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匯編1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很少有一段旋律能在我的腦海中縈繞那么久,在《Les Choristes》(中文名:放牛班的春天)中,它一次次響起,一次次讓我情不能自已:“Sens au coeur de la nuit/ L’onde d’espoir/ Ardeur de la vie/ Sentier de gloire(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原來童聲可以這么美,這么懾人心魄,明快而充滿了張力。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些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還會對犯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馬修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認為:這不是奇跡,這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這些個野孩子們都能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
馬修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這些條件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后,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為了慈父般的愛。
我們不防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些孩子都是些問題孩子,但他們是不是生下來就是有問題的呢?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成為了問題學生呢?對待問題學生,不用說是問題學生,當一個正常人遭遇院長這種處事方法的時候,你又該作何想法呢?我想起來了張校長的一句話“一個人有病,大家吃藥”,當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曾經用“殺雞儆猴”、“殺一儆百”這樣的言詞為自己注解理由,現在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看待這種作法,真是有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覺啊。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有時可以不怕嚴厲的面孔,卻不忍欺騙一顆慈善的心,即使再荒蕪的田野,師愛播下的種子也能發芽。
不可否認的是,溫情是個好東西。它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當我聽說要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時,我心里很納悶:這部片子跟師德師風教育有什么關系呢?隨著影片情節的展開,我心中的疑惑被解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代課老師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我在天籟般的童聲中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感受到了一個好的教育者所帶來的奇跡!看完影片,我不僅被感動著,而且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可以是:一手好字,好聽的嗓音,清晰的表達……這樣能使學生喜歡你,信服你,甚至崇拜你。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你的話,喜歡你教的那門課。影片中的馬修(片中的主人公——“池塘之底”的代課老師)也是如此:他給孩子們上第一堂課時,孩子們并不信服他,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并叫他“禿頭”。他隨即也在黑板上給那位學生畫了一幅漫畫,讓這幫學生有些服氣。接著他組織了“合唱團”,使所有的孩子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這樣也使所有的孩子崇拜他。馬修用他的特長——音樂,拯救了孩子的心靈,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其次,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影片中,馬修就是發現這個學校沒有音樂課,而孩子們又喜歡音樂,同時有些孩子還很有音樂天賦,所以他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給他們譜曲。他們的表演不僅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贊賞,而且有個孩子最后還當上了音樂家。可見激發學生興趣,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最后,作為教師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教育學生。影片中的學校其實是個“修道院”,里面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打架、偷盜、抽煙、曠課······但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讓孩子們在這座監獄式的學校里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問題學生在每一所學校,在每一個班級都有存在,我們提及他們時都是滿眼的無奈。看到了馬修的所做,我在想: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發現,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導。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相信和尊重他們,用心的尋找孩子們的優點和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更加茁壯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已經欣賞完了,但是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還久久地回蕩在耳際,“馬修”那高尚的師德,高超的教育技能也歷歷在目。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一定把從影片中的所獲在現實的工作中去實踐!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因為即將要畢業了,所以教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講述了一位教師如何將一群調皮的也男孩幫忙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期望。
