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文化作文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俗的文化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俗的文化作文1
三月三是清明節,同時也是壯族的歌節。作為清明節是受漢族的影響。但也有的壯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過清明節掃墓的,與漢族大不相同。壯人對祭掃十分看重,屆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于耳,山崗上,林篁間,白色的魂幡在墳頂的竹竿上飄動,造成了一種神秘肅穆的氣氛。壯族風俗,供品必須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認為,帶回家會招鬼進門。
不少地方的祭掃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是為三月三歌節。近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把這一天定為壯族的節日。1984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歌節,700多名來自各縣的歌手登臺獻藝,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連外國友人也遠渡重洋與壯人同享節日的歡樂。這期間,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動,然而更吸引人的則是搶花炮、演戲、雜技、武術表演、舞彩龍、舞彩鳳、唱采茶擂臺賽詩等多彩豐富的文娛活動,近年還添加了演新戲、放電影、球賽等。不過青年男女們的注重力大多不在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過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侶。
民俗的文化作文2
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一大系列,而我今天要說說這一大系列中的兩個小方面。
飲食就是其中之一。提到飲食,自然就少不了人們膾炙人口的石頭馃。在歙縣的大街小巷里,有許多賣石頭馃的小店、小攤上做著香飄十里、口味獨特的石頭馃。石頭馃是徽州人最愛吃的點心。它的做法也十分簡單。從原料上分米粉馃、油面粉馃、玉米粉馃。馃心是春上采摘的香椿嫩芽,去汁晾干,切碎后拌上豬肉丁和炒熟的黃豆粉。將這種餡卷在面皮中,壓成扁圓形即成石頭馃,在平鍋中焙熟即可食用。這么地道的石頭馃,你一定垂涎三尺了吧?那就趕快來我們歙縣,來品嘗吧!徽州最地道的特產,乃是中國四大名硯、文房四寶中之一的歙硯。歙硯以石質堅韌、紋理縝密、發黑益毫、貯水不涸、造型美觀而揚名天下,贊美歙硯的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宋代書法家米芾曾以一方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的歙硯換來一套豪華宅邸。歙硯是中外聞名的,它曾多次被作為中國國寶贈送給外國元首。歙硯的另一大亮點,就是用上等木料制成盒子,用這種美觀的盒子來裝歙硯,真是錦上添花!
徽州民俗,乃是中國的亮點。我們要保護它,讓它永放光彩!
民俗的文化作文3
我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圍棋。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圍棋。
圍棋是我國傳統“四大藝術”——琴、棋、書、畫中的一種,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距近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五帝之一的堯有一個兒子叫“丹朱”。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淘氣、頑皮的孩子。堯為了使兒子能夠靜下來,便想出了一種石子游戲,來教他的兒子,兒子一下子著了迷。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和小伙伴們瘋打胡鬧了,仿佛一夜之間變了個人,變得安靜。這種游戲,就是現在圍棋的雛形。
圍棋的棋盤是方形的,由縱橫各19條線形成361個交叉點,棋子就下在這些點上,在邊、角、中腹任何一點都可以下。棋子分黑白兩色,黑子181枚,白子180枚,黑白兩子加起來,恰好和棋盤的點數相同。
圍棋是一項十分有益的活動,它是一種思維體操,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提高分析和記憶能力,而且趣味性很濃,因此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要是你能走進這個博大精深,奧秘無窮的黑白世界,一定會感到無窮的歡樂。
民俗的文化作文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一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春節的,其實元宵節也是我國傳統的一個節日。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吧!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會賞月、猜燈謎、打燈籠、吃湯圓……
賞月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提著花燈籠東跑跑,西跑跑,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給我買過燈籠,我提著燈籠玩的可開心了。這一天,公園里的樹枝上都懸掛著大大小小的燈籠,上面寫滿了謎語,有許多游客都興致勃勃的在猜燈謎,可好玩了。猜燈謎是從古至今人們在元宵節里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元宵節這天最重要的當然是吃元宵了!元宵是由糯米面制成的,有豆沙餡、芝麻餡、桂花餡、花生餡……我最喜歡吃芝麻餡的,元宵吃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元宵節這一天一定要吃元宵喲!因為它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呀!
