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觀后感范文(精選32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校共育的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
一、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和指導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成分,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長,性格會更顯得活潑、勇敢,這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有很大影響的。可父母往往因為工作忙或是生活壓力大而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缺失,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和學習,這樣也能多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最好不要反反復復的嘮叨孩子做錯的事情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人也經常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是一樣的。做錯事情及時的糾正、改正錯誤就行。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耿耿于懷,在批評指正過之后,兩三天對孩子都有情緒,有的過了很久還會時不時的提起舊賬說一說,甚至當著外人和親友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挺大的。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及時的教育批評指正就行,事情過后如果孩子不在犯類似的錯誤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經常嘮叨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打擊,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生活在抱怨與委屈中,孩子肯定不能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我們要經常的鼓勵孩子,給孩子勇氣,讓孩子的性格最陽光,讓孩子的能力最充分的發揮。
三、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好,家長把孩子照顧的很周到,基本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不愿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無形中會讓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差一些,孩子缺少鍛煉的機會,缺少生活的能力,缺少生活的自信心。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多了很多擔當和鍛煉,環境歷練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能夠盡可能的自己完成能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經歷,將來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分。
四、鼓勵孩子多交好朋友,歷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比較自我,交往能力比較弱。我就對孩子說,你在家或是在學校都要多交好朋友,有一個好朋友就會有一分快樂,有許多好朋友就會有許多快樂。對好朋友要多一份理解與寬容,這樣人家就會對你多一些友好與關心,才能和好朋友更好的相處。
五、家校結合,學校是孩子的真正受教育的平臺,學校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老師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和老師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才能及時的掌握孩子的情況,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教育的困難問題。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
很多家長、老師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
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其實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癥下藥、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
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于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
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后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
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后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
在此,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圣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
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于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絡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兇,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癥下藥、是一劑治療良方!《圣賢教育改變命運》(可以在百度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并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3
一直以來周圍總有不少人詢問我,為什么你的孩子這么乖,這么好帶?我總是笑著回答:她生來就是這么乖這么好帶!其實,這中間是有因果關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頂著輿論的壓力把她經常抱在懷里,人都說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著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來,以至于讓別人都認為我太溺愛她了,不讓她哭一聲,事實上是:我想讓她的內心富足一些,有時候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個從出生就沒有離開過媽媽半步的嬰兒,一個要吃奶都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和拖延的嬰兒,一個從來都沒有被強行喂過一口飯的嬰兒,她能不好帶嗎?
朵拉現在10個半月,不認生,見人就主動打招呼,如果認識的人還會主動讓別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見,打過招呼后會看著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說話,但就是不主動讓人抱,記性非常好,今天認識的人,明天見了,離30米外就開始大聲喊人家,別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圍一圈人,你問她誰打她的,她會用手指出那個打她的人來,她不干好事了,你裝作生氣打她,她會給你扮個臉來取悅你。有意識自己給自己穿鞋,雖然鞋子都反了,但還是會拿起來往自己腳上放。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不受家長控制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現在是滿地爬,滿家翻騰,沒有一樣東西能放過的,開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蓋在自己腦袋上,推著板凳滿家跑,除去睡覺,就沒有停下來過。我只是保證她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就行,其余隨她自己去吧。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4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時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苦口婆心地勸說與引導,卻適得其反的現象時有發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苦惱過,也思索過: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總是指責孩子,也應該自己反思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實,只要有愛心、有創意,家庭教育也同樣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太過了,但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以至于孩子有些傷心并抵觸,當時,她寫了一張紙片,遞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紙片上寫著“我后悔說過那句話”。
她的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過激了,于是,我把語氣放低放軟:“能告訴我,是哪句話嗎?”她依然用小紙片回道:“就是母親節卡片上的那句話”。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節那天,女兒親手給我做了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好多各種顏色的愛心圖案,卡片上寫著“媽媽,我愛你!”原來她后悔……想到這里,我的淚涌了出來。
我把她寫給我的紙片翻了過來,寫道:“對不起,是媽媽錯了!”而且,我還故意,把“媽”字右邊的“馬”寫成了“鳥”,在母親節的卡片中,我女兒就是這么寫的,呵呵。女兒看了之后,隨即捂嘴大笑,并批評起我來:“媽媽,你把‘媽媽’兩個字寫錯了,你是怎么當媽媽的?”看到女兒發現了“媽媽”兩字的錯誤并破涕為笑,我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我對她說:“孫老師,麻煩你幫我糾正一下錯誤,可以嗎?”女兒欣然應許。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
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么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溫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用文字,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她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于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5
今晚我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師范大學和CETV共同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二講,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本期節目邀請到的嘉賓有李寧老師和劉慧教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家長最為頭疼的和基本的問題就是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并表達關心之情。
劉慧教授在節目中提到: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系。我們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語言、行為動作等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從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緩和自己與孩子之前的矛盾,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做一個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的表達分為:情緒表達,行為表達,語言表達,我們家長應該細致的捕捉孩子的表達,由于孩子學識有限,所以情緒情感是孩子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孩子平時哭鬧,我們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孩子哭鬧就代表有需要沒有滿足,李寧老師提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我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帶著情緒做事,既做不好事情,也沒辦法融入團體。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及時調節孩子的心情,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和愛,讓孩子感到輕松愉悅,給孩子一個好的心理環境。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既承載上一輩的期望,又負擔著對下一輩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對于自身教育,對家長自身教育的不斷優化和心靈的凈化,家長要不斷吸取自身教育的經驗,同時也要不斷汲取他人教育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活到老,學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對孩子發展的引導,也是對家長自身價值觀念和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既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也要發現自身教育的優點和不足,不斷進步,家長與孩子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6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吧。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這次的家庭教育課中讓我學到了很多也簡單的講述一下我的感想。
