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記憶精選作文
有時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會被我們記住,但有的時候,家中那平撲的食物可能會被我們銘記在心。下面我們來看看舌尖上的記憶精選作文,歡迎閱讀借鑒。
【篇一:舌尖上的記憶】
人很多的記憶都和味覺聯系在一起,而味覺的記憶會是內在的感受,因而也會更長久些。從小到大,舌尖上也積累了些許細碎的滋味,駐扎在記憶中。每當到了某個時候就會跳出來,勾起你記憶深處的記憶,勾著你去回味、去尋找、去想念。
孩提記憶里,那時天天想著的就是糖果了。那味兒酸酸甜甜的,吃上甚是甜蜜。還有那糖紙,五顏六色的,那時像還當收藏來著,但是現在已沒有了,想必是物是人非……
還記得,小時候想吃糖想得要命,一天到晚都想著,什么水果糖、奶糖、棒棒糖、巧克力等等都嘗了個遍。正因如此,惹來爸不少責罵,一本正經地跟我說:“少吃點糖,小心蛀牙。”那時的我不太懂什么蛀牙,只見父母嚴肅認真的神態便覺得蛀牙一定是什么壞東西,我一聽這話便覺得渾身發冷,可嚇了一跳,要是蛀牙了,以后可怎么吃糖呀。所以我不再吃糖成癡,學會克制,以至于現在的我幾乎不怎么碰糖,只是在妹妹買糖回來時吃上一顆,原因么,也許是漸漸地長大,會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比如純真……
糖果的味道已駐扎在記憶中,每當再次品嘗時,童年的味道也隨之出現,然后勾起童年往事。回味著,留戀著……
如果你從不曾嘗過糖果的美味,那你也就不會惦記它的味道。
可是正因為已經知道它有多好,所以才會更舍不得忘掉。
【篇二:舌尖上的記憶】
在我的各種愛好中,“吃”是一大愛好,喜歡搜羅各種美食,即使搜到一幅“美食圖”也是樂的。對于“吃”的記憶也是敏銳的。放假了,有時間會回到以前常去的“美食店”或小學門口去找尋記憶里的味道。嘗的是味道,品的是時光。
小的時候還是更喜歡咸的味道。讓我垂涎的是小學門口一位大叔賣的雞蛋卷餅。那餅煎得焦黃焦黃,里面裹點蔬菜加點火腿,再一卷起,撒上蔥花,滴上香油。不管怎么看,都令人口水直流。再配上下午放學的悠閑時光,絕對的幸福。背著書包,手拿金黃可物。一邊吃一邊悠回家。煩惱、憂愁就這樣一跳一跳的撒在路上。還有,賣臭豆腐的,雖然家長一再告誡不衛生,但是一看見它們,那些叮囑就化成了耳邊的風。賣臭豆腐的是個老奶奶,真是十分慈祥。對小孩子很和氣,賣的臭豆腐也質量上乘,炸得外焦里嫩,五毛錢三片。買一碗五毛的足夠了,拌上辣椒。這一碗快樂就是我的了。嘩……這樣想還有好多,賣炒粉的、賣豆皮飯的、拌菜……全部一下子在頭腦中復活起來了。真想一一找他們來敘敘舊,可它們太調皮了,誰也不肯出來見我一面。一定是它們以為我忘了,所以他們不肯來見我了。
記憶里“甜的味道”也不少。
一到夏天,門口就有一個蹬著三輪車賣冰淇淋的小伙子。價格也是極為便宜的,五毛一杯。他有一個白色大箱子,一打開蓋子里面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冰淇淋,不同的顏色是不同的味道。小孩子喜歡什么色,他就用圓勺子在那一塊刮幾下,一個好看的大圓球就出來了。在炎炎夏日下,端著一杯小圓球躲著太陽,是別有一種樂趣的。秋天與冬天,門口會有賣烤煎餅與小蛋糕,這個看上去高級一些,所以是一塊錢一袋。小蛋糕小小的,胖胖的,裝在袋子里鼓鼓的一滿袋,滿足感迅速將心充滿,一口一個,十分爽呀。偶爾也會買一兩支棉花糖,白白的圍滿竹簽一群,好像精靈飛速旋轉留下的軌跡。只是吃的時候有點麻煩,總是一臉的糖,黏黏的回家。快樂被我黏在臉上,招搖過市,妖魔鬼怪絕不敢靠近的。有這些吃的,當然也少不了各色糖,圓球大粒泡泡糖,狗骨頭糖,石頭糖,大支黑色的糖……全圍著我手拉手的轉呀轉。
慢慢地,我長大了,而這些賣各類小吃的大部分也消失了。有的被城管隊的大叔嚇走了;有的嫌小本經營,沒什么賺頭吧;還有幾家殘存的也多偷工減料,失去了昔日的美味。我只能在記憶中來回味這甜美的味道了,也追憶著那快樂的時光。
【篇三:舌尖上的記憶】
學著說出我愛她。——題記
總有許多馨香不走,在舌尖停留,在心底永駐。
擦擦嘴角剩余的湯汁,幸福地說:“媽媽我還要!”于是抱著大碗的“青風雪語”,又閉上眼睛享受,享受這媽媽的味道。
“青風雪語”,是媽媽一例拿手湯的名字,乍一看是一片湖水,靜謐而又好像極了一處神袛,像充滿秘密。近看像一片仙境,星星點點的雪花一沉一浮,帶著小小的綠,帶著小小的綠在朦朧不清的世界里上上下下,如同形影不離的好伙伴,什么時候都是一起。說名字的話,只因為喝的時候常常看地走了神,便叫起來了。很幸福的名字。媽媽聽了也這么說。
我從小就是一個嘴巴很怪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早、中、晚飯就是媽媽最頭疼的事情,不合我的口味我可以一直餓著,所以小時候曾經很瘦。于是,媽媽開始找菜譜,不善于做飯的媽媽為了我開始學習,媽媽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好廚師,而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也愛上了那例“青風雪語”,愛上了那撲鼻而來、帶著溫暖的香氣。
