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玫瑰的作文3篇(集合)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玫瑰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玫瑰的作文 篇1
“哇,好美的玫瑰花啊!”看著賣花人自行車上那一捆捆嬌艷欲滴的紅玫瑰,我的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靠了過去。拖得正在付錢買菜的媽媽直叫:“好了,好了,馬上就去買。”既然媽媽已經發話了,我就毫不客氣地走到玫瑰花前,挑了幾束最艷麗的紅玫瑰。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低頭一看,手中的玫瑰花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著,不時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氣。一朵朵火紅火紅的玫瑰花在嫩綠色葉片的映襯下更加美麗動人。
我仿佛覺得自己就是一朵艷麗的玫瑰,被種植在大花園里,每天都有人來給我們澆水。把我澆灌得如此美麗的正是那些辛勤的澆花人--我的.老師、我的爸爸媽媽。我閉上眼睛,感覺自己就生活在一個鳥語花香的大花園里,許多蝴蝶、蜜蜂、小鳥在我身邊歌唱、玩耍。有一只蜜蜂落在了我的花苞上,起初它在花苞上爬來爬去,突然,它好像發現了什么似的,把后身向上一翹,再把頭往下一低,使勁地把頭鉆進了花苞的裂縫里,它好像是下定決心要吸盡花蕊中的蜜似的。可過了一會兒,沒動靜了,這可把我急壞了。我低頭一看,那只蜜蜂再也沒有把頭伸出來了,不知它是喝醉了?還是睡著了?
媽媽的一聲“走啦!”把我從美妙的幻境中帶了出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玫瑰那誘人的清香使我陶醉了!
玫瑰的作文 篇2
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承擔痛苦,而是為了戰勝痛苦。——題記
別讓我為免遭危難而祈禱,而讓我無所畏懼的面對危難;
別讓我為止息痛苦而墾求,而讓我有一顆征服痛苦的心;
別讓我在命運的戰爭場尋找盟友,而讓我竭盡全力的奮斗;
別讓我在焦慮恐懼中渴望“拯救”,而讓我希求耐心來贏取自由;
貫穿于初三的是一份沉重的痛苦,并不能說每個人都這樣認為,但至少我是個感覺“初三爺爺”是嚴勵的,他揮動主人魔棒把那些壞習慣統統鎖進記憶寶匣中,我不得不背著父母的希望,老師的囑托和自己的希望追逐夢和力量的地方。
我們怕一張張掛著考卷,于是乎,眾多的同窗每天挑燈夜戰,懸梁刺骨,考時肚子抽筋,額頭冒汗,兩腿發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考后會忐忑不安,翹首以待,這也許是一道空前的.危難,在動難逃,然而我們心甘情愿。因為,戰勝危難后的我們獲得快樂。
初一初二,那時的我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為了考個好成績,甘愿爭做“長勁鹿”“放暗?”“打手勢”。初三,處處都是誠信考場,不會在考前稱兄道弟,因為早已被快節奏的學習所代替。因為我們要竭盡全力奮斗。這是一種快樂。
現實是嚴峻的,競爭是殘酷的,我們只能付出一些無價的東西——例如:花季的美好時代——來換取一些有價的東西——一所重點高中。誰能說我們付了販成本不是昂貴的,誰能說我們的選擇不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懂得用心來贏取。那是一種快樂。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一直在痛苦掙扎,我鄙視,憎恨那些數不表的試卷,然而,我明白了,必境試卷面前人人平等,地球人還未發明出比考試更為公平的選才方式。
午夜十一點,有同學抱著厚厚的生詞背不會,氣得大叫“為什么背不會”竟有人應;“還差一個胡蘿卜”挺有趣的吧!這叫苦中作樂。
其實,把痛苦當作玫瑰,放在手心里,你會感覺到她的溫柔。即使帶刺也有快樂綻放。
玫瑰的作文 篇3
昨天我和幾位朋友一起去玫瑰花園采玫瑰。一進公園,一陣香味撲鼻而來,聞了后我們沉醉在香味中,讓人心曠神怡。
玫瑰花園里的玫瑰花多極了:有雪白的,有天藍的,有火紅的,有淡黃的……而且它的葉子又軟又薄,深綠色的,它上面長滿了刺,可能是用來保護自己不受別人傷害的“武器”吧!
玫瑰花開的的時候,花蕾穿著一層綠色的外衣。又過了幾天,花蕾頂破了外衣,露出了花瓣。一開始,有最外層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邊的幾層花瓣還緊緊地合攏在一起,漸漸地,花蕾繼續脫了綠色的外衣,整朵玫瑰終于綻開了。花瓣是紅色的,像是穿著紅色裙子的少女。
玫瑰花的`用途很廣,把花瓣曬干以后,可以做糕點、泡茶、做香包等。
玫瑰花是愛人之間“愛”的美好象征,大家都很喜歡,99朵玫瑰花代表了大家的愛。
玫瑰花的生命力很強,不怕風吹雨打,堅強地生長著,為大自然添加光彩,為人們做貢獻……
這就是玫瑰,擁有著滿腔的熱血與激情。這就是玫瑰,在真情中誕生與離去,去永不忘恩的玫瑰,像一團團燃燒著青春的火焰,個個都是那樣的紅,那樣的美,付出自己去渲染別人的玫瑰,值得我們永遠愛它們!
【玫瑰的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玫瑰的作文:對玫瑰的看法08-21
有關玫瑰的作文:盲人與玫瑰01-28
有關玫瑰的想象作文:玫瑰血01-28
玫瑰,玫瑰,人人都愛她作文11-24
(經典)玫瑰的作文10-09
【精選】玫瑰的作文10-13
玫瑰的作文(精選)08-22
(精選)玫瑰的作文08-18
玫瑰的作文(經典)08-18
(精選)玫瑰的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