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精選20篇)
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人,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們背后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陳景潤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覽。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掙錢。
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干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
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里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
小景潤擦干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后,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叫到身邊,講述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后,一定報效祖國!
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于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并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后,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
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衫襤褸的學生問他是怎么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后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
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
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后,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么想法,陳景潤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
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2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3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離開。
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咸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只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里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舍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么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么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4
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并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于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臺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后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臺灣占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拼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里,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里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于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共節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5
陳景潤,福建閩侯人,我國現代著名數學家。他在圓內整點、球內整點、華林問題、三維除數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他的《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的論文達到了世界新水平。特別是在人們公認的,稱之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他的關于(1+2)簡化證明的論文,轟動了國內外數學界,為我國爭得了榮譽。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里。父親希望這個孩子的降生能給家中帶來“滋潤”的日子,因此給他起了個吉利的名字。
少年陳景潤酷愛數學,數學成績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言談,不喜歡交際,在那些穿著整齊、歡聲笑語的同學面前,總是自慚形穢。只有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他才把自己并列到全班幾十個同學之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同學們才對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上數學課,老師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凡是大于2的偶數一定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比如4=2+2,6=3+3,8=3+5……哥氏本人雖然對許多偶數進行了驗證,都說明是確實的.,但他本人卻無法進行邏輯證明。他寫信向著名的數學大師歐拉請教,歐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沒有證明出來。從此這道世界難題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人能攻下來,因此,它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自從聽了這個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時常縈繞在陳景潤的腦海中。他常想:那顆明珠究竟會落到什么人之手?中國人,還是歐洲人?應該是中國人拿下這道難題。他暗暗下了決心,從此更加發憤學習數學,有時簡直到了如癡如迷的程度。
有一天,媽媽把米倒在鍋里,添好水讓他看著,然后就上街買菜去了。
景潤頭也不抬地答應了媽媽,卻照樣看書。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課之中,飯糊了也沒聞到。等媽媽從菜場回來,一鍋米飯有一半已燒成黑炭。
陳景潤不僅學習刻苦,還利用余時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他成了班里有名的讀書迷,同學們親切地送他一個昵稱——“booker”。
正因為陳景潤具有勇攀科學高峰的雄心壯志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他少年時代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他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數學王國的天空。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6
陳景潤的故事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后,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征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A盬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7
