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精選6篇)
故事可以是已經發生的事,也可以是想象出來的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1
尊師重教的故事——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39;禮制#39;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尊師重教的故事——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數學家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老師的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華羅庚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于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的知遇之恩,華羅庚對于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2
著名漫畫家張樂平讀高小時,很得美術教師陸寅生喜歡。有一年,北洋軍閥曹錕以五千銀洋一張的代價向議員們收買選票,當上總統,受到全國人民的痛罵。陸教師就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一豕負五千元》,指導他做政治諷刺畫。這便是張樂平初學漫畫的.開始。
之后,師生之間斷了聯系,雖然兩人都住在上海,卻因張樂平讀書時名叫張升,所以,教師陸寅生一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張樂平就是他的學生。五十多年來,張樂平對教他畫第一幅漫畫的啟蒙教師念念不忘,四處打聽教師的下落。1983年3月,張樂平最終打聽到了陸教師的下落,于是便拎著蛋糕,上門看望54年沒有見面的小學教師。這使已八十多歲的陸寅生十分感動,他把72歲的張樂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連說:“原先張樂平就是張升呀!我是《三毛流浪記》的忠實讀者,但幾十年來一向不明白張樂平就是你。‘師道之不傳久矣’,你能想著我,不容易啊!”張樂平誠懇地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3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尊師重教是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
孔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饑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干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干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后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4
張亮年輕的'時候,有一天,他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穿著棕色西裝的老人。老人看到張亮走過來,故意把鞋子掉在橋下,讓張亮撿起來。張亮不高興。
當張亮拿起鞋子給老人時,他請老人幫他穿上。于是,張亮跪下來幫老人穿鞋。不客氣我微笑著離開了。當他離開時,他留下了一句話:“你可以教我,孩子!”五天后的黎明等我。張亮遵照老人的吩咐,五天后天剛亮就來到了橋上。出乎意料的是,老人盡可能早地呆在那里。當他看見張良時,氣憤地責罵他:“他和那個老人約會怎么可能遲到呢?”五天后再見。“然后他離開了。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5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么辦呢?在封建社會里面,后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轎后,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并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后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后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 6
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范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名人尊師重道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尊師重道的經典故事201504-26
名人哲理小故事精選201504-26
名人哲理故事大全600字06-06
古人尊師重道的典故故事06-26
關于名人哲理的小故事(精選10篇)11-23
人生哲理的名人故事15個08-08
古代名人尊師重道的歷史典故09-05
古代名人尊師重道的歷史典故09-11
有關名人的哲理故事(通用14篇)10-26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