內容,沒激情。此處可以參考去年的獲獎影片《爆裂鼓手》,里面的年輕人也非常本色,成長的力度卻很大,你感到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使他成為了他自己。頭號人物沒立起來,我認為不能怪演員,要怪也只能怪故事,年輕演員的形象其實很本色、很到位。從故事結構來說,他承載的甚至是第一主角的重擔,結果因為這個人物有些弱,使人們誤以為焦三爺是第一主角。在主題表達上,社會性有余,人性層面的開掘失之不足,縣文化館領導找他們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段有點突兀,和整個影片的悲劇基調不符,以至于我老懷疑是為了拿龍標過審故意加上的。
最后,對民族音樂的前途探討不夠過癮,并非不滿他的悲觀——吹索吶的變成要飯的在西安城墻上表演。悲劇自古以來就是真正的正劇,偉大的作品都在批判現實,都是悲劇。但是,此片對民樂前途的表達有點簡單和草率。相比導演之前拍攝的《人生》《變臉》《老井》,這部電影并沒有突破自已。然而吳老以70多歲的高齡導演了這部情懷之做,令人佩服,值得尊敬,對當今浮燥的電影市場來說,是一部表率之作。吳老,一路走好!
我在上周三觀影的時候,坐者寮寮,今天是周日,一周的口碑效應開始顯現。在給爸媽訂票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院線對這部片子的排片已經增加到從早到晚每小時一場的密度,盡管是在小廳放映,但面對《美國隊長》這一強勁的擋期對手,它的表現已經獲得院線的青睞。
我將這部值得一看的電影推薦給爸媽,他們又邀請了一對夫婦朋友一同觀看,四位老人懷著興奮的期待走進影院。此刻,我正坐在影院里的影吧一邊寫影評一邊等待他們出場,回家的路上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4
嗩吶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樂器,一直以來在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焦師傅說的,不管在婚喪嫁娶中鬧鬧,還是人們在勞作后的閑暇之余聽一段解解乏。在焦家班以及焦師傅的太太爺師傅那些年代里嗩吶這門手藝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吹嗩吶的是匠人,他們也有那種工匠精神,身上肩負著將祖輩們留下來的優秀傳統傳承下去的使命。這一點也是嗩吶藝人收徒十分看重的一部分,一方面看徒弟的天資,另一方面看的是德行。天鳴在被父親送到焦師傅家里的時候,天鳴父親見到焦師傅一時激動在遞煙的時候絆倒磕傷了額頭,天鳴慌忙去扶起父親,去給父親擦拭頭上的血印,情急之下流出了眼淚。他沒有聽從父親去給未來的師傅磕頭,因為此時他還沒有和焦師傅制造任何羈絆,沒有諂媚,純純真真,而父親才是生命中值得流淚的人。這一幕焦師傅看在眼里,表面不動聲色的他也許在心里已經有了人選。
后來焦師傅并沒有急著向天明傳授嗩吶技藝,而是讓他一邊練習枯燥看似沒什么用處的基本功,另外讓他下地干活慢慢磨練他。焦師傅讓天鳴用蘆葦從河里吸水,天鳴沒有達到師傅的要求灰頭土臉的回了家,挨了師傅的冷眼。我想這一點是在焦師傅的預料之中的,雖然表面冷酷,可在心里是開心的。在后來天鳴在下雨天還在河邊用長蘆葦按照師傅的要求吸水,師父師娘找到他后,焦師傅立馬把雨披穿在了天鳴的身上又把自己的斗笠拿下戴在了他頭上。他對待天鳴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孩子是有犯錯的時候,這樣可以樹立自己的威嚴,以后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堅定父親所教導的為人準則。 比天鳴晚來幾個月的藍玉在嗩吶上的悟性更高一點,頭腦也更靈活,可最后還是被師傅狠心趕回了家。從藍玉割麥子和抽煙的例子中可以發現藍玉并不是焦師傅所尋找的傳授看門技藝的人選,而且后來他自己也說了,他是那種做事沒有恒心的人,如果讓他接班嗩吶早都完了。
在焦家班成為游家班以后,時代也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是幾十年幾百年都不曾發生過的。這種變化是中國近幾十年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外來文化的侵入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人們的思想也在這種疾風勁雨中發生著變化。會吹湊嗩吶不再像以前那樣風光,當上嗩吶班主也不再是祖墳冒煙的幸事。前人留下的規矩逐漸被踐踏,昔日備受敬仰的嗩吶匠人接的活難以維繼生活。一場與西洋樂器的比試以家當被砸流血結束,大壽臺上扭腰的女子揭露了鄉村人們缺乏教育和文化認同的不爭事實。現在的鄉村無論從人到事由內到外都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化,嗩吶的悲鳴聲告誡我們正在失去前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
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昔日職業的游家班匠人奔走在社會的各個行業,再次將這群人聚集在一起演奏一次百鳥朝鳳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焦師傅走了,一個把一生都奉獻給嗩吶的老藝人走了,只有天鳴一個人為他吹響了嗩吶,嗩吶聲婉轉悲愴,回響在山谷河流上空,宣告了那個時代的結束,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沉思……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5
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小段電影《百鳥朝鳳》,覺得不錯,休息的時候又特地找來視頻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覺得特有感觸,特寫來跟大家分享。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作品。吳天明作為老一代導演的代表,他的作品追求的是純真藝術之美,而他本人對于藝術的熱愛,則通過片中嗩吶匠焦三爺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影片中,老一代嗩吶匠焦三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老人家表面上嚴肅古板,實則心中充滿了正直與熱血。在焦三心中,“百鳥朝鳳”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聽的,當查家子孫想用高價請焦師傅給其當了四十年的村支書父親吹“百鳥朝鳳”時,焦師傅斷然拒絕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間將村里其他姓氏人家全擠走了,德性不夠。而當竇家請嗩吶班時,焦師傅主動提出要給竇老爺子吹“百鳥朝鳳”,原因是老爺子生前“抗過日,打過土匪,領人修大壩時被砸斷四根肋骨,稱得上德高望重”,而此時他的身體早已積勞成疾,此時他使用生命在吹嗩吶!