特別是剛開始一位媽媽播的短視頻《小舍得》中讓我深有體會,其實我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對待自己的孩子我一直以為教育他的學習才是主要,其它的都是次要的;我忽視了孩子的童真,也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聽完專家的觀點讓我知道,父母首先要做的不光是著重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去感知和感受孩子的內心,感知孩子在情緒的情感、語言、行為的表達,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從正面的引導和開導自己的孩子(這一點做起來真的有些難)。
在情緒方面,讓我感受到原來自己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只有自己試著處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許孩子才會學著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是幫助孩子。遇到孩子“怪異”的行為,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責備孩子,而更應該去讀懂孩子的內心,也許我們能看到的卻是孩子的童真和善舉。
這次的家庭教育課真是受益匪淺,原來我們對孩子積極充滿愛的語言引導,才能使孩子向著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的發展方向,才能使孩子獲益一生。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7
觀看了本期公開課后,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有了很多反思。突然發現我和孩子的距離是那么的遠,本以為自己已經全力以赴,誰曾想我還不夠格,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所需,沒有真正體會孩子所感。看著孩子滿臉質疑的眼神,也從不當回事,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陪伴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橋梁,對孩子健康成長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在一個家庭中,最忌諱的就是對孩子過分溺愛,溺愛只會毀了孩子,好的教育是賞罰分明,孩子做錯了,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懂得認錯,并進行改正。在孩子做對事情時,也要給予獎勵和夸贊,在夸贊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有上進心,他們明白把事做對做成功,就能得到他人的夸獎,是一種對他們的肯定,那孩子也會變得自信和勤奮。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8
7月15日,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受益匪淺。
公開課中,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講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要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要允許孩子有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引導,培養孩子正向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
一直以來家長過多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重視孩子的心里感受,總是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是為他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會意見不一致,有時你說你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作為家長還很生氣,
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正如兩位老師說的給孩子最有價值的關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對他好,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一味的打壓、批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了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身教重于言傳,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才能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平日里不應該總說孩子這做的不夠好,那做的不對,應該以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善于發現細小的閃光點,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積極的樂觀態度。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們給家長們提供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為家長更要加強學習,與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9
今天我認真學習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二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做父母,讀懂兒童的表達十分重要。父母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聲音,能夠明白孩子用情緒、語言、行為向父母傳遞出的信息。傾聽孩子的聲音,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再去愛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要想看懂孩子的表達,首先我們自己要成為孩子,我們自己要回歸孩子,這是說我們自己要有保有一顆童心,這樣我們才能從孩子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感受他們所感受的、才理解他們所理解的。
在這個前提下,有了這樣的溝通,我們才知道孩子在表達什么、他們需要什么、他們想要做什么。一寧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表現特別明顯,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哭,不愿意去幼兒園。
現在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孩子是突然跟家人分開,缺乏一定的安全感。為了讓她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放學我就會問她幼兒園的趣事,表現出很期待幼兒園生活的樣子;跟老師積極溝通,讓她感受到老師、媽媽都是愛他的;放學路上帶她跟小朋友一起玩,讓她感受得到友誼的快樂。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孩子成長的路上,不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懷,與兒童相處,和孩子交朋友,孩子的心扉才會向我們敞開。對孩子在認識世界過程中所探索和提出的問題,我們也不應該直接回答,而應該在玩耍的過程當中,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體會、去認識這個世界。給孩子一點時間,他們自會健康成長。
孩子不是我們的一個附屬品,我們要尊重、理解、了解他們的前提下,我們再去愛她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的,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父母在家里可以多發現在孩子們的優點,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做到家校溝通,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0
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了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父母傳遞的信息,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我們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和需求。
尤其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更渴望被別人真誠地對待和肯定,那么我們家長應該在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進步時,給與及時且真誠的表揚。同時,青春期的孩子也渴望傾述,也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
所以,作為父母應抽出時間多與孩子談談心,以一個朋友而不是家長的身份和態度與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把青春期的孩子當做大人一樣看待,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自覺。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1
今天準時收看了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老師們深入淺出的娓娓道來,我特別有感觸。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好好的傾聽孩子的想法,換一種溝通方式,以孩子的朋友與導師的角色出現,要做孩子的解惑者與引路人。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一切懵懂又新奇,需要給他們描繪未來的精彩,
擁有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想象,再回歸到當下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學習上的困難與方法、與人相處的技巧、基本的道德準則與正確的三觀……慢慢的,孩子的目標才會越來越清晰,才會更堅定的走過這個特別的人生階段,因為有家庭里父母的堅定支持,學校里老師的無私呵護,他們才能擁有真正光芒萬丈的未來。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2
現在的問題,比如有的家庭已經把家庭變成了第二個課堂,每天就是作業,并沒有交給孩子真正的家庭教育,就像這堂課中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課上說的美好生活,指的就是好的家庭環境,并不是說家長讓孩子好好寫作業,自己去看手機游山玩水等等,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好處,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跟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跟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跟他講道理。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3
通過看今天的家庭教育公開課,我明白了父母要通過孩子的情緒、行為、語言來讀懂孩子的表達,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理解和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愛他們。
關心孩子要有分寸感和邊界感,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會用好的方式去溝通,探究孩子情緒、行為、語言表達的真正含義,給孩子愛與安全感。當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冷靜下來,看見孩子真實的渴望和需要,家長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看得到孩子的情感表達,要理性應對。
