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觀后感范文(精選36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這十年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首我國2012年至2022年這十年的發展變化,可謂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十年有創新,有發展,有挑戰,也有成就。
恰好有一部微紀錄片《這十年》,以微紀錄的形式,紀錄著“渺小而又偉大”的人們——他們是村書記,是瞭望者,或是鄉村教師,或是守林人,他們普通而又不平凡;紀錄片以每集短短十分鐘左右的時長,承載著中國這十年的新面貌,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民生,教育,扶貧以及鄉村振興等方方面面的發展,變化和成就。
在最后一集《我們的中國夢》中,紀錄了上流佳苑社區在這十年間從一個窮村發展成為龍頭社區的點滴變化。其實,我們所處的城市,社區也在向好發展。社區里的公共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健身器材,社區超市、社區診所、圖書閱讀室、黨建活動室,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社團等等,都滿足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把重心投入民生,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
與此同時,在物質生活富足的新時代,我們更加注重人民精神層面的發展和美好充實的生活。例如小區的乒乓球隊,廣場舞團隊,活動閱讀室以及社區診所開展的義診等等,都在踐行“全民健身”“全民閱讀” 和“注重健康”的理念,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此外,社區在戰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區的“便民核酸檢測采樣點”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和出行,落實到位的'防疫政策和后勤保障工作為小區居民的安全健康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墻;而社區的居民也同樣貢獻自己的力量,遵守防疫政策和規定,鄰里相互幫助,主動參加志愿,分發物資,捐贈物資等等,體現著一個社區強大的凝聚力和社會價值。
身為職員的我們也要繼續在崗位發光發熱,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跟黨走,砥礪前行,不負韶華,未來可期!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
看了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的前面幾個故事,強烈感受到接地氣、有溫度、有共鳴的明顯特點,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十年里中國的巨大變化,共鳴油然而生。
這十年,我完成了從中學家長到大學家長、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轉變經歷,疫情以來一直跟防疫工作打交道,感受和享受著生活的一年年變化,感覺到電視里講述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看著當年揮灑青春汗水的十里鋼城變成宜居新城,看著以前灰蒙蒙的天空到現在常態的藍天彩霞,陪伴著公司從披著亞運光環的傳統物業公司發展為現代城市服務集團,感受著公司的迅猛發展動力和團隊的敬業活力,心里滿滿的都是努力奮斗的激情——去迎接更美好的下一個十年。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
《我們這十年觀之前海》,這個篇章由林一和黃志忠主演。
這個部分講述了香港大學生葉舟(林一飾演)為了幫助像佩姐這樣的獨居老人避免發生意外情況能及時報警而開發研制出的一款智能手表,在他追逐夢想的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坎坷和磕絆,在項海(黃志忠飾演)和程妤等合作伙伴和朋友鼎力相助的`情況下,終創業成功的故事。成功的結果激動人心,故事的結局倍感溫暖。葉舟和項海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不放棄,如葉舟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面對創業初期的失敗都逐漸失去了信心,但他還是堅持到底;過了不惑之年的項海還能像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即便曾經失敗過,但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同時也體現國家對青年人創業的支持、對港澳臺的有志青年的扶持和幫助。
這是我第一次看林一的劇。他陽光帥氣,演技也不容小覷。劇中的他演出了葉舟為追逐夢想而付出的艱辛和困難,演出了葉舟有一股打不倒和不服輸的韌勁兒。
黃志忠在《功勛》里成功塑造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突圍》里又造就了利令智昏的林滿江。而他塑造的項海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為了幫助年輕人成功創業的帶路大哥。他演出了項海樂于助人的溫暖情懷和慧眼識珠的閱人本領。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4
《我們這十年觀之理想生活》,該篇章由陳赫和楊子珊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展現的主題和之前幾部有很大的區別,前幾部都是通過不同的切入點展現那些從事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在這十年中取得的巨大進步,而該篇章則通過濃濃的情感:親情,愛情來展現一個人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理想生活,也演出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國家為促進中外貿易發展而提供了特別安全和便民服務的貿易環境,促使那些從事外貿行業的公司乃至小作坊也能將產品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
特別想說下陳赫,他是自帶笑點的諧星,無論什么角色都能演出喜感,他與身俱來的幽默感是他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戲不僅傳達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還能給觀眾帶來歡聲笑語。這部劇中他飾演的彼得曹是一個認真負責且樂于助人的進出口展商的負責人,他說話風趣幽默,在情感表達方面卻有些語無倫次,陳赫演出了彼得曹的內心糾結和對愛慕的姑娘那種濃郁的愛戀之情。
楊子珊演繹的阿香是個與眾不同、且極具藝術創造性的手工地毯藝術素人,她是華僑卻不愿承認自己西班牙國籍的身份,她深愛手工地毯,本可以在手工地毯行業大展宏圖卻偏偏在巷子里開一家小小的雜貨鋪,這么有才華的人一直隱藏于民間讓人費解。這一切都源于她對原在西班牙爺爺的.誤解與偏見。后在彼得曹的牽線搭橋幫助下,她終于理解了爺爺,最終她從過去不敢面對事實的情境中如鴕鳥般釋放出來,和爺爺回到西班牙將歐洲傳統手工地毯的制造方式和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相結合,造出了具有異域風情的手工地毯,同時也為中西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和彼得曹的愛情,還有小邱和雯雯的愛情,他們為過上理想生活的同時也收獲了甜蜜的愛情。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5
《我們這十年觀之沙漠之光》,該篇章由王凱、袁弘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講述了陳宇(王凱飾演)和宋迪文(袁弘飾演)遠赴北非同當地人民攜手共建光伏電站基地,并與當地村民哈桑、賽義德等人結下跨國友誼的故事。在這漫長的援非項目中,他們不僅面臨艱苦的工作環境,還要克服很多由于當地居民帶來的困難:比如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會影響某些村民的生意,他們傳播謠言說太陽能電站會導致環境污染,事后他們一走了之而丟下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在這漫無邊際的沙漠里,缺錢、缺水、缺電、缺能源,很多當地居民對未來失去希望,為了養家糊口而不得不離開家鄉去很遠的地方打工,是陳宇他們的團隊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給他們的漫漫長夜帶來了光亮,燃起了沙漠之光。也反映了“一帶一路”花開結果,帶領非洲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寫照。
這是我今年看到王凱的第一部劇,感覺他消失很久了,他塑造的陳宇和以往的角色不同,不再沖動莽撞,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這部劇中他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陳宇年輕但不魯莽,年少但很老練,有擔當,有能力,對上不恭維不討好,對下百般維護、很“護犢子”。他對當地村民十分尊敬和友好,還經常幫助當地有困難的村民。王凱的演技自不用多說,陽光、帥氣的同時演技又超好,他將陳宇演繹的特別親民和善解人意。
袁弘在這部劇中塑造的宋迪文是一個“刺兒頭”,雖說工作能力很強,但個性也十足,不服從管理還我行我素,狂、傲、沖,但是善良。這個人物被他演繹的很貼切。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6
《我們這十年觀之西鄉明月》,該篇章由楊爍、王雷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的劇情是最為激烈和引人入勝的。講述了以程光輝(王雷飾演)為代表的刑警為了鏟除西鄉鎮以周繼海、周大齊(楊爍飾演)父子為首的村霸黑惡勢力,當地民警在督導組和掃黑辦的指揮下,破除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的故事,他們撥走西鄉的烏云,讓西鄉的明月亮起來。很明顯,四集故事的長度和寬度有限,但這絕對是濃縮的精華。
楊爍的演技很贊,這是我第一次看他演反面角色,他嫻熟的演技將周大齊的惡、狠、壞、毒還有狡猾、刁鉆演繹的淋漓盡致,他不屑的眼神透露出對法律的.不屑;輕佻的語氣演出對執法人員的挑釁;他對老百姓破口大罵展現他的不屑一顧;他對人大打出手顯示他對法律的褻瀆。終惡有惡報,他和他爹以及背后的保護傘被連根拔起,全部繩之以法。
王雷飾演的程光輝,他初到西鄉鎮實習的時候還是一個愣頭青,空有一腔熱血但沒有策略和手段;后來經過六年的歷練,他開始沉穩和老練,懂得和那些惡勢力周旋來贏得余地,最后將黑惡勢力和保護傘一網打盡,王雷將程警官演繹的貼切和完美。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7
《我們這十年觀之一日三餐》,該篇章由侯勇、焦俊艷主演。劇中的蔡五味(侯勇飾演)和蔡云(焦俊艷飾演)是一對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傳的好手藝經營一家腸粉店,因為良心經營和高超的廚藝,一直受到周邊鄰居和老食客們的青睞和光顧。但他和女兒蔡云關于店鋪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親覺得只要自己的.腸粉是良心制作,讓老鄰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于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良心過得去;而女兒蔡云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畢竟每天的經營成本很高,要滿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請。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父女倆一拍兩散:父親繼續經營以腸粉為主的早茶店,而女兒則開起了高檔酒樓。隨著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落實,所有鋪張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都受到嚴格的處分和處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蔡云的酒樓也因此一蹶不振,畢竟光靠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吃不起那么奢侈的餐食。在老醋的出謀劃策下,父女倆終于可以將早茶鋪和酒樓合二為一,做出老百姓能吃得起和受歡迎的一日三餐。侯勇和焦俊艷將這對父女倆演的特別真實,一個倔強執著,一個審時度勢。侯勇老師的臺詞沒有那么密集,但是通過他的舉手投足間將這個老父親的性格、情懷演繹的情真意切。