我認為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滿愛心的音樂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但同時,馬修教師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還能夠看到影片中的院長,不但沒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導那些孩子們,并且還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不僅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貪慕虛榮的人。可馬修教師卻與這位院長構成了比較,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于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
劇中我最喜歡馬修教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我編步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教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我覺得由于院長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教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教師禿頭、亮光頭,教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經常氣得馬修教師七竅生煙,可是當教師被院長解雇時,海派悲觀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押動著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教師的祝福,孩子們都舍不得這位有著父愛般的教師。馬修教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為他愛好音樂,能夠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歡樂起來的,十分喜歡馬修教師,感激馬修教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
電影里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教師對孩子們的愛。對于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能夠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環境造就了先天的行為。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教師~
而教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應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不會忘記,所以當馬修教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
而叫自我很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教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后則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們在畢業后感恩并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已的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
這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插曲,其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馬修的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就組織了一支合唱團,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價值的自己。
男主角——馬修,他也只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自已獨特的所作所為,用他自已那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他的作為讓這些不被老師們認可,調皮淘氣甚至還弄過一些夸張的惡作劇的孩子們,得到了尊重,感受到愛的力量,喜歡上了學習。
一開始,馬修剛來到了輔助學院里,受到了同學們的惡作劇,被同學們罵成了“光頭”,可內心寬容大度的馬修,卻從來不斤斤計較,而是一再地去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因此,他才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馬修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來相處。電影中,馬修管的班上有著這么一批讓老師們頭痛不已的學生:打傷馬桑大伯的樂格克,小不點兒貝比諾,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面對這樣一群幾乎沒有把老師放在眼里的學生們,一味胡鬧的孩子們,輔助學院的人都采取了體罰,緊閉。但他——馬修,一個失業的音樂教師,而且當時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選擇了教育孩子。
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現了學生們都十分喜歡唱歌,其中,一個叫皮埃爾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土里,如果沒有人把它挖掘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但馬修把它挖掘了出來。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帶著寬容的心態,大度的心理,一切都會被你的寬容所感動,所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經典臺詞“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酌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馬修作為一名老師,他的靈魂是高貴的。然而,偉大的靈魂往往在當世得不到世俗的認可。馬修沒有想過要成名,他只是做著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情,追求著自己人生的步伐。作為一名音樂家,他沒能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他是不成功的,但是他創作出了許多唯美動聽的音樂;作為一名學監,他不懂得去討好校長,最終被解雇,他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成功拯救并成就了許許多多的靈魂!從另一方面來說,馬修是居功至偉,為音樂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俗太污濁,或許是我們自身太脆弱,帶著一顆純凈的心,繼續我們的生活…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
