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精選[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又叫“浴佛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于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贊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廣東民風民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蒙古族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傣族的民風民俗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于我這種業余“吃貨”,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嘗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真是色香味俱佳,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為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濕氣。
如果你是陽歷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為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著節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著這片土地,裝點著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湛江的春節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特點。當然,外婆家--湛江也不例外。
除夕的早上,我們都要大掃除。大掃除的`寓意是把晦氣,霉運都掃走。這一天當然也要貼對聯啦!我們要把舊的對聯撕下來,換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戶戶的對聯都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吃團圓飯,吃團圓飯的時候,雞、米粉和山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家每戶從凌晨開始放鞭炮,一家燒完另一家又接著燒,就這樣陸陸續續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這一天在湛江叫做開年日,也是我們最忙的一天了!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去廟里祈禱。我們排成的隊伍跟一條長龍似的。除了祈禱,我們大家還要吃開年糕。開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極了!
初四到初十,這六天是小孩們最喜歡的了。因為這六天大人們都要帶上自己的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親戚給孩子們封紅包,孩子當然高興啦,所以孩子們最喜歡這六天了。
大年十五是元宵節,也我們湛江春節的最后一天。這一天可熱鬧了!大部分村莊和鄉鎮要舉辦舞獅、游神等民間活動,舞獅會游蕩每條村,我們要準備釣紅包給舞獅“吃”。當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
我喜歡外婆家的春節,真希望下個新年快點到來!
難忘的春節
隨著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政府出資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兩旁的商鋪裝修的古色古香,樹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和中國結;看,公園里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絢麗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聽,鼓聲,鞭炮聲,歌聲,樂聲,匯集成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人們喜氣洋洋,迎接春節的到來。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熱鬧了,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在一起邊說邊笑,邊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過的可真快呀,只聽見主持人倒報著“十、九、八一”“當—當—”除夕的鐘聲響起了。我高興的叫喊著:“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響徹云霄,禮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撒下了數不清的花瓣,看到這光彩奪目、千姿百態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仰望夜空灑下的點點金雨,凝視地上綻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盡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隨爸爸媽媽去拜年,這一天我不想發財都不行,因為我能收到很多的紅包。紅包里面裝滿了壓歲錢,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
過年就是這樣隆重,我們的民風民俗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春節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么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里的人手里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里,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我家也不例外,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先抹門,后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里,團年飯里會有很多菜肴,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里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里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后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
閩南的端午節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將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最后,將祭品中的六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陜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多種居民,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房:多建于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通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墻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墻,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并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條結成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梁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于抹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于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于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墻相連,墻中間朝南開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房組成,中間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著款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飯過程中,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把多余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里,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夏至北海人習俗,都會買荔枝跟狗肉來吃。
北海每逢大的節日或慶功典,都有舞龍、舞獅、燒炮助興及送紅包的習俗,為的是討個吉利和討個熱鬧。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現代化和豪華化。
婚俗。北海舊的婚俗和家一樣,也有哭嫁的習慣,并且還充滿了迷信色彩,只能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來回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婚嫁實行的是新人新風尚。
7月14鬼節---北海風俗.
北海每年的農歷7月14,稱為鬼節。
家家戶戶殺雞殺鴨燒香拜神拜祖宗。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今天我介紹的是家鄉的春節,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個開始。
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也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干完這些才能吃水餃。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邊包邊看,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行,吃完水餃以后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收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別人來拜年。
過完春節后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里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鐘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后,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現在最近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就說說它的風俗吧。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這一天里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要忌使針,忌洗衣,有一些地區婦女忌行路。而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節又名踏青節的原因是,那時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季節,也正好是人們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在這個節日里,有些人擁有了親人在身邊的那種親切感,有些人擁有了春游時接近大自然的那種歡悅感,讓我們祝福所有的人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1.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
2.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這天人們總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我們一家也不例外。
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歷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此中秋也稱仲秋。因為秋季天高氣爽,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來總是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
中秋節的晚上,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相傳,那天晚上如果你仔細看月亮,就會發現圓月上有黑色影子,那就是廣寒宮里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在忙著飄散花香,分發月餅,和人間一起過節呢。
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繞著一抹叫”思念”的愁云。這令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大概就是我此時的心情吧,不知他們現在是否也望著月亮,思念著遠方的我們呢?
月亮似乎讀懂我了的心思,那抹愁云漸漸飄散,這一刻的月亮顯得特別亮,就像一只雪球高懸天空。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輕紗的云在她身旁不遠處飄動,宛若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梢絲絲縷縷地掛了下來,在地面上涂上了一層碎銀。月光照著樹木下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柳樹的倩影,別提有多美。
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總覺得太陽的溫暖過于熱烈奔放;星光又孤獨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恰到好處。
我凝望著月兒,嘴里嚼著月餅,聽著媽媽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了在他鄉的爺爺奶奶,直到很晚……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后握起拳頭,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里,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陜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陜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歷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后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的民俗作文09-10
[精選]民風民俗的作文03-07
民俗民風的作文(經典)03-14
(經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3-13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14
(精選)民俗民風的作文08-19
民俗民風的作文(經典)10-12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