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的作文
1湖北省基于科技進步的循環經濟發展環境
公眾對環保的渴求為我國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及產品綠色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湖北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科技進步助力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頗受市場青睞,激發企業以科技進步節能降耗、改進傳統工藝,開展清潔生產,生產綠色產品,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城鄉居民可觀的消費潛力讓循環經濟諸多行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充分顯現。從單個企業、產業集群到生態化循環產業鏈,湖北省均充分利用規模經濟與巨大的內需市場優勢發展循環經濟。
2科技進步促進湖北循環經濟發展概況
湖北省依托11家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89家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取得了循環經濟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涌現出了大批循環經濟型骨干企業。全省2013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1500億元,2014年上半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循環經濟型企業超過200家,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超過700億元,循環經濟型產業已成為湖北省新興的千億支柱產業。
2.1科技進步成為循環型工業體系加速器
湖北省推行循環性生產方式,積極促進節能減排,節能減排與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面完成。鋼鐵、汽車、石化等支柱型產業和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帶動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工程;技術革新提升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三廢得到了有效遏制。技術革新推進園區循環改造,形成了協作共享的循環經濟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市場鏈和服務鏈。以創新驅動加快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加快產業領域內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引導產業轉移與承接。促進工業要素資源有效配置,推進工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產業良性發展。
2.2科技進步成為循環型農業體系的助推器
湖北省農業循環經濟領域的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農業立體種植、秸稈綜合利用、土地用養結合、農業生物技術及轉基因技術領域成果顯著,太陽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迅速普及。農業綠色技術、節水節地等資源節約技術、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技術、小型分散污染物處理技術、農村清潔能源技術應用廣泛。新產業技術革命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優化了勞動、土地和資本等要素組合,帶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科技進步增強了農業自主創新能力,降低了生態環境危害,有利于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建設。
2.3科技進步成為城市循環經濟發動機
圍繞“兩型”社會建設,湖北省正依靠科技進步打造兩型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著力構建都市循環型工農業體系及循環型服務業體系。在生態城市創建中,湖北省被國家列為生態省建設試點,中法合作共建的可持續生態新城項目落戶湖北。各城市以科技進步為載體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產業、生態環境質量、生態景觀、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等生態工程建設與公共管理、城市服務、人口資源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同時,借助科技進步、頂層設計與重點示范齊頭并進,以武漢市為重點,分階段實施、滾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能特色產業基地,完善智慧城市物質支撐體系;強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電子社區的管理及服務,湖北省智慧應用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2.4科技進步優化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湖北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優先發展循環型服務業。發揮九省通衢交通優勢,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技術應用推進服務主體綠色化、服務過程清潔化。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宜昌三峽物流園等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武漢等地的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文化旅游、金融業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科技進步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知識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引導服務業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湖北省已形成生態環境感知、環境污染監控、生態輿情監督、綠色交通監管、公共設施監控等智能互聯感知網絡,武漢市已建立應急聯動系統和生態園區、綠色社區及個人服務系統。
2.5科技進步強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湖北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支點。全省依據循環經濟發展需求,圍繞新信息技術、光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襄陽、宜昌、孝感等國家高新區建設為龍頭,以荊門等省級高新區為輻射,突破技術瓶頸,提高產業附加值,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在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等領域相繼實施了多個省重大科技專項;爭取中央財政資金,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集中示范應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等。以建設科技產業基地為基點,打造18條省內特有的激光、光通信及器件、數控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循環鏈,延伸構建創新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科技進步使面向循環經濟的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向規模化、縱深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
