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孝親敬老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精選60篇)
古今往來的名人賢士,多是忠孝雙全,值得稱道的杰出人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
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
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
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6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并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7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的時候,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的時候,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與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8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即帝后,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9
原谷是春秋時陳留一帶的人。他9歲時,祖父已經年老不能耕作了,父母厭惡祖父,商議將祖父丟棄荒郊野外。原谷聽說后,跪在雙親面前求情,遭到斥責。
次日清晨,父親命原谷抬簍,把祖父丟棄荒野。在路上,原谷抬著簍子走在前面,一邊走一邊回頭望望祖父。風燭殘年的'祖父坐在簍子里,神情黯淡,表情呆滯,注視著頻頻回頭的孫子。
將老人抬到荒野后,父親命原谷拋掉簍子回家。原谷不僅不拋掉簍子,反而把簍子緊緊地背在了身上。父親不解地問:「要這個破簍子干啥?」原谷一本正經地回答:「等您年老了不能耕作時,我好用它把您也送到這里來。」
父親聽了當即怒道:「小孩子,怎么能跟大人說這種話?」
原谷反駁道:「兒子應當聽從父親的教誨。您能這樣對待爺爺,我為什么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對待您呢?」
原谷的話使父親大為震驚,繼而羞愧難當。他跪倒在父親面前哭求饒恕,帶著愧色將老人抬回家中,精心贍養,孝敬終身。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0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1
臥冰求鯉,出自二十四史。傳說晉時王祥,小時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很想吃鯉魚,適值天寒地凍,河里結冰無法捕魚。
王祥不計前嫌,于是心生一計,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人們都說孝感天地,必得天佑。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2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3
春秋時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在小時候,家里非常窮,他侍奉父母卻是極盡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隨便吃些粗糧。有一次,家里沒有糧食吃了,卞州的糧價卻一路飛漲,家里僅剩的那些錢已無法維持下去。子路聽說百里之外的某地糧價較低,便不分晝夜地親自趕往那里買了米,扛著回 家。看著父母又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心里樂滋茲的。
在兩位老人過世后,子路游學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隨從的.車子都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肴,在當時聲勢極為煊赫。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面對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傷,嘆息著對人說:“我現在雖然高貴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4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5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其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6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學院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認出老人是自己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司葉成林,他急忙起身,立正敬禮,禮畢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說:“葉老師,請坐!”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入座。周恩來贈款1952年2月,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岑患病去世,周恩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花圈上寫道:“伯岑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后來,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他將自己積攢的'500元錢送給張伯岑夫人,并囑咐有關部門要好好照顧張伯岑夫人及其子女。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7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身著便服,準備去接見北京市中小學部分模范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該穿軍服才好。”彭德懷說:“我今天是去見老師,學生見老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德懷頻頻笑著向老師們問好,親切地說:“解放軍要搞現代化建設,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離開老師怎么能行呢?”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8
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講學歸來,第一件事就是趕回家鄉江蘇省金壇縣去看望他數學天才的第一個發現者王維克先生。華羅庚在家鄉應邀作了一次學術報告,報告前,他特意把王維克先生請到主席臺上,他說:“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師的'栽培!”進會堂時,華羅庚一定要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也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19
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在讀高小時,受美術老師陸寅生的指導,走上了專攻政治漫畫的道路。以后,他因畫《三毛流浪記》而出名,但始終不忘當年的啟蒙老師。五十多年后,張樂平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陸老師的家。陸老先生十分激動地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呀!”張樂平恭敬地說:“我一直沒有忘記,我的'第一幅漫畫就是您教我畫的。”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0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準,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饑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后,他們終于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后,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后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1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忙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所以,槐蔭改名為孝感。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2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之后,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3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悲痛,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4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5