故事發生在法國,有一個制度嚴格的男校池塘之底”。父母們把自己在普通學校經常惹是生非的孩子送到這里,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好的管束。
但事實上,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一個不近人情、眼里只有自己勛章和獎金的自私之人,對待孩子就像對待囚犯,種種條條框框逼得壞孩子”變本加厲,稍微好一點兒的也開始叛逆。孩子們經常受到體罰,不是被校長用棍子打,就是被關禁閉,孩子們獨自承受著不安和驚恐。
有一天,一名音樂教師克萊芒馬修來到了這里。初來乍到,就目睹一場慘案:馬桑大叔的眼睛重傷。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他去上課時,教室里亂翻了天,孩子們丟著紙飛機和粉筆,相互扯著衣服;搗蛋鬼莫杭治在黑板上畫他的肖像當他知道了傷害馬桑的學生,領著他去校長辦公室,卻在外面聽見棍子的暴擊和學生的哭嚎。他沒有把學生送進校長辦公室,而是寬容了他。
他與校長約法三章:一,不體罰學生;二,犯事的學生由他來處理;三,不透露學生的名字。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善良和對學生的尊重。
后來,他成立了合唱團,給每一個調皮的孩子適合的位置,讓孩子們在合唱團中展示自己。漸漸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團結,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敬愛。
影片結尾,校長哈珊最終被調職,馬修也離開了學校,帶上了班里最小的孩子皮埃爾
看完影片,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讓孩子們發生如此驚人的轉變?毫無疑問,是馬修。
馬修和校長、其他學監不同,他來到這里,并非為了嚴管學生,拿那點工資。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有義務和責任去讓孩子們變得更好。
他的言行讓孩子們珍惜他、愛戴他、信任他。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和被需要,馬修自己也持著永不放棄音樂創作的信念。
影片中,當馬修被校長開除時,他滿心期待著孩子們會涌到鐵門前向他告別。然而沒有,孩子們怕受到懲罰,這樣的謹慎讓他心疼。當然,孩子們并沒有讓馬修失望,在他走到教學樓旁,過道的窗口里飛出一架架紙飛機,上面寫著每個孩子的名字。他們伸出一雙雙小手在窗前揮著,表達對馬修的敬意、感謝和依依不舍。馬修的眼睛濕潤了,他彎下腰拾起幾架紙飛機當作紀念。這段記憶,是最有價值的。
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訴我們:有時候,嚴厲的呵斥與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體貼、理解和尊重才是靈丹妙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心理去對任何一個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
如果之前孩子們的心靈是一片荒漠,那么,是馬修用愛和音樂把他們的心澆灌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師擔當的正是馬修這樣的角色,讓我們獲得知識,懂得做人,吸收無限的正能量,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而我們,也要用愛待人,以愛獻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
這部電影剛開始的那個片段其實使我感覺到有點懵,為啥開場是倆老頭,我多少也知道一點這部電影的劇情梗概,后面開始回憶過去的時候我才緩過神來,只是還是對那兩個老年人的姓名存疑。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是個四處碰壁的中老年人,他來到類似教管所的學校來當老師。剛來到這里的前段時間,馬修每天被孩子們數落為“禿頭”,他幾近絕望,不過他始終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只是缺少教育。然而這里的院長則是個自私的壞人,學生一犯錯就要處罰。不由得聯想到現今社會,現在長輩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是一味地扯開嗓門吼孩子,我覺得這樣并不能起到正面效果,孩子犯錯就打這種做法也是要一票否決的。孩子犯錯應當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誡他們下次不允許了就好了,畢竟誰還沒有第一次呢,“人非圣賢誰能無過呢”?當然一些原則性的錯誤必須要好好管教,將以下行為扼殺在搖籃里,比如小偷小摸、大男生欺負女生這種行為。
馬修給了孩子們包容和自己無私的愛與關懷,在班里組建了合唱團。馬修老師天天帶著孩子們練歌,孩子們對老師的態度也在逐漸變好,也都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與此同時,孩子們也給了馬修老師無窮的創作靈感,他每天晚上都在為孩子們作曲。
皮埃爾是個嗓音很好的男孩子,長得也俊俏,在他母親來學校看望他地時候,馬修遇見了皮埃爾地母親,一見鐘情!兩人聊天的時候,馬修地嘴角都是揚起的。
馬修勸皮埃爾母親帶皮埃爾離開這里,去里昂音樂學院進修,并表示自己回去推薦。他母親去了馬修說的地方,邂逅了自己心儀的另一半,馬修得知后,有點失落,并喝下了綠茶?
后來來學校的問題少年孟丹因為被懷疑偷了20萬法郎而被勒令退學。馬修知道后哈市語重心長的教育了偷竊的孩子。但是孩子只是想買熱氣球,他的夢想也許就是坐著熱氣球離開這里,離開這所牢籠。
孟丹后來為了報復學校,或者說僅僅是為了報復院長,將學校燒了。正好馬修背著院長偷偷帶孩子們出去玩去了,因此躲過了一劫。院長知道后將馬修趕走了,還囑咐馬修不得與孩子們見面。孩子們紛紛將自己的寄語寫在紙上并折成紙飛機飛到窗外去,窗戶邊一排排揮動的小手在和馬修老師告別,放生唱歌送別老師。
影片剛開始的兩個人其實就是貝比諾(看守所門口等父親星期六來接)和皮埃爾,貝比諾知道馬修老師的所有事情,因為馬修離開的時候將貝比諾也帶走一起照顧了。
馬修老師終其一生都在教音樂教育事業。老師們都是辛苦付出的園丁,教書育人,不求回報,教師是份神圣而又偉大的職業,也許老師的一丁點小鼓勵就能改變有些人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