2.6科技進步完善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湖北省穩步發展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重視資源循環產業集群式發展,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示范項目有序進行,探索出點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網絡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2013年全省實現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2475萬t,替代標煤約600萬t,替代木材約9000萬m3,減少碳排放500萬t;回收利用廢鋼鐵850萬t,可替代鐵礦石1000萬t以上。目前,全省已打造6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核心聚集區,武漢城市礦產交易網絡平臺促進碳減排及排污權交易創新。許多企業機關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工程、再制造產業化工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設工程、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工程及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示范推廣工程,努力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最大化和廢物零排放。
2.7科技進步使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強勁
科技進步已成為湖北省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各地根據資源稟賦條件、區域產業結構演進差異、循環利用產業獨特定位及各自市場優勢,因地制宜開展循環經濟建設。以循環利用產業聚集鞏固為基礎,以科技創新工程及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為重點,促進國家級、省級原始創新基地建設,推動企業、社會、城市和生態環境4種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協調發展。湖北專門實施科技培育工程、科技轉化工程和科技載體工程,各行各業規模化、鏈條化、集群化承接產業轉移,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資源效率提升推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
3基于科技進步的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障礙
3.1循環經濟型企業技術創新溢出有限
企業是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微觀基礎,但湖北省多數企業并未真正成為循環經濟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及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在循環經濟科技創新活動中,國際技術溢出、國內技術溢出、行業間技術溢出、行業內技術溢出均明顯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圍繞清潔生產、節能降耗、資源節約及回收利用等方面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多,缺乏獨步全國或全球的技術及產品優勢,企業原始創新、引進創新、集成創新互動并進的局面有待形成。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不佳,已有循環經濟型技術及產品不具備從國內溢出到國外的實力,導致循環經濟技術收益率不高,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溢出未成為企業效益提升的主渠道。
3.2循環經濟型科技人才不足
循環經濟創新型人才總量少且整體水平不高,人才優勢未轉換成循環經濟發展優勢。已有科技人才技能欠缺、平而不尖,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技術領軍人才屈指可數,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骨干力量和高績效優秀團隊數量不多。全省循環經濟類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區域差異明顯,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大中城市、發達地區和龍頭企業人才輩出,中小城市、中小企業、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循環經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人才外流較嚴重,循環經濟領域后備人才明顯不足,人才創業環境、發展環境及生活環境有待優化。
3.3企業間面向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聯盟有待完善
湖北省企業間已形成激光加工、光纖材料等國家級技術創新聯盟2家,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家,精密制造、智能交通及其它各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7家。但由于目標架構、技術路線、資源整合等方面不協調或不匹配等原因,一些聯盟形同虛設,循環經濟關鍵技術主要靠少數大型企業單兵作戰,企業間聯合攻關局面尚未形成。企業技術創新聯盟不能為技術攻關、產業鏈延伸等提供持續的技術積累,導致國內企業及產業多處于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技術創新聯盟對企業技術進步的貢獻不突出。
3.4循環經濟發展缺乏多元化科技投入
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單一,效率不高,覆蓋面窄,只有少數單位受益。政府投入未及時向引導基金轉變,常以行政審批手段將財政撥款用于單個企業而非公共平臺。對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大,偏好于資助國家戰略層面的項目和核心共性技術及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研發。企業面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窘境,許多企業自籌資金不足,面臨金融機構惜貸、民間融資難、外資或風險投資扶持力度弱、互聯網金融貸款慢等難題。以XX資助為引導、企業資金投入為根本、金融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尚未形成。
4基于科技進步的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策略
4.1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高循環經濟型技術創新溢出水平
科學的基本任務不是積累與整理知識,而是對自然與歷史的真理空間不斷開拓。基礎科學研究是科技進步之源,是提高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產出和溢出水平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尊重基礎研究規律,打破急功近利的思維定勢。政府應以戰略眼光對基礎研究進行超前部署。努力追蹤科技發展前沿和循環經濟市場需求,力保科研規劃及資助與高科技變化相適應;加大基礎研究資金支持力度,優先資助具有戰略前瞻性、全局帶動性的循環經濟基礎研究,使基礎研究引領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政府還應優化配置基礎研究資助模式,擴大基礎研究投入比例。提高基礎研究中競爭性項目的資助力度,協調競爭性支持與穩定性支持的比例;扶持國家各類實驗室及科學研究中心等基礎設施及人才隊伍建設,使科學家全身心地投入基礎研究。加強多學科人才的交叉融合,推動多學科合作研究,鼓勵國際交流,全力構建符合大數據、大科學時代的高水平基礎研究體系。