焦俊艷演出了她想賺大錢對父親不理解的郁悶和無奈,后因情勢變化酒樓無法經營的無力和悔意。另外很多老戲骨的加盟讓劇情更加好看,如老醋--田小潔飾演,閆成十--姚安濂飾演,老白--任正斌飾演。他們演出了廣東人民日常生活的狀態,特別具有煙火氣。而我看完這個篇章后最想做的就是跑到廣東吃一份正宗的廣式早茶,尤其是五味叔做的腸粉。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8
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天很多時間都是面對手機,有些人玩游戲,有些人看新聞,有些人煲劇,我最愛刷微信短視頻,視頻里啥都有,直播賣貨的,唱歌賣萌的,直播教學的,還有很多天文、地理等等......主播侃侃而談,評論區嘰嘰喳喳。簡直讓我感覺這就是一部現代版的網絡3D《清明上河圖》。
在視頻里也經常刷到穿著軍裝的金一南將軍,談論國事、軍事、政事,觀點新穎邏輯清晰,舉證充分,每次都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次又很幸運的讀了他的《為什么是中國》這本書,讓我對國家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順便寫下一點自己的感悟與見解。
中華民族是一個源遠流長而又多災多難的'民族,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便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地理版圖以及文化根基,到漢朝和唐朝更是享譽全球,四方來賀,成為如今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宋元時代無論經濟、文化、科技都是走在世界前列,明朝的鄭和寶船浩浩蕩蕩更是威風無比,太多的高光時刻讓我們至今自豪不已。
近代因為清朝閉關鎖國,而歐美國家經過幾次工業革命,迅速崛起,然而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開始瘋狂掠奪,開始了我們祖國的苦難與沉淪,國人被扣上了“東亞病夫”等各種侮辱性帽子,我們自己也感慨“弱國無外交”。國家積貧積弱,想改變何其不易,多少能人志士想方設法甚至拋頭顱灑熱血不斷探索,始終沒有找到振興國家合適的路。直到中國共產黨的出現才讓我們民族走上真正的復興之路。這些觀點金一南將軍在書中都有梳理,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等標語樹立在大江南北,交通要道,內容震撼人心,時刻提醒我們共產黨員要身先士卒,弘揚社會正能量。
世界發展日新月異,和平與發展是社會的主旋律,但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國家經常發難,刻意制造對我國發展不利的環境,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站好自己的工作崗,以自己的言行給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可以在復興之路不偏不倚,越走越順。
期待祖國日益強大,人們都能過上幸福生活!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9
一座酒樓的轉型反映出八項規定帶來的中國新氣象;“農創客”回村種糧,譜寫了投身“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猛虎團淬煉礪劍,熱血展現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多民族師生攜手奮進,共同追夢,多維度詮釋“民族團結一家親”;兩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補、攻堅克難,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中國人民和全球友人在浙江義烏這座新興而開放的商業城市,共贏發展,實現理想生活;夢工場事業項目部主任護航香港創業青年,共同書寫大灣區的創業故事;中國建設者遠赴北非,攜手共建綠色清潔能源基地,同心共創美好生活;刑警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正邪交鋒,深刻詮釋了公平正義是法治的靈魂和生命;《唐宮夜宴》等“爆款”舞蹈的誕生記,反映了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的時代風貌;疫情影響下的眾生,守望互助,展現出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偉大抗疫精神。
該劇沒有正面強攻重大事件和顯而易見的發展成就,主創以平視的鏡頭,聚焦了軍人、教師、農創客、創業青年、小吃店老板、劇團編導、援外建設者等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物,從生活中淬煉原型人物的奮斗經歷,通過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產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共振,完成該劇對于主旨立意的藝術訴求。基于“人民視角”的創作理念,該劇如實展現了普通人遭遇的挫折、迷惘和困境,并由此凸顯出他們的堅持、熱愛與信念。
都說過去的十年,是不懈奮斗的十年,是風雨兼程的.十年,是砥礪奮進的十年,也是碩果累累的十年。十年的波瀾壯闊,繪就了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十年的蒸蒸日上,正是由你、我、他所造就。每一代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的烙印,萬千如葉舟這樣的普通人,單獨放在鏡頭面前或許并不顯眼,但當他們匯集在一起,便成就了這非凡十年的華美樂章。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0
我要寫的是關于我們這十年的一日三餐的觀后感,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但我們要傳承的人情是真誠以待的互助,而不是虛情假意的酒局。
中國人喜歡在吃喝時談事,其實是飯桌上容易聯絡情感,達成合作。但去高檔酒樓吃山珍海味,談的是生意;去特色老店吃家常便飯,談的是誠意。真誠合作從來不需要大吃大喝的陪襯,只是我們習慣了這個壞習慣而已,但只要定力足夠,沒有改不掉的壞習慣。
一日三餐的溫暖和煙火氣,才最撫凡人心。還有什么能比一日三餐都能吃飽吃好更開心的.呢,又有什么能比有愛人陪伴、有子女孝敬、有友人交心更幸福的呢。
很喜歡一日三餐這種老店的溫暖人情,這里的美食才是生活,這里吃飯就像回家。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1
該劇從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高度出發,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全方位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發展的輝煌歷程,為作品賦予了海納百川的深度、廣度、力度與溫度,具有宏大的歷史視野、高遠的創作格調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全面聚焦十一個主題展現非凡十年
《我們這十年》立足十八大以來十年輝煌成就,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等方面的主題,分《唐宮夜宴》《熱愛》《前海》《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理想生活》《沙漠之光》《西鄉明月》《礪劍》《未來已來》《堅持》11個單元故事全方位記錄謳歌新時代。
在表現形式上,《我們這十年》走進生活、貼近人民,以單元劇形式講述“我們”的故事,通過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同時,該劇在單元故事的題材類型、開掘角度、地域和人物選擇上注重多樣化與均衡性,既展現城市風貌,也表現鄉村新風,既涵蓋黨政軍學民,又覆蓋東西南北中,形成了既主題鮮明,又百花齊放的中國圖景,全面塑造了新時代人民群眾鮮活群像。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高度評價《我們這十年》:“這部作品,不但為我們繪就了一幅新時代氣象萬千的天章云錦,同時也細膩地再現了織就這幅山河錦繡的一針一線和一絲一縷,既有工筆之秀美,又有大寫意之氣象,既有新時代十年歷史發展波瀾,又有洪流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的燦爛。
這部史筆為神、藝筆煥彩、以對歷史和藝術的雙重聚焦疊印而成的作品,能讓每一位經歷過這十年的人們感發于懷,情動于衷,同時也為這十年的.輝煌,留下了一幅藝術書寫的畫卷。”
藝術創新 單元凝練我們故事引共鳴
這是一次見微知著、由小見大的貼地創作。“我們”是這十年成就的創造者,也是這十年成就的受益者。從祖國邊疆到異國他鄉,從華麗舞臺到足球賽場,從鄉村田間到抗疫現場,從掃黑一線到綠色軍營……《我們這十年》通過11個個性鮮明的時代故事,通過十年間眾多努力奮斗的普通人身影,勾畫出一幅幅中華兒女懷揣夢想、砥礪前行的時代圖景。
同時, 以“單元”為敘事結構,11個單元,每個單元4集體量,聚焦一個主題故事,不僅精煉了劇集內容,也增強了劇情節奏感,讓故事貼近生活,真實飽滿,人物塑造更立體生動。 “我們”是誰?陳冉、張雷、葉舟、蔡五味、李心遙、阿香、陳宇、陳劍鋒、程光輝、沈屹、譚靜……《我們這十年》浮現一張張親切的面孔,把“我們”描繪得更加清晰,讓觀眾深切感受到這十年的美好生活里有你有我。有觀眾評價《我們這十年》:“在他們身上看見我們,在我們身上看見了中國。”“充滿煙火氣的‘人民視角’里,升騰起一個真實的中國。”
接地氣、有溫度、有共鳴。《我們這十年》通過塑造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聯起中國故事,從十年奮斗之人感受十年發展之變,完成了“我們”書寫、書寫“我們”的時代畫卷。正如光明日報評論:“既有從新時代高度對人生百態的俯瞰,也有從個體角度對心靈深處的探微,以人物多樣、類型兼備的風格手法,讓現實題材劇顯示出縱深感和延展度。可以說,這是一場真正扎根生活、直面人生的全景藝術再現,這是真實的、具體的、可感的、發展的‘人的歷史’。
奮斗進取啟航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非凡十年,奮斗有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現在,我們正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這十年》立足十年輝煌成就,聚焦普通人的創造與奉獻,他們的故事涵蓋了普通人家庭生活、職業發展、理想追求等各個層面,凝結著廣大人民最鮮活的生活體驗,凝聚著當代中國人砥礪前行、不懈奮斗的精神。這樣的人民故事是當代中國故事的一部分,對于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大發展觀,弘揚生生不息的民族奮斗精神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們這十年》在國內播出的同時,也在海外20多個頻道播出,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翻譯成多個語種與全世界觀眾見面,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引起海內外強烈反響。過去十年,我們創造了輝煌成就,未來十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攜手共建。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2
我們這十年是單元劇,每個單元獨立成故事,老中青結合全明星陣容,讓我每個單元都很期待。昨天看了“唐宮夜宴”真的感動又震撼。講述方式有獨特的煙火氣,講出了這個舞蹈爆款如何從無到有,兼具了藝術思考與生活真實,很難得。
白百合一如既往的穩,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人進入角色,松弛有度。
