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鄉(xiāng)的節(jié)目為話題的作文
導語:中國的節(jié)日有很多,但不同地方的節(jié)日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的。你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是什么,也讓我們見識一下。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清明》,總會讓人想起清明時節(jié)的莊重氣氛以及孤郁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復蘇的四月清明時節(jié),按照古代的傳統(tǒng)習俗,人們總會在清明這幾天紛紛到山上祭拜祖先、掃墓。每當這時,人們都會攜帶酒食果品、紙錢元寶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后進行一系列的工作祭奠祭祀祖先。在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如此。
我的家鄉(xiāng)在偏遠的農(nóng)村,每當清明節(jié)時,村里每家每戶的掃墓時間都是由家里當家的人所定的,并不一定要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也許是受封建迷信世俗的影響,有些人家還會找當?shù)氐乃忝壬暨x日子,希望以后會有好彩頭家里人平平安安之類的,這也是村里習俗的嚴謹形式,表明了對祖先的尊重。
在挑選好日子之后,家里的女性就會負責到集市上買祭奠所需要的物品,還會在家下廚動手做一些酒肉飯菜以及糕點;之后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裝進草編籃子里,用扁擔挑著上山到達墓地。而男性則負責扛鋤頭、鐵鏟之類的勞動工具,提前上山打掃。
村里的墳墓都是很古老的,經(jīng)過年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有些墳墓甚至裂開了縫,還有被蒙上漆黑的臟東西以及一些坑坑洼洼的斑點。往往到達墓地之后,人們就開始忙活了。在墓碑前的一小塊兒空地上,用草席鋪著,擺上小碗米飯、酒肉、水果、糕點,斟酒只需一半可止。通常都是女人們負責擺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則負責把一張張帶有“福”字的紅貼紙貼在墳墓的每個面以及墓碑上,還會在周圍的樹枝上掛上彩紙。祭祀是很莊重的,一切準備就緒后,便開始拿出紙錢元寶等祭祀品,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爐里點燃焚燒,那時整個山上都籠罩著濃濃的白煙。過后大人和小孩都會分別按照順序先后進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后點燃爆竹,祭祀儀式便在爆竹聲中結束了。
結束之后,人們會找到陰涼的地方坐下來休息,開始吃水果、糕點聊天,聊一些家里的往事,內(nèi)心的感慨,互吐心聲。左鄰右舍還會互送一些家里自制的甜品給對方,而飯菜酒肉則在晚飯時吃完。
我愛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每當這時,我總會想起上一輩的先人,想起爺爺給我說的古老的故事,想起家族的辛酸歷史。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總有一種特別的心情,一種異樣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紛紛揚揚的細雨,而人的思念也因此而綿綿長長。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祀是我們的先輩所流傳下來的一種原始形式,是一種很嚴謹?shù)牧曀,直至今天,清明?jié)習俗依然很盛行。
第二篇: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風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開封,開封節(jié)日民俗有很多,我來跟大家講講吧。
斗雞:是開封人喜愛的一項民間傳統(tǒng)博戲活動。斗雞比賽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雞的選擇、飼養(yǎng)、調(diào)教、訓練,都有一套嚴格、科學的方法,極富樂趣。開封斗雞協(xié)會每逢旅游文化節(jié)日都要舉行斗雞比賽,場面十分熱鬧。
盤鼓:過春節(jié),逢節(jié)慶,打盤鼓,是開封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封盤鼓節(jié)奏性強,套路多變,氣勢宏大。目前,開封有盤鼓隊30余支,每逢元旦、春節(jié)、國慶和文化節(jié)、菊花花會、廟會,都要舉行盤喜表演和比賽。那隆隆的盤鼓聲,豪放的擊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奮。開封盤鼓隊曾赴日本表演,廣受贊譽。
風箏:四月春風放風箏,是開封市民家家戶戶喜愛的活動。開封風箏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制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風箏紛飛,爭奇斗艷。民間藝人制作的工藝風箏、微型風箏,是中外風箏愛好者收藏欣賞的佳品。
夜市:開封夜市久負盛名,位于市中心的鼓樓夜市規(guī)模最大,小吃品種最多。這里的風味小吃,調(diào)制精,風味雅,深受中外賓客的喜愛。“炒涼粉”、“杏仁茶”還曾遠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備受歡迎。如今,逛夜市、品小吃、體味古都民俗風情,已成為游開封的一大樂事。
菊會: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yǎng)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余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jié),滿城金菊盛開,游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tǒng)的菊花花會。
鳥市:養(yǎng)鳥是七朝古都開封的風俗,(www.yuwenmi.com)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點。追溯汴京鳥市的歷史,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從開封養(yǎng)鳥人家留下來的古董上,還可以看出在明代開封的養(yǎng)鳥、買鳥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到了清代,開封的養(yǎng)鳥達到鼎盛時期,鳥市就在大相國寺。
燈會:開封的元宵燈會自宋代以來綿延千年。古都燈會繼承了歷史傳統(tǒng),不斷發(fā)揚光大。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規(guī)模宏大。每當元宵之夜,市內(nèi)造型各異的彩燈比比皆是。整個古城火樹銀花,璀璨奪目。一年一度的燈會,常常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前來觀賞。每年的元宵燈會讓人充分領略“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爛風姿。
廟會:一年一度的東京禹王大廟會是展示開封民間藝術的大舞臺,也是品嘗開封風味小吃的好去處1993年,開封恢復了“東京禹王大廟會”這一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廟會期間不僅有民間祭祀活動,而且還有舞獅、盤鼓、旱船、踩高蹺、吹嗩吶、豫劇、京劇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表演及風味小吃、旅游商品展賣活動。
第三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www.yuwenmi.com)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 把它卷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diào)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蓳u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