元宵節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我們要感謝先輩給我們留傳下來這么好的傳統文化,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民俗的文化作文5
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猜燈謎、包餃子、舞獅、剪紙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國的書法了!因為我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淵源流長。
書法是我國的瑰寶。爸爸告訴我,歷代書法家有:歐陽修、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他們被稱為書法四體。爸爸曾經帶我去看過書法展覽,有些寫得方方正正的是楷書,有些寫得龍飛鳳舞的是草書。雖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覺得很漂亮。爸爸說,我國的毛筆書法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爸爸學習寫毛筆字。我體會到一個小小的點,看起來簡單,寫起來卻很難。要是握筆的姿勢、用筆的力度不對,字都寫不好的。看來寫毛筆字也是一門學問。
我為博大精深的我國文化而驕傲,為我國古老的書法藝術而自豪。我愛我國的書法!
民俗的文化作文6
新年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
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里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民俗的文化作文7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里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
但我不喜歡理發,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故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俗的文化作文8
今天,常州開放大學副教授,董農美老師給我們講:常州歷史文化攬勝。
大家知道常州最開始時叫什么名字嗎?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就OUT了。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叫延陵,為什么叫延陵?因為公元前547年,到現在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吳王祭冊封季禮,并命名為:延陵,這是常州歷史上見諸文字最早的名稱,也就是常州建邑之年。
后來又有毗陵,晉陵,蘭陵,常州,龍城,這些名字。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常州了。“常州”隋文帝時,常州府管轄晉陵,無錫,義興(宜興),江陰四縣,“常州”之名由此開始了。到現在已經有1400年的歷史了。
上文中也提到了“季禮”,現在讓我們一起了解季禮吧!季禮是常州人文祖先,他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最有個人魅力的政治家,他曾經三次讓國,聘魯觀樂,冢樹掛劍。
講完了常州文化,讓我們來了解常州民風淳樸,物色物資,民間工藝吧!常州最有名的三種食物是:1蘿卜干:香、甜、脆、嫩,最的品牌是鐵駱牌。2大麻糕:色呈金黃,香、脆、松、軟、甜、鮮,皮薄酥重,層次分明。3芝麻糖: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糖酥不粘齒,色澤白量很均勻,粗細剛好,一圈甘枝。
原來,龍城的文化這么多!
民俗的文化作文9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后,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采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糍粑、糯飯,一直擺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里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后,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民俗的文化作文10
這是流傳在紅水河畔東蘭、鳳山一帶的古老節日。每年從正月初一起,經過找螞拐、孝螞拐及陪螞拐、葬螞拐三個階段,歷時一個月之久。螞拐節有兩個故事,其中一個說,很久以前兒子吃老子,殺老母過年。后來出了個孝敬父母的東林,別人要來殺他的父母,他奪刀不讓。他也不去吃別人父母的肉。后來母親死了。他用棺裝殮守靈。屋外螞拐不理會東林悲傷,哇哇叫得人心煩。東林一氣之下,用開水澆了螞拐,誰知惹了大禍。大地斷蛙聲,日頭紅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來布洛陀和姆洛甲說螞拐不是凡間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須給她陪罪,請螞拐回村過年,這就是螞拐節日的來歷。另一個故事說,螞拐是雷王之子,被當作天使派到人間,他一叫雷王就給人間雨水,所以人們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這些傳說,都和螞拐是壯族圖騰有關。
民俗的文化作文11
這幾天老師要我們分小組去收集民族文化。我們小組準備去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捏米塑。
到了后,我們找到了位子坐下,聽男老師講解。老師先與我們說了米塑的由來。原來,傳說孫武用米做成桃子為母親做壽,是米塑工藝的開始。而據記載,米塑在宋朝就已出現,已有千年的歷史,傳到現在作為民俗文化流傳下來。
聽了老師的話,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試試了。我們先各自拿了一些米塑,把它搓圓,前頭搓尖,身體便做成了,再捏了個小巧玲瓏的鼻子,還有嘴巴、眼睛,最后用剪刀剪出不計其數的刺,一只活靈活現的小刺猬捏成了。后來,我們還去看了溫州各種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了解了米塑的更多歷史文化,也了解了溫州其它的民俗文化。
通過這次民俗文化活動的收集、學習,我知道:米塑的歷史悠久,還有溫州的許多傳統文化真是光輝燦爛。我們是新一代,要加緊學習,大力弘揚,讓這些文化能繼續留傳開來!
【民俗的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文化的大學英語作文(民俗文化的意義)10-08
民俗的文化作文11-21
游民俗文化村民俗作文06-24
民俗文化作文05-02
描寫民俗文化的作文03-12
關于民俗文化的作文06-09
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08-31
中考作文民俗文化06-02
民俗文化作文05-31
民俗文化村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