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長征路上一支特別的孤軍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3000余名紅25軍將士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先遣隊”的旗幟,踏上長征之路。我們這支部隊的長征很特殊,自從撤離鄂豫皖蘇區,就一直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系,連遵義會議都不知道,成了一支獨立作戰的孤軍。直到1935年7月,才得知中央紅軍的消息。所以我們叫它孤軍長征。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歷史典故:長征路上一支特別的孤軍,希望讀者喜歡。
歷史典故:長征路上一支特別的孤軍
長征中,我被編入軍政治部機關,任組織科長,后又當宣傳科長。出發那夜,我印完出發《宣言》,躺在稻草鋪上睡不著。心想這次打“遠游擊”,不就是要離開生我養我的大別山了嗎?就要和鄂豫皖邊區父老鄉親離別了!我想起了家鄉,想到了親人。好幾年沒回家了,不知母親現在怎么樣?這次遠行,還能不能回來?能不能和親人重見……但作為一名紅軍戰士,我決心拋卻一切留戀,隨大軍西行,革命到底!
獨樹鎮負傷
長征第10天,獨樹鎮之戰,關系紅25軍生死存亡。那一仗,我負了傷,差一點離開人世。
記得是11月26日,寒流氣溫陡降。天空陰沉,朔風怒吼,雨雪交加。我們在昨天打退敵追擊后,進了獨樹鎮。突然槍聲大作,另一股敵人撲出擋住我們的去路,子彈雨點般迎面打來。千鈞一發之際,軍政委吳煥先大吼:“堅決頂住敵人,決不后退!共產黨員跟我來!”邊喊邊冒著彈雨,帶領225團反撲過去,與敵展開白刃戰。
吳政委的舉動,讓我熱血沸騰,我也舉槍高喊:“沖啊!”沖著沖著,我覺得左腿被重重敲了一下,身子一歪就倒了。爬起來一看,左腿踝骨上側被子彈打穿一個洞,鮮血直流。當時也不覺痛,還要沖。但剛一站起又摔倒,被后面的人抬了下去。
這次戰斗,負傷的人不少。我的傷經過處理,血止了,也不那么痛了,但不能走路。組織上要把我就地安置,我表示堅決不留下。拖著傷腿走可能會死,我說,就是死也要死在紅軍隊伍里。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知道后說:“那就帶上他吧。”還給了我一匹小馬騎。靠了那匹小馬,我跟上了部隊的轉移。我一直很感激戴季英和那匹小馬。1996年6月,我到河南考察工作,在鄭州看望了戴季英,91歲了,還清楚記得獨樹鎮戰斗。遺憾是那匹小馬再也見不到了。
1997年,為紀念這次戰斗,當地政府建立了“紅二十五軍血戰獨樹鎮紀念碑”,我題寫了碑名。
創辦《戰士報》
紅25軍長征分兩個階段,中途有一次停頓,創建了鄂豫陜新蘇區。創建新蘇區的日子里,軍政治部創辦了《戰士報》,我是宣傳科長,從籌稿、編輯到刻印都要管,還要負責起草文件、擬定標語口號、組織布置群眾大會等等,還讓我管政治部的宣傳隊,管部隊的宣傳教育工作。工作雖然忙累,但很起勁。
新蘇區的創建很不容易。給養不濟,生活異常艱苦。我們及時把部隊的好人好事收集起來,在報上刊登。為配合群眾反抗捐稅的斗爭,我們又在報上提出抗捐、抗債、抗糧、抗夫、抗丁的五抗斗爭口號,積極配合宣傳。
《戰士報》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許多平時沒時間講的事,通過報紙做了宣傳,效果不錯。軍領導也很關心,吳政委多次給我們指示。一天,我正在編稿,吳政委來了,對我說,報紙的稿子要短一些,稿子要到連隊去約,要動員部隊的干部多寫稿子,多反映部隊的情況。有時候,吳政委還親自寫稿子。記得有一篇叫《騎馬大王》的批評稿就是吳政委寫的。稿子在報上發表后,不僅幫助了被批評者常團長本人,而且教育了全軍干部戰士,密切了官兵關系。《戰士報》很快成了全軍上下關心的報紙。雖然簡單粗糙,但很及時很實際,富有戰斗力,對新蘇區創建起了積極作用。
紅25軍官兵關系很密切,尊干愛兵蔚然成風。我親眼見過徐海東抬擔架運傷員。我自己也兩次切身感受。在山陽縣由于飲水不對,高燒一直不退。軍醫院院長錢信忠親自給我做了治療,后來我高燒昏迷,他就報告了戴季英。戴季英立即找來擔架,讓人抬著我走。
絕處中逢生