陳景潤(1933~1966)——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人。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里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
上學后,由于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癡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
陳景潤畢生后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里,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里,陳景潤從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畢業于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后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于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么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于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到:他移動了群山!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8
年輕時,陳景潤經歷過失學和失業的痛苦,很早就體會到錢的重要性。在動蕩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無援,擔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形成了一種習慣: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維持最簡單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銀行,或換成硬通貨。
陳景潤的月工資,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從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儉用,每月生活費不超過20元。除每月給父親寄15元生活費,其余悉數存入銀行。20年后,他的存款高達萬元。這是他從牙縫里擠出來的,是一分一分積攢起來的。
陳景潤的飲食很簡單,總是饅頭和面條,咸菜和豆腐。他的`身體很虛弱,聽說人參是補品,他買過一些廉價的人參須,以補充能量的不足。
他穿著簡單,父親給他一件舊的棉短大衣,他穿了20年,天暖和了,拆出棉絮,天冷了,再填入。
他簡化日常生活,避免任何自認為并不必要的消費。他不刷牙,少洗澡理發,以至于他的小屋和身上常有異味。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不時清點自己的存折,欣賞自己收藏的首飾與硬幣,甚至睡在被子里,亮著手電細看收藏物。當他從6平方米小屋搬出來的時候,他的研究生幫他收拾出兩三公斤重的許多國家的各種硬幣。
20世紀70年代末,他兩次出國訪問,積攢了7500美元、5000法郎和少許英鎊。他沒有購買家用電器,只帶回一個收音機,送給兄弟姐妹的禮品只是一些廉價的、有紀念意義的鉛筆和筆記本。
在家里,他精打細算,甚至記賬。一天,他對夫人由昆說:“經過我的計算,我倆每天7角8分錢的菜金就夠了,平均每人3角9分,這樣的話,剩余的工資我們可以存起來。”陳景潤反復地說:“今后,兒子上大學,要自費的。”以解除夫人的疑慮。
陳景潤一生在金錢方面從不馬馬虎虎,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有一次,一個研究生與他同行,他忽然把1角錢塞到學生兜里,令學生莫名其妙。原來,這名研究生曾經給他發過一封信。按協議,他每月給父親寄15元,不多不少,按時寄到。他的這種習慣,類似于西方人士。
一次,他在廈門大學的座談會上,正式辟謠:“有個作家說我為了錯找的兩角錢,竟花7角錢的車費去取,這是把別人的事套在我的頭上,我們搞數學的,不可能這么隨便。”
1992年,陳景潤的病情已經不允許他那獨特的愛好再延續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給唯一信賴的人———夫人由昆。如果沒有國外講學的收入,以及那筆香港人給的獎金,他的全部存款遠不及北京人的平均水平。
晚年,當他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的時候,好友羅四維對他說:“你一生舍不得花錢,把身體搞成這個樣子,現在,你有錢也不能用,何苦呢?”他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9
今天中午,我看了陳景潤的故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陳景潤讀書很吃苦。他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時間表。這個時間表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外,余下的時間幾乎都是用來學習的。經過這些努力,陳景潤終于登上了科學家的高峰。
陳景潤為了學習,付出很多。他這種為了學習嘔心瀝血的精神是多么偉大啊!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
讀后,我不禁想起我是怎樣學習的:我在做作業時,做不出的題就不寫,老是想著抄別人的';課堂上,我有不懂的問題,也就不去問老師,心里總是想:不懂的老師以后會講,還用問嗎?我在學習上很多地方都不用功,所以導致我很多知識都沒學到。今后我一定要改正,用功學習。
我們學習一定要不斷前進,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周定一個安排。因為只有這樣都會前進。前進才能得到新的知識才能登上光輝的頂點。正如陳景潤所說: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的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所以說,學習要不怕困難,要勇于戰勝困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登上學習的高峰,到達勝利的彼岸。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0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20xx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因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1
今天我在網上讀了關于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他的品質非常的高尚。你讀完我的文章后,一定會和我有同感的。
有一次陳景潤到美國做訪問研究。陳景潤抓緊這個好時機,勤奮地研究和學習。為了擠出更多的'學習時間,他就不回住處吃飯,只是在辦公室隨便吃點。由于太吵鬧了,他就把自己關在衛生間里研究。他很快就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但是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于在美國生活五個月,共節余了7500美元。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
陳景潤取得了這么多的成果,但他還是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他的抓緊時間學習、勤奮學習、勤儉節約,自己有收獲不驕傲、不自大,而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比較起來有些地方我還是很不足的。例如:我學習沒有那么刻苦,浪費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我每次只要有了錢就花掉,并且是亂用,該買的的東西不買,不該買的都買了;我只要做完作業就玩,從來不管它對還是錯。
我一定要向陳景潤學習,做一個刻苦、謙虛、節儉的人!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2
今天,我讀了《陳景潤的故事》,知道了他的一些故事。下面,我就介紹一下他。
陳景潤小時候,十分謙虛好學。在他7歲時,父母送他進學校,由于他的身體瘦弱,班里的幾個孩子經常欺負他。有一天,同學把他打得鼻青臉腫,父親氣憤的不讓他上學,他就哀求道:“只有聽老師講課,才是我最愉快的事。”有時,他為了深入探究知識,不拖延老師的時間,他就利用下課后與老師散步或放學路上,跟著老師一邊走,一邊請教數學問題。經過長時間的刻苦鉆研,陳景潤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這就是陳景潤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感想。陳景潤之所以能成功就源于他堅持不懈,勇于鉆研的那種品質。我要把他視為我的榜樣,像他一樣去努力,去鉆研,去成功!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3