以及,再次被張慧雯圈粉。她飾演的小艷從B角,通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成為鄭歌的臺柱子。
我看到了舞者的追求和熱愛的支撐力,從群演到B角,再到A角。她說,雞頭到鳳頭的距離,比鄭州到北京的距離還遠。
她親眼看A角跳絞腿繃子很輕松,跳完得了導演表揚去休息半天,可她作為B角還要繼續從頭開始跳。這種心里壓力和承受力,太磨人了。
同時,她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歲數大了,A角也要結婚,也要生孩子,這也是舞蹈工作者們繞不過去的問題。
還有萬鵬飾演的林蓓蓓,自身條件很好,不需要多少努力,就能成為鄭歌的B角演員。
董思怡演的王寶圓卻因為太胖了,怎么努力,也無法成為重要角色。
這兩位舞蹈演員,都來自普通勞動者家庭,從小有著自己的.舞蹈夢想。林蓓蓓的父母更是靠路邊攤的經營,來完成了孩子學習舞蹈的夢想。可是,在職業選擇上,也陷入到了困惑焦慮當中。
為啥說這個故事立意高遠哲理呢?傳統藝術如何實現現代表達一直是很難的事,是無原則的向現代大眾娛樂方式妥協呢?還是在堅守傳統文化真諦的同時,用更為靈活有趣的方式進行傳遞呢?故事處理的很好。讓我們明白,藝術性和商業性,是相輔相成的,并非厚此薄彼。
很感動的一點是編導陳冉,拒絕了某個網絡春晚的邀約,拒絕把舞蹈演員們當作背景板。而在衛視晚會當中讓她們表演了自己的成品舞,大放異彩。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很心疼的一個細節是登上河南春晚火了后,舞者們馬不停蹄準備元宵晚會。每天20個小時的拍攝,鞋跳破了,咬在嘴里的棉球都滲血。累到在地板上睡著,音樂響起又活力滿滿跳起舞。
所以,攝人心魄的舞蹈的背后,永遠有舞者的初心與堅守。這群舞蹈工作者們,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美哉中國文化。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3
自從去年初,《唐宮夜宴》刷屏出圈后,已經數不清它有多少次“突破重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了。而這次掀起討論的是據其舞蹈編排經歷所改編成的劇集,作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11個單元里的“文化章節”,最先和觀眾見面。
喜歡追劇追綜的人都知道,文藝圈,最不缺“熱點”。稍微留意就會發現,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么一條或兩條“現象級”文化事件,突然爆火,猛躥到各個社交平臺的熱點排行榜,成為大街小巷的娛樂談資。但是通常是看完就過了,聊完就忘了,像一陣風吹過,熱度“燒完”就被眾人拋之腦后。
那么《唐宮夜宴》為什么是例外?它憑什么可以一次次“殺回”大眾的視野?有人為找到答案,分析了演員的妝造、節目的配樂、晚會的運鏡,還有人從舞美的配色、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推進等方面來剖析。不過最終落腳點都停在了同一處——“《唐宮夜宴》充分調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過去十年,傳統文化駛入發展的“快車道”。00后、90后等年輕一代更是直接表現出了文化自信的一面,賞文物,穿漢服,聽戲曲。他們是傳統文化最活躍、最忠誠的粉絲。所以即使在播出前,《唐宮夜宴》沒有請到人氣明星,沒有拿到燒錢的制作,它照樣擁有強大的“靠山”。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4
《我們這十年》一開場,就是五味在磨米漿,他用一把小石磨一點點磨著兩年的珍桂米,小心地添水添米,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就那樣佝僂著身子磨米漿,準備第二天做腸粉的原料。
早晨,他的一日三餐店開始忙碌,有老主顧,也有上學的學生,有的人吃完就走,有的人還要坐著嘮嘮嗑,消磨消磨上午的時光。
突然一天,一個開發商找他來,希望能夠買下他的這個店面,然后做酒樓,他堅決反對,生氣地趕走了他。
可是他沒有動心,他的女兒蔡云卻動了心。蔡云知道自己說服不了父親,于是她便采用了“先斬后奏”的方式,先是壓縮父親腸粉店的經營,然后借著改造升級的名義把店面改造成高級飯店。木已成舟,五味也沒有辦法,他只能守著小小的雜貨店繼續經營他的腸粉。
結果,蔡云的酒店開張沒多久,就遇上了“禁止吃喝”的.規定,她與開發商投進去的錢全都打了水漂,再加上后來開發商出事,蔡云更是不知道怎么辦。
而此時,五味卻跟女兒說沒關系,他們自己開飯店,于是五味研究新菜譜,幫著女兒張羅,新的一日三餐開了起來。
這個單元的最后,侯勇飾演的五味敲鼓的場景更是帶勁。大家的新生活不就是這樣紅紅火火“敲”出來的嗎?
侯勇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整部劇他的臺詞并不多,但是他往那里一站,就讓人感覺他就是五味。這就是演技吧!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5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實為大事。《我們這十年》其中的一個單元故事就是以“一日三餐”為主題展開的。
劇情發展以一間傳統的“一日三餐”腸粉店和一位秉承傳統老老實實做腸粉的手藝人為主軸,一條即將改造的老街,一盤磨米漿的老磨,一盆重新綻放的的映山紅和一群有骨氣有擔當的市井小民,娓娓道來的重現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表面上看似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代奢華的高端酒樓在消費觀念上的沖突,揭示出平民美食“一日三餐”的末路絕非只能是“皇家鮑翅”,實則與社會的發展政策密切相關,寓意深遠。
蔡五味代表著認真生活,真心為民的'一代人,他們秉承初心,順應時代,踏踏實實地走出了飲食業與日俱進的良心之路。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是一部嘔歌時代的新型劇目。“一日三餐”不負盛名,這一組優秀的電視工作者,以精湛的演藝和特有的記實方式再現了我們這十年的輝煌。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6
《唐宮夜宴》作為《我們這十年》的開篇,由劉海波執導,白百何、張慧雯主演。精致的唐朝妝容服飾、活潑俏皮的'靈動舞姿,華麗又不失風趣的舞蹈編排……陳冉從傳統中汲取靈感,易文艷領銜主舞的創意舞蹈《唐宮夜宴》一亮相,便以“熟悉的陌生感”驚艷四座,隨后更走上河南衛視春晚,享譽全國。單元劇《唐宮夜宴》講述的,就是這一“爆款”舞蹈從創排到走紅的故事。
據介紹,《唐宮夜宴》中涉及多個年代閃回及舞蹈演出,僅兩位主演的造型就有81套,特殊造型還涉及6套舞蹈演出服及唐朝造型。為求真實,創作團隊曾赴鄭州歌舞團實地采風,和“唐宮”舞蹈演員以及節目編導朝夕相處,親身體驗《唐宮夜宴》復排。
戲中有大量舞蹈排練及演出戲,所以該劇演員均有舞蹈基礎,并且全員提前進組,進行專業培訓……《唐宮夜宴》置景組人員在40多攝氏度的酷暑中揮汗奮戰28天,演員們則要穿著厚重的羽絨服完成雪景戲的演出。可見演員們的敬業。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7
最近播出的《我們這十年》,是以短劇組合形式形成的系列電視片,《我們這十年》共分十個單元,每個單元四集,都以短故事為主,這些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我們這十年》之《唐宮夜宴》為第一單元。
《唐宮夜宴》,是今年河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播出的一個舞蹈類節目,它以其獨特風格而風靡網絡。此次改編的《我們這十年之唐宮夜宴》以鄭州歌舞劇院排練舞蹈節目為切入點,講述了舞劇院編導在參觀了博物館后,以唐傭復活為故事原點,編導出十幾個唐傭逃出博物館,參加唐宮夜宴的舞蹈。
在舞蹈的排練過程中,由白百何主演的舞蹈編導陳冉,根據演員自身的特點,大膽創新,打算用新編的舞蹈作品參加評獎。但在參賽過程中,新改編的《唐宮夜宴》因缺少舞蹈的專業性,未能獲獎。但卻引起了業界的注意和好評。
《唐宮夜宴》被一個大網絡平臺看上,找到陳冉要求合作,條件是要有一名明星加盟作為主演。陳冉相信自己的節目具有獨特價值,不希望經過刻苦排練的小姐姐們作為明星的.陪襯來演群舞,更不想她的舞蹈被娛樂化,因此斷然拒絕了平臺的邀請。
在參賽評比會上陳冉曾經遇到河南電視臺的文藝編導,他對陳冉的舞蹈《唐宮夜宴》很感興趣。為準備河南電視臺的春晚節目,再次找到河南歌舞劇院尋求合作。陳冉欣然答應。
在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努力下,以其獨特的想象力,穿越時空,科技賦能,最后呈現給觀眾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唐宮小姐姐們在精彩絕倫的千里江山圖中舞蹈,收到了非常的藝術效果。
這個劇雖然短,只有四集,但故事完整,能量密集,人物塑造也鮮活生動,在講述舞蹈演員的人生經歷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那就是如何傳承傳統,如何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問題。
這部劇很好地給出了答案。
舞蹈編導和她的同伴們,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表達,將中國文化進行國際化表達,找到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這是這部劇給我們的最大的啟發。
好看、風趣、有意義。在藝術形式與思想深度上做到了完美結合,給觀眾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在藝術的享受中去思考。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8
開篇的《唐宮夜宴》就講述了這支舞蹈背后的十年乃至千年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敘事中,從中體會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文化”,另一個是“生活”。
什么是好文化?《唐宮夜宴》講述的是一個現代故事,卻將傳統元素與未來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劇中的首席易文艷與琵琶名伶選用了同一扮演者,或說導演故意將兩者故事的邊界做了模糊化處理,一場穿越古今的對話由此徐徐展開。聽著“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的絮絮彈,聽著少女由群舞到領舞再到首席的十年追夢故事,座中泣下青衫濕的絕不只有得到了編舞靈感的陳冉,還有屏幕前每一位為夢想努力過的觀眾。片中有個十分具有創新意味的鏡頭,即在荷花獎最終演出時,導演設置了六分鐘的片段從頭至尾記錄了整場演出,演出結束后又將鏡頭對準了評委席上評委們爭執的場面,在制造爭議的同時也給出了明確答案。最終《唐宮夜宴》雖然未獲獎,卻受到觀眾青睞,成為了爆點節目。這個過程中,外圍延伸出的“什么是好文化”的答案也顯而易見。
什么是好生活?這是片中林蓓蓓的父母在她即將放棄熱愛時提出的問題,也是這一代年輕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屢屢試錯后,這位天資姣好的年輕女孩終于知道,好日子并不是過著不勞無獲、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十年前在爸媽的小攤旁就著路燈練舞追夢,一年后在愛好與生活的平衡點下有著自主選擇的權力。太多時候,對困難的妥協只是因為對夢想少了一點堅定。借琵琶名伶之口,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呼之欲出。當編導陳冉問她這輩子最高光的時刻是否是那次最富盛名的演出,她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是走在去演出的路上。一句話道出了幸福之真諦,于故事中的每一位舞蹈演員、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而言亦都是如此,如馬爾克斯所說:"人們都想佇立于巔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巖險阻的過程。"
總之,《唐宮夜宴》是成功的,它不僅關注到了節目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意義,也關注到了它背后的文藝工作者,更為其注入了值得稱道的歷史觀、時代觀與大局觀以一支舞蹈的誕生始末,追溯了文化的五千上下,濃縮了人生的百態浮沉,投射了社會的現狀萬千。