父母應當從情緒、行為、語言上適當積極情緒,引導孩子正向能量。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4
所以我個人覺得小學教育應該從六個方面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一、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就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考100分!”這句看似教唆青少年不求上進的話,卻是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多年前給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一句題詞。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先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少年班的學生做學問,掌握精髓要義,考個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為了考100分而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不要考100分!”這句話實在值得家長、學校和社會思考。因此,我認為在小學階段,知識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因此,小學教育必須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功夫,讓孩子從小擁有良好的習慣。
二、要讓孩子寫一手好字
寫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個人的心愿,也是每個現代人步入社會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中考、高考,優美整潔的書法可以享受加分的獎勵;工作求職,一手漂亮的字能夠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無形中贏得優勢,也許就此便能改變人的一生。“人生聰明寫字始”,寫好漢字是國人接觸中國文化的開始,也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種必備技能。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雜志上題詞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具體到小學生來說,“正確、端莊,行款整潔”“有一定的速度”是國家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書寫的統一要求。練習寫字,要從小開始,從一寫字的時候開始練起,小學階段尤為重要,要讓孩子從小學開始練就一手好字。
三、要讓孩子有濃厚的讀書興趣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大量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浸潤童年。在小學階段,要想讓孩子多讀書,就必須讓孩子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任何東西,有興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積極性。因此,學校與家長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濃厚的讀書興趣,讓讀書伴隨孩子的一生。
四、要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兒童時期,正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學校要創造學習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中可以看出,在小時候學會的語言,會伴隨其一生,孩子在兒童時期說好了普通話,那他在未來社會的交流中會占盡先機。
五、要讓孩子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
學習外語的年齡問題早已受到人們的注意。根據科學研究,人類語言學習有一個關鍵期。錯過了這個時期,語言學習就會很困難。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作為教育部門,應該抓住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關鍵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充分學習一門外語,并對外語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都愛問個為什么。正是由于千萬個為什么,孩子們認識了大千世界。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是對事物的認識多了,也可能是標準化的答案太多了,孩子們沒有了為什么,沒有了好奇心。有些人則不然,他們從小到大總是保持著自己的好奇心,無論是見到什么事物,也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他們都會努力地深思,正是這樣,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創新,才會誕生一個又一個科學家。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小學階段要精心呵護孩子們的每一次提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持一顆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我們創新的源泉,也是我們改變世界的力量之源。
以上所談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認識,很高興與大家分享。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5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攜手同行,給予彼此充分的尊重與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猶如沒有根須的浮萍隨時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沒,而缺少學校教育的孩子猶如未經風沙洗禮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的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成為“編外教師”。而也有個別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讓老師扛起。自己做起輕松的“甩手掌柜”。
3、這種對教育理解的偏差,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從而導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于表面,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和家庭的熏陶,學校為孩子提供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臺。而家庭讓孩子感悟愛與親情,幫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責任邊界模糊,就會阻礙家校之間的順利溝通,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順家校關系和擺正家長與老師的角色關鍵在于“共同合作”。
5、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職,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標在“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所以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厘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我會緊跟學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安排盡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這項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長朋友常常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維護孩子的自尊,家長應該經常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
2、在批評孩子的錯誤之前,首先要表揚他好的一面,維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表揚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后再解釋為什么錯了,這樣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
3、很多的批評可以變成對孩子提出問題,其效果也會比批評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機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務,到鄰居家借東西,讓他們自己買日用品等等,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6
我們知道,要開車必須有駕照,當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而做父母,我們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就無證上崗了。所以我覺得與其教育孩子,不如與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
一、學習放手,給孩子真正的愛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現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么造成的呢?靜下心來反思,還是我們大人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愛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著,每天幾個人圍著一個人轉,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他什么,什么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么來鍛煉自已的能力呢?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借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這里,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夠相互促進的。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邏輯性強的人。這些素質表現在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家長應該盡量放開手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二、學習自律,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其實就是一面鏡子,他反射出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
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還得先約束好自己,規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孩子有一個好的榜樣,就算我們家長沒有多少說教,孩子也會自覺地跟著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平時,家長的所作所為,孩子們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每位家長都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可以率先捧起書本;想讓孩子早睡早起,家長就得有時間觀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長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揀四;想引導孩子完成目標,家長監督起來就不能時緊時松;要想孩子不說謊,家長就得信守承諾,說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設定在學習一個方面,而應該把自律的培養體現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處。
三、學習溝通,和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為什么不愿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家長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責備。這樣的親子關系,只會越來越差,那就只有溝而不會通了。因此,我們要放下傳統的家長尊嚴,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為孩子的朋友,和他們主動交心,讓他們愿意與你分享心事。