在焦三那個時代,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是從前出活的時候,“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下面孝子賢孫跪倒一大片”。當后來天鳴告訴他出活已經沒人行出師禮的時候,焦三只是憤憤的說“沒規矩了,沒規矩了”,然后拿出自己珍藏二十年的老酒與天鳴共享,又把祖宗傳下來的所有寶貝嗩吶全部贈給了天鳴,最后演奏一曲后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睡著了,盡顯無奈。
焦三膝下無兒女,收了兩個小徒弟:游天鳴和藍玉,來傳承自己的手藝。而當他最后只能選其中一人作為接班人的時候,他沒有選更有天賦的藍玉,而是選擇了技藝不如藍玉的天鳴,原因很簡單,只因他看到了天鳴在他父親跌倒時留下的眼淚,由此看到了一個人內心的善良。而事實證明焦三的選擇是正確的,在天鳴接班后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傳統嗩吶的地位日漸被西方樂器所取代,天鳴沒有忘記師傅的教導,即使收入越來越低、甚至已經到了娶不上老婆的地步、所有的師兄弟都放棄嗩吶進城打工,他仍然選擇了堅持。
影片結尾,天鳴在焦三墳前獨自吹了一首《百鳥朝鳳》為師父送行,焦三坐在旁邊一臉欣慰的表情,演奏完他便轉身離開了。看完影片,心里感觸很深,首先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問題的擔憂,再有就是師徒二人對于藝術真摯追求與熱愛的佩服,還有很多想說的卻不知怎么表達,只能推薦大家抽空看看此影片,謝謝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6
《百鳥朝鳳》,一個很不錯的電影,其中講到了兩代嗩吶匠為了嗩吶藝術的傳承而進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諸多畫面令人難以忘懷。
第一個是,主人公焦班主選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個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內心和做事的態度。看到父親摔倒會流淚,練習吸氣時的賣力,割麥子時的腳踏實地,為了守護嗩吶險些被燒著等細節,這些經歷也為游天鳴練就一身好本領打下了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做事情穩扎穩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輕時,選擇了好老師,就選擇了榜樣和事業。在年老時,選擇了好學生,就選擇了未來與傳承。焦班主用慧眼選擇了好的繼承人。在當今迷亂復雜的社會里,我們要學會選擇。
第二個是,焦班主對藝術的追求。愛到骨子縫里去,愛到心里去,愛到自己為了嗩吶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護著藝術。他說,時刻記住,嗩吶是為自己吹的,不是為別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堅守著對嗩吶藝術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后,吹起嗩吶時的如癡如醉,熾熱的心在守護著自己所愛的事業。我想,他們雖不是物質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確實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嗩吶藝術之路也是一種事業。他們為了這份事業,用一生的時間在追求,在呵護,在進行最后的奮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終結。甚至,在最后要離開時,還想到為下一代人的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獻計獻策。試想,我們任何人不都在追求著自己的事業嗎?我們對于我們現在從事的事業能不能愛到骨子縫里面去呢?為了事業,不顧一切苦難和阻撓,放下個人的成敗得失,能夠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用一顆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業,將來又有何事不可為之?
第三個是,中西文化的對抗。電影里的嗩吶,代表的不止是嗩吶,更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尤其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當西方文化沖擊傳統思想,當現實的壓力不斷襲來,我們又該如何思考?是堅守,還是放棄?隨著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們民間優秀的藝術又將何處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漸離去,發現我們成為社會真正主力的時候,我們生活中的藝術又能見到多少?中華文化的精華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繼承,那將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痛,也會成為代代人的痛。沒有繼承,就沒有傳承。沒有傳承,就沒有文明。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當下美好的藝術,讓其在現在以及將來發揮他們璀璨的光芒。一個人去拼命守護事業,生命會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護事業,生命會鮮活。我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熱愛藝術的人民,凝聚起來,眾志成城,為了藝術的繼承,為了藝術的發展,共同奉獻和努力。希望將來有一天,生態長城建設起來了,在長城沿線的大講堂里和大劇院里,我們都能聽到這些民間藝術家們的悠揚美妙、無與倫比的演出。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7
“無雙”者,唯一也,表示此地的絕無僅有。如果這地方真實存在,那是標本,是活化石;如果出自虛構,那就表示創作者下一步要一本正經地“微言大義”了。
無雙鎮,有金、木、水、火、土五座村莊,村莊以中華文化里代表性的“五行”來命名。五行,連同無雙鎮所在的座標——黃河岸,這些都是指向明晰的符號。
符號中間所簇擁著的,是象征故土和傳統的嗩吶。
