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1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修建紅旗渠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工程,在艱難的環境下,無論男女老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才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跡。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諉、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實干,為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創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時,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于奉獻、不畏艱難、勇于犧牲。從而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也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從未退縮,而是前赴后繼,修渠不止。在忍饑挨餓,吃糠咽菜,設備落后的情況下,歷時6年終于修建了人間奇跡—紅旗渠,造福了子孫后代。
其四,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啟迪,催人奮進。一個單位更需要這種紅旗渠精神,現在的條件好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減弱,紅旗渠精神體現的是林縣人的一種本色,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愿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2
周末,學校組織我們去電影院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這部影片,看過之后,在我腦海里留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幾個字,并且明白了其中含義。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修渠人名叫石天林,他在六十年代修建紅旗渠的感人故事。當年,他不顧個人危險去救困在洞里的同事,而自己卻也被困住了;為了修渠而失去了心愛的姑娘。后來,隨兒子移居海外,聽聞楊貴書記逝世的消息而歸心似箭,回到家鄉,想要重走紅旗渠。
看電影的時候,我聽到了一句讓我十分震驚的話“林縣人一輩子只洗三次臉,出生時洗一次,成親時洗一次,死去時洗一次”。為了改變當時的現狀,后來在楊貴書記的領導下,石天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打通了給林縣人民帶來幸福的生命之源——紅旗渠,從此,林縣人民徹底擺脫了缺水的困難。雖然我們現在有水了,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忘記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水源,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
以前,我一直以為,紅旗渠就是一個旅游景點,很多人都慕名而來,不由得就很自豪。看過電影之后,我徹底改變了之前的觀念,紅旗渠之所以名揚中外,并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景點,她的背后是一種時代精神,一種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就是獨一無二的“紅旗渠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發揚先輩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學生,做文明公民。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3
昨晚,在紹興大劇院觀摩了由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跡——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斗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河南話劇院創排這臺氣勢恢宏的史詩般作品,是對民族精神的張揚,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對英雄主義的禮贊 。
我小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說太行山區缺水,一個小媳婦千難萬險挑來一擔水,卻因病體難支在家門口打翻了水擔,遭到了公公的痛罵,視水如命的小媳婦悔恨難抑,上吊而死。今天這臺戲中,也有一個使人難以置信的情節:當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臉,第一次出生時,第二次結婚時,第三次入殮時。說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沒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戰天斗地的場景,而是把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詮釋,血肉豐滿,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卻又如此的讓人仰視。
一部讓人感動,引人思考的好戲。可惜紹興人不識真貨,劇場內觀者廖廖無幾……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4
有幸能現場觀看大型話劇《紅旗渠》,可謂此生無憾。或許有點夸張,但我想通過這樣的夸張來強調其藝術魅力。不,藝術魅力是其直觀感受,里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值廣泛傳播。
紅旗渠,用林縣人十年鑄就而成的人工渠。修渠過程的辛酸是不曾經歷苦難的我無法體會的。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淺談感受。
當一塊塊祖宗牌位整齊的擺成一排,林縣人民不停磕頭的那一幕,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直討厭革命的劇我瞬間聚精會神。是什么事情讓他們愿意割舍心頭肉,錯過開頭的我不禁深思。原來,修渠得拆掉阻攔的祠堂和房屋。這樣的付出,只為“水到渠成”。
“潔面后涂上自己珍藏許久的胭脂,然后東家串到西家。”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愿望。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對水的渴求,不只是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的夢,更是全林縣人最深切的渴求。嗞嗞,只是為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還有無數英雄為林縣的興旺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但這并未消減林縣人修渠的決心,反而使其更堅定最初的信念。不為什么,只為那些逝去的靈魂得用永樂,讓他們的死變得有意義。死有輕與鴻毛,有重于泰山。為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征)而逝,死又何懼。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無情剝奪。可貴之處在于,他們的家人沒有任何人埋怨領導的修渠舉措,反而更加支持。可見當地人民,對黨和國家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當然,話劇中張貴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詮釋了當時中央領導對民生的關注。張貴不畏權貴,堅守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提倡與效仿的。為解決林縣百姓溫飽,私自動用國庫資源,即使領導批評也未曾動搖。以民為本,把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我想,這就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為人民服務“吧!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5
紅旗渠,一條人工天河,雖沒有長江的'奔流不息,沒有黃河的磅礴氣勢,但卻是林縣人民智慧的結晶,蘊含著林縣人民的精神。紅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驕傲。
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林縣人民的吃水問題,在楊貴書記的領導下,林縣人民準備修渠,將山西漳河的水通過這條渠引到林縣來,改變林縣“十年久旱”的現象。電影中的葉兒說:“林縣人一輩子只洗三次臉,出生時洗一次,成親時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由此可見,當時的林縣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這也是為什么林縣人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建紅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硬著頭皮勇往直前的原因。歷時十年,紅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順著紅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潤了林縣干旱的土地,也滋潤了林縣人民心中的田地。
電影中,當年擔任青年突擊隊隊長的石頭已隨兒子到了國外生活,兒子在國外成家立業,有了孫子和孫女,看似一切都圓滿了。可當他看楊貴書記去世的消息時,他無法忍受內心的悲痛,本就年邁的他因極度的悲痛進了醫院。出院以后,他想回國的念頭愈發強烈,他想回家鄉再看一眼紅旗渠,他想在自己還能動之前再看一眼家鄉和故人。在他的眼中,鄉愁是自己親手修建的紅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沒有忘記紅旗渠,沒有忘記自己曾并肩作戰的故人,可他沒有等到葉兒,葉兒也沒有等到能每天洗臉的那一刻,或許這就是老人內心最大的遺憾了吧。紅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但最本質的還是奉獻與犧牲。為了修建紅旗渠,有八十一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充分體現了這崇高的精神。影片中的馮技術員雖是外鄉人,但他仍為修紅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著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我們應把紅旗渠精神銘記于心,我們都應學會在逆境中頑強生長。我相信,某天我們一定可以笑著面對世界。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生游紅旗渠觀后感范文12-02
小學生看紅旗渠觀后感(精選6篇)12-05
小學生觀看紅旗渠觀后感(精選7篇)12-05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2-05
紅旗渠觀后感600字06-29
紅旗渠觀后感(精選6篇)12-06
《紅旗渠》觀后感(精選7篇)12-06
小學生觀看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2-02
小學生紅旗渠觀后感300字(通用5篇)12-06
紅旗渠的觀后感范文(精選14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