每次捧著一碗湯,摸摸暖暖的肚子,都會想說謝謝,想說媽媽我愛你。可是為什么,為什么開不了口呢?
那么多次的幸福,我都看在眼里:跑完800米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睡,媽媽把我輕輕的叫起,遞來一杯檸檬茶;考試前復習到凌晨,媽媽推開門,端著一杯枸杞雙皮奶;在外面瘋玩回家后無精打采,媽媽拍拍我,拿著一杯加了冰的西瓜米露。媽媽理解我,她用自己的心意充實著我,沒有埋怨,沒有責怪。只是每天不一樣的味道,只是每天都一樣的輕柔。
可能是我已經習慣去接受這樣的愛,可能是我不善表達,或許媽媽也是這樣呢。每天的美麗心意就是媽媽的愛啊。我會期待將來的我,雖然不喜歡被養的白白胖胖,但是我期待,期待這味道一直在,期待有一天,我可以創造出一樣溫暖的味道給媽媽。
融化進說不出的愛。
【篇四:舌尖上的記憶】
有時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會被我們記住,但是有的時候,家中那平撲的食物可能會被我們銘記在心。——題記
從前,我腳一踏進門,喊一聲“我回來了”,迎接我的就是母親那淳樸的笑容和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每當我看著那香氣四溢的美味時,內心就油然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恨不得把它們一掃而光。吸飽了它的香氣,然后美美地端起盤子。將他一股腦兒地吞下,美滋滋地摸著漲鼓鼓的肚子,懷著滿心歡喜,到書桌旁開始做作業。每天,我就懷著這樣喜悅的心情迎接每個晚上的作業。
但是,同樣的東西,吃多總會膩的,我開始抱怨母親做的菜、拒絕這些我從前認為的佳肴。
有一次,我去外地旅游。據朋友說,這個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去此地游玩,不品嘗此地的名小吃等于白來。于是我決定去看看朋友們所謂的名小吃。來到小吃一條街,看著琳瑯滿目的吃食,我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跑到小吃攤前,果斷買下了這個東西嘗一口,那個東西品一品。第一天吃著這些所謂的名小吃,果然不錯,第二天還能夠再品嘗這些吃食,到了第三天這些美食再也勾不起我的興趣了。突然很想吃母親為我做的家鄉菜,恨不能立刻放棄繼續旅游,回家讓母親為我做一大桌子使我現在口水直流的家鄉菜。終于,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看著久違的家鄉菜,心中不覺一震。聞著那濃郁的香味,眼中那渾濁的眼珠也突然明亮了起來,看著那鮮亮的菜肴,我禁不住迅速拿起筷子,風卷殘云般把菜送往嘴里,隱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激動又被激發了出來。我忽然領悟到,原來我舌尖上碰撞的不僅僅是美食,而是對母親的記憶,對家的思念呀!舌尖碰撞著美味的菜,我內心里那份對母親的回憶也漸漸漲了出來,溢到了心頭。
舌尖上與母親做的菜的碰撞,并非只感受到美味,還有我對母親那愛和寵的濃濃的思念。這種思念,就好像夢寐以求的食物一樣,在舌尖上回味無窮。
【篇五:舌尖上的記憶】
最近迷上了中央臺播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部紀錄片能拍得這樣的活色生香,溫情脈脈,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水平。
《舌尖上的中國》是美食獻給普通勞動者的頌歌,沒有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只是對食物最樸素細致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系的微妙理解,悄然傳達出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勞動中所產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覺審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夠勾起觀者的濃濃思鄉之情。而這一切,都使這部紀錄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感召。