4.2加快湖北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一是創建湖北省特色循環經濟技術體系。組建省級核心技術及行業共性技術研究機構,強化循環經濟技術組合、技術集成、技術平臺及成果轉化,加快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重組應用。大力發展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優先發展多學科交織、跨行業共進的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依托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推動長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管理與服務創新,完善循環經濟技術體系;二是構建動態高效、基于大數據的循環經濟技術平臺。融合大數據、智能生產和無線網絡等新技術,強化循環經濟技術平臺建設,為循環經濟領域內數據規模快速擴展及類型不斷增長的技術產品提供新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借此技術平臺合理配置循環經濟科技資源,重塑循環經濟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三是構建系統科學的循環經濟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循環經濟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普及,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國際、國內循環經濟技術標準,引導企業按標準化組織生產。探索適合湖北省情和企業實情的標準化管理模式,改變循環經濟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產品標準及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標準匱乏的現狀,依托標準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4.3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勁提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企業循環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湖北省各級政府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供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使企業成為循環經濟領域內的'技術創新主體、研發投入主體和成果應用主體。另外,企業要把資源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及利益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爭當技術創新主體;將對資源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利益納入企業文化建設范疇,合理配置技術資源,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戰略,構建以自主創新為主、跟隨模仿創新為輔的循環經濟技術路線,切實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發展。企業應借助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對技術研發路徑、技術要素組合、其它創新要素進行合理配置,發展順應市場需求的技術、產品及服務,打造與市場需求相一致的技術鏈、供應鏈及產業鏈。
4.4構建多樣化跨國技術創新聯盟
湖北省各企業要明確產學研合作方向,組建多元化跨國技術創新聯盟,使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突破重點國別與地區,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構建多學科、多領域、多部門,橫跨國內外的產學研合作聯盟。根據循環經濟各類項目或技術要求,依托國內外循環經濟產業園、科技園、生態工業園或高新技術開發區,與國內外其它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技術中心建立科技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技術開發及技術創新活動;形成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實現產品技術、服務供應鏈的耦合。依托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縱連橫與“走出去”和“請進來”,企業持續吸納海內外科技創新資源,開展全球化產學研合作,實現企業自有資源與海內外先進科技資源的對接,互補技術資源,分散研發風險,降低研發成本,獲得規模創新效應。
4.5建立科學公正的技術評價指標體系
一是設立科學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評價指標及其分類化標準。湖北應遵循3R原則,結合國家制訂的重點領域循環經濟清單,借助先進的技術指標、評價參數及統計數據,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法和生態效率法鑒定技術優劣,提高技術早期預警與防控能力,以前瞻性、可操作性強的技術評估體系推動完善循環經濟整體評價標準體系;二是將循環經濟技術評估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借助法律法規明確技術評估及相應機構的職責權限,使循環經濟技術評估工作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動循環經濟項目評估及準入制度建設;三是強化循環經濟技術評估主體建設,培養高水平技術咨詢師、技術評估師、評估機構等。努力培養熟練掌握國內外先進評估標準、評估方法和專業化運作模式的人才,扶持循環經濟技術評估機構發展壯大,盡早結束目前國際技術評估機構一統我國評估界天下的窘況。
4.6加強循環經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開發體系。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型科技人才分類培養,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成果參股分紅,以項目形式投入市場運營,創建科技人才“項目+團隊+市場”的開發模式,完善科技人才引進及服務保障體系;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務體系。建立科技人才協同聯動機制,做好科技人才、科研單位與市場的“對接服務”。加大對循環經濟領域科技人才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試點成立企業科技人才區域聯盟,整合區域人才資源,打造強有力的科技人才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強化高校、科研院所對科技人才的服務意識,遴選優秀科技人才深入企業、市場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學規范的目標績效評估系統,完善保障機制;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優化科技人才評價長效機制,創新科技人才信息交流平臺,引入市場考評和社會考評體系;加大對國內外高水平科技人才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考評和項目資助公開力度;增加財政支出,獎勵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科技創新項目及科研單位;加大科技人才反腐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科技人才推進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4.7完善循環經濟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
一是實現湖北省科技投入結構多元化與資源的合理配置。改革現有財政資金投入管理模式,以“項目+團隊+市場”的人才開發模式為借鑒,分類別、分階段、分平臺進行資金投入,輔以資助補貼激勵等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份額;促進金融服務政策制定及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搭建中小企業技術融資平臺,設立科技投入基金,確保科技投入向高新技術企業、循環經濟型產業及技術院、湖北科技人才體系建設傾斜。二是強化湖北企業技術投入的主體地位。加快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引導與服務,施行項目投入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服務,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者、執行者和受益者。三是優化湖北科技投入風險評估制度。健全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對科技投入各主體的風險評估及補償制度,切實提升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主體投入的積極性。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活動,盤活全社會的科技投入要素。
【科技進步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的作文】相關文章:
科技進步作文03-15
科技進步的作文08-24
寫科技進步的作文09-05
科技進步的利與弊作文08-23
感恩科技進步作文08-21
循環的風景作文05-22
科技進步的利與弊作文2篇06-18
單曲循環作文范文08-31
高中作文單曲循環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