自從孩子上學后,他們的主要問題是圍繞著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學習展開的。于是,我們和孩子們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過程中,問問今天在學校有什么新鮮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津津樂道,有開心,有煩惱,我們對孩子的所有話題表示非常感興趣,從孩子的述說中去發現有沒有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引導孩子想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醒孩子應注意的事項。有時候,還會問問他們今天課上學了什么內容,在他們講給我們聽時,我們有時會故意說一些錯誤的認識和想法,他們就會按上課的內容來糾正,這樣,孩子不僅就記住了上課的內容,還讓他們很有認真學習的成就感。這樣輕松開心的聊天,無形中讓我們親近了與孩子們的關系。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做學習型家長,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7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兩周歲時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在托兒所的表現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經$2老師的夸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
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并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孩子從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歲時,她說她是個大孩子了,提出要獨自睡一個房間,當時我心里沒底,但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
頭幾個晚上,半夜里我總要起來看好幾次,偶爾也會發現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時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后來,我一般不會再特地起來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顧好,我很放心。這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了,經常會自豪地和小朋友們提起:她是單獨睡一個房間的。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干凈的時候,過后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贊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范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于低齡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并給予及時鼓勵和贊揚。
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8
作為媽媽,我一直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和睦,溫暖安全的家,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最用。
第一、在幼兒園小班時,外婆總是提前把樂樂的飯菜準備好,等他回到家時,先把樂樂一個人給喂飽,這樣做一是為了他吃飯速度比較慢,二是怕他餓了找零食吃。他吃飯的時候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剛開始是因為他不喜歡吃飯,讓他看電視是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在吃東西,慢慢地,這個習慣他已經很難改掉了。進入中班之后,我們要求樂樂和我們同桌吃飯,讓他看看我們大人是怎么吃飯的,并告訴他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處,當然這個壞習慣現在已經改掉了。偶爾外婆吃飯前沒把電視關掉,他也會主動關掉電視,嘴里嘟囔著“吃飯不許看電視”。
第二、培養孩子的信心很重要,要時常鼓勵孩子,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樂樂從小就不怕生,嘴巴又甜,自從一歲多會說話開始,這張小嘴就沒停過,小區里面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認識他,有時回到家沒見到他,問下小區里面的人就能追蹤到他的行蹤,簡直是小區里的紅人一個。
進入幼兒園之后,我反而覺得他變得內向了,剛開始時,人家小朋友都做廣播操,他就站在那邊不動,人家小朋友畫畫,他就坐在那里不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鼓勵他,比跟他講道理更有效果。就像上學期末,感謝張老師和楊老師選他作為“明星寶寶”,有了這個榮譽之后,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吃飯速度也快了,也肯吃一點葷菜了,自己的事情也肯自己嘗試著做了。希望樂樂以后能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19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家庭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對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尤為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明確家庭教育的地位
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家庭中未成年子女,他們多系獨生子女,被視為“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其最大的弱點就是“獨”;
又因為和成年人接觸的機會甚多,易形成早熟。須知,這時的教育是對人生起重要作用的階段,這個階段一旦錯過,將影響終生的發展。然而現在不少家長受著“子女少”、“一代只管一代”等錯誤觀念的影響,聽其放任自流,有的甚至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其實,正因為是獨生子女,家庭人口少,家庭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充足的精力管教。因此父母應明確家庭教育的地位,充分認識到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學校,并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二、提高家長的道德素質
人的品德是一定的社會關系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在人們身上的體現。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最小細胞,父母的品德素質,家庭的教育是奠定子女品德的必要基礎。一個孩子從降生到完全獨立進入社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父母的思想及其世界觀和人才觀,是影響子女做人的思想基礎。身教勝于言教,家長要不斷學習、完善自己,通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影響和教育孩子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三、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學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起著更直接、重要的作用。搞好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素質,就要做到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教師要經常性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教師要向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家訪時要針對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共同研究,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家長在教師的理論指導下去教育孩子,有步驟有計劃的實施家庭教育。學校與家庭要定期與不定期聯系機制,隨時保持聯系。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家訪的時間和次數都受到限制,家長要通過電話、信件、互聯網等多種形式,與學校保持經常的、及時的.聯系。
四、遵循家庭教育的原則
家庭教育的方法與效果因家庭而異,因個人而不同,但教育的基本原則所有家庭應嚴格遵循。全面關心。家長要關心子女的學習但不能只關心他們的分數,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正值、誠實的人,懂得做人的起碼道德,學會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家長要關心孩子的健康。現在許多孩子的學習負擔很重,家長再布置外加作業,使孩子處于緊張狀態之中,剝奪了孩子玩的機會,嚴重影響孩子身體的發育和健康。家長要給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愛嚴結合。
家庭要從愛出發,用父母之愛打動孩子的心。但愛孩子就必須嚴格要求孩子。嚴格要求能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但必須指出的是,家長對待孩子應有共同一直的要求,不能各自指東打西,更不要出爾反爾,讓孩子無所適從。以身作則。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家長的以身作則,還必須伴以說理教育。在講清道理的基礎上,向孩子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孩子反復實踐,直至成為孩子的自覺要求,形成孩子的良好品德。循序漸進。家庭教育要針對孩子的遺傳素質、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布置教育環境,制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內容,使用教育方法。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教育內容和要求要適當,從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正面引導。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用平等、民主、耐心的態度,以說理和表揚為主,多用榜樣的力量,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發揮孩子的主動性。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0
人的行為習慣多形成于幼年階段,而家庭又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它是否能成為孩子成長溫床和沃土,要看這個環境給孩子的教育如何。作為家長,我自問在教育孩子上沒有什么良方,但我卻認識到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覺得,孩子早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用愛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
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個孩子應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繼而才能發展成高素質人才,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放在首位。
父母喜歡看書,忘情工作,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長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潛移默化,耳薰目染,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抱足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未來,有說,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是很有道理的。
二、講道理,多引導,注意防微杜漸。
孩子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于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較差,社會上的一些不好的東西往往會在小孩身上反映出來,這都需要家長平時留心觀察,及時發現給予教育引導,而不能用打或罵的方法。比如:我女兒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她表姐給她一支指甲油,她非常高興地把自己的手甲腳甲都染了,等我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對我說:“爸爸你看我的指甲多靚!”當時我馬上意識到這種好美貪靚的行為不可取,不及時糾正會讓她誤入歧途,影響學習,于是就耐心地給講明道理,使她改正了
三、讓孩子一心一意做作業。
有的孩子寫作業時沒有專心投入,“附加動作”太多,一會兒東張張西望望一會兒摸摸這玩玩那,還有的孩子喜歡幾個人湊在一起邊聊天邊寫作業,或者喜歡邊聽音樂、邊看電視、邊吃零食邊寫作業,如此三心二意當然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在做作業時集中注意力,不要做與作業無關的事情,孩子的書桌上也不要擺放令孩子分心的東西,在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去打擾孩子:“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心”,“做幾道了?還有幾道?”