《唐宮夜宴》也體現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今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用《唐宮夜宴》來回顧我們這十年以來我們從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恰當的。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文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整個傳統文化以嶄新的面貌進入了我們現在人的生活當中。
在接下來的幾個篇章中,《我們這十年》又會在經濟、外交、生態文明等方面書寫出怎樣的故事,值得觀眾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期待。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19
從田間地頭到抗疫現場,從祖國邊疆到異國他鄉,從足球賽場到絢麗舞臺,從掃黑一線到綠色軍營,十年間無數為國家、為社會、為生活努力奮斗的身影,被濃縮進11個故事中,以點帶面地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禮贊新時代奮進新征程”——迎接黨的二十大優秀電視劇展播活動重點劇目,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華策影視(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廣東衛視和優酷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咪咕視頻平臺播出,以宏大的`時代格局、鮮明的主題立意和獨特的表現形式,順應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呼應了新征程人民的期盼,成為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又一部力作。“那些默默堅守的奮斗者令人敬佩”“演的都是身邊事,特別有代入感”……觀眾們的評價,證明了這部獲得驕人收視成績的作品,也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巡禮新時代重大發展成就。
2012年到2022年,中國發生的變化舉世矚目,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值得禮贊。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立足十年輝煌成就,聚焦十年里的“我們”,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等方面的11個主題,采取“單元組合式”結構,將新時代國家在各個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概括提煉成11個故事,進行全面展現。 《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在“我們這十年”作品主旨的統合下,該劇11個單元圍繞11個重大時代命題,將蓬勃宏大的時代發展圖景轉換為真實生動、鮮活可感的現實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對新時代中國重大發展成就進行集中巡禮,反映了“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0
“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好劇不說再見”……伴隨著觀眾的支持和不舍,由國家廣電總局組織指導創作、華策集團出品的時代報告劇《我們這十年》于近日在咪咕視頻圓滿收官。《我們這十年》通過11個取材于真實生活的單元故事,切實表達了這十年來普通老百姓的所知、所感、所見,讓觀眾在歡笑和感動中觸摸到時代巨變的脈搏。
自開播以來,《我們這十年》就備受關注,熱度值一路攀升,掀起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寫出了人民群眾的奮斗和獲得。”正如《我們這十年》總策劃張曉東所說,在11個風格迥異的故事中,觀眾們可以看見教師、農創客、小吃店老板、科研工作者等這些來自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通過充滿溫情和煙火氣的視角,真切感知到這十年的.美好生活中有你有我,共同揭開平凡人的奮斗奇跡。
其中,由中國移動咪咕聯合出品的《未來已來》單元,真實再現了中國移動5G標準成為國際標準的攻堅克難之路;而遠程教育系統助力山區孩子體驗先進的實驗課程、智慧醫療系統實現遠程救助等生動的情節,沈屹(董勇 飾)、樊星(沈月 飾)兩代科技工作者的家庭情感與科學家精神的傳承,更潤物無聲地傳遞出“中國速度”背后的科技溫度,拉近了尖端科技與普通觀眾的距離。
科技是點亮人類生活的一盞明燈,在這背后,總有無數的“燃燈者”在默默奉獻。隨《未來已來》同步更新的花絮紀錄片《瞬息·十年》,則滿足了觀眾對“現實版”中國移動5G人的好奇心。《瞬息·十年》紀錄片以紀實的鏡頭記錄下4位中國移動研究院通信專家的工作日常,走近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幕后故事。
從真實再現中國移動通信技術攻關之路的《未來已來》,到通過對11個不同領域的深情凝望、塑造出這十年中國人精神向度的《我們這十年》,我們可以看見在這些奮斗奇跡的背后,還藏著無數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中國移動咪咕通過“內容+科技+融合創新”,繼續積極探索文娛領域的新生態,持續打造極致體驗的好故事。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1
青春是什么?是迷茫,是熱血,是無所顧忌,是相信未來有無限的可能。
電影《我們的十年》講述的是每一個80后的十年。這里有深厚的友誼、純真的愛情、奮斗的青春。生于八十年代的我們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是孤獨的,但我們又是豐盛的。因為我們見證了祖國的開放、進步、快速發展的幾十年。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享受著國家進步富強,國力日益強盛帶來的紅利。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專業,我們彰顯個性,標新立異,選擇惺惺相惜,或者臭味相投的朋友。我們自主擇業、創新創業,選擇喜歡的城市,向往的生活。我們是孤獨的,卻也幸運著。獨生子女的標簽,讓我們收獲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友情,開放自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讓我們感受到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電影的最后,時間跨越十年。當初俏皮短發,假小子模樣的女生長成了溫婉可人的淑女,大學時期的情侶修成正果,懷揣夢想的同學歷經磨難終于達成心愿。再回首一路走來的青春十年,卻有種“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從容。
愿我們的青春永不散場。活著是需要有一種對未來生活毫無畏懼的勇氣,才有可能支撐著跨越每一個年輪,看到日新月異的風景。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2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廣東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以及網絡平臺熱播。這部劇匠心獨運,氣度不凡,得到了觀眾和評論家的好評。我以為,該劇最重要的貢獻是用電視藝術的語言,寫出了新時代的精氣神。
劇名中的“這十年”指的是新時代十年,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年,也是注定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十年。十年間,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國家和人民經歷了諸多大事,對此,我們每一個人感同身受。十年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對于創作而言,卻是頗大的題材。如何藝術地講述這十年,把我們共同走過的“十年”,呈現在屏幕上,感動在情感中,留駐在人心間,是一道不容易的考題。應該說,《我們這十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究其原因,至少有三個方面:
其一,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彰顯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新時代十年可以表現的內容不可謂不多。該劇立足普通人視角,以“貼地飛行”的姿態,把創作的思維、邏輯和角度深入到普通人的努力奮斗、生活變遷之中,全劇十一個單元,塑造了四十多個人物形象,大都取材于充滿煙火氣的百姓生活。比如,《一日三餐》講述的是開高檔酒樓的父女蔡五味和蔡云,轉型經營家常菜館重新獲得百姓喜愛的`故事。《熱愛》講述了漢族教練張雷來到新疆任教,發掘各族學生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人生命運的故事。這些故事來自人們身邊的“小事情”,指向的卻是“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事關黨和國家命運、人類社會前景的“大主題”,從而點亮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那些區域,讓觀眾深切感受到新時代的每一項決策,都關系人民福祉,新時代的每一點進步,都來自于人民奮斗。
其二,貫注現實主義的精神,展現新時代大千氣象。現實主義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主流和底色。新時代的第一個十年剛剛過去,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部以十年為題材又非紀實性的電視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創作是當代人寫當代史的嶄新嘗試,也是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融合的突破探索。不少單元都表現出了貫通歷史與當下、現實與未來的努力。比如,《前海》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切口,以香港青年葉舟與前海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相互成就的故事,展現大灣區青年群體的真實創業狀態。《沙漠之光》聚焦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講述中國建設者陳宇遠赴北非,同當地人民攜手共建綠色清潔能源基地,同心共創美好生活的故事。《堅持》以“常態化疫情防控”為主題,通過展現疫情影響下的眾生相,謳歌偉大抗疫精神。這些劇集所表現的內容,既有“現在進行時”的當下感,也有“過去進行時”點歷史感,更有“未來進行時”的使命感,以更多側面、更加豐富的方式,展現出來新時代的恢弘氣象及其持續發展、愈發壯闊的光明前景,讓觀眾體會到了新時代非凡十年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
其三,遵循“講故事”的藝術邏輯,激發廣泛共情共鳴。新時代十年波瀾壯闊,守正創新,無疑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絕好主題和豐富題材。但找準主題、占有題材只是出精品的第一步,把題材變成作品,藝術地表達主題,還需要講好故事的能力。客觀地講,《我們這十年》的不同單元之間的水準和質量并不完全一致,但在講好故事方面不乏精彩的篇章。比如,《唐宮夜宴》這個單元,抓住了河南衛視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這個“爆款”節目,講述其創作過程,揭示成功秘訣,把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當代文化建設的支撐作用,對于文藝創作創新的源泉意義,以及對文藝工作者情懷、志趣的滋養,表現得自然而生動,精準抓住了觀眾的興趣點和興奮點,讓人看得進去,并從中獲得感動和啟發。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我們這十年》講述了一段共同走過的路,展現了一種休戚與共的情,讓人汲取更多力量、鼓起更大干勁,激勵人們風雨無阻向前行。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3
前兩天,看了譚松韻、聶遠主演的這一單元《我們這十年》,講的是幾個年輕人回鄉創業、種植水稻、發展農村!