調子起得高吧,可是——
焦三爺吸煙袋鍋,拒絕吸紙煙,但不知他是否知道,不論土煙、紙煙,各式煙草歸根結底都是美洲的舶來品,傳入中國不超過500年;
焦三爺珍惜嗩吶的傳承,將嗩吶與黃土地系于一體,要和西洋銅管樂器打擂臺,但不知他是否知道,嗩吶又稱“蘇爾奈”,外文音譯詞,系金元時代自阿拉伯、波斯傳入中國,至清代才開始流行。
至于在電影里用來臧否人物的《百鳥朝鳳》,自電影開篇起,神秘感爆棚,仿佛終極殺器,但當它悠然響起的時候,背景樂中卻仍須佐以西方管弦。
于是,主題里“微言大義”的表達,似乎立不住了。
中國三百六十行,行行追求神秘感,要掛靠祖師爺、要附會世外神仙,比較典型的是中國武術,達摩老祖、張三豐,外家則佛門少林,內家必道家武當,是往宗教化的路子上越走越遠。
然而出了個徐浩峰,拍《倭寇的蹤跡》,拍《師父》,跟拍《一代宗師》,以人文與考證化解宗教味兒,于是和從前不一樣,讓功夫電影有了厚重的格局。
但也不能就此說,把道光年間嗩吶拿出來擺弄的《百鳥朝鳳》格局就不高。
起碼前半部分,故事是知收斂的,雖然觀眾在看這種電影的時候本能地喜歡哭,但好在電影并沒有向“樂而淫、哀而傷、往而不復”的道路上去,這是老導演的功力所在。
前半部分兩個小孩兒學藝,像《孟子》里弈秋故事的變體,但起承轉合,并不程式化,甄選弟子的道理,讓我們看到老輩人的苦心和智慧;后半部分,嗩吶手藝的傳承眼見不成,又因故事格局所限,劇情略微轉向煽情,然而在申請非遺的信息、年輕人西安城中的見聞里,及時剎住。
于是電影所講述的,歸根結底就成了焦三爺一個人對新事物的抗拒,抗拒當然有對有錯,但不論對錯,都能成就一個精彩的故事。
焦三爺以“抗拒”為主題的故事值得尊敬,可是,主觀上對抗拒的歌頌,客觀上卻又變成一個鎮子的“開化史”。
接下來,寫一下我最想寫的——
制片人下跪、文藝片式微,一整套話題讓《百鳥朝鳳》獲得相當大的關注。
然而該不該將它當成一部“文藝片”,這是我無法解答的,但是影片本身,卻是迎合的產物。
對傳統和鄉土田園的歌頌和向往,實際上是當下屬于城市主流消費群的政治正確。君不見,以傳統為旗號的“國學熱”、弟子規在甚囂塵上,官媒在討論恢復鄉賢和宗法,往年博士寫的哀悼鄉村變遷的“回鄉日記”大熱,當初“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論調遭遇以某年輕意領為首的群哂……于是,一部《百鳥朝鳳》的出籠,贊歌于嗩吶及其所象征的事物,這不是迎合是什么?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8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描述了兩代嗩吶匠的故事,在焦三爺老一代的時候,嗩吶匠是受人敬戴的,很多人都想拜他為師學嗩吶,可到了游天鳴這一代,隨著科技的發達,西洋樂曲逐漸取代了嗩吶,很少有人在愿意聽一聽嗩吶了。游家班的師兄們也都散伙了,最后只剩下游天鳴和他的師父焦三爺還在堅持吹奏嗩吶。
《百鳥朝鳳》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首嗩吶曲子。這首曲子是嗩吶匠最高的追求,它不只是對嗩吶匠技術的考驗,更是人品上的,嗩吶匠們的夢想就是能吹奏《百鳥朝鳳》。我永遠忘不了游家班最后一次出演時,焦三爺代替游天鳴吹奏《百鳥朝鳳》時,吹得嗩吶里都流出了血,但他仍然面不改色地繼續吹著,堅持演奏完這首曲子。焦三爺對嗩吶的熱愛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叮囑游天鳴:把嗩吶好好傳承下去。還對游天鳴說:“我死后,只要吹四臺就夠了。”其實焦三爺才是最配《百鳥朝鳳》的人啊。
游天鳴和他的師父焦三爺一樣,在游家班漸漸散去的時候,并沒有與他的師兄一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無雙鎮上,堅持吹他的嗩吶,不忘初心。游天鳴接手游家班時,嗩吶匠這一行開始漸漸衰落,學了這么久的嗩吶,卻漸漸不吃香了,他的心中應該是非常悲痛的。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里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木之助是一個胡琴手,他年年和表哥一起出去賣唱。可漸漸的,人們都不愿意再聽他們賣唱了,最后也只剩木之助還在拉胡琴。故事里的胡琴手與嗩吶匠一樣,在時代的變化中被人遺忘了。
游天鳴和焦三爺把嗩吶視為自己的生命,我們也應拾起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嗩吶,聽一聽這久違的經典。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9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最后一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這個導演,用最直接的方式簡單介紹一下,陳凱歌在哀悼詞中說:吳天明導演是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除本人拍攝過多部優秀作品外,還帶領一代人創造輝煌,為中國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個率真正直的好人。張藝謀在電影宣傳中說:沒有吳天明導演就沒有我的今天,他為第五代導演的成長貢獻巨大。李安力薦《百鳥朝鳳》:希望大家能夠來支持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部作品。吳導演,我覺得你可以安息,我們都非常感激你。
幾乎整個電影圈都在為這部電影背書,但真正覺得刻不容緩的去看是在方勵的下跪事件之后,我不想讓一代大師的遺作如此悲壯,哪怕只能貢獻一份力量。去了,不負所望。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縱使我這個外行人也看得出電影的精致,從故事節奏到情緒鋪墊,從場景設置到背景音樂都無可挑剔。故事簡單概括來說是以黃河邊一方土地關于嗩吶的興衰,映射中國傳統文化的逐步消亡。
嗩吶是嗩吶匠的立身之本,嗩吶離嘴不離手,但終究敵不過盛極必衰。電影對于情緒的引導太過高明。
徒弟與師父聊起嗩吶已不復從前光景,本有些傷感,師父卻以二十年珍藏的醇酒為媒吹奏了一段極其歡快的曲子,以一句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作結,隨后倒地大睡,留白的十幾秒悲涼之感更勝,心里說不出的酸澀。
嗩吶文化頹勢已定,與管弦樂隊對壘,無一觀眾支持,雙方肢體沖突,老師父拖著病軀掀翻桌子,留白,只彎腰撿起被踐踏的面目全非的嗩吶。這個部分最諷刺的是老人八十大壽請來了短裙豹紋女和電音吉他架子鼓淺唱,坐在電影院不禁輕笑,想到了法國香奈兒旗艦店瘋搶幾十萬買包包,我們什么時候才能不把無知當有趣?