四、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學她不喜歡的事情我的想法是讓孩子能夠干她喜歡的事就夠了。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對社會有用的人。
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1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那么,怎樣搞好小學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征“對癥下藥”。小學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小學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后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致,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周老師結語:一個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現在他的行為上,而行為表現的優劣主要取決于他的習慣。因此,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教育和家庭更應該在此關鍵時期加強配合與聯系,相互協助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這里我為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提出三項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
看到優點,就及時表揚;看到缺點就及時批評,不能一味表揚,也不能一味批評,應該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表揚和批評都要恰如其分。表揚時,不要說得完美無缺,批評時,不能簡單粗暴,說得一無是處。
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意見不統一
比如,孩子有了缺點,爸爸批評,媽媽袒護,而且常常為此爭吵,這種情況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這樣孩子就是非難辨了。同時也不利于孩子及時改正錯誤。
三、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
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2
不知道怎么回事,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早上起床后都會鬧情緒不背書包上幼兒園,每次硬送他去的時候也總會哭鬧一會兒,但是現在寶寶進步很大,起床后不再鬧情緒了,每天都能高興地背著書包上幼兒園了,入園后也不再哭鬧,都能開心的與小朋友一起玩,
此外我們發現寶寶在進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不需要大人喂,大都時候都是自己吃飯,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十分關鍵的,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小b班的兩位老師和阿姨對我家寶寶的細心照顧和耐心教導,沒有她們的精心呵護和教育,寶寶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同時也要感謝所有幫助和關心過泓鑫寶寶的每一位老師們!
作為父母,第一責任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拿破侖.希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左右成敗,習慣改變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允許孩子的身上有壞習慣存在。
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寶寶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教育,比如教寶寶講衛生,進門就洗手,睡前刷牙、洗腳,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教寶寶做事情要專心;教寶寶要誠實不說謊;教寶寶孝敬長輩等等。成功從培養習慣開始,為了自己的孩子成功,建議家長們多留意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吧!
現在寶寶升上小班了,原來的阿姨和angela、fiona兩位老師也都跟班了,我很慶幸,我的寶寶能夠由她們繼續帶著,因為我發現她們兩位老師也很重視寶寶們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在這方面的教育甚至做得比家長還要好,還要細。有一天,寶寶回家脫下鞋子后就輕輕的把鞋子放好,嘴里還說:“不能用扔的,”我就問他:“誰告訴你的,”他說:“老師說的。”還有一次,我叫他幫我拿東西,他竟然對我說:“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當時驚訝極了,這句話是從兒子的嘴里說出來的。看,老師教的多好啊!寶寶真幸福!
我相信,泓鑫寶寶在父母和康橋雙語幼兒園老師的細心呵護和耐心教導下,一定會健康、自信、快樂地茁壯成長。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3
從小班起,我們班的異異小朋友由于體質差,三天兩頭地感冒、咳嗽,所以她一直受到了老師們的特別“保護”。本學期,這孩子的出勤率還算蠻高的,家長和老師都很替她高興。雖然,這孩子在大多數方面都表現得不錯,可是,我們發現,異異小朋友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在小班時,其實我就發現了這一點,每次來園插晨檢牌時,她總是以一種不肯定的語氣問爺爺:“爺爺,這個是我的嗎?”爺爺用他的老花眼仔細一看說是后,她才會安心地插牌子。到了中班后,老師又重新讓孩子們認了自己的晨檢牌位,可是,異異至今每天來園時還,我讓她自己想一想、找一找,可是多次是插錯的。而她外婆怕孩子出洋相,于是急沖沖地告訴孩子其正確的地方。而老師只能說下次可別忘記噢!