在自然的饋贈里,展現的畫面是卓瑪與媽媽步行進入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采摘松茸,圣武和茂榮在嘉魚縣用雙手挖蓮藕,浙江老包挖掘竹筍……他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采集,撿拾,挖掘,捕撈自然的饋贈,來延續著家庭的命脈,這些勞動人民最本色最真實的生活場景與狀態,讓人看了親切又溫暖。
時間的味道是記憶的味道,記憶里,飄著父親烹飪食物的香味。小時候,父親在我眼里是偉大且多才多藝的。他會種花,會唱戲,會縫紉,會織衣,會享飪。父親最擅長做大煮干絲和紅燒獅子頭。大煮干絲,是最最家常的一道菜,細細的干絲,配上青菜,冬筍,胡蘿卜,黑木耳,火腿,蝦米,用雞湯煮開,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圍著飯桌,開開心心地吃起飯來。入冬后,父親開始忙著腌制咸肉和咸魚。臨近年末,父親又忙著蒸饅頭,年糕。整個臘月里,飄浮著臘肉香與饅頭的甜香。
成年后,我獨自去上海工作,在異地他鄉,經常懷念家里的食物。自己也經常會做飯,只有一個人孤零零地吃飯,常常食而不香,索然無味。每次回家,都會帶上父親腌制的咸貨和他親手做的肉圓。咸肉燒青菜,紅燒肉圓,每一頓樸素的飯菜,我都吃得那么香甜和滿足。有了父親烹飪和制作的食物,再寡淡的日子,也變得富足且有滋有味。
而今,我也身為人母,有了孩子,因為工作忙碌,并不時常下廚房烹飪做飯。所幸有婆婆操持著家中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圍著飯桌,吃著可口飯菜,其樂融融。家所呈現的溫馨,隨著這份舌尖上的記憶,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篇六:那些年,留在我舌尖上的記憶】
一個周末初冬的晚上,華燈初上,天空中星光閃爍,晚云被燈光星光折射,如籠起的輕煙,朦朦朧朧,使一切變得神秘起來。萬達逛完街,走在這樣柔和的夜色中,有如入仙境的感覺。
走近小區入口,在門口的右側,見有幾個人圍著個火光,嘰嘰喳喳,隨即聞到了煤炭燃過后的特殊香味,“是爆米花”!我馬上反應過來,走到跟前,見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正在忙活,沒爆上的挨個排著隊,于是決定趕緊回家拿米也來爆米花。
等我拿好米過來,還有三個人在候著,老人說,你現在來馬上就能夠輪上了,剛才人多的時候有人要等一個多小時呢。話畢,不再言語,見他左手拉風箱,右手搖著熏得烏黑的裝爆米花的圓鐵鍋,不時用火鉗捅捅爐子讓火更旺些。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在大家焦急的期盼中,老人終于用一種高深莫測的表情看了看儀表說“好了”,接著就直起身,支起一個用到處都是小孔的油桶做成的接爆米花的筒子。惶恐中,只聽“嘣”的一聲爆響,煙霧彌漫,香噴噴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爐了,頓時空氣中彌漫著爆米花的誘人香氣。
這個爆米花的人還要做米花糖,老人把米花鍋換成炒菜鍋,放上白沙糖熬上,來回用鏟子攪著,等熬成糖稀,倒上米花,麻利地攪拌,然后迅速倒在推車上一個淺木框里,用一根寬木板用力壓平,再用刀切片,一塊塊長方形的米花糖就做好了。
終于輪到我了,老人把我的米裝入米花鍋里,不緊不慢搖著風箱,這是一個飽經風霜滿臉滿手黝黑的勤勞者,臉上泛著黑黝黝的亮光,因為長時間的忙碌,嘴唇已干裂,晚飯還沒顧得上吃……正想著,老人起身說好了。等到我把米花裝入袋后,迫不及待抓上一把滾燙醇香的爆米花放到嘴里,慢慢含化,那香甜的味道很快傳遍全身,升騰起一種幸福的滿足感。
回家后,激動地把米花送到孩子跟前,讓她趕緊嘗嘗,孩子怪異地看著我,搖搖頭,說了句我才不吃這個呢。我悻悻地走出她的房間,90后哪里懂得,我吃的不是爆米花,是對我兒時零食的記憶。
那些我孩提的日子,食物奇缺,小小的肚子有無限容量,只是能夠裝的食物實在太少,一日三餐后,更別說零食了,就是有,也不過是煮熟的農產品,如山芋,土豆,黃豆等,就這些也是不常有的,不似現在那五花八門的'零食。沒有選擇的,我喜愛上了爆米花。
爆米花也不常有,只在臨近春節時,才會有一位老人拉著裝有爆米花鍋的架子車到村里來。老人在村頭支起爆米花鍋時,小伙伴們便飛快地跑回家,然后向大人要一毛或兩毛,舀上一碗大米,飛奔到老人身旁,自覺地排起長長的隊伍。老人隨身帶著一個缸子作為計量器具,一毛錢便可爆一缸兒的爆米花。當然可爆的還有蠶豆,黃豆,玉米。因為年關臨近,大人也特別大方,由著孩子多爆幾鍋。年三十晚,母親還會用米花糖熬稀,做一些米花糖,我因不喜甜食,更愛米花。
米花除了干吃外,也可以沖開水泡著吃,遇熱水后米花便變的柔軟起來,吃在嘴里糯糯香香的,更有飽感。
后來分田到戶后,糧食比原來多起來了,每年吃爆米花的次數也多起來了,每次總能夠吃個夠,這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痛快。