最開始聽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感覺很熟悉,但是不知道講的啥,看到最開始的鏡頭,小男孩在門口的等待,我知道了我曾經看過,但太久遠,記不清了。猶如小時候的記憶,記不太清,只留下了那些因為不聽話而被罰的事情,然而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著調皮的時候,因為家長的觀念,會判斷孩子的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然后一棍子拍死,不給解釋、也不想溝通,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頭,生活壓力所帶來的問題讓我們覺得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于懷有童真的孩子們來說,并不是這樣,他們看著電視里的警察、醫生、科學家等,就會想到我以后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們是有夢想的,成年人被生活壓住了,他們沒有。
記得初中那會兒,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班級,再細想一下,班主任并沒有這么說過,老班姓王,有一個別稱“王奶奶”,不是說她老,而是真的心地善良,我承認我初中班級有很多搗蛋鬧事的,也對我們處罰過,但是我們乃至至今我們都不曾記恨,想起來就是對我們的好,無論是誰都一視同仁,該罰的時候就罰,上初中的孩子都是在叛逆期,“王奶奶”確實就像一位奶奶一樣慈祥,三年來,我們大大小小的錯誤都有過,懲罰是循循善導,讓我們不至于過早走彎路,失去讀書的機會。
一位好的教師就如爺爺奶奶般慈祥、可愛,不會因調皮或者犯過而對學生失去耐心,他們會去發覺學生潛力,用雙手助他們飛翔。
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又感到溫暖的故事,被社會拋棄的老師和孩子們,他們的相遇使彼此都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激。法式浪漫并不僅僅專屬于愛情,在那名為"池塘之底"的校園,老師馬修用寬容和善良融化著一群問題孩子被冰封的心靈,更令這些被定義的"標簽"學生唱出了那令人難忘的天籟之歌。
這不僅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好聽的電影,如天籟的童聲每次都能讓人陶醉并感動。一個落魄、失意的音樂愛好者在一群問題少年身上重新找回了自我,數個問題少年因為音樂的啟蒙重新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天籟般的童聲,定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最令人動容的是伴隨著孩子們的歌聲,一架架紙飛機從幽暗、深邃的窗子中競相飛出,這一刻他們真的懂了。
要說遺憾的是,那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子沒有被領到正確的道路上。可見每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有心中自己無法解開的那個結。遇到了幫我們解開心結,指引前進方向的老師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啊!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一架架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對您最大的敬意。影片最后,小不點帶著小熊玩偶提著行李勇敢的說走就走,世俗的校長被檢舉。放牛班的春天,來的不算晚……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感人并且發人深省的法國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民間音樂家馬修去一所問題兒童學校擔任老師,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塘底”,意為“池塘之底”,在那兒的學生和老師似乎都處在人生的底谷。校長殘暴兇狠,一心只想往上爬;孩子們頑劣異常,惡作劇頻發;學校以暴制暴,動不動就進行體罰、關禁閉,從來不與學生溝通。
其貌不揚、一頭“光明頂”的馬修到了這所學校,一進教室,班上的孩子們就搶他的皮包、讓他踩香蕉皮、讓人體模型抽煙用種種惡作劇來給他下馬威,馬修沒有發火,而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在校長面前隱瞞他們的錯誤,用自己特有的溫情的方法來懲罰。一名學生惡作劇擊傷了老師的頭部,馬修沒有關他禁閉,而是罰他照顧老師,直到痊愈。讓他深深體會受傷的痛苦,以后不再傷害別人。
馬修發現班上的孩子都很愛唱歌,偷偷翻他的樂譜。馬修因勢利導,組建了一支班級合唱團。孩子們愛上了唱歌,而大大減少了調皮搗蛋。文中的最大亮點,是一個有著天籟之音、天使面孔、魔鬼內心的皮埃爾。他叛逆,對單身母親的不理解,行為乖張。皮埃爾犯了錯誤,馬修故意冷落他,不讓他參加獨唱,就在少年心灰意冷,黯然神傷之際,伯爵夫人來參觀學校,馬修給了他燦爛的陽光,熱情地揮手讓他來參與其中表演獨唱。少年一掃陰霾,他的天籟之音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人。馬修還暗暗地寫信給里昂音樂學院,推薦皮埃爾上學。誰能想到,一個問題兒童后來竟能成為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后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實在是一個老師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影片的結局雖然傷感,但卻有著小小的溫情。馬修因帶孩子出去玩,學校無人看守著了大火,破滅了校長的升官之路,遭到解雇,而不準向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而悲涼地離開校園,無一孩子前來送別,就在一刻,就在馬修郁悶之際,高高的窗口飛出了好多張留念的紙飛機,以及一雙雙熱情揮動的小手。是啊,孩子們雖然小,但也懂得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真正用心來熱愛他們的人,怎么會忘記呢?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回味終生!
馬修要坐上公交車離去了,一名孤兒跑了出來,每到周六他總是盼著父母來看他,他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猶豫不決,這天正好是周六,就做孤兒的爸爸吧。這名孤兒后來也成了音樂家。
放牛班的意思,是無人管吧。但是有了好老師,即使是一群放牛的孩子,也會迎來春天。
一個老師可以改變一群孩子的命運,一群孩子的肯定能夠給老師滿滿的幸福。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真情去感動學生,都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做一個幸福、富有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9
作為一個男孩子,如果步入小學教師的行業,面對現實的社會狀況,想要去生存,去贍養父母,去養家糊口,應該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從我步入小學教育專業時起,就不得不尋找一條新的路子。不是我不喜歡教師這樣一個職業,有時候想想,與活潑天真的孩子們一同成長一同進步,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但是現實的條件似乎不容樂觀。
然而,每每看到那些站在教師崗位上默默付出的老師們,總會觸動我的內心,涌現一陣陣感慨!