對于班里每人一個小壁櫥也是一樣,好幾次讓她把自己的蠟筆拿出來畫畫時,她總是找不到,老師多次教她記壁櫥的捷徑方法。但是最后還是異異媽媽想了一個辦法,讓她在壁櫥上做了標記后,以后才找到自己的壁櫥。在一日活動中,像類似的小事還真得挺多的。
面對這樣一個平時不怎么犯錯誤的孩子,老師肯定很少機會去批評她。而由于孩子體質弱,她不生病就已經是最大的喜事了,回家后受到得更是家人的百般呵護。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出現以上的這種現象,也是在所難免的。可是,我覺得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孩子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自理能力方面肯定是弱于別人的,那么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我個人認為,首先孩子得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幼兒在一開始適應變化的環境時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的成長需要老師、家長的關懷和指導,但老師、家長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孩子的周圍,替她去生活,也不可能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的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異異小朋友由于體弱,大家都不敢讓她“勞動”,生怕孩子累了又會犯病,其實讓孩子在勞動中獲得本領,間接也就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而勞動的機會又是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所在是家長是否愿意放手。特別作為家長的,平時就應該有計劃地安排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千萬莫讓孩子成為溫室之花。因為孩子最終要長大,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所以要盡早培養和鍛煉她安頓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4
女兒自進入八中以來,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作為當家長的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也更要感謝學校及老師們辛勤的付出和勞動。
由于我家處于遠郊區縣,女兒從小就同我們生活在一起,當初在要不要送她到八中讀書這件事上,我和妻子爭論過,也猶豫過。怕每周往返路途遙遠她受不了那個苦,也怕她不能適應那里的環境。但實事證明我們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在開學之初她表現出短時的不適,但在老師及同學們的幫助下,加上我和她媽媽的引導,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學習環境。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關心女兒的教育,也很想她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主要是靠傳統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來教育孩子,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有些方法越來越不適宜了,也達不到我們的初衷,我們為此有時也很迷茫。通過參加女兒的家長會,與老師們溝通,以及女兒進入八中后帶來的可喜變化,我對八中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高度重視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動溝通的做法非常欣賞,這為我們家長與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搭建的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這次,我有幸拜讀了俞敏洪先生家庭及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去老師》的部分章節,其中的很多觀念及理念讀后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醒悟,讓我和妻子都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改進和總結。我覺得作為家長今后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積極與學校、老師配合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培養:
首先,家長要給予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里成長,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思想、做人的準則等都將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生活在父母恩愛,和諧溫馨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應該是積極向上、具有愛心的;反之,往往那些問題少年都是生活中長期家庭不和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像我們這個家庭,女兒周末才回來兩天,我們將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少看電視少上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同孩子一起多讀書看報,一起散步聊天,與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和快樂。
其次,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講方法。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時,特別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如粗心大意、時間觀念差等小毛病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能操之過急、求全責備。要適當留有余地和時間,讓其感受這些小毛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不便,自然就會慢慢改善。
再次,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多做鼓勵教育。學習好是每個父母的心愿,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在每一次考試時,孩子都將不同程度承受來自家長、老師、同學的壓力,越想考好卻越考不好。女兒上期期末考試前她壓力就很大,也表現出焦慮不安的心態,我們就不斷開導她、鼓勵她。盡管她期末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們也一點沒責怪她,希望她繼續努力,爭取下期有進步。除學習外,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不斷給予孩子信心和勇氣。
最后,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關心孩子也要講方式方法,孩子最終要長大成人,不可能總在父母身邊。所以,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一有困難就找父母,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遇到困難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覺得要都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有些事情哪怕是孩子一時可能做得并不好,但對她也是一種體驗和感受。
作為家長,我們同學校及老師的心愿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教育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之人。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5
很多家長、老師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癥下藥、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于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后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后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
在此,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圣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于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絡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兇,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癥下藥、是一劑治療良方!《圣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百度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并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6
新學期又將開始了,趁現在還有時間,總結一下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情況與家教心得。和大家分享。
記得開家長會當天的早上,莉莉的班主任通知我,讓我在下午的家長會上發言,談一談教育心得。當時,我跟老師說:“說起來真慚愧,作為家長,我們兩個人每天都很晚才下班,莉莉放學后都在托管中心,在家的輔導工作比較少,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老師還一直說服我。于是,我答應了。
在會上,與幾個平時和莉莉比較要好的同學家長談起,她們確實覺得在家輔導比較吃力。我非常明白他們的心情,她們負出的比我要多,因為她們每天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做作業上了。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莉莉回家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作業。我的任務是檢查功課就行了。
