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作文集合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典故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歷史典故作文 篇1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逐日:追趕太陽。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表現了古代人民決心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堅強意志。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語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為使光明永駐人間,翻山越嶺,跨河涉澤,追趕太陽。也不知走了幾千幾萬里,他才追到禺谷(今靈寶秦嶺山下),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熱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黃河、渭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澤里的水。
夸父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陜西潼關以東地區。商朝靈寶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靈寶陽平鎮東南十公里處。現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歷史典故作文 篇2
獻媚者現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歷史典故作文 篇3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閑聊幾句后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么會上竿叫,黃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于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圣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斗艷,便隨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么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么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么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后,辭官回鄉,他特別后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于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歷史典故作文 篇4
事例內容
戰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華夏。
歷史典故作文 篇5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的行尸走肉。
那么,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置一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沒有節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于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說:“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么辦?”荀息說:“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說:“好吧。”就讓荀息帶著兩樣寶貝去賄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余,就打算答應借路。宮之奇勸諫說:“不能答應。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么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著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后又發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里沒有設置節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游,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置這個閘,讓它擋住欲望、貪念、丑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歷史典故作文 篇6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歷史典故作文 篇7
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圣旨”、“領圣旨”、“已得圣旨矣”。至于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闿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
【歷史典故作文集合7篇】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5-31
曲高和寡歷史典故04-06
歷史典故——從善如流12-17
葉公好龍歷史典故11-19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08-31
熟能生巧歷史典故05-21
經典歷史典故04-25
諱疾忌醫歷史典故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