1935年9月初,在合水縣板橋鎮,敵35師騎兵團突然鋪天蓋地壓過來。225團1營迅速搶占一座山頭,以猛烈火力阻敵進攻,掩護徐海東等突出重圍。這一仗225團損失200多人,團長方炳仁同志壯烈犧牲。
繼續北進,沒想幾乎走進絕境。先是峻嶺中的崎嶇山路,再是荒草野地,不時還有小面積沙漠,饑餓和疲勞的陰影籠罩全軍。體力弱的,走著走著就昏倒了。傷員更艱難,藥品奇缺,加之饑餓,有的生命力耗盡了,就永遠長眠在這荒山野嶺之中。
困難面前,方顯英雄本色。全軍指戰員采取互助形式,體力強的幫助體力弱的,年齡長的幫助年齡小的,配了馬的干部都把馬殺了讓大家果腹,全軍上下團結一致,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困難。恰好,來了一伙趕羊的商販。軍領導如獲至寶,當即讓供給部把羊全部買下。部隊得以飽餐,經數天跋涉終于走出這片可怕的荒漠區。
1935年9月7日,我們到達了合水東北的豹子川(今屬華池縣),這已是陜甘蘇區邊緣。9月15日,我們到達延川縣永坪鎮。9月16日,劉志丹等同志率領紅26軍、27軍趕來和我們會師。會師大會在永坪一條干涸的河道里舉行,場面十分動人,熱烈握手熱情擁抱。幾十年過去了,那個場面如在眼前。9月18日,永坪鎮又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慶祝兩支隊伍勝利會師。
我們紅25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歷時10個月,轉戰萬余里,勝利結束長征。這時,全軍總共是3400余人。
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成歌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已經唱了幾十年,當初,它的出來很偶然。
1935年9月,我們與陜甘紅軍會師后,統一合編為紅15軍團。軍團政治部機關,是紅25軍政治部改編的,我仍當宣傳科長,程坦是政治部秘書長。
紅15軍團接連打了勞山、榆林橋兩個大勝仗,部隊補充了大批新兵。在對新兵進行紀律教育時,程坦秘書長建議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為歌曲,讓大家天天唱,我完全贊成。我們長征到陜南創造新蘇區時,程子華、鄭位三要我天天去部隊教唱歌,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覺得太麻煩,也曾有過把它編成歌曲的想法。但天天趕路沒精力,另外我沒有音樂知識,也就作罷。現在真是不謀而合,但程坦也不懂音樂,我們就借用鄂豫皖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唱過來哼過去,一唱一哼很合拍,于是在《紅色戰士報》登出這首歌,很快就傳唱開去。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在慶祝會師大會上,紅15軍團的官兵唱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立即引起全場注意,很出了點風頭。會后不久,許多部隊都學會了這支歌。
這支紅軍歌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隨著軍隊任務和紀律要求的變化,歌詞做過相應的修改。1950年,總政治部組織文藝專家對歌詞又進行了修改,1957年,再次修改,就成了現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可以說,《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是由紅25軍先唱起來,然后傳唱開的。
【歷史典故:長征路上一支特別的孤軍】相關文章:
長征路上爬雪山的歷史典故09-11
長征路上戰勝疾病的歷史典故09-06
長征路上半碗青稞面的歷史典故09-04
長征爬雪上的歷史典故09-03
長征三險的歷史典故09-04
紅軍鞋的長征歷史典故09-05
長征歷史典故:不朽的豐碑09-05
酣戰直羅鎮的長征歷史典故09-10
長征中草地夜行的歷史典故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