今天,我讀了楊紅櫻主編的《馬小跳玩數學》中的《陳景潤的故事》這篇文章。故事里說:1966年5月,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強大的記憶力。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了6麻袋稿紙。在1978年和1982年他曾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邀請。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讀完這個故事,我都被他的刻苦努力、勤奮好學、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所感動。我感到陳景潤很偉大、聰明和了不起。我現在年紀小,但我的生活條件比陳景潤小時候的條件好多了,所以,我要刻苦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像陳景潤那樣為國爭光的中國人。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4
說起陳景潤,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陳景潤是當代著名的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后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數級中最小的素數》發表,1980年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也就是眾所都知的中國科學院士。
其實,陳景潤小時候,家境并不是很好。1933年5月22日他出生于福建市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21歲的陳景潤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由于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教授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均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數學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沒有證明這個猜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成為了世界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吸引了陳景潤。他以驚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于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
從陳爺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堅持不懈地攀登數學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為了科學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澆開的成就之花。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5
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閩侯鎮,他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個郵電局的小職員。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小學,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遨游在代數、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個中午,最后一節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里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陳景潤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著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著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中學里的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后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后,內心不禁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于(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于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輕輕地告訴你:
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的。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6
陳景潤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很好,引起了富裕人家孩子的嫉妒。他們在學習上比他強,但他到處欺負他。
我記得有一次他們手拉手踢陳靜潤。陳景潤含淚回到家,想輟學。母親勸他:兒子,只抱怨爸爸媽媽沒有能力,可憐的一家人被欺負了。如果你想努力學習,成長為有前途的人,那么他們就不敢欺負我們!他擦了擦眼淚,又做了作業。
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哭過,成績一直排在第一位。最后,他以全校一年級的成績考入三元縣初中。
有一天,當陳靜潤正在吃午飯時,他碰了碰自己的.頭,唉,他的頭發太長了。他應該快點把它剪了。否則,人們會把他看作一個女孩。于是他放下飯碗,去理發。
理發店里有那么多人,他們把頭發理得整整齊齊。他的品牌是38號中的一個小品牌。他想:該我了。時間是多么寶貴,我不能白白浪費。他急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然后,他從口袋里拿出一本小書,背誦了這些外來語。背誦了一會兒之后,他突然想起早上讀外語的時候有個地方他不明白。你所不了解的必須被理解。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表,現在才十二點半鐘。他想:先去圖書館檢查一下,然后再回來理發,免得太晚,站起來走吧。誰知道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7
在陽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學一年一度的數學節開幕了。同學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數學王國之中。我在這次數學節中,知道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景潤,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21歲的陳景潤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由于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教授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均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數學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沒有證明這個猜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成為了世界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吸引了陳景潤。他以驚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于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
從陳爺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堅持不懈地攀登數學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為了科學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澆開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數學節中,我的同學們也在積極尋覓著一個個數學家的故事,努力地解決一個個數學難題,摘取著一頂頂數學競賽桂冠。我們一起在快樂的數學王國中嬉戲、遨游。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8