當看到《放牛班的春天》這部片子時,腦海中不自覺得浮現出了另一部教師題材的影片《山那邊》。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卻是那教師永恒不變的魂。
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無奈之下只能到偏遠地區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學校做教師。而首先擺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滿叛逆而又似乎被整個世界所遺棄的男孩子們。他們可以用暴力手段報復老師,形式多樣的惡作劇更是接二連三。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則以暴力的體罰、關禁閉來懲罰這群"不聽話"的孩子,不管他們是否無辜,只要認定了就決不姑不息。因為校長辦公室的錢被偷竊了,他便對懷疑的對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無可忍地掐著他的脖子,怒目相視。更招致蒙丹放火燒學校的報復。
馬修老師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生機,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用音樂和愛喚醒了孩子們應有的純真天性,孩子們在那個"被世界遺棄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樂趣和愛。馬修老師的行動和發自內心的愛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組織"合唱團",為孩子們寫歌,用音樂積極向上的元素幫助孩子們重塑人生的信念,發現世界的美好,引導他們走向幸福生活。同時,他發現了莫翰奇的音樂天賦,并一直默默地幫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進入里昂音樂學院。
馬修老師的到來,使這里綻放了久違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從慘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機盎然的春天!馬修老師從孩子們純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對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長參加伯爵夫人的授勛時,他帶著孩子們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從監獄出來縱火燒學校報復。學校被燒,哈珊校長升職的機會夭折了,但孩子們由于集體出游,并無一人受傷。而這卻成了哈珊校長要求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理由。
遵照校長的命令,馬修老師離開是不許讓孩子們知道。當他提著行李箱,孤獨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園時,從學校高高的教室里傳來了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一張張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飛出窗外,一雙雙手在向老師揮別。
馬修老師離開了,帶著一直堅信父親在"星期六"會接他的孤獨男孩貝比諾離開了,帶著孩子們的祝福離開了,帶著愛、驕傲和希望離開了…
這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那些脆弱的心靈,要用發自內心的愛去感化。
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教師對學生永恒不變的魂。
在此,也獻上我對一直為教育事業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深深地震撼了我。片中沒有Jack和Rose愛的死去活來的愛情,也沒有"我要打十個"的帥氣的動作,更沒有"曾經有份真誠的愛情…"的搞笑片段。而是講述了一個老師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慢慢挖掘出了一群看似搗蛋一無是處的孩子們身上的優點,他們熱愛唱歌只是缺乏正規的教導。聯系我們,更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自暴自棄,要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似乎沒有未來,有點落魄的甚至發誓不再作曲的馬修老師。馬修剛來時是很無奈,意圖擺出威嚴卻有不名池塘府規矩,盡管一次又一次被學生戲耍,但他還是用音樂勾出了他們內心的美好,希望以及渴望未來的權利。雖然馬修老師最后被迫辭職,但他卻在那個學校教出來他人生最好的課!他不僅教會了學生們怎樣唱歌,更教會了學生們怎樣做人。馬修老師雖然長的不高,但這并不影響他靈魂的高度。他對每個學生的愛如同父愛一般。他對學生的教導就像黑暗中的燈光指引著學生們前進。
與馬修老師的寬容行成強烈對比的便是校長,這個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小人搶別人的教學成果,還嚴厲地體罰學生,他把學校搞的像是監獄。他被炒魷魚是他應得的下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抓住別人的一個小小的缺點就糾纏很久。
還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擁有美好嗓音的莫翰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自己也許不會發現,但只要自己是千里馬,就不要擔心沒有伯樂。當自己的優點被挖掘出來,一定要好好珍惜,并且最好的利用。讓自己的人生過的充實。