今天開始看陳赫、楊子姍主演的'這一單元,講的是在義烏這個國際商品貿易城市發生的故事。
發現這部劇的主題都是發揚奮斗拼搏的精神,再加上回鄉創業、帶領家鄉走上富強之路、發展家鄉的特色產業等主題,顯得格外正能量。
在某些情節上,看著還真有些莫名的感動。
最近的我,真的有些消極,以及找不到方向。
現在我要去看一下前面幾個單元啦,希望能夠激發我拼搏奮斗、積極向上的精神,希望我能勇敢向前沖啊!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4
昨天看了電影《我們的十年》,看過后,感覺電影情節里的十年似乎也是每個從青春時代步入中年的十年,那十年的我們經歷了懵懂,狂羈,磨練,成熟,體驗了上學,戀愛,工作,創業或大或小的成就,懂得了人始終是會變的而且一直在變,知道了曾經的愛恨情仇在回首已經面目全非,就像靜依十年前被校主任取消了學士學位,而十年后同學聚會重返校園她依然很真誠的對蒼老的校主任道出注意身體,甚至她還眼含淚花!電影里靜依的好姐妹伊諾十年后因病去逝沒有陪他們重返母校,而電影中與靜依一見傾心的宇辰,因為得知好姐妹伊諾更早暗戀宇辰時,靜依選擇力保與好姐妹伊諾的友情而拒絕并促成了伊諾與宇辰,自己卻每年會為宇辰準備生日禮物然后自己封存……十年后的他們各自有了自己的事業,靜依也再次遇到了她生命中那個懂得她的善良愿意陪他每天過同樣生活的人……電影結束了,而陪他們一起拍攝這部戲的男主角宇辰的扮演者喬任梁卻自殺走了……靜依的扮演者趙麗穎同樣哭的很傷心,好哥們沒有像影片中陪她走十年就真的走了……人生太長也太久,總是去感慨著實讓人感覺太深成,但是當面對某些時刻的時候,只有用人生才能園了曾經說下的許多許多的慌言……
《我們的十年》也確實讓我聯系起了自己的十年,當初那個喜歡獨處,喜歡坐在山頂看日升日落聽風看雨那個內心平靜的我還在嗎?當初那特別珍惜朋友,把每一個好朋友好同學的來信照片都珍藏起來,保存至今的我還在嗎?當初那個看不慣班主任人對學生一視不同仁的做法,敢當著同學的面指出老師你太勢力了的我還在嗎?當初那個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憧憬,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實現夢想,而支身一個人去北京那個勇氣可嘉的我還在嗎?……好像都還在,但是就像靜依老板問他:我知道公司有人暗算你,但是你難道做不到騎在他們脖子上做給他們看嗎?靜依說:能,我相信我能做到,但是我不想那么做,我想去創業,給自己更大的發展空間!老板一時的`氣焰被靜依平靜的回答滅的精光!靜依本性善良,她用另種方式保持著自己的善良與不屈服!就像上學時代三個好姐妹誰有事兒闖禍,她都是第一站出來扛下責任,自己承擔后果……有些人的本性是一輩子都不會改變的,就像靜依,而有些人的本性會變,變得自己的認不出來……至于我……這一通總結下來好像我的傷口也沒那么痛了,天快亮了,太陽升起,陽光依然明媚……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5
看《我們這十年》的熱愛篇,真是又熱血又感動啊。
即被孩子們的純真感動,也被張雷老師的堅持感動。
看著看著,我跟女兒說,張雷老師回去了,我終于理解了《平凡的世界》里少平回去了。
女兒問:少平是誰?
是啊,少平是誰啊?也許少平不是能推動時代的人,但他一定和張老師一樣,是一個推動很多人的人生的人!
而這,我在看《熱愛》之前,并不能理解的這么明了。
《平凡的世界》我讀過已經過去近十年了,我一直忘不掉少平最后走在鐵路上,往礦上走的那個情景。我當時雖然不理解他放棄工作調動,但我佩服他能放棄小我的安逸去擁抱苦難。
而今,我終于明白了,少平這樣的人,和張老師一樣,他們心中有一團火。盡管他們會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有猶豫、有退縮,但他們心中的夢想和大愛,讓他們無法做到置身事外。
就像《熱愛》里的陳書記,無數這樣的基層工作者,同樣做不到置身事外,于是中國才會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奇跡。
張老師的學生終于考出了大山——開三輪的爺爺終于看到自己鎮上的孩子們出去了,這是張老師創造的奇跡,也是鎮中學的奇跡,更是每一個不拋棄不放棄的學生們自己的奇跡——他們自己就是自己的奇跡。
我看到這些奇跡,感動不已,同時我的心一下子打開了,我終于理解了少平,理解了他心中的夢想,理解了他心中的大愛,理解了少平滿心的慈悲呀!
我終于明白了少平留在礦上的意義了,他代表的是未來,是不拋棄不放棄,是永不停止的奮斗和創造,是生產和生活的巨大改變,是知識對舊產業的創新……
這世界上,總有張老師這樣的.人,總有陳書記這樣的人,總有少平這樣的人,他們放棄小我的安逸,他們敢于擁抱困難,他們心懷大愛,把自己奉獻給需要他們的地方和人民。
我喜歡這樣正能量的作品,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真的真的有很多人是靈魂都散發著光的,所以這個世界才充滿了希望和愛,所以這人間真的值得!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6
最近看了一個短劇,特別收震撼。是《我們這十年》整個劇的一個小劇,叫作熱愛!講述的是一個剛畢業的體育系大學生在應聘會上被招到新疆某初中,從不適應逃跑到被孩子們熱愛感動開始組建第一支足球隊,一步一步的打進足球比賽決賽成為冠軍的故事。
總是特別容易被熱愛題材的電視劇打動,《親愛的,熱愛的》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電視劇,曾經想過要去剪輯這個電視劇,會發現自己很難行動特別容易走失。想從自己能夠最簡單第一時間落實的文字去呈現,一步一步突破自己,贏自己,拿結果。
說說對這個劇,我自己特別喜歡的幾段和我看到了什么?
在男主角張雷留下辭職信出逃沒成功,被書記軟磨硬泡的帶到鎮上看孩子們踢球,并表達了自己對張雷留下的私心后張雷開始回到學校組織了學校的第一支足球隊。
從連一件白色T恤都湊不齊的雜牌軍,就是靠著這份熱愛的心,每天上學放學路上踢易拉罐、用易拉罐練基本功、下午干農活沒辦法參與訓練每天早上早到補上訓練。教練張雷也從睡懶覺被踢門到出門接球……是孩子們的熱情點燃了。
書記的.兒子陳疆和隊友溝通不了,導致比賽呈現自己人打自己人、拉幫結派的情況,比賽輸了大家都感覺不爽陳疆。一個不小心將足球鞋打到了隊長買合木的臉上,雙方起了爭執打了起來。教練過來第一時間認為是維吾爾小伙兒們針對陳疆偏袒他,結果發現隊長受傷了出的血,即可孩子們爆發了對教練的不滿。不認識每個人的名字,不愛吃羊肉、分不清和他親近的老大老二的名字、不會說維語……指責中教練啞口無言。
很多時候沖突反而是破冰的好機會!經過這一次,教練、陳疆要找校長學習維語,維吾爾小伙兒也要求校長增加語文課,校長說既然你們雙方都有需求就彼此學習唄。從此每天訓練成了教練學習每個人名字的機會,維吾爾小伙兒們的語文成績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很意外的是陳書記一直以來沒有參與過村里的活動,經由這一次陳書記意識到事情要解決不僅僅是忙出來的,也需要和村民有感情的溝通。
在某個孩子姐姐的婚禮上,大家圍在一起跳舞,溝通感情的同時很多工作中落實不了的事情也被落實。看似無用的事情卻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事情要實施需要去做也需要人情的溝通甚至有時候更重要。
還特別喜歡的一段是孩子們打進半決賽,陳雷的父母要調他回南京他想決賽后再和大家說結果被隊長聽到他的談話并告知了大家,大家都很失望。
陳雷也在決賽前準備離開。天下著雨,經常在路口蹲守的爺爺拉著陳雷往車站去,原來他一直害怕晚上去買東西爺爺會在那等著送他安全回去。爺爺珍惜每一個內地來的老師,也希望自己能夠拉著山里娃走出去。
孩子們還是按點去訓練,說是習慣了也知道教練已經走了。某個孩子一回頭看到教練走過來,孩子們開心極了。教練也跟孩子們說:我以為是我托起了你們,現在我想清楚了是你們成就了我,讓我有了方向和追求。我要把你們送出去!
以為熱愛說的是教練,但其實是孩子們的熱情點燃了教練。
特別感動具體做的事兒!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7
《熱愛》這一單元,電視劇給人的感覺不像電視劇,而是像主人公生活的真人秀。他的經歷就是生活的再現。整體故事真實可信。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處處碰壁,而后為了獲得正式編制,帶著投機取巧的心理來到了一個離家非常遙遠而自己完全陌生的環境,抱著速戰速決,達成目的之后立刻撤離的打算,最終因為自己熱愛的事業有很好的發展潛力而留了下來。
通篇沒有太多上綱上線的說教,沒有過多的情感和道德綁架,也沒有刻意拔高張雷的形象,讓人覺得張雷選擇留著那個偏僻的地方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甚至覺得如果他將來離開那里,他一定也會用其他的方式為自己的.熱愛付出。一切都那么真實自然,給了看劇的人們,尤其是目前因各種因素困擾的年輕人求職者一個非常溫和的啟示——所有能發揮你能力的地方都是好地方,所有能宣泄你熱愛的工作都是有前途的工作。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8
《我們這十年》中的單元故事都非常精彩,特別是《熱愛》這個故事,看得人很激動,頗有種當初看《摔跤吧爸爸》的感覺。
看了這個故事的開頭,我們應該就可以推測出來,張雷帶領的足球隊最后會奪得冠軍,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是我們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對于一個結果并沒有懸念的故事,它打動人的地方在于過程。
其實,張雷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大學畢業生,為了進事業編,他削尖了腦袋,但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他,還是在不情不愿中來到了新疆的一所中學做足球教練。
剛開始,在新疆的每一天他都想逃離,因為這個地方的條件實在太艱苦了,沒吃過苦的城里人都會不習慣,接受不了,所以,他隨時都想逃跑的心態很正常,也很真實。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逃跑中成就了自己,而且,他教會我們3件事!