電影高潮,垂死掙扎。嗩吶最高禮遇百鳥朝鳳給最有德行的人送行,嗩吶班底支離破碎,老師父無奈年邁上陣,嗩吶和血而吹,難以維持,交給徒弟,以鼓附和。深深地記得那一幕,老師父嘴角帶著血,手邊鼓點不變,看著年輕的徒弟吹百鳥朝鳳,眼里欣慰的笑意。那一刻除了憂傷還有悲壯,敗局已定,卻苦苦支撐,在無邊的黑暗中抓住一支稻草以為可以救命。
峰回路轉,文化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邀請原班底演奏,我心中也不由燃起一絲希望,想要找回原有班底,至少這份堅持能被好好安置。可知二師兄手指被電鋸所傷,徹底告別嗩吶;三師兄塵肺病重,無力支撐。能責怪誰呢?是家有重病老母的二師兄?還是要養家糊口的三師兄?就因為怪無可怪,格外沉重。
最后老師父墳頭一曲百鳥朝鳳,兩代人南北分走,主人公臉上的那一滴淚到底是在哀悼死亡還是明天的自己?一個人的堅持到底是渺渺希望還是奄奄一息?所有的留白歸自己。
就是這樣,沒讓我流淚,卻被絕望浸透每一個細胞,不經思索,久不散去。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0
在三亞大菠蘿影城,我們倆陪女兒看了一場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片花里張藝謀對吳導本人的藝術造詣和為人以及影片大加贊賞,我們也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觀影的。大師不愧為大師,無論從選材到拍攝還是主演陶澤如的精彩演繹,都無不彰顯出一代宗師的獨特匠心和高超水準,自然就心甘情愿心悅誠服的在心里為大師的作品點贊!
電影主題思想是要表達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被人淡漠冷落的一個殘酷現實,借嗩吶王焦三與游天鳴等徒弟們為嗩吶吹奏藝術的傳承發展,展現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徒情誼,他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了祖宗留下的東西不流失,他們用青春乃至生命維護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當焦三用生命和鮮血吹揍《百鳥朝鳳》時,我為老藝人的精神流淚,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后繼乏人流淚!婚禮現場西洋樂器大戰嗩吶其實也是西洋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入侵和挑戰,如何守住中國傳統文化這塊陣地并發揚廣大,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影片開頭父親帶兒子去拜師的場景滑稽又悲戚,天鳴父子那個虔誠,那個低三下四,焦三爺譜擺的那叫一個拽!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焦三爺是何等的風光;可以看到鄉下人想出人頭地、混個飯碗時的急切心情;可以看到嗩吶受到洋玩意沖擊鄉下藝人不吃香時那種窘迫和無奈;可以看到師娘對師傅樸素的愛,特別是當嗩吶吹起時師娘崇拜而又深情的目光令我感動,為之動容。
焦三爺賣了耕牛不為自己看病,只為心中的嗩吶能永遠傳承;游天鳴放棄掙大錢的機會,窮的娶不起媳婦,也依然堅守陣地不放棄;這不正是我們遠古至今文化與文明代代相傳的根源所在嗎!正是有了他們的執著與堅持,正是有了他們畢生精力的奉獻乃至生命的付出,才有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與燦爛的生生不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古老文明與燦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盡自己應盡義務,老祖宗的東西絕不能也不允許在我們手里丟掉!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1
“如果你能夠在這個周末給我們排一場黃金場,老方立馬給你磕頭,給你下跪,你信不信?……為了吳天明導演的心愿,為了觀眾,我愿意跪求你們。”5月12日晚8點,近期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志愿者、著名制片人方勵在微博開啟直播,下跪磕頭懇求院線經理在接下來的周末為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已有白發的人跪在視頻前,一時令看者心中五味雜陳。
《百鳥朝鳳》是一部感情電影,由吳天明導演,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影片講述了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心懷熱血。影片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這幾日關于《百鳥朝鳳》的話題討論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制片人方勵的下跪求拍片,再是所謂的“道德綁架”問題,真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啊!在各種輿論的渲染下《百鳥朝鳳》的票房單日突破700萬,成為了文藝片小眾市場里的“黑馬”。對于小眾市場的文藝片而言,很多時候并不是影片質量不高、情懷不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商業片擠去了犄角旮旯,只能是“自古多情空余恨”了。不得不說此次制片人方勵的動情與決絕讓電影市場為之一振,且不說他的營銷手段如何,也不說他是不是道德綁架,只說他為了讓吳天明導演的遺世之作為大家所知做出的犧牲和努力就值得所有電影人敬佩。
單單是別具一格的營銷手段不至于讓所有的觀影人失去理智沖進電影院觀看。《百鳥朝鳳》的票房其實也說明了它所具有的價值。看過《百鳥朝鳳》的大部分觀眾都還是從電影中有所感觸的。就像觀眾說的:“傳承是一種堅守的信念,需要付出毅力與決心。《百鳥朝鳳》整個故事情節都帶著情感,到最后渲染著一種沉重的惋惜。”一部好的電影總會讓人有所收獲。
《百鳥朝鳳》一部關于嗩吶和傳承的電影,這部電影里貯滿溫厚而樸實的真情之美,飽含濃郁又醇烈的鄉土情懷,承載欣慰與悲愴的現實刺痛。片子的內容并不復雜,也沒有使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攝影技巧和構圖。充滿質感和柔情的角度,平凡的生活畫面,老一輩純粹的語言文化及妙趣的肢體表達都很好的融入到了劇情。
影片前三分之二部分都是在講天鳴刻苦學藝的磨難,以及他與藍玉之間的競爭。師傅對待二人的態度截然不同。資質平平的天鳴受盡冷落,終日用蘆葦稈來吸取河水來練功;天賦極高的藍玉倍受抬愛,時常跟隨師兄弟外出觀摩表演。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天鳴勤加苦練的持之以恒最終讓其勝出,被焦三欽定為《百鳥朝鳳》的傳人。
“八方該地澤,威鳳忽來賓。向日朱光動,迎風翠羽新。”百鳥朝鳳,有鳳儀來。影片中嗩吶吹出的《百鳥朝鳳》慟天坼地,時而婉轉幽怨,時而是清澈激越,就像是嗩吶的時代一般。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有兩個場景,一個是師父焦三爺救場時用盡全力吹響《百鳥朝鳳》,那順著嗩吶碗口流出的殷虹血滴真可謂是“一聲聲是一點血”啊,足以叫觀眾心碎不已。還有就是影片的結尾,“智者無言宿儒淚,余音繞梁青松心”,瓦解分散的嗩吶班再也無法重組,天鳴孤獨一人流淚在恩師焦三的墳前吹響《百鳥朝鳳》,那嗩吶聲繞墳悲鳴,令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也許《百鳥朝鳳》沒有《美國隊長》那樣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樣奢華大氣的場面,更沒有《復仇者聯盟》那樣嘆為觀止的特效。但有“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樸素的人性寫實以及對傳統藝術、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因此,吳天明導演的遺世之作還是值得我們去觀看,去思考的。不要僅僅是“昆山玉碎嗩吶鳴,鳳去盡留是悲歌”的空遺恨!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2