那很多家長會問:“去托管是不是真的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天我檢查作業的時候,總會發現托管的老師沒有認真地對作業進行檢查,時不時會出現檢不出錯誤的情況。所以我會更加留意,特別是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我總會問莉莉是不是真懂了。然后,我會出一道相似的題目讓她做,如果她會做,那證明她真懂了,如果不會做,那就是說那個答案只是純粹抄下來的。當然,我不是否定托管中心的老師,說實話,在托管中心的老師水平也不過如此,再加上七八個小孩子一起,而且不是來自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難免會疏忽,所以這個責任還是應該由家長去負責。
每個小朋友出錯,基本上都是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莉莉也不例外,她經常都會把不經檢查的作業扔給我,我會發現很多不應該錯的地方。
于是,我發現一個好方法:每次發現她是屬于粗心大意的錯題時,我會讓她自己拿一本小冊子抄一遍,錯得越多抄得越多。這種既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鍛煉的手段。有些題目比較長,字也多,她要花的時間也不少。所以發展到后來,她為了不用抄這些題目,自覺地認真地檢查過之后,才交到我的手里,慢慢地我發現她出錯的機會越來越少,我也變得輕松一了些。這種方法對她來說還是比較湊效的。
另一個方法:這是一個關于數學的方法,我會在她玩其它玩具的時候,問她一些數學加減法,(因為她現在才一年級)讓她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脫口而出,這樣會比較真實地反反映出她是否清晰地算對題目。有時,會和她比賽算數的速度。如果可以的話和爸爸一起比賽,作為父母,有時會故意地算錯,看她是否有信心把錯誤的答案糾正過來。這樣可以讓她有榮譽感,增強她的信心。
一年級的上半學期,莉莉是取到了成績,但并不代表以后也能取到好成績,所以,我希望,她能保持現有的學習態度,爭取保持在以后的學習也能做出成績,和其它的同學共同進步。我更希望其它的家長也能夠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大家共同分享。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7
光陰似箭,轉眼間孩子們已進入梅中一個多學期了,我首先感謝初一(3)班各位老師,班主任曹紀偉老師細心負責,語文夏俊老師認真敬業,數學夏玉豹老師幽默風趣,英語花永琴老師和藹耐心,正是你們的精心培育,才使得陶科言迅速成長為一個勤奮、上進、有理想的梅中好少年。學校教育不可或缺,而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此我把教育心得與大家分享,以便共同探討學習。
一、明確目標定起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通向未來的起點,也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能使人受益終身。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著手,時刻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是注重課堂效率,提高課堂專注度,跟著老師的節拍走。課堂是根本,梅中的老師都是經驗豐富的,能夠跟著老師的節奏學就已經足夠了。有的家長滿足于把孩子送到各種機構了事,殊不知這是本末倒置,試想課堂都不好好聽,興趣班能聽進去多少。二是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的家長每天還在親自監督孩子做作業,對此我十分佩服但我不贊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孩子已經是富有活力的初中生了,應該有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我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引導她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讓她明白學習是通往成人成才的必經之路。她的家庭作業甚至說整個學習,我們幾乎沒有太多操心。但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我會竭盡所能幫助她,我會自己先去學習了解,然后再幫助她拓展,而不是簡單度娘作業幫了事。三是選擇合適的伙伴,借助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比學趕超有對象。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很重要,家長可以給孩子盡量選一些積極陽光的朋友作為玩伴,我平時會在身邊選擇幾個這樣的孩子作為榜樣讓孩子多接觸,孩子在日常交往中會汲取到人家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家長也可以經常向好孩子的家長學習取經,看看優秀的孩子是怎么培養出來的,找找自己和優秀家長的差距從而不斷校正自己。四是合理制定計劃,明確學習目標。這個計劃可以是短期的,每天該完成的項目制定出一張表格,適當和孩子需要的利益掛鉤。比如語文的閱讀時長,英語的閱讀和聽力訓練,數學的難題拓展等等。也可以是長期的,比如月考、期中期末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給予什么樣的獎勵,這樣孩子才學有動力。
二、增強信心改弱點,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性格。
我的孩子樂于參加各類活動,這讓我很欣慰,俗話說技多不壓身,這不僅能使她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能在各類活動中增強她的自信。我比較推崇贊賞教育,我們要幫助孩子揚長避短,有時候一句反問句或一句恰到好處的贊美遠比一聲命令或一頓批評效果來得更好。所以,我們要經常通過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表揚、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強化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能做得比別人好的意識。一發現孩子有什么不對,就對孩子進行批評、訓斥,經常把她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這些都是摧毀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最可怕的毒藥。
三、平等溝通當支點,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喚醒沉睡心底的智慧和優雅,撬起整個地球也許并不難,難得是我們能否有足夠的耐心,能持續不斷的充當孩子的支點,讓他們接受自我磨練。父母是孩子在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來自父母心底最誠摯的信任和鼓勵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劑。一直以來,我們最欣慰的是孩子很樂意跟我們交流,每天放學回家都說個不停,學校里發生什么新鮮事了,班上誰和誰發生矛盾了,課堂上被老師表揚了,或者因為什么事被老師批評了……我們都認真傾聽,從中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更能捕捉到孩子心理的變化,及時糾正她的一些不足。總之,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刻,孩子把父母當成朋友,快樂一起分享,受了委屈給她安慰,有了難題幫她出謀劃策。這樣孩子會更加信任我們,更加愿意讓我們分享她的喜怒哀樂。
四、寓教于樂找樂點,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孩子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要給孩子樹立快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應注意有張有弛、勞逸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該放松時要讓孩子盡情釋放天性。一直以來,我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并不是很看重,我看重的是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她是否接受并消化。此外,我的孩子熱愛小提琴、唱歌和書法,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放松自己。樂于運動,喜歡跑步,街舞,每周末的運動可以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下一周緊張的學習之中。而假期旅游既舒緩了學習的壓力,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加深了家庭成員間的感情。
教育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提高的過程,我們家長要率先垂范,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展。我相信,在梅中老師們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智慧下,和家長們寬嚴相濟的家庭育人觀,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定將為孩子的青春之帆把握航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8
通過《“雙減”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為》這期線上公開課,讓我明白作為家長,雙減之下,家長的責任,家庭的教育、家風更加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雙減是減輕孩子過重的學業負擔,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發輝,讓教育回歸學習的本性,本質,本真。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開的,但是又有結合點,家校協同育人,共同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育要遵守三條底線,一是身體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健全的人格。身體出了問題,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任何一個出問題,成績再好都沒有意義。愛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會讓父母容易走進誤區,愛孩子是一門科學,不能在比較中摧毀孩子的自信心;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與孩子平等地交流;家長不能自行給孩子布置作業。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29
