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者》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朗讀者》觀后感1
周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么美好,愿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一季比一季低,倒是時不時的有一些文化類清流綜藝節目博得了更多的眼球。
受眾品味早已開始改變,一貫的套路開始得不到人心,國內的綜藝節目究竟該怎么辦?這創新的道路道阻且長啊!
綜藝節目這么多,質量卻良莠不齊,看的人真是心累。何不這個時候反思一下自身呢?讀信、詩詞,這些不走尋常路的文化類清流綜藝就是很好的證明。
《朗讀者》觀后感2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路上,每到重要的轉折關口,很多人都會停下腳步,回想一下一路走來的那份“初心”,才能更堅定地繼續走下去。作為去年文化類節目中的翹楚,在這個重新出發的重要時刻,《朗讀者》把第二季第一期的主題定為,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遠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變得更好,我要去試試。初心也許是一個簡單的愿望,憑知識改變命運,靠本事贏得榮譽。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和物理系的學者們共同朗讀了一段大學獻給清華大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葉企孫先生以及為中國物理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們。那正是它們的初心之所在,也是他們的治學之道。
丹頂鶴的守護人徐卓以一篇張抗抗的《白色大鳥的故鄉》獻給他的家人。“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龍的那個地方,只是因為那些白色的大鳥——丹頂鶴。”
而姚明作為中國籃協的主席,他對于籃球和運動員這份職業也有不同的理解。對他來說,可能初心并不是獲得地位頭銜,而是最終能夠讓更多人認同,讓大家真的可以去模仿和喜歡的`東西。正如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貴》中所寫的,“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大家所熟知的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后先生更是在現場分享了他年輕的時候的經歷。賣過冰棍兒,做過農活,修過大壩,一直到42歲才開始正式創業。如今已蟬聯多次內地首富的他依然勤勉,“一個人要做點事業,首先要有理想,現在的我應該是不需要再繼續賺錢了吧,我這幾輩子也用不完。但我還在努力工作,只想要為社會為國家做點貢獻。”
最后一位是一直說著陜西話的平凹先生。他自我調侃說不說普通話是因為不普通,董卿老師立馬補了句,終于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普通了,現場笑聲一片。后來談到秦嶺,談到家鄉,談到初心,最后與眾多的朋友一起朗讀了先生的多段作品。這些作品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卻聽得人內心卻波瀾萬丈。文字極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見悲憫。這份真情和悲憫,便是他的初心吧。
整期節目看完,內心感慨萬千。總覺得看不夠似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內心感受太多,凝于心,卻難出于口。《朗讀者》第二季,初心不改,朗讀依舊。而我也愿意追隨它的腳步,不忘初心,不計過往,也將如董卿老師在獲白玉蘭獎的時候所說的那樣,“一往無前,始終如一。”
【《朗讀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讀者》的讀者08-05
《朗讀者》觀后感01-28
《朗讀者》觀后感01-31
《朗讀者》觀后感01-26
讀者觀后感范文04-11
朗讀者的觀后感04-07
朗讀者觀后感05-25
畢歆與王朗的故事01-19
韋朗玉環的歷史典故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