1.熱愛可以打敗人性的弱點。
上大學學的是足球專業,相信張雷的選擇是出于熱愛,雖然他不會踢足球,但是,他確實有專業的足球理論知識。
一開始來到這里,他是為了事業編,但是慢慢他發現,這些新疆孩子有著難能可貴的足球天賦,不能浪費天賦的思想,從一定程度上燃起了他對足球的熱愛。
書記說得沒錯,雖然新疆的生活條件不好,但是,這里熱愛踢足球的孩子們大環境很好。
首先,他們對足球的熱愛幾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傳承,他們的足球都是從自己的父親或者爺爺那里學來的,就算這是一種愛好,那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愛好,這是一種天然的優勢。
而且,這里的農村孩子都做慣了農活,體力好,能吃苦,這種特質也不是城里的孩子可以比的,如果教練訓練得當,他們打出成績不是不可能的事,現在這些孩子缺乏的就是一個專業的足球教練。
不服輸的精神和看到希望的張雷,重燃了心中對足球的熱愛,這份熱愛竟然打敗了他怕吃苦,追求物質舒適,想要不負責任逃離的心態。
2.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不過話說回來,熱愛足球是一方面,張雷更想要的,其實是更好的未來。
如果他能帶領這群孩子拿到冠軍,就不僅僅是成就他們,同時也是成就了自己,如果真的成功了,他吃的這些苦都值得了。
這部劇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特別的真實,張雷不是什么無私偉大的人,為了別人的理想可以放棄自己的幸福。他也想逃跑,只不過都被書記想辦法留了下來,相處了這么久,他卻記不住每個孩子的名字,這都說明了他對學校,對孩子們并沒有太用心。
是孩子們用善良和淳樸感動了他,原來,想要成功,他和孩子們就必須真正做到融為一體,深刻了解彼此,尊重彼此,只有做到這一點,他們才能互相成就。
想要成就自己,就要成就別人,要想互相成就,就必須百分百投入,百分百用心,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你真心付出了,別人能感受到,最后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3.遇上伯樂是一件幸運的事。
張雷對足球的堅持與熱愛,孩子們的努力和淳樸,是整個故事的正能量所在,但是說實話,如果沒有書記多次死皮賴臉,苦口婆心的挽留,張雷早就走了。
書記為什么從城里找來一個大學剛畢業,是足球專業卻不會踢足球的足球教練呢?因為以新疆學校的條件,他們只能找到這樣的教練,要求太高不現實,而張雷就是他相中的最合適的人。
孩子們需要專業的足球知識,張雷需要正規的事業編,在書記看來,張雷就是那個能將他們縣城的足球發揚光大的人,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標準,不得不說,書記火眼金睛,他就是張雷的伯樂。
而孩子們的伯樂又是誰呢?當然是張雷,他只是看到了孩子們各自亂練足球的狀態,在沒有打過一場比賽的前提下,他都敢說這些孩子不會比專業足球隊員差,這說明他很看好這些孩子,相信他們的天賦,遇到張雷,也是這群孩子的幸運。
人生就是一個未知的,但走對了路會處處是驚喜的過程,熱愛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勇氣,希望給了我們相互成就的動力,伯樂助我們順利達成理想。
路對不對,要一邊走一邊瞧,容易的路誰都會一帆風順,出頭的那個為什么會是你?難走的路放棄的人更多,堅持下來的人更少,成功說不定更容易,敢于挑戰的人成功的幾率更大,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29
這個單元并它涉及到的話題是正處于風口浪尖上的中國男足。我們國球是乒乓球,就算排球籃球也有不少令人驕傲的話題!但至于足球嘛!真的是一言難盡,可以說屬于永遠沒驚喜的一個運動,十年如一日地“穩定”!就算說起2002年最驕傲的那次入圍世界杯,也有人認為其實并沒有真正走出世界,其一是當時沒有日本隊與韓國隊的競爭下才入圍的。其二是在那一屆在是亞洲舉辦的。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每屆世界杯都早早被淘汰出局,確實在面子上多少有點難看,國足的比賽近幾年更是已經發展到每次比賽都會有“意外”發生...意外輸給泰國隊,意外輸給馬來西亞隊,意外輸給越南外,意外輸給香港隊...反正已經是沒有國足有不敢輸的比賽了!球迷們是愛有多深就恨有多深,每次國足一輸了比賽,他們也都會習慣性地把國足罵得遍體鱗傷!更多的評論是希望解散國足,省得一直在丟人現眼。
當然,這也是一時氣話,下回有比賽還是期待滿滿,只不過每次都落空而已。然而,《我們這十年》第二個單元,講的`就是中國足球,這無疑又挑起了球迷們那根極其敏感又脆弱的神經。這個題材如果講的是國足的爛泥扶不上墻,那對球迷們來說更像是傷口撒鹽。如果講的是國足如何神勇,也會引發球迷們的嗤之以鼻,說難聽點叫瞎大眼說瞎話。要如何拍好這個題材,確實也挺讓人好奇。這個單元,叫《熱愛》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0
《我們這十年》第二段熱愛篇,試問有多少觀眾都被感動哭了?這個章節看似輕松,其實存在很多的淚點,比如一心為人民的好書記,還有校園里孩子們的友誼,和老師之間濃厚的師生情等等,可比這些還要打動人心的,其實是在深夜的神秘老人,話說張雷剛來到新疆那會,最害怕的便是這位老人了吧!
故事的主人公張雷,是大城市里一位正在尋求工作的年輕人,他唯一的底線就是能在事業編上班,在幾番蹉跎之下,總算讓一個自稱張書記的人找上了他,只不過上班的地點是在新疆,就算坐火車,也得好幾個日日夜夜才能到達的那一種,起初張雷是拒絕的,后來想想,何不把新疆當成自己人生中的墊腳石呢?
去了學校的第一天,除了有些生疏之外,張雷還是很適應的,只不過晚上這里很早就熄燈了,因為沒有夜宵,習慣了大城市生活的張雷,總是在半夜餓肚子,最終實在忍不了了,找到看門的大爺,詢問這里哪有賣吃的東西,一聽說過個橋就能到鎮子上買東西了,張雷可不管什么天黑不黑,立馬就跑了。
只不過在通過小橋之后,他看見了一位渾身都包裹嚴嚴實實的老人,根據他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人肯定不是啥好人,晚上村子漆黑一片,只有這老人坐在外面,每次看到張雷的時候,都想叫住他,害怕對方真的是惡人,每次張雷買完東西之后,都像后面有千萬只惡魔在追趕一般,沖刺一般地回到學校,直到緊緊關上自己的`房門,他才會長舒一口氣。
偶遇一次兩次也就罷了,關鍵張雷每次大半夜的出去,老人都會死死盯著他,換做誰心中都會忍不住發毛的吧!然而在張雷決定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才知道老人的真實目的,人家可不是什么惡人,而是實打實的老好人,大半夜的在學校門口等著,就是生怕內地老師來到學校會不習慣,晚上出來買東西的時候,起碼有一盞燈為他們亮著。
這些年來,老人不知送走了多少從內地來的老師,不過他從來都不埋怨,孩子們渴望知識,可老師們也有自身的苦衷,老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微弱的力量,來為這些孩子留住老師,當然了,老師來去自由是他們的權利,老人只是想給他們提供點方便,別苦了這些從外地來的客人們。
最終,張雷也是因為在老人冒著風雨將他送出鎮子的那一天,這才下定決定留下來的,待久了說舍得是假的,其實他也想帶孩子們走出大山,只不過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大,這才讓他猶豫不決的,好在老人的存在,給了張雷足夠的信心,起碼為了還這一份指路的恩情,他也得完成自己作為老師的使命才行!就是不知道老人的出現,讓多少觀眾跟著淚目了呢?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1
《熱愛》的核心是張雷帶領的鎮中學足球隊。人們常說,從成立初期的喜悅,到對教練的質疑,從與對手——八連的第一次交手的潰敗,到決賽的決戰,從初期與眾人格格不入的選手陳疆,到訓練中的矛盾,再到后來的和解,讓人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愛堪比歲月的長短”在多民族大家庭中,愛和團結,是基于彼此的信任和信任,缺一不可的。
由此,整個《山海情》聚焦于一個群像,不僅是初來乍到的張雷內心的變化,更是在他的.努力下,帶領學校的孩子們馳騁賽場取得了英勇的成績。作品展現了各民族相互團結,改變生活現狀,不斷創造奇跡的過程。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2
近日,由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廣東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聯合上星播出。該劇用11個單元劇的形式,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代巨變。
首先,這十年是在時代大變局下中國社會發生舉世矚目變化的十年,也是中國人民奮斗歷程值得禮贊的十年。全劇從不同的視角,以奮斗為主線,展現出極具煙火氣的時代畫卷。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謂短暫的一瞬,但是,在3650個日日夜夜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至2022年,劇作熱忱描繪新時代宏偉氣象。該劇以當代生活切面為突破口,以各行各業從業者原型和他們真實經歷為基底,講述“我們”自己的奮斗故事。鮮明的主題立意,新時代帶來新生活、新風景,特別是身邊人、身邊事,自然而然的“代入感”,勾畫了一幅幅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兒女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的中國圖景。
其次,《我們這十年》從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出發,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的美好過程。廣東人愛吃早茶是遐邇聞名的,在吃早茶的時候腸粉又是經常必點的食物。《一日三餐》講述了靠平民美食腸粉發家的蔡五味(侯勇飾)為了解決女兒蔡云(焦俊艷飾)的.經濟困境,將腸粉店改為高檔酒樓,卻沒能如愿以償,隨后將高檔酒樓恢復成腸粉店、做家常菜重獲老百姓喜愛的故事,可以說,《一日三餐》的內容相比其他單元更加接地氣,具有人間煙火氣,全劇演員專門學習粵語,日常對話都用廣東話交流。真實還原當地政商關系的變化,百姓對于美食的情懷,充分感受到劇情溫馨治愈,整體的質感令觀眾過目不忘。特別是國家一級演員陶慧敏、任正彬等戲骨大咖的加盟上陣,使電視劇好看、耐看。《前海》通過香港青年葉舟與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創業故事,書寫了新一代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
當然,《我們這十年》并非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而是囊括祖國各地,中原地區河南的《唐宮夜宴》;以鄭州舞劇院《唐宮夜宴》節目的創作為原型,塑造了陳冉、易文艷為代表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形象;《堅持》講述了社區工作者譚靜的疫情防控故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眾生相,展現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動人事跡;《熱愛》的故事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新疆,發掘少數民族地區少年的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人生軌跡、致使生命出彩的故事;《沙漠之光》則通過祖國建設者陳宇的海外援建故事,反映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累累碩果;《西鄉明月》通過基層警察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的斗爭,表現掃黑除惡10年來取得的戰果;《未來已來》譜寫了兩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補、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的艱難收獲;《理想生活》通過華僑女孩阿香和“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的國際商貿故事,表達中國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愿景,等等。這些發生在大家身邊故事接地氣,有溫度,自然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該劇塑造的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聯起中國故事,從十年奮斗之人感受十年發展之變。既有從小人物個體角度對心靈深處的探微,又有從時代高度對人生百態的俯瞰,生動地詮釋這十年發展變革的非凡歷程。
再次,《我們這十年》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主題意蘊、故事結構、人物塑造、視聽風格等要素的基礎上,確立主旋律的基調,更要在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播撒中國精神方面有所突破。這一點該劇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節奏和結構上創新亮點很吸引人眼球。自2020年以來,“時代報告劇”概念誕生,《我們這十年》同樣采取單元劇的形式,對真實案例進行加工,以小切口表現大主題,多個導演分頭指揮,多個明星分工合作,主創團隊集思廣益,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講深、講透,使觀眾能看著片子為之哭、為之笑、為之感動、為之自豪!