通過《“雙減”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為》這期課程,讓我覺得雙減對于學生減負和推動教育公平,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內提升”和“校外減負”對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要求家長需要將更多的注意放在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之上,將教育回歸到作為主角的孩子身上,回歸教育本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照顧著孩子的方方面面,以自己學生時代所接受的方式來規劃著孩子們的未來。給他們報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但是卻忘了問孩子是否愿意接受這樣的安排。
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對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容易走入誤區,做出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而不是氣在頭上隨意打罵。無論工作多忙,家長下班后一定要關心孩子,詢問一下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新的知識、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多去鼓勵孩子,教會孩子勇于克服困難,不言棄。在孩子得到進步的時候,也要及時表揚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狂妄自大,也不會產生自卑的情緒。家長和老師都是為了孩子好,應該相互配合,有問題及時溝通。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也不要隨意質疑,要監督孩子按時完成。
如今雙減政策的實施,我們可以多陪孩子學習,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使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早點認識社會,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熱愛生活、充滿正能量,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30
通過《“雙減”之下,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為》這期線上公開課,讓我明白了“雙減”的意義所在,從以往不理解,到明白政策之下的原意,明白教育是長期的,教育更多的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結合,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承載了教育的一部份。
“雙減”政策讓教育回歸本真,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更多的時間享受原本屬于他們的快樂。的確作為家長,自從孩子升二年級以后,圍繞我們的就只有作業和書本,無止境的作業,不停的復習,孩子對寫字,反而適得其返,起初沒留意,但雙減之后的第一年,暑假的我,發現暑假的作業并不多,更多的是讓孩子作創造,看課外書,做總結等,孩子從原本以為放暑是一堆作業,到這個暑假過得開心,自己在家看了30本喜歡的課外書,參加了夏令營,學會了做飯,學會了獨立,這是以往沒有試過的。教育專家提醒了我,孩子們也需要自由的,孩子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雙減可以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孩子一直心心念念的“自由”,作為家長的我,是值得反思的:我應該給予他自己的空間做喜歡做的事情,讓他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不是復制別人的想法。
“雙減”政策,意味著家長需要做有價值的陪伴,增長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我們要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尊重其選擇,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用命令強加家長的意思給到孩子。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結合,家庭教育包括家風、家教都是我們家長做出來的行為,說到底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承載了教育的一部份,孩子的品德、行業作風、價值觀等,無疑是家庭教育的產品,難怪孩子有時反問我,為什么家長自己不反思一下自己的孩子會是這樣,因為家長也是這樣做,所以孩子所變成這樣了。這正正反映了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所有行業作風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家長自當在這方面糾正思想,培養好的習慣和良好的風氣。
作為父母應學會降低我們的焦慮,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績排名,更應該尊重自己的獨特性,不一定要互相評比,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能發揮優點,也是有所建樹的,在學習過程中,學校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因材施教,家長應結合孩子自身特點和老師的教學任務,老師的反饋,重點指導,精準輔導,合理安排孩子在家或假期的學習計劃。
期待“雙減”之后教育全新的面貌,作為家長,更要珍惜“雙減”的用意,好好提高自己素質,在家庭教育的回歸角色,重視家庭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31
通過《“雙減”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為》公開課,讓作為家長的我更清晰的體會到“雙減”不是減父母的責任。
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的是,統一教學下肯定會有差異,養育孩子也不僅僅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無論學校承擔多少責任,無論孩子在學校里學多久,哪怕孩子在學校里完成了所有的作業,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間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因為雙減而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那其實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尤其是孩子現在是小學的時候,正是培養習慣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我能對孩子多一點關心也許就能幫孩子越過一道坎;多一點關注說不定就能養成一個學習的好習慣;背一篇課文很難,我作為家長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難呢?解不出題目沒關系,可以拿去問老師。可是孩子該有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沒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必定不能只依懶于老師。教育絕不止步于課本,父母和老師同樣重要。老師的公開課讓我明白的是,“雙減”是為了減輕孩子過重的學業負擔,而不是減輕做家長的責任。
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是一名學習者,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要學會科學的愛孩子。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 篇32
雙減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陪伴是責任,教師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旅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其次做到不減質量,雙減,減去了作業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回歸課堂。
但孩子各有所長家長更要專注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那么應該說從整體上來講發生了很多大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不管教育政策如何變化,家長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雙減之下,家長的責任,家庭的教育更突出,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首先,雙減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孩子的綜合是不是不一定能夠體現在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上。破解對教育評價的“單一性”,這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
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使孩子們做到一個有教養,受教育,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11-28
家校共育觀后感11-16
2022家校共育觀后感11-15
家校同心家校共育觀后感(精選9篇)11-08
家校共育觀后感(精選16篇)11-09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精選19篇)11-10
家校共育的觀后感(精選5篇)11-15
家校共育觀后感(精選17篇)10-10
2022年家校共育觀后感12-05
家校同心家校共育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