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俗作文錦集七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俗作文 篇1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歡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后,就沒有什么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歡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民俗作文 篇2
客家民俗之“喊魂”
客家民俗風情更是千姿百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類。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區。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頭高坎或山路。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數都會著驚。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臟常一下子跳動,使小孩口說夢話: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聲驚叫起來。這種情況,我們客家人叫“孩子著嚇”。
孩子“著嚇”了,過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會用“喊魂”的方法,來使孩子平安睡好。“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飛魄散的“魂子”喊回來。如果是跌到河里(小溪或池塘),先將一塊石頭丟落河,口中念著:河里跌的不是××名,是石頭喲!(如果是山邊、路邊、洼地則不必丟什么東西)然后面朝太陽,口中念:太陽公公保佑××乖乖,身體健康!滿子歸喲!滿子歸喲!滿子東邊跌倒東邊歸;西邊跌倒西邊歸。最后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著回家。到家后,將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打開,表示“魂子”已“帕”回來了。再往孩子的背部多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捻捻。口中說:耳公膽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說“婆太”)。這樣的做法,要連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這樣就能給孩子壓驚,小孩就會安眠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雖屬是一種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健康的一種渴望,帶有迷信色彩。但從中醫學的穴位按摩療法的角度來看,拍揉小兒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兒耳朵,“耳為宗脈之所原”,它與人體的經絡五臟六腑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拍背按摩能治驚悸、失眠、心煩、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兒急驚風等癥狀的功效。這就是“喊魂”有效果的科學依據。
民俗作文 篇3
襄樊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古城,也是我的家鄉。說起咱家鄉襄樊那特有的民風民俗可還真不少呢!現在,就根據我了解到的民俗給大家講講吧!
襄樊人歷來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來,必定不停喊著“稀客”,忙著端茶倒水,陪客人閑談。而當客人走時,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就走”,強調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后飯,不可先飯酒。飯酒必強勸,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來一碗,趁其不備,叩進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樊人土音念“KANG”飯)。
而壽誕,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面,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歲、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置酒款待。
喪葬,舊時土葬,對棺木很講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制作,內裝裱,外雕鏤,反復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壽衣,放進棺內,名曰“入殮”。靈柩放入靈堂“停靈”三天。然后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國后,封建迷信的活動漸漸廢除,火葬漸漸興起。
而穿天節為襄樊古代特有節令。宋代的左季裕《雞肋編》稱“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在灘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絲貫之,懸插于首,以為得子之祥。”
襄樊的風俗之豐富,遠不止如此,每一個風俗都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或傳說。如今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處處充滿了幸福、寧靜、祥和。生活在這里的我,也越來越愛上了她!
民俗作文 篇4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于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后,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布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民俗作文 篇5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尋味,唯一不變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節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夠照亮整片天空,為每一個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中秋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愿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并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于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后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作文欄目為大家帶來最權威、種類最多的中秋節作文、中秋節日記、中秋節周記,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俗作文 篇6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民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后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后,就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里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里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民俗。
民俗作文 篇7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關民俗作文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03
【熱門】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13
【精品】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07
民風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03
【必備】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01
節日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1-11
【精選】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1-09
有關民俗作文錦集十篇12-19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錦集五篇12-17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錦集8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