還值得學習的是每周六都在等待父母來接自己的那個小靚仔。雖然他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經去世,但他卻始終有那份信念,一直在堅持,每周六都一個人校門口獨自等待。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雖然不是他父母來接他走。但有一位愛他如愛自己兒子的人接走,那就是馬修老師。
片中最感人的便是馬修老師快離開學校,他以為沒有學生來送他。但他路過窗口時卻看到很多紙飛機從里面飛了出來,飛機上有學生們寫的祝福的話語。還有很多雙手在窗口為他鼓掌送別。其實生活中的感動并不要做出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有時候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足以讓我們感動一生。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是有像馬修老師這樣的人的,也許現在還沒有遇到,但當我們遇到一定要珍惜。要相信,如果和這種人做朋友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生活中是不可能沒有像校長那樣的小人的。也許自己此時此刻還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我們要像麥神父和朗老師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要有一個純潔的心。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
寒假丁哥在博客上向我們推薦了很多部電影,媽媽幫我下了幾部,其中有一部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前天晚上,我坐在餐桌前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法國片,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一所叫池塘畔底輔育院的男校,是一所非常差勁的學校。里面的學生對校長做不文明手勢,惡作劇把老師弄的手部受傷,集體抽煙……等等。但是,連校長都管不了他們,校長只能用體罰來罰學生:今天不是罰這個拖地板就是明天把那個關進學校的“監獄”里。校長費盡心思地想把學生教好,可學生卻越來越過分,越來越逆反。
這時,來了位新的代課老師名叫:克來蒙馬修,馬修老師年紀大約60多歲的樣子,長得非常慈祥,他是專門來帶音樂課的。開始進學校,學生們就開始給馬修老師取外號:光頭子彈或光頭。老師剛來,同學們總是喜歡給老師惡作劇。有一次,當馬修老師進來上課時,有人放了一攤水在地上,老師一滑,摔了一跤。但每當學生犯錯誤被院長發現時,馬修老師總是替學生掩護。但所謂地掩護并不是犯了錯就過去了,而是在私下和犯錯的學生談心,大部分學生漸漸轉好,馬修老師還組織了一個合唱團,唱的曲子全部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用五線譜編寫的。在他所有的學生中,有一位學生名叫莫翰奇,他的內心十分地敏感。有一次因為莫翰奇在被罰拖地板時,馬修老師正好在教學生們唱歌,被他聽到了,于是下午他就自己單獨在教室里練聲,那嗓音如天籟般優美。
偶然一天,馬修老師在經過教室時聽見了莫翰奇的歌聲。從這以后,他把莫翰奇定為主唱。每天,教室里都會傳來孩子們美麗的歌聲,如天籟般在耳邊縈繞……
學校的那個校長非常差勁,總是會不同意馬修老師帶著學生唱歌,并且還搶奪馬修老師的榮譽!后來,體育老師成了馬修老師非常好的朋友,總是在暗中幫助他。馬修老師仍然在繼續地帶著學生們唱歌,但只是暗暗地進行。時光飛逝,學校突然著了大火。馬修老師帶著學生們從森林里回來時被校長發現了,校長開除了他,因為老師違反了校規。馬修非常地難過,因為他走時沒有學生和他告別。但是,奇跡出現了————一架架紙飛機從空中緩緩落下。馬修打開一架紙飛機,是莫翰奇寫的,有一架是貝比諾寫的……他拿了幾架他最熟悉的學生的飛機捧在手中,抬頭仰望,一雙雙手在向他告別。此刻,馬修老師在心里說:“我心中充滿喜悅與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
馬修老師走后,校長也被開除了,原因是有人揭發了他體罰學生。馬修教音樂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但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自己才知曉。只有他才知道嗎?不,應該不止……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馬修老師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
當我一開始聽到“放牛班”,我還以為是農村放牛娃的班級。看完才發現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實是由一些難纏的問題學生組成的班級,影片是從兩個老人看馬修老師的舊相片和日記開始的。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坐在環境優美、有著優秀教師資源的學校讀書的同學們必須要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電影里的男主角——馬修,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獨特的所作所為,用他那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他的作為讓這些不被老師們認可,調皮淘氣甚至還弄過一些夸張的惡作劇的孩子們,得到了尊重,感受到愛的力量,喜歡上了學習。
