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糖瓜和關東糖的區別是什么
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灶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關東糖供著,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么一句歇后語:“灶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民俗
河南民間講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灶,全家都來到”的俗諺。祭灶時,凡在外的人都要趕回。豫東等地,選在祭灶節認了干親的干兒、干女,也要攜帶灶糖、燒餅、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雞來參加干娘家的祭灶儀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員。
河南人祭灶歷來由男人主祭,民間傳說,月亮屬陰,灶君屬陽,故“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但安陽等地,也有家庭主婦主祭者。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條、白菜、海帶等作成“祭灶湯),端至老灶爺牌位前,然后再供上用糖糊或麥糖飴制成的芝麻酥,稱“祭灶糖”,因“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故于祀時以糖餅粘神口使勿言”。有的還烙制十八個火燒,并用公雞一只,夾其兩翼,放在灶神前,同時將一些草、豆放在一邊以“秣神馬”。祭灶時,主祭者先將酒灑在雞冠上,然后,燃香、燭于神案前,并燃放鞭炮,祭者口念禱詞,其內容多種多樣,均為求助祈福之語。禱告畢,將灶神像從墻上揭下,用灶糖輕輕在其嘴上抹一下,置于紙馬上焚燒,同時高呼“送灶爺騎馬升天”,祭祀便告結束。
因此,在祭灶君時,便要跪在灶君面前,口中念念有詞,當面進行禱告,高誦《祭灶謠》,其謠曰:“灶王爺爺你聽著,廚房里你見天瞄著過。我頓頓省吃又儉喝,拋米撒面是一時錯。爐窩里骯臟是娃哩多,你老人家可得擔待著。這糖瓜吃不了全拿著,捎給玉皇大帝嘗一嘗。我這里與你把頭磕,上天去可要與我把好話說。初一你早點回來別耽擱,到咱家吃我蒸的棗山饃。”
禱告完畢,主婦要將灶君像慢慢揭下來用火燒掉,表示灶君已經上天。直到除夕晚上,再將新灶君像貼上去,算是另一年的開始。雖然這種祭灶活動大多數家庭已不再奉行此禮,但臘月二十三吃麻糖的習俗卻一直保留到了。
祭灶后,全家老幼便一起享用祭灶糖、餅和共進晚餐。在河南上蔡等地,所進晚餐多用面條等素食,不食葷腥,講究吃得越多越好,俗稱“填倉”。
糖瓜和關東糖的區別
"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粘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特點
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糖瓜好吃但不宜多吃!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和關東糖的區別是什么】相關文章: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02-25
二十三糖瓜粘的傳說02-25
“二十三,糖瓜粘”的來歷和傳說01-25
二十三糖瓜粘歌謠作文01-26
二十三糖瓜粘兒歌大全02-10
小年臘月二十三糖瓜粘02-08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的傳說02-25
二十三糖瓜粘制作過程02-25
二十三糖瓜粘順口溜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