由已故著名導演吳天明執導的電影《百鳥朝鳳》推開西北的重重山水,伴著黃土地上的一聲嘆息,帶我們走進了嗩吶技藝由興至衰的歷史軌跡,也品味了新文化沖擊下“傳統匠人”的文化情懷。
嗩吶作為一種民族藝術,本在農村廣為盛行。但隨著西洋樂器的滲透,這種傳統的嗩吶技藝正在消失。正如影片中嗩吶班被西洋樂隊沖擊的七零八落一般,許多傳統匠藝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沖擊下,面臨由興至衰漸漸消無的困境。這些走在窄窄田埂上的文化技藝,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民族文化之根的延續,需要被保護,被傳承,被復興。而在這條并不好走的文化尋根之路上,有焦三爺,有吳天明,有你,也有我,共同用嗩吶聲聲浸潤中華文化之根。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信仰支撐。片中焦三爺說,從前出活的時候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孝子賢孫跪倒一大片,可現在呢,誰還把嗩吶匠當回事。盡管憤憤和不滿,但仍含著血吹奏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支百鳥朝鳳。那些憤懣終化為一聲嘆息,留下世代相承的信仰繪成這個時代的精神底色。若是沒有這些老一輩對藝術的無私奉獻,對規矩的堅持把控,對文化的愛惜傳承,那一首百鳥朝鳳終將成為歷史中的老照片。時代向前,精神不倦。新一代的技藝傳承者們也要像老一輩藝術家一般守著信仰,專于一事,將文化的瑰寶傳承下去。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創新守衛。師兄弟們的遠走他鄉,游家班的難以為繼也是現實生活中民俗文化的真實寫照。民俗文化本就生于土地長于山水之間,土地在變遷,文化發展自然也要隨之向前。和從前的鑼鼓一響,腳板就癢不同,現在的受眾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欣賞眼光也隨之改變。與其故步自封,不如銳意創新。正如小提琴至于梁祝一般,優秀的藝術一定是敢于創新且契合環境的。這就需要堅守者們在復興之路上多一些對當前時代的琢磨思考,用創新精神造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作品。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擔當護航。電影上映期間正逢《美隊3》上映,尷尬的排片數量讓《百鳥朝鳳》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出現這種情況是在商業電影環境下,商家為了規避風險的“習以為常”。有人如此評論:“你還有無數機會看到超級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卻不一定有機會再看到中國老電影人憋了一口氣,悶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鳥朝鳳》了。”
是啊,優秀文化和老一輩人藝術家的心血若是就此淹沒在冰冷的商業運作之下,讓民族因利益驅使丟掉了文化的根未免得不償失。所以要守住優秀的民俗藝術和文化還需要少一些利益的計較多一些對文化藝術的時代擔當。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3
好久不看電影了。上午與同事在辦公室喝茶聊天,一位美女說,剛看了一部電影,流了不少淚。啥片?吳天明生前導演的最后一部電影《百鳥朝鳳》,票房雖然很低,但值得一看。搞笑的電影我向來不屑一顧,而對催人淚下的電影情有獨鐘。2016年5月12日,著名制片人方勵在直播平臺上下跪磕頭,向全國影院經理為《百鳥朝鳳》爭取排片,呼吁他們給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一個機會,同時也跪求網友幫忙傳播擴散,支持這部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雖然大學畢業后電影看得少,但吳天明還是知道的,他曾是西安電影制片廠的廠長,執導過《老井》,算得上是張藝謀的恩人。為了支持中國的電影事業,我應該去看。同事幫忙一查,今晚7點附近影院就有演,于是當場決定晚上與妻去看看。
可坐幾十號人的小電影廳,連我們才五位觀眾。更好,可以靜靜欣賞。電影一開始,八百里秦川的蒼涼空曠,人物的樸實無華就震撼了我,我知道這就是我想看的那類電影,它不會讓我失望。觀后,我的評價只有4個字:流淚,震撼。
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1982年,一個13歲的小男孩游天鳴被愛好嗩吶的父親逼領著去找鄰村的嗩吶師傅焦三學藝,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游天鳴練就了高超的嗩吶技藝,并成為師傅的接班人,游家班取代了焦家班。然而隨著年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傳統技藝越來越被人冷落,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且難以為繼。一代嗩吶王焦三帶著對傳統技藝的不舍含恨去世,游家班藝人紛紛外出打工。技藝的傳承者游天鳴何去何從?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將沉重的思索留給了觀眾。
可以想見,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應該不會很高,從這方面來說,不僅不能算是人們常說的大片,連中片都不算,頂多算是小片,但如果從思想性、藝術性來說,它卻算得上巨片,它給人思想上、靈魂上的震撼是巨大的,怪不得同事會流淚,我的雙眼在90分鐘內也始終是濕潤的,自己仿佛經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展,外來文化越來越沖擊國門的今天,傳統技藝、傳統文化何去何從?是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從我們面前消亡,還是盡力去保護,繼承并發揚光大?這是每一個具有文化自覺意識的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我們在關注股市的起伏、樓市的瘋漲、在關注工資、教育、醫療的同時,能不能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并不是一概反對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事實上,與傳統的政治文化相比,我更愿意接受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但當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充斥大街小巷的時候,我們還能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文明古國嗎?!