據悉,該劇海外發行團隊和本地運營的字幕團隊日夜奮戰,讓20多種語言同步翻譯上字幕。還將在海外20多個頻道播出,將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肯定,《我們這十年》將用我們新時代的國際化表達,更好地唱好“中國好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幫助各國人民更好地 “讀懂中國”。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3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的第一單元《唐宮夜宴》里,當漂亮的舞蹈演員林蓓蓓面對未來的選擇,脫口追問“什么是你要的日子”的時候,相信這個問題擊中了整整一代人的內心。因為,它或許是這十年中每個人都有過的追問。用主創之一毛衛寧的話說,這部劇里能看到我們自己每個人。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日子?
假如說,在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我們在追逐夢想和財富的路上高歌猛進無暇思考的話,那么在這個十年,我們更多的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我想這是這部劇把《唐宮夜宴》這個相對冷門但更貼近文化思考的舞蹈題材安排在第一單元的原因。
這部劇由十一個單元組成,講了十年中發生的十一個故事。它包括《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在十年的大背景下,選取十一個小切口,小中見大,管中窺豹,呈現這十年來我們關于這個時代的記憶。
我們把這樣一種創作模式歸納為小與大的結合:小人物大時代、小故事大命題、小視角大背景、小生活大話題、小規模大制作……它以11個不同的視點共同組成一幅“我們這十年”的全景圖。
但我更愿意把這十一個故事看作是十一場靈魂對話,它以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姿態,來拷問我們的觀眾和我們的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生活?包括《唐宮夜宴》在內的十一個故事,吸引我們的,恰恰是它們對生活現實和人生困惑問題的不回避。一個省級歌舞團,它的舞蹈演員哪怕奮斗到臺柱子的住置,每年仍然只有六萬元的微薄收入,和財大氣粗的上海歌舞團比,至少是十倍的差距,但他們仍然以刻苦的排練,奉獻出轟動全國的藝術精品。他們到底圖什么?
什么樣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在《唐宮夜宴》的這場靈魂對話里,林蓓蓓的故事是這樣的——這個極有舞蹈天賦的女孩,歌舞團未來的頂梁柱,有一天突然面臨這樣一個選擇:要么跟富二代男友結婚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要么繼續跳舞過著每天早起練功回家睡小蝸居的清貧生活。
這個時候,她和共居一室的同事王寶園有了這樣一場靈魂對話:這是你想要的日子嗎?
熱愛舞蹈卻缺少天賦的小胖子王寶園回答,每個月三四千(是少點),卻能讓我每天跳舞,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而林蓓蓓與男友分手前,這樣告訴對方:我喜歡過好的日子,也喜歡跳舞。但是,比起不跳舞的好日子,我還是更愛跳舞。
這是折射一代青年人內心的對話。但我認為,僅僅看這一場對話,仍然沒有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答案:什么樣的日子才是好日子?相比沒舞可跳的好日子,林蓓蓓為什么更愛有舞可跳的窮日子?只有把這個問題放到它所產生的背景下去思考才會明白這種選擇的意義。
在此之前,劇中有這樣-個情節:在KTV,林蓓蓓的富二代男友讓她給他的朋友們跳一段,她認為自己是一個舞蹈演員,不是唱堂會的,堅決拒絕了,被男友譏諷為“矯情”,她憤而離去。這讓她看到,她所謂的將來的好日子將是怎樣一種狀態——它的確不乏錦衣玉食、燈紅酒綠,卻可能沒有尊嚴。
因此,答案可能就在這里——我們想要的日子,一定是有尊嚴的日子!
所以,在《我們這十年》里出場的那些主人公,農創客李心遙回村種糧投身鄉村振興、陳劍鋒帶領猛虎團再展雄風、足球教練張雷圓足球夢想、阿香與彼得曹在義烏的共贏發展、刑警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正邪交鋒等等,他們所有的奮斗,無非也是為了過一種有尊嚴、有夢想的日子。
《我們這十年》被定義為一部時代報告劇,但我其實并不太認同這樣一個叫法,因為它聽上去過于概念化,容易先入為主而誤導。事實上,它不是一個工作報告,它仍然更像一部生活劇,更靠近我們的日常瑣碎現實,有著我們普通人所熟悉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之類的煙火氣息。
也許比起林蓓蓓的精神追求,小胖子王寶園對日子的理解更生活化——“我想讓姥姥能在電視里看到我”,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瞬間被觸動,這是一個小人物的`小心愿。那些在電視上跳著美侖美奐、妙趣橫生的舞蹈的小姑娘,當她們不跳舞的時候,和這個時代那些在外打工的、讀書的女孩子一樣,內心充滿平凡的想法:讓自己的親人為自己感到驕傲、自豪,證明他們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這就夠了。
事實上,《唐宮夜宴》這個舞蹈本身的成功,也是因為它濃濃的煙火氣息。編導陳冉讓十四個各具喜怒哀樂之情的唐俑小姐姐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舞臺上,冒冒失失,憨態可掬,一舉手一投足,戲水,打鬧,既是舞蹈,又是生活,讓古典舞蹈、古代宮廷藝術有了現代生活氣息,讓人倍感親切。
而其他單元,如《一日三餐》中做腸粉、聽粵劇、吃早茶的嶺南生活場景,充滿熱氣騰騰的市井煙火氣。
《心之所向》里的江南農村畫卷,粉墻黛瓦、晨昏炊煙、耕讀傳家、稻米為本,里面既有傳統的夢想,也有現實的追求。
還有那些生活化的卻又被高度提煉的臺詞,如“我想過好日子也想好好跳舞”“腸粉的根在街頭巷尾,腸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做人不能光想著贏,也要經得起輸”等等,它們來自生活,卻又經得起咀嚼回味。
十年過去,許多問題仍然在拷問著我們,現實問題、現實矛盾仍然需要我們去面對,但我們在精神上越來越明白我們想要的是什么,我們需要去做什么,這也許是這十年給我們帶來的最大變化。
我們始終在追問,始終在探索,始終在邁進,這大概也就是《我們這十年》這部劇的現實意義:它告訴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未來,面對將要到來的十年。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4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及多個網絡平臺熱播。它是按照不同的板塊通過不同的故事展現不一樣的情懷。《我們這十年》這部劇通過十一個篇章分別展現從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來我們國家和人民在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該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充分展現了十年間,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演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精神需要傳承,語言要會表達。《唐宮夜宴》篇講述作為鄭歌的舞蹈編排總導演陳冉,在疫情的背景下,各個舞蹈團都舉步維艱。陳冉從博物館中的.唐俑身上獲得靈感,她凝視唐俑,用心靈和她們對話,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將《唐宮夜宴》編排出來并贏得了大眾的喜愛。這說明高雅的藝術也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表達,不一定非要用專業、高雅但觀眾看不懂的方式去傳達。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和共情感。傳承文化,傳遞情感,傳送仁義禮智信!身為基層干部,作為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我們就是要用
人民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話語宣傳國家政策,讓群眾更深層次的理解。
克己奉公,牢記使命。《一日三餐》篇,劇中的蔡五味和蔡云是一對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傳的好手藝經營一家腸粉店,因為良心經營和高超的廚藝,一直受到周邊鄰居和老食客們的青睞和光顧。但他和女兒蔡云關于店鋪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親覺得只要自己的腸粉是良心制作,讓老鄰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于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良心過得去;而女兒蔡云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畢竟每天的經營成本很高,要滿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請。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父女倆一拍兩散:父親繼續經營以腸粉為主的早茶店,而女兒則開起了高檔酒樓。隨著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落實,所有鋪張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都受到嚴格的處分和處罰。身為基層干部,要牢記杜絕鋪張浪費,嚴禁用公款做私事、吃喝,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一心為民。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5