高中上的是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后常常肚子餓得惶惶的,又沒有多余的錢買零食,一日上街發現街上有爆米花的,于是常常帶上大米上街爆米花,帶回宿舍當夜宵。因此晚自習結束大家回到宿舍躺在床上集體吃爆米花是一大奇觀。高中三年到底吃了多少爆米花已無法統計,但是爆米花解了我的饑餓倒是真真確確的。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爆米花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如今,大街上也已很少看到傳統爆米花的身影。商店里出售的爆米花,顏色雖然好看,聞著有一股奶油的甜香,吃起來卻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是因為一切來得太豐富,來不及品嘗和消化?還是一切來得太簡單,少了那份等待和憧憬?
【篇七:舌尖上的記憶】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彌漫著濃濃的年味。火紅的燈籠掛滿街頭,熱鬧的鞭炮聲不絕于耳,吉祥的春聯掛滿門簾……好不熱鬧!
小時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籠,年就到了。那時候外婆的身體還算硬朗,每逢過年她總要親自蒸上幾籠年糕,寓意來年步步高升,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記憶。
臘月里,黎明總是姍姍來遲,我與外婆來到街上磨米漿時,天還未亮透。但這絲毫不削減鎮上鄉親們采購年貨的熱情——絡絡不絕的行人和三輪車將古老的小鎮擠得水泄不通。吆喝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來。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將裝有米漿的布袋牢牢壓緊,等到第二天水擠干了,外婆把已成塊的糯米團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紅糖、花生、紅棗等配料。經過反復的揉捏,讓紅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團里,直到糯米團變得更有韌性時,尚可將其倒入鋪好年糕葉的蒸籠里蒸煮了。
這時候,外婆終于能夠揩揩汗,靠在沙發上稍適休息。這時候,外婆總是多年如一日地為我講述她與年糕的故事。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她就幫助母親制作年糕。在那個沒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夠吃到一塊年糕,便是外婆極大地快樂。“那時候姐妹多,都是搶著吃哩!”說著,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或許是一種特殊的情結吧,每當外婆說到自己制作年糕,總是喜上眉梢,印滿褶子的臉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當我說起最愛吃她蒸的年糕,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尋著淡淡的香氣,外婆走進廚房,揭開鍋蓋,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紅棗,并遞了幾顆給我:“紅紅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噥著,滿心歡喜。沒多久,年糕起鍋了,外婆切下一塊,盛進我碗里,我夾起它,咬下一口,軟軟的,夾帶著一絲清甜,一股濃濃的愛。粘糯可口的年糕喚醒了我每一個味蕾,往昔的記憶又一擁而上。紅糖香、糯米香、棗香、還有淳樸的葉香,一齊蕩漾在唇齒間,頓時帶來味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為了滿足兒孫的喜好,為了將這份味道傳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會雷打不動地蒸上幾籠年糕。而她,卻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沒有品嘗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夠將其永遠化成回憶了……
有人說,一種味道,便可喚醒一種記憶。如今,我總算領悟了這句話的道理,為何我對這年糕有著深深的眷念?原來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隱藏著外婆對習俗的傳承,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延續呢?