那個時候陳景潤還沒出名,但大家都知道他身體不好:脈搏過緩,體溫過低,體力不好,反應比較慢。所以他雖然性情極溫和,還是沒有對象——那年頭知識不值錢,找對象的重要條件是扛得動越冬的大白菜,陳景潤明顯不具備這個條件。
陳景潤雖然比較呆,但到底是文化人,有時候也挺幽默。他后來出了名,給他寫信的那些姑娘無論長相還是人品都能氣死古代幾個皇帝。他自己定了陳夫人。陳夫人叫由昆,軍人世家,非常利索的一個人。結果有一天我爹碰上陳景潤,只見他一身板綠,外加一件超長的軍大衣,形象十分怪異。他沖我爹一笑,說:“我參軍了啊。”敢情那都是陳大嫂的行頭。
又一次,我和我娘在北大附中門口碰上他在那兒看汽車。因為這地方出了科學院,而他又沒出門的習慣,我娘便問他怎么回事。陳景潤一臉苦笑,說:“我搬來跟豬做伴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科學院在這里有一套房子,條件不錯,分給了他。但北大附中附近有一家屠宰場,屠宰的時候“八戒”們呼天搶地,弄得這個心慈手軟的書呆子心煩意亂,只好出來躲噪音。后來科學院還真給他換了一套房子。
陳景潤成名以后,關于他的傳聞五花八門,有說他房間地板下藏金磚的,有說他通蘇聯的……那些我沒法證明,還有一個說法是陳景潤曾經“耍流氓”,這倒不全是空穴來風。我知道此事的來龍去脈,說出來以正視聽。
關于陳景潤“耍流氓”的事實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當時陳景潤還沒有出名,身體也不好。那時候張勁夫管科學院,他為人剛正不阿,對于陳景潤這樣的“老九”,組織上還是關心的,分房子時特意給他分了一間“補房”。所謂補房,就是利用舊建筑的剩余空間,比如地下室之類改造成的住房。陳景潤是單身,工齡、年齡都不夠,分給他這樣一間房,已經很照顧他了。
沒想到問題來了,這棟樓旁邊有一間公共浴室,女浴室的窗戶和老陳的新居正好斜對著。為了通風,浴室的窗戶通常會打開幾扇。到浴室開放的時候,老陳往下一看,只見白花花的人體好像妖精打架。老陳這書呆子乍看此場面肯定是嚇了一跳。如果換個人會怎么樣呢?我想不出,但是老陳覺得這不好,至少會影響研究工作。他決心要改變這種有礙觀瞻和傷風敗俗的行為。怎么辦呢?如果換作是別人,也許會悄悄和管理員談談,或者在自己的.窗戶上擋個簾子什么的。可是老陳不會和人打交道。
他的招兒真絕——他寫了一張小字報,貼到浴室的門上。他寫的意思是:這間浴室斜對著他的窗戶,開著天窗從上面一目了然;這可不好啊,同志們,要是有壞人到樓上,那就什么都看見了,有礙觀瞻,傷風敗俗,建議大家以后洗澡時關上天窗云云。這當然不是原話,原來的小報早就讓大伙兒給撕了。末了,他工工整整地署上大名:陳景潤。
大家可以想象得出第二天女工們去洗澡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誰挑的頭,惱羞成怒的娘子軍一擁而上,在老陳的寶宅里罵的罵,砸的砸——好在也沒什么可砸的。有人還亮出粉拳要揍這個“臭流氓”。幸好有人叫來了領導。領導當然明白老陳的為人,讓他耍流氓他也沒學過啊,當然是把娘子軍們訓斥了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趣的是,雖然事后澡堂的天窗關了幾天,可后來還是照開不誤,也不知道大伙兒是不是忘了上面還有一個“流氓”。
不過,數學所出了個陳景潤,也不全是好事,至少有一段時間弄得大家雞犬不寧。說起來與陳景潤無關,也有關。
陳景潤出名以后,他簡直一步登天。那些日子難得見到他,見到他時,我的感覺只有一個——“惶惶如喪家之犬”。當時覺得這種感覺好奇怪,后來才明白,對于陳景潤來說,他的生活全錯位了。一時多少“英雄豪杰”都不禁捫心自問:我就不是第二個陳景潤?咱們國人起哄的本事天下第一。數學所接二連三地收到各種“天才”的來信,各省市也不斷傳出有人證明了至今無法解決的科學難題,要將其送到科學院來。
但這里頭的水分就大了。數學所剛開始對此十分重視,可當上得多了,數學所接待“天才”不免有所簡慢,于是就有人在媒體上攻擊科學院是閻王殿,水潑不進,壓制人才。這樣的文章多了總不好,領導們一研究,專門設一個接待處,只要一個人負責,就是原來后勤的艾大爺。此公原是四野軍官,生性暴烈,人稱“艾大俠”。他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娶了海南的艾大媽,回北京后調入科學院。因文化水平不高,好打抱不平,且以老資格傲上,讓領導很是頭疼,所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這次算派上用場了。所里專門找人教他十幾道數學題打底子,老艾的腦子也算好使,加上軍人的認真勁兒,將這十幾道題里外參詳得清楚透徹,很快就走馬上任。
見到“天才”,老艾那神情,仿佛兩只眼睛都長在頭頂上,首先氣勢不輸給他們。然后,管他們研究的是什么東西,老艾就從這十幾道題里抽出一道來讓他們做。“做不出來?!”艾大俠把眼珠子一瞪,“就這水平還來科學院?你回家抱孩子去吧!”
也真邪了,就沒有一個過得了艾大俠這一關的。俗話說秀才碰上兵,有理講不清。老艾的接待處,成了“天才”們的鬼門關。現在打假時,還真挺懷念他。
那時,我走在數學所前面的林蔭道上,這里總是很熱鬧,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做出種種奇怪的舉動:或者舉著一個橫幅,上邊寫著自己解決了什么問題;或者站在兩棵樹之間自顧自地開講,也不管有沒有人聽;或者用粉筆寫一大堆算式,看有沒有識貨的。這些人好像都是艾大俠的受害者。
這種局面持續了好長時間。那時國人是如此癡迷科學啊——拜陳景潤所賜。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19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后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于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邊走,一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他一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并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后,陳景潤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后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感悟】
做學問要有陳景潤那樣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那么應該怎么去做呢?這里提供兩種方法借鑒:
1、鞭策法:讓警官、好友監督自己,自己要盡量配合。
2、自制法:為自己找一個奮斗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為了那個目標,讓自己勤快起來。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 篇20
陳景潤,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從小家境貧寒,學習刻苦。他在中小學讀書時,就對數學情有獨鐘。一有時間就演算習題,在學校里是個“小數學迷”。他不善言辭,為人真誠,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數學事業。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一個未經證明的數學猜想“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這一猜想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為了能證明這個猜想,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鉆研,光是計算的草稿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經過10多年的推算,終于他成了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個人,打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秘之門,摘取了此項桂冠,為世人所矚目。
我給大家講一個陳景潤刻苦讀書的.小故事。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咸菜,到圖書館去了。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只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名人故事通用11-24
“數學王子”陳景潤的故事(精選20則)07-30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通用6篇)10-14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2-29
名人故事07-30
經典名人故事02-21
經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名人讀書的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