從劇名來看,國家廣電總局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劇目、浙江華策集團出品的時代報告劇《我們這十年》以“我們”為敘事主體,以“這十年”為時間場域。看過《我們這十年》之后,深感創作者對“我們”的人稱命名和意義建構有深意存焉、有新意存焉、有心意存焉。“我們”是一種集體指稱,但劇中的“我們”并沒有因此消解了一個一個具體的“我”,恰恰相反,全劇著意從一個一個具體的“我”來構建作為集體的“我們”,從而使得“我們”既厚重又鮮活、既深刻又生動。在“這十年”的時間場域和與之相伴隨的空間場域里,這一個一個具體的、鮮活的、生動的“我”,構建起十年來豐富、深刻、立體的“我們”。眾所周知,《我們這十年》的“十年”,不是簡單的時間描述,而是新時代的同義詞,具有宏闊的史詩意涵,具有富于新的歷史特點的審美意蘊指向。《我們這十年》一個鮮明的特質,就是由詩的“我”、詩的“我們”,藝術地構建起“史”的“這十年”。如同片尾曲中所唱:“這封信給煙火中寫故事的人/寫如何勇赴這平凡的生活”“寫故事多輝煌/以螢火的光”,《我們這十年》首先立足描繪平凡的人間煙火,著意刻寫一個一個具體的“我”身上“螢火的光”,由此來點亮時代之光,自然地呈現出新時代中國故事的輝煌。
由這一藝術特色出發,《我們這十年》選取單元劇模式便有效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有機融合。因為單元劇模式可以突破電視連續劇單一主題的敘事限制,從而可以在多個主題之間自由切換、閃轉騰挪,極大地擴展了具體的“我”的多樣性、廣泛性、豐富性、代表性。雖然單元劇模式已經有《功勛》等精彩前作,但《我們這十年》中的“單元”,圍繞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到“我們”再到新時代十年“詩”“史”相融互文的藝術創造,依然成功構建起了自己的“單元宇宙”,人物譜系鮮活,情感世界豐富,精神境界飽滿,意義內蘊深刻。
《我們這十年》全劇分《礪劍》《一日三餐》《唐宮夜宴》《堅持》《熱愛》《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心之所向》《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十一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通向一個新時代的歷史現場,每一個歷史現場都塑造了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構成的“我們”。《礪劍》之于強軍,《一日三餐》之于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唐宮夜宴》之于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之于抗擊疫情,《熱愛》之于民族團結,《前海》之于粵港澳大灣區,《沙漠之光》之于人類命運共同體,《西鄉明月》之于法治建設,《心之所向》之于鄉村振興,《未來已來》之于科技強國,《理想生活》之于對外開放,十一個單元所涉及的,都是具有新時代十年鮮明時代特征的宏大主題,但這些宏大主題,都不是架空的、抽象的,而是借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娓娓道來的,都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歷史現場生動闡釋的。
而由宏大主題到具體表達,由厚重到鮮活,由深刻到生動,由“史”到“詩”,并不是講一個具體的故事就能夠輕輕松松實現的,而是必須具有藝術轉化的路徑和能力。同時,“具體化”表達并不是要消解和遮蔽時代精神,而是要使時代精神具有代入感和共情力。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必須在具體的歷史現場里藝術化為生動的人物形象,同時又要在一朵朵“浪花”中見出時代大潮。《我們這十年》在這方面的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以《一日三餐》單元為例。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這樣一個“硬核”主題,如何找到具體的“落點”?創作者巧妙地將其與日常生活融通起來,通過一家名為“一日三餐”的腸粉店店主五味叔和女兒在老街改造過程中關于餐廳經營理念的沖突,以及天天光臨的熟客老白、老醋、閆伯、丁娘娘之間的議論和故事,特別是“八項規定”出臺后由腸粉店“升級”而來的“皇家鮑翅”經營慘淡、最終回歸“一日三餐”的.百姓情懷的轉變,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的危害等進行了展現。五味叔作為核心人物,將舌尖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街改造、商道與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再如《唐宮夜宴》單元。以河南衛視引發全民熱潮的現象級節目《唐宮夜宴》的創作傳播為藍本,以鄭州歌舞劇院首席演員小艷、編導陳冉為中心,將藝術與生活、愛情、家庭的關系,與市場、流量的關系,與院團改革、發展的關系編織進敘事文本之中,特別是圍繞《唐宮夜宴》創造性突破的臺前幕后構建戲劇沖突和敘事動力,極其生動地凸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時代文化景觀,以及這一文化景觀之下小艷們、陳冉們等文藝工作者的個體情感、內心沖突、藝術追求、精神狀態。《熱愛》單元中,因為偶然原因遠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加尕斯臺鎮中心校擔任體育教師的張雷,將觀眾的目光吸引到熱愛足球的各族孩子們身上,張雷在經歷過巨大的思想波動之后,最終選擇留下來,不斷克服語言、文化、習俗、生活等方面的差異,主動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并最終帶領孩子們奪得冠軍。新疆的獨特民族文化、孩子們對足球的熱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景象,在《熱愛》中伴隨張雷的心路歷程得到極具感染力的呈現。《心之所向》單元中,由立志在城里創業到因為種種原因回村創業的“糧二代”李心遙、方新桅,引入規模化經營模式和高新技術,以“農創客”的新形象帶來鄉村振興的新氣象。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每一個單元都注入了喜劇元素,進一步增加了主題表達的生動性、感染力。
由這一個一個具體的“我”音色各異的不同“聲部”,《我們這十年》譜寫了“我們”的新時代交響。十一個單元,構成了新時代交響的十一個生動樂章。雖然每一個樂章都各有特點,但作為整體的交響卻并不零亂和蕪雜,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交響有一個鮮明的主旋律,那就是在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時代語境中,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之路上凸顯出來的精氣神。對這份與每一個中國人相貫通的精氣神的生動呈現,使得《我們這十年》具有了強烈的當下性和代入感。由此可以說,《我們這十年》,確實是“我們”的,確實是“這十年”的。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 篇36
前段時間,在手機上偶然刷到了幾個精彩片段,才得知這部劇。《我們這十年》是一部拼盤式電視劇,幾集一個獨立單元。《熱愛》單元主要講述青年體育教師張雷,來到伊犁某鄉鎮中學任教,帶領學生學習足球并最終留在當地的故事。
注意橫幅上的“張雷”
張雷(白宇帆飾)來到新疆任教的功利性比較直白——教師編。這一點首先打動了我,非常寫實也接地氣。當他剛來到察布查爾縣(全國唯一的錫伯族自治縣)加尕斯臺鎮時,嶄新的教學樓讓他眼前一亮。劇中背景是2015年,這樣的辦學條件也很寫實,各種硬件條件和我家的農村小學差不多,但老百姓對待教育的心理接近我家那2000年左右吧。客觀的生活條件并沒有艱苦到惡劣的程度,但對于一個南京來的年輕人來說,離家遠、吃不習慣、最關鍵前景渺茫,確實沒有待下去的理由。
這里留不住老師,頻繁的教師流動也傷了孩子們的心:回去照顧父母、忍受不了異地戀、被逼婚等等。鎮長陳書記的刻畫也很寫實:一心為民(兒子叫陳疆),但也懂圓滑世故,對年輕人心里精準拿捏PUA。張雷發現了孩子們的足球天賦,而且只要在州足球賽上拿了名次,他就有機會被調回內地中學,優秀的學生也可以去內高班。就這樣,一次次地被孩子們的真誠感動,也一次次地被自己的.“功利心”驅使,一個只懂足球理論的教練帶領著一群放學后還要干農活的孩子,一起努力著,并最終獲得了伊犁州中學生足球聯賽的冠軍。
仔細看還會發現,劇中還貫穿了“民族團結”、“農業植保無人機應用”等幾條輔線。同時,優美的自然風光,淳樸的風土人情,充滿青春活力的足球賽場,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的小足球運動員們,純真自然的流露完全感覺不到是在演戲,好像就是你身邊的小明、國強。當老大老二找老師談話時,弟弟提醒哥哥用“您”;一起睡覺的時候,“擠一擠暖和”;最后老師要離開時,他們還送給老師一個被子……看劇的過程中,笑點淚點交織,讓我一分鐘都舍不得快進。小胖子守門員買買提送了羊肉給教練,在古麗校長的鼓動下,吃了一塊就再也停不下來,真的好笑又感動。
不是你不愛吃羊肉,是你沒吃過好吃的羊肉
劇中還有一點很打動我,就是相互成就。一方面,是張雷的到來給孩子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讓他們擁有了更好的未來;另一方面,他也在次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老師和教練,這樣他找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意義和成就感,真正詮釋了什么是“教學相長”。正如劇中說的那樣,張雷老師不知道孩子們能否成為冠軍,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成為合格的教練,但因為對足球的熱愛,對孩子們的熱愛,他們一起努力,相互奔赴,都給自己創造了更好的未來。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03-09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優秀03-09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彩03-09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32篇)11-28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38篇)11-16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10篇)11-09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5篇)11-09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18篇)11-21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精選12篇)12-01
《我們這十年》觀后感范文(精選2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