其實放牛班的這群孩子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他給了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帶著寬容的心態,大度的心理,一切都會被你的寬容所感動,所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一生中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或者一位好領導是一件幸事。他們往往給予學生和下屬的不僅是知識和工資,還有在下屬遇到困難時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下屬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和“池塘之底”學校里的孩子相比,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不僅曾經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更有環境優美的校園和寬敞明亮的教學樓,現在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名昆鋼這種大企業里工作的一名員工,我感到很自豪!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3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的是主人公馬圖,他到了一個叫“塘底”的學校當級長。他被學生們愿意唱歌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教他們學唱歌。這是一部有些幽默,又有些感人的電影,他里面的幽默片段很多。比如說馬圖他剛剛去教室,那幫調皮的學生把煙放在了骷髏架的嘴巴里。馬圖幽默的說了一句:“這里不許抽煙,包括你先生。”然后隨之把煙頭踩熄了。
還有一個叫皮耶的學生在黑板上畫了個馬圖的畫像,而馬圖回畫了一個他的畫像,并在鼻頭涂上了顏色。
其中也有許多感人的片段。比如馬圖被學生所感動并開始教他們唱歌,那個叫做皮耶的學生深得馬圖的喜愛。他們唱的越來越好。
于是他們每天都練習唱歌,可是皮耶有一天與馬圖鬧了矛盾,馬圖在一次練習合唱的時候把皮耶的獨唱部分給去掉了,皮耶對此很生氣,氣沖沖的走出了教室。雖說如此,可馬圖還是很關心皮耶。
在公爵夫人面前,在真正的合唱表演中,馬圖卻讓皮耶獨唱,我從皮耶的眼中能看到他的快樂。
后來,學校發生了一次火災,然而馬圖那時候帶著同學們出外玩。馬圖認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救了所有的學生,但是校長卻認為如果學校有人看管,便不會發生這次火災,把他給開除了,并且不允許他見任何一個學生。
當馬圖準備離開這個學校的時候,在小道上見到了曾經非常頑皮的孩子們,在折的紙飛機,上面寫滿了,寫滿了對他的祝福,并把手伸出窗外向他揮手告別,他頓時感覺心中充滿了溫暖。看到這個情景時,我覺得非常感動。
最后一個片段,也讓我感動,那個叫做皮比諾的孤兒,每個星期六都會在校門口等待自己的父母,可他的父母在混戰的時候就去世了。在最后,他求馬圖先生帶走他,馬圖沒有答應,然而馬圖又于心不忍,把皮比諾帶走了。
我明白了這部影片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叫做“塘底”的學校,是由仁愛的老師,暴力的校長和叛逆的學生組成的。每當學生犯錯,校長總會把他們打一頓,然后關起來禁閉。這是非常沒有師德,沒有人性的方法。
馬圖卻是一位盡力盡職的老師、級長,他仁愛慈祥,教會了每一個學生唱歌,給了那些孤兒們溫暖。但就是這樣好的老師,讓校長給開除了,那暴力的校長簡直一無是處。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對那個暴力的校長感到憤慨,我為學生們悲慘的曾經而感到憐憫,我為學生們遇到了馬圖這樣的好老師而感到慶幸。孩子們表面上行為乖戾,語言粗暴,處處表現壞學生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們的心里深處,比誰都還要脆弱。
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學生的優點,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學生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4
主人公馬修在自己潦倒時進了一個墊底問題學員的學校,一來就問題重重,在外人看來那個地方就是遭罪。每個孩子都是問題,都用“行動—反應”對待,就像馴獸師訓練動物一般。
“池塘之底”的校長內心早已給孩子貼滿了標簽,大部分人的觀點也是如此,家長的觀點也是如此,孩子若不是在他們心中已經一無是處或無人管教,是不會將孩子送到這里來的。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馬修沒有受其他老師、校長影響,而是自己想方法去改變孩子,去對孩子負責。
一個念頭地萌發——用合唱來激發孩子的真善美,在馬修的努力下孩子們都參與了進來,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集體演繹出美麗的歌曲。孩子、老師對音樂的美好產生共鳴,就連常年不會笑,緊張的兮兮的代數老師也打開心靈,孩子也變得友愛團結。
信任與因果。做事需有理有據,實驗生蒙丹,從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對人的不信任,心理學家送來的說他智商低且有邪惡傾向,直到他后來放火燒了學校,起源于被誤會偷錢挨揍送進警察局。從被冤枉起,校長等人就沒想過他可能沒偷,就因他平常表現實在太壞了。(反思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的去誤會他人,誤會我們的孩子)
果然他出獄后,就把學校燒了(蒙丹釀成大錯,誰是助推者?如果多一些善意,多一些耐心,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學生與馬修等人剛好出游了,無一人傷亡;而開會等著增加撥款的校長因此事泡了湯(當然也有可能蒙丹故意等他們出來再放火)。
關于發現。一個天使面孔的孩子總是說反話,犯錯不斷,因為從小被傷害,沒父親,其中各種小情緒,如何對治,如何發現,如何讓他融入團體,都是馬修的用心所達成的。影片中馬修看他眼神的鏡頭多次出現,至真至誠,以至于最后這名孩子實現了馬修未能完成的夢想,成為著名指揮家。
關于善良。那個父母戰爭中雙亡每周六在門口等待家人來接的孩子派皮諾,如果是我們遇到了會怎么做,收拾好了所有的行李,孩子說你帶我走吧,當馬修上車后回頭看到孩子還在原地等,他再也按耐不住了。車停了,接上派皮諾,從此一直在一起生活。這需要勇氣,更是直面自己的內心。心中不忍讓這年幼的孩子再次失去生命的期盼,他將會如何?