看到少年的游天鳴被父親逼著去拜師學藝,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他沒有文化,但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有出息,在我才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領著我去找漢伯學習英語,那是1978年,國門還沒有打開,知識還沒有得到重視。我又想起了漢伯和叔公,他們就像嗩吶王焦三一樣在自己破舊的老房子帶著一群鄉下的孩子學英語,不僅教他們學習,還教他們做人。孩子們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小屋的煤油燈照亮著他們前進的道路。我還想起了四中的許建侯師及師母,他們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學習上時刻關心,生活上細心照顧。許師離開我們八年了,但同學們始終記得他的音容笑貌,大家仍然去看望師母。
也許因為同齡的緣故,且同樣出生在農村,在游天鳴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許這就是《百鳥朝鳳》更容易打動我的主要原因吧。我想把它推薦給兒子,但他能理解和欣賞嗎?我沒有把握。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4
前言:這篇是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后感。看韓寒的微博推薦了這部《百鳥朝鳳》,上映前導演吳天明離世,制片人方勵又為了這部電影直播下跪,于是我帶著一份好奇走進了電影院。文章嚴重劇透,但不會影響觀影體驗(甚至我認為讀完文章再看更好)。你可以選擇讀完文章再看電影,也可以選擇看完電影再讀文章。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故事。嗩吶作為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臺,富貴人家吹八臺,而德高望重者過世才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為在無雙鎮,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里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游天鳴。游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為游家班。
游天鳴自立門戶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濟建設,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為禮制產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后的第一次活兒,是小學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了物質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后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后的禮制曾經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準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著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么狀態。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游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里睡著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里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
這里面的道理是:手藝人要把自己的事兒當成事兒。重要的不是嗩吶在不在,而是是否把嗩吶當回事,嗩吶匠不把嗩吶當回事兒,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兒。回到真實生活中看看,不成事兒的人,都是不把自己做的事當回事兒,又埋怨別人不把自己當回事兒。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服務員。很多服務員自己就瞧不起自己做的工作,覺得服務員低人一等,于是對待工作也不較真,對待客人也不熱情。于是惡性循環,客人看到服務員這么“牛逼”,也開始較上勁來。舉個截然不同的例子:在日本便利店,如果找零有硬幣,服務員給顧客錢的時候會把一只手放在顧客手的下面,防止萬一硬幣掉落顧客不方便。你說,我是尊重一個把硬幣扔在桌子上的服務員,還是尊重把手放在顧客手下的服務員?
第二個場景,是游天鳴第一次賺錢后到師傅家。師徒倆酒過三巡,焦三起了興致,拿起嗩吶開始即興吹奏。情緒所至,嗩吶吹得也動人。酒醉后的焦三在睡著前說了一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是吹給自己的。”
如果非讓我在整部電影中選一句“金句”,我一定選焦三說的這句。雖然有點俗氣,但這句話代表了人而為人的最高追求。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想讓大家把這部電影當成倡導民族文化的電影,因為民族是狹隘的,人性才是廣闊的。這句話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1、你喜歡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要獲得別人的認同。
2、你不喜歡或認為沒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對別人沒價值。這是焦三在醉酒時說出的話,卻是最清醒的一句話。醒來后的焦三,開始為嗩吶的沒落苦悶。吹給自己的嗩吶,成了酒后空談,這才是嗩吶沒落的真正原因。如果這嗩吶是吹給自己的,那便不該淪為“禮制”的工具,不該以他人認可、尊重為評價標準。嗩吶的沒落,在于焦三只有在醉酒時才為自己吹奏嗩吶,其他的時候要么是為了紅白喜事,要么是為了傳藝。而那些真正傳世的音樂,無一不是為了表達個人的情緒,卻激蕩了萬千感同身受的人們。
電影最終以焦三的病逝結束。在焦三行將就木時,他跟游天鳴說:“我死了,給我吹四臺就行。”游天鳴說:“我給您吹百鳥朝鳳。”焦三說:“使不得,使不得。”為什么使不得?因為心中有敬畏。這敬畏,源于懸在頭頂心間的“百鳥朝鳳”。這份敬畏讓我感嘆,若人人心中皆有一份敬畏,至少不至于公德淪喪至今;當也讓我感傷,因為這份敬畏,焦三原封不動的傳承嗩吶匠的規矩,卻沒能從這份敬畏中走出嶄新的靈魂,沒能讓悅耳的嗩吶吹奏出新世界的心聲,徹底禁聲于一片嘈雜。
推薦這部電影是希望我們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嗩吶,并記著,嗩吶是吹給自己的。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5
......天鳴挺立在師傅的墳墓前,吹起了一首執著而又悲愴的曲子。那首曲子中似乎飽含著天鳴對師傅的思念與不舍。但,師傅走了。回應他嗩吶聲的,只有一片寂靜......這就是《百鳥朝鳳》,一部勵志中透著傷感,又使人深深感動的電影。
在游天鳴小時候,父親就拉他去焦三爺那里學嗩吶,想讓天鳴完成他未圓的夢想 ——當一名嗩吶匠,并學會“百鳥朝鳳”。
焦三爺看他天分不好,不肯收他。后來天鳴父親摔倒,天鳴的那滴眼淚感動了焦三爺,勉強收下了天鳴。之后,天鳴每天刻苦訓練,十分勤奮。但讓他苦惱的是,為什么還不學吹嗩吶?