馮玉祥將軍不僅僅是個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
舊社會當兵是個苦差事,當兵的經常發不上軍餉,逢五排十還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親念其年幼身弱,總想方設法給兒子湊幾個小錢,讓他買個燒餅充饑。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艱難,父親又傷了腿,正需補補身子。但如果不要這錢,父親會生氣。于是他就把父親給的錢一個不花,攢了起來,過些天再把自己平時省下的一點餉錢湊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無限的無限。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6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一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7
從前有個家庭,僅有一個老母親和一個兒子過活。母親做飯兒子種田,母親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兒子上,做好飯等兒子來吃,一邊給兒子擦汗一邊給兒子端飯,中午把做好的飯送到地頭,晚上幫兒子洗腳,老母親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兒子,可是兒子并不滿意,老是覺得母親做的不好,時常打罵母親。母親有時候心里也有氣,可就是舍不得罵兒子。
有一次他耕田到地頭休息時,看到地頭一烏鴉窩不只什么原因落到地上,那老烏鴉和小烏鴉他都認識,可不知為什么那老烏鴉行動困難,小烏鴉正銜著一只蟲子送老烏鴉的嘴邊,不明白為什么那老烏鴉沒有接住蟲子掉到地上,小烏鴉趕忙銜起來再送到老烏鴉的嘴邊。這一幕布讓這個兒子心驚了,想起母親的好,再想想自己對母親的不好,真是蟲獸不如。
從此番然醒悟,決心做個孝子。當他回到家把熱水瑞到母親前并把母親的`雙腳放進水盆的時候,母親淚水流下來了,兒子的淚水也流下來了。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8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明白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愿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29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0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之后他官至司空。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1
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于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俱。”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那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2
后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3
后漢陸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4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一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于姑。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5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杰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終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6
說起孝順的好媳婦余秀梅,岑頭村老協的老人們連連點贊:“她對婆婆真是好得沒話說,我們鄰居都看在眼里。”而婆婆余松柳對于兒媳婦也是贊賞有加:“她就像我女兒一樣好!”
婆婆的事兒她很上心
余秀梅和丈夫結婚已26年,她告訴記者,婆婆育有4女1子,公公去世的早,自從嫁進門之后,她便把婆婆當成親媽看待、照顧。20多年來,從沒跟婆婆吵過架、紅過臉。
余秀梅和丈夫經營一家小廠,平常都在廠里忙活,只要婆婆有什么事情,她總是隨叫隨到。婆婆腿腳不好,尋醫問藥的事兒,余秀梅也是一手包辦。采訪當天,她剛好陪婆婆從溫州看過醫生回來。
對此,婆婆余松柳很是欣慰:“她總是不嫌我煩,帶著我到處看醫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在余秀梅看來,這些都是分內的事情,看婆婆在外人面前夸自己,她打趣道:“都是不足一提的小事,你再夸,以后我不帶你去看咯!”
六七年前,岑頭村蓋了老年公寓,余松柳也分得一套房子。兒子家在5樓,老人公寓的房子在3樓,為了方便上下樓,余松柳提出搬到老年公寓居住。沒有料到的是, 分得的房子恰巧在活動中心樓上,睡眠一向不好的余松柳一直悶悶不樂。余秀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找到另一幢三樓的'一位房主協商,貼了2萬多元錢調換了房子,讓婆婆開開心心地搬進了新家。
去年,岑頭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成立,為老年人服務的食堂也營業了,余松柳覺得食堂吃飯方便 又熱鬧,便報了名。可是余秀梅對婆婆此舉卻感覺很愧疚,于是報名成為了志愿者,空閑時來食堂洗碗、干干雜活,還時不時地出錢買米買油。她說:“這樣常來看 看婆婆,自己也放心。”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7
一個老太太92歲了,早年喪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獨立之后,她就輪流著在各子女家過活,原來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個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對她很好,時間長了,她就過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 ,二女婿是個工人后來當個小官,靠工資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幾個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覺得二女婿貼心,心理更安穩,住的時間長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習性都掌握,雖然沒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隨著老太太轉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顧老岳母的.生活還是照舊。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過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8
晉朝人吳猛,幼年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由于家貧買不起蚊帳,每到夏夜,吳父常常因蚊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年紀雖小,但是非常有孝心,為了讓父親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
吳父去世后,吳猛為父親守喪三年,三年里他燒紙供奉,早晚祭奠,從不間斷,受到后人的贊譽。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39
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閔子騫。幾年后,后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后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對父親說。之后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明白兒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后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后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0
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里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于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終松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1
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么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后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2