關于平等。那個五音不全的孩子,完全沒有樂感的孩子也能在合唱時扮演重要角色—樂譜架,且站得筆挺,充滿參與感。
影片有數不盡的亮點,回想我們教師的工作,每一所校園,每一個班,比起馬修的環境,我們好太多了,我們應該學習馬修的用心,去照亮孩子。同時加強自身技能,馬修的專業水平我覺得挺高的,至少比我們小學音樂老師水平高多了,有能力才能駕馭好課堂與孩子。否則只能是想,能行動的人一定是有能力之人。在這線上辦公時期,希望老師多多自我提升。觀影、基本功訓練、讀書、聽書都是很好的途徑,貴在堅持。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
剛過去的這個學期,因同事的推薦再加教學的需要,將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三次。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重復看一部電影,令我欣慰不已的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
這部電影主要敘述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在池塘底教養院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狂野的小男孩成為各個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醒他們冰冷已久的心,使那些“問題孩子”的心里和未來迎來了“春天”。它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眾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句張搞怪的爆笑戲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些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玩童們純真可愛的一面,心底迸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雖然連自己也感覺到未免刻意,但也覺得為那樣的鏡頭付出似乎也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
作為片中的反面人物,哈桑校長表現出可憎的專制獨裁和暴力傾向,他的“犯錯,處罰”教育法,加上他的武斷與暴力,驅逐了信任,加深了仇恨,挨打男孩的復仇火焰熊熊燃燒,告訴了我們,這就是暴政的可怕后果。馬修的寬容、善良和慈愛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讓校長無法忍受,因為從馬修這面鏡子校長反照出自己的丑陋與失敗。
給我最大感受感觸的是,馬修發掘和轉化“擁有天使面孔和魔鬼心靈”的皮耶爾。皮耶爾任性至極,但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嗓音猶如來自天籟,馬修象發掘金子一樣發現了他,并引導他走上音樂之路。在他敏感的自尊心下,馬修用善意的謊言維護著他的任性,在他傾注了更多的愛。更讓人叫絕的是,一次匯報演出,馬修開始取消了他的獨唱資格,中途又讓他重返,這使他似乎徹底明白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終于,任性的他眼中流露出了感激,一個迷失的羔羊返回正途,后成為了杰出的音樂家。
在一所問題學生眾多的池塘底教養院,或許沒有比馬修采用的音樂熏陶法更有效的了,影片中正是音樂讓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軌。青少年是精力最充沛的,馬修的音樂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也讓他們的充沛精力有了用武之地。電影中尤其讓我難忘的是,馬修用合唱團的形式把孩子們集中起來,每個學生在其中都有他的聲部位置,如同一個機器一樣,只有當每個部門正常工作的時候,一個整體才能有效地運轉。然而,在我們的現實中,大多數師生只把眼光盯字數,盯孜本和作業,而忘記了體育、音樂、美術等人文學科的感染力與對青少年心靈的沖擊。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匯編15篇)】相關文章: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篇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00字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06-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通用15篇)01-25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15篇)01-23
放牛班的春天四百字的觀后感01-19
五年級放牛班的春天個人觀后感01-25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