過了些時日,一個孩子也來學吹嗩吶,他叫藍玉。天鳴與藍玉很快成了好友,他倆天天一起訓練,后來又一起吹嗩吶,儼然一對親兄弟。
時光飛逝,他們已經學了幾年嗩吶,焦三爺在傳聲儀式上鄭重地將天鳴選為了自己的“接班人”,并準備教他“百鳥朝鳳”——那是一首無比尊貴的曲子,嗩吶匠在每代徒弟中只能教一個人,天資最好,德行最好的一個人。學會它,是嗩吶匠的最高目標!天鳴非常興奮,這意味著他可以實現父親的夢想了。
天鳴一直在焦三爺那里學到了二十五歲,正式成立了“游家班”。但一些事令天鳴與師傅十分苦惱:人們對他們越來越不尊重,出活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給的錢只是原來的三分之一……令他最為擔心的是,師傅得了肺癌,只能活一兩個月了!天鳴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悲痛萬分,天天照顧著他師傅,但仍然沒有留住焦三爺……面對著親朋好友的勸阻,面對著中華民族樂器逐漸衰落的趨勢,他還是執著而堅定地拿著嗩吶,決心要把嗩吶傳承下去……
看完這部影片,我對影片最后天鳴的堅持十分贊賞。他明知吹嗩吶賺的錢越來越少,他也明白現在大家在紅白喜事上都請“洋樂隊”,但他仍然堅持吹嗩吶。當別人勸他找個工作時,他只是平靜地答道“我給師傅發過誓了。”這句話不僅包含著天鳴對嗩吶的熱愛,更是表達了他對師傅的敬重!天鳴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深深學習!
天鳴與藍玉睡的稻草著火后,天鳴先把藍玉的嗩吶搶了出來,而自己的嗩吶卻因離火太近而遺落在火中,后來還挨了師傅一巴掌。你們也許會不以為然:不就一支嗩吶嘛,能有多貴,何必扇巴掌?天鳴先搶出藍玉的嗩吶也可能只是偶然呀!
但,你們想想,一支嗩吶在嗩吶匠心中中的價值有多高?焦三爺在天鳴小時候就說過:記住,嗩吶離口不離手!這句話就是要表達嗩吶十分重要,要認真地保護。這點從影片中游家班打架,焦三爺望著地上摔碎的嗩吶時的神情就能看出來了。而天鳴的舉動屬于偶然嗎?不是。因為當時的物品對人越重要,人們的思維相對越清晰。可以確定,天鳴當時選擇藍玉的嗩吶是經過短時間思考的,而不是偶然的。那就說明,天鳴在危急時刻,有著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在對他那么重要的嗩吶面前,他卻仍然可以做到舍己為人,讓我十分敬佩!
天鳴在剛開始訓練時苦練吸水。日復一日地面對著陽光的暴曬,他仍然堅持蹲在河邊,嘴中含著一根蘆葦桿,臉因用力而通紅……看著他這么勤奮,我不禁略帶羞愧地想著我自己:上個月買了一只塤。拿回來吹了吹,覺得難學,就擱在角落里攢灰了,也不肯用功……現在轉念一想:人家學吹嗩吶都得吸幾個月的河水呢!無論是哪種樂器都得努力,哪有一學就會的道理呢? 于是,我決定以后多學學天鳴那種刻苦的精神,認真鉆研塤吧!