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后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后,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最終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之后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后人有詩贊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3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熱被子后,再扶父親上床睡下。
不像此刻,能夠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
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之后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4
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最終想出一個辦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獵人明白原先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并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5
陸績懷橘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里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
之后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
袁術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后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6
彩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歡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7
漢文帝侍母
漢文帝劉恒,他就以孝聞名。母親生病了,他一邊要處理里里外外的國家大事,一邊還要陪著母親。
吃藥的時候,他總是自己先嘗,然后再端給母親;母親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沒有離開,一向在母親身邊照顧。
智慧小語:作為一個人,應當重視孝順父母,平時對父母照顧很重要。
當他們生病了,需要安慰時,哪怕是一句體貼的.話,也會讓他們很開心。
我們需要一種愛的教育,而這種愛,要在每個人心中生起來。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8
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云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云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期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云英找到父親的尸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云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之后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49
胡志光——行孝無需等待
他不辭辛苦連夜驅車八百公里,只為父親一句:“回來陪我喝兩杯吧”!孝順無需等待,也許只是陪父母吃吃飯,聊聊天!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0
李永勝——陪伴父母兼做公益,大愛無疆
無論多忙,他總能安排時間陪父母吃吃飯、帶他們出去旅游。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多年來,他堅持做慈善事業,照顧孤寡老人,贊助貧困學生,譜寫了一篇人間大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1
蘇偉——養父母之志,憂父母之憂
奮斗路上,他不畏風雨敢拼敢闖,只為實現父輩的期望光耀蘇氏門楣。事業有成,他代替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的家庭,挑起家庭這份沉甸甸的'職責,他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孝子楷模這一詩篇!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2
徐海均——“色悅”
無論在外闖蕩多么艱辛,應對父母,永遠是一張笑臉。從不頂撞父母,“色悅”不僅僅是對客戶更是他對父母的.態度,也是我們所有人對待父母最好的態度。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3
馬健——節儉自己卻總是給父母最好的
為讓父母開心歡樂,他幾十年如一日,為父母安排生日宴,經常組織家庭聚會、外出旅游等一系列活動。常聚聚,帶父母多看看世界,是他的`行孝之道,他用三十年銘刻了一座大孝的豐碑!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4
王元甲——最簡單的孝道就是聽父母的話
孔子說:“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要順父母之心,孝容易,順很難。他從小就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從不與父母爭執,完全順從父母的心意。欲孝先順,一腔熱忱,凝聚著他對孝親的真誠!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5
王建省——千里尋醫為母看眼
創業路上的艱辛僅有自己默默消化,他為了母親的眼睛早日康復,走到哪問到哪,問到哪帶到哪,跑遍全國只為尋得良醫為母親治療眼疾。“千里行孝”,他讓我們真切明白:赤子之情水長山高!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6
陳金排——“久病床前”亦有孝子
母親生病期間,他日夜陪護身邊片刻不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久病床前”亦有孝子。母親故去后,他仍然無微不至照顧父親,挽著父親的手走走轉轉,陪父親聊聊天,對他來說是最平常可是的事兒,孝敬父親的.同時還替父親贍養年過百歲的奶奶。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7
田江波——養父母之身
獨自承擔著生活的壓力拼搏奮斗,心里最掛念的還是家里的`老人,老人不愿給子女添麻煩,身體不舒服會忍一忍,他憑著一顆赤誠之心奉養老人,關注老人身體健康,身體力行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他的孝心,是一個人最偉大的本真!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8
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以前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后,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之后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并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此刻確實是遭人誣害。愿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并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后人。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59
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并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那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 60
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后,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之后,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后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敬老孝親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孝親敬老的故事(精選34則)05-17
孝親敬老名人名言320句05-08
感恩孝親敬老作文02-11
孝親敬老的名言330句04-20
孝親敬老名言警句諺語大全09-29
高三感恩孝親敬老作文04-26
關于孝親敬老的名言(精選180句)10-28
孝親敬老的名言詩句(精選60句)09-21
孝親敬老的作文(通用20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