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戰爭《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yuwenmi小編整理了《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人性與戰爭《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一:
《拯救大兵瑞恩》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一個力作,影片最大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一種紀錄片的拍攝風格,讓二戰那段沉痛的歷史更加真實的展示在我們眼前。每一次槍響,都是一條生命的逝去;每一次的爆炸,都是對生命的褻瀆。導演使用大量的搖擺鏡頭來展現戰爭的混亂與激烈。戰爭的傷害,讓人揪心。
最初吸引我去看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稱贊的口碑,雖然它與9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卻贏得了無數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二戰老兵看完本片后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真實最震撼的反映二戰的影片。曾聽人說過在戰爭中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內在的人性,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難臨頭各自飛,想想確實是這樣。習慣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們早已經體會不到戰爭時期的那種恐慌和危機感,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戰爭狀態中人性的善惡。
這部片子有點想象的意味,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場上可能不會發生。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執行,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于戰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
我很喜歡影片一些片段的無聲處理,在最殘酷的地方表現得最脆弱。當金色的農場上,遠處慢慢駛來一輛汽車,瑞恩母親也慢慢的抬起頭注視著那輛駛來的汽車,似乎明白了,步履蹣跚的走到門口,最終跌落在門廊上。 一片寂靜,沒有臺詞,鏡頭從背后慢慢注視著母親抽泣的背影,還有一張四兄弟的合影。在影片的最后,同樣是一段無聲處理。一次爆炸過后,米勒上尉用自己的意志,無力地一槍又一槍的打著坦克,他的腦海已經陷入一片嗡嗡聲的空白,世界里再也沒有炮火連天的聲響,然而這畫面的震撼力,卻表現的更加悲壯轟烈。
世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就像影片中的母親一樣,一場戰爭讓她損失了兩個兒子,導演借這部片子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期望,以及他的想法,這部影片,給了人們一種警醒,一種傳達。
人性與戰爭《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二:
2014年,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得到了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給予的“國寶影片”的殊榮,然而這部被美國老兵認為是“最真實的戰爭影片”的戰爭史詩卻常常被和平年代人們誤讀,過高的神化美軍和過激的臆想人性,都不能很好的還原影片的`本質意義。鄙人不才,愿盡個人之力徹底還原真實的《拯救大兵瑞恩》,揉碎截圖、榨干劇情、裸露歷史、拆穿假象,讓你看清楚——這才是斯皮爾伯格,這才是戰爭,這才是人性,這才是史詩。
電影描述1944年諾曼底登陸后,瑞恩家4名于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于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將其平安送回后方。
說回來其實分析這部片子,不想想象中那么容易,因其信息量之大,細節之多,幾乎是每個橋段都可以拿來細細論道,在這里我僅從細節剖析此片錯綜復雜的情節邏輯,全當做是拋磚引玉
人性與戰爭《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三:
在很久很久以前,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抱著我去鄰居家蹭電視看,一到戰爭的鏡頭,這轟一聲炸了,那啊一聲一個人沒了,總是哭得哇哇的,迫不得已之下,媽媽只得把我抱離血淋淋的現場......那個時候就知道,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寶貴的。
慢慢長大了,知道了那些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假的,場景是導演布置的,音樂是人家特意加的,演員是在那裝死的,連鮮血都是番茄醬之類的東西替代的。但是,還是在不由自主的恐懼著那些戰爭的場景,時不時的感慨下現在的生活,雖然不那么如意,但畢竟遠離紛飛的.硝煙和彈片,刨去探討人性之類的話題,這可能是藝術折射給現實的人們最普遍的意義了吧。
拯救大兵瑞恩,起初的大概半小時的樣子,除了看到了米勒,其他的就是亂,亂的就像是真的回到了二戰時候的諾曼底,不管你是士兵,還是將軍,死亡就在你身邊,(突然想到了死神來了,還一二三四的,去戰場上試試,根本沒那功夫想怎么躲,)米勒帶領8人小分隊奉命尋找瑞恩,平安帶回瑞恩以藉此安慰一個喪失了三個兒子的母親。
第一個有印象的鏡頭,在尋找瑞恩最初的時候,米勒他們抵達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堡,不小心推倒了的一面墻,墻那面是數量相當的敵軍。誰都沒開槍,兩面的人都在不停的喊,一陣又一陣的急促的喊叫聲,就這么持續著,為什么沒開槍??這是我當時的想法。太突然?太愕然?在乍一面對敵人的時候,軍人卻沒有想到用槍來解決,而是用聲嘶力竭的急喝.......在米勒后來的話語中,我明白了,沒有誰熱愛戰爭,一樣有爸爸媽媽,一樣有妻子,孩子,所有參與了戰爭的軍人,拼命想換取的是自由,可以回家好好過日子。每殺一個人,離回家就越遠。所以,最可恨的是挑起戰爭的人,而不是那些無辜的被卷入戰爭的人。
那個小軍醫,在臨時的營地里,就著戰友的話頭講到了自己的媽媽,他說越想保持清醒反倒更容易入睡。每次他想等媽媽的時候往往會睡著,但是,在媽媽提前回家的時候他卻會裝作入睡.....臨死的時候,他喊媽媽,如果還有機會,他一定會跟媽媽促膝長談,讓媽媽知道他愛她。
米勒告訴隊友們,他是一個英語寫作教師,而這在以前是自己根本隱瞞不了的事情,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說這是顯而易見的,但他的戰友們卻很吃驚。戰爭讓人改變了太多,當一名教師手握上了鋼槍,他捍衛的其實還是自己曾經有過的沒有戰爭的生活。陪妻子澆花,種草,就是這么簡單。
厄本,是唯一一個我持了絕對批判態度的人。懦弱可以理解,誰都有過。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懦弱而傷害了別人,那就不可饒恕了。面對癱倒在臺階上的厄本,那個剛剛把尖刀送入隊友心臟的敵人,走過他的時候是不屑的,估計他覺得這種人連殺的必要都沒有。軟弱留給自己,哪怕只是借口,但在清楚自己立場的時候,冷酷要留給對手,而且要沒有一絲遲疑。最起碼要讓自己知道自己已經盡力完成任務了.......
米勒對瑞恩最后的兩個字:“Earn it.”忘記了是米勒的哪個隊友說的,大致意思是,等戰爭結束了,回頭想想,拯救瑞恩或許是這場戰爭里最美好的事情。 年邁的瑞恩站在米勒的墓前,老淚漣漣,他對妻子說,說我是個好人。這是對米勒“Earn it.”的答復。
【人性與戰爭《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相關文章:
戰爭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20
最優秀的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20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20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04-22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0-21
拯救大兵瑞恩的觀后感05-20
觀看《拯救大兵瑞恩》有感12-20
《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觀后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