嗩吶為什么衰落了?這是因為引進了外國的樂器,從而輕視了民族樂器。這有錯嗎?引進外國樂器當然沒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但是不能因此而拋棄了傳統文化。我們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新元素,這才是均衡發展,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 篇16
吳天明導演的這部電影兩年前就上映了,我昨天才在網上觀看。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演員一個都不熟悉,沒有一線大牌,卻讓我感到十分順暢自然,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感受不到表演的痕跡,相當真實感人同時也有藝術升華,就連少年時期的游天鳴和他的師弟藍玉,兩個孩子都演得那么好。可見真正的好作品,不一定非要請什么著名影星,不一定花費巨額的投資,盡管可能票房不那么好,但是只要肯于精心打磨雕琢,它必定是埋藏在浮華亂石堆中的一塊寶玉。正如電影主人公所堅守的嗩吶藝術一樣,有一天很可能會被人們遺忘,但是那種熱愛、專注、極致并為之付諸一生的精神,永遠能直擊人們的靈魂深處。
學藝先學做人
早年的陜北黃土高原上,老百姓紅白大事都要請嗩吶樂隊演奏,嗩吶班很受人們的敬重。游天鳴的父親為了圓自己的夢,把兒子送到無雙鎮最出名的焦三爺家里學藝。可是這支看起來簡單的嗩吶,卻沒那么容易學。終日枯燥的肺活量練習,師弟藍玉被師父的夸獎,小天鳴內心遭受了巨大的挫敗感,他偷偷溜回家來,可是偷聽到父親對他的自豪和愿望,又讓天鳴轉身堅持下來。經過用心的勤學苦練,終于他學會了吹奏各種鳥的叫聲,并成為了師父的接班人,焦家班也改稱了游家班。
天鳴一直不明白師父為什么把班主的位子交給了自己,而不是天資和技藝更高于自己的師弟藍玉。后來天鳴在演出之余回去看望師父師母,師父高興喝了幾杯酒,告訴他:“當初你爸送你來學藝,我知道你天分差了些,但是你知道我為什么同意收了你么?”天鳴回答道:“您是怕我爸把我打死?”師父說:“不是,我是看到你爸跌倒后你慌忙去攙扶,你眼里流出的一滴淚。”
學藝先學做人,這是焦師父一直傳授給弟子的核心價值觀。在這個行當里,一般根據家屬出錢的多少確定演出規模,四個人組成的小型演出叫“四臺”,八個人組成的叫“八臺”,最高級別的一首曲子叫《百鳥朝鳳》,焦師父一直堅持這首曲子只能吹奏給德高望重的逝者,哪怕給錢再多,只要生前人品有問題,焦師父也會斷然拒絕。一位老村長過世了,家里窮,請不起八臺,焦師父知道他曾經帶領群眾打過鬼子,一直為村里大事小情做貢獻,為了表達對逝者的敬重,親自帶隊給老村長演奏了這首曲子。
師父送給天鳴和藍玉一人一支祖傳的嗩吶,并叮囑他們一定要”嗩吶離口不離手”。一次演出后睡覺時孩子踢倒了油燈點著了柴禾,藍玉拉起天鳴就跑,天鳴惦記著嗩吶,藍玉說別管了逃命要緊,可是天鳴還是奮不顧身從火堆里搶出一支嗩吶來。天鳴接班后,藍玉十分嫉妒,憤然離開師父轉行了。多年以后,見到天鳴,道出了心聲:“師父多虧把嗩吶班交給了你,他是看中了你的人品,不然我這沒長性的人,遇到你這些困難早堅持不下去了。”
專注極致,一生只夠做好一件事
在別人眼里,他可能不過是個“嗩吶匠”,但是焦三爺把這件事作為畢生的藝術與事業。為了讓天鳴練習肺活量,他從粗到細、從短到長削了好幾根蘆葦管讓徒弟吸河水,吸不上來不準回家吃飯。小天鳴每天從早吸到晚,練會了短的練長的,長的比他的個子還要高。師父告訴他,師父小時候也是這么被他的師父錘煉出來的。
焦師父有一箱珍藏的傳家寶,是從清朝師祖那里一代代傳下來的長短不一、用途多樣的各式嗩吶。看到徒弟們學有長進后,從中拿出兩件分別交給他倆,并叮囑一定要保管好保養好,“每次我吹完都用你師母縫制的布袋把它們包好,嗩吶離口不離手”。師父每天帶著兩個徒弟練習吹奏,從氣息到指法,細致到每一根手指尖滑過嗩吶孔的速度與角度。影片到這里攝像師給了焦師父指法的特寫鏡頭,勞動人民粗糙的手指,在嗩吶孔之間流暢地劃過一道道優美的曲線,配合氣息吹奏出了一曲曲美妙的音符,剎那間讓我對這種深深扎根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草根藝術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為了學習百鳥朝鳳,他們到蘆葦蕩里練習聽各種鳥的叫聲,藍玉只能聽出一兩種,天鳴可以聽出七八種,焦師傅則能分辨和模仿出十多種鳥叫。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天鳴終于學會使用不同的嗩吶吹出各種鳥的叫聲,師父也最終決定教他學習嗩吶班這個行當被認為最頂級的曲子《百鳥朝鳳》,天鳴和他的父親都如愿以償。
這種追求極致的品質不僅體現在焦師父吹嗩吶上,也體現在他的生活里。天鳴回去看望師父師母,給師父帶了石頭村最好的煙葉,師父告訴他如何識別石頭村里山坡上和山腳下種出的煙葉的區別。師父對徒弟不忘師恩打心眼里高興,拿出了多年前他從師兄老家酒窖里打回來的“一滴水都沒有”的原漿,將封藏了多年的陳釀與愛徒分享。貧窮,從來都不應該是降低精神品味的借口,只要你對生活充滿熱愛,有一顆追求極致的藝術之心,無論在何種境遇,都會有高品質的人生。
哪怕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成了藝術。反之,任何一門藝術,必須經過千錘百煉的極致雕琢,才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為了做到極致,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打磨,去努力,去錘煉。曹雪芹一輩子只寫了一本書,86版的《紅樓夢》電視劇一個月才拍一集,86版的《西游記》前后拍攝歷時17年,而主角每集片酬只有幾十元。之所以被公認為經典之作,源于劇組不惜工本耗時耗力的拍攝,源于每一個演員對原著角色的透徹理解與精準拿捏,源于每一個人對極致藝術追求的匠心。而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一輩子將要換多少個工作、做多少事情!可是,夜深人靜時仔細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了呢?我們所追求的經歷豐富,不過是積攢了很多蜻蜓點水般的膚淺。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百鳥朝鳳》觀后感03-16
電影百鳥朝鳳觀后感11-27
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后感12-07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05-30
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后感06-19
熱播電影《百鳥朝鳳》觀后感05-30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三篇05-24
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后感(精選25篇)09-17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范文700字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