【篇八:舌尖上的記憶】
民以食為天,吃總是和我們息息相關,不論是全聚德烤鴨還是慶豐小籠包都無一例外獲得了極高的贊賞。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對美味的享受都概莫能外。可見吃的誘惑如此之大。
當然,我也不例外,從小就特別喜歡吃,媽媽親切地叫我“吃貨”,無論是西餐還是中餐,我都想盡辦法盡量滿足自己的食欲,不肯讓自己的嘴巴受一點委屈。可是,沒有想到有時候吃也會帶給我難以泯滅的記憶。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喜歡吃各種小吃,在媽媽的眼里都是垃圾食品,那是需要嚴格禁止的,可是在我的嘴里都是美味。每當放學之后我就背著媽媽走一路吃一路。
當然,我還與一個志同道合的舅舅,他對吃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所以我免不了跟著他享口福。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玩,他興高采烈地說,舅舅帶你去吃好的。我自然很開心,他也知道我媽媽對我吃外面的食物很反對,他就三令五申,吃過之后不許告訴媽媽,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沒有想到舅舅把我帶到了賣小吃的攤點上,居然要了兩份炒撥拉,這可是當地的一道特色小吃啊,我還從來沒有吃過,因為媽媽對這樣的小吃是堅決抵制的,其實我早就想品嘗下那個鐵板上煙霧繚繞中的美味了。我吃了一塊,味道很鮮美,據舅舅說,炒的都是動物的內臟,我也早就把媽媽的叮囑丟到腦后了,尤其是孜然的味道更是激起了我的食欲,再加上舅舅的殷勤,兩個人可是吃嗨了,也許那時候的開心更是襯托了日后的傷心吧。
晚上回到家,對白天的所作所為閉口不提,誰知道到了半夜我的肚子疼得直打滾,媽媽一直給我揉著,以為吃壞了肚子,到了后半夜腿上居然陸陸續續起了好多紅色的小點,這可是把媽媽嚇壞了,她質問我是不是亂吃了東西,開始我還想守口如瓶,可是面對媽媽的眼睛,我還是亂了陣腳,最后忍痛出賣了盟友。媽媽一聽很是生氣,打通了舅舅的電話就是一頓痛罵,舅舅自知理虧,連夜開車把我送進了醫院。
到了醫院,媽媽和舅舅連忙掛號,帶我做各種檢查,舅舅的眼里也寫滿了內疚。經過醫生的診斷我得了過敏性紫癜,第二天做了過敏原,我居然對好多調料過敏,我才知道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隨便吃的。
媽媽的朋友的女兒得過這種疾病,已經是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好幾年都沒有治好。媽媽每天晚上抱著我腳丫子長夜漫漫徹夜難眠,有時候我醒來,還看到媽媽在燈下雙眉緊鎖,我心里也說不出的悔恨。
這種疾病,醫生對飲食嚴格限制,我不能吃任何肉類,不能喝任何飲料,于是我的伙食每天只有孤零零的土豆絲和單調的素面條,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三個月,素食吃得讓我反胃。當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上一碗牛肉面,吃一個雞腿。媽媽說,有一天晚上睡夢中居然喊著牛肉面,媽媽都聽得心酸了。
病情好轉之后,我去吃牛肉面,盡管還不能放蔥花,不能吃蒜苗,可是我感覺確實是美味,我好像是一個饑民一樣,橫掃了整碗牛肉面,連湯都一點不剩。那一瞬間,我才知道健康是多么重要。從那以后,我也開始忌口了,因為我的健康就在媽媽的心上。
在中國,黑心商人如此之多,今天是毒大米,明天是假羊肉,舌尖上的美味,同時也是舌尖上的隱患啊!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舌尖上的記憶08-28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06-09
舌尖上的記憶的作文08-13
關于舌尖上的記憶的作文09-18
舌尖上的記憶優秀作文11-15
舌尖上的記憶初中作文06-09
【熱】舌尖上的記憶作文09-23
【薦】舌尖上的記憶作文02-18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熱門】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