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歐洲名人的作文:梵高傳讀后感
篇一:梵高傳讀后感
溫森特梵高,一個一想起來就聯系起他那幅狂熱的絢麗的的向日葵的畫家。我從來沒有仔細研究過他的畫,一直對他有著一種同情才華橫溢的落魄的藝術家的情感。今天終于把那本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看完了,從新的一個角度認識了他,并改變了對他那種同情的態度,換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著眼淚,想要記錄點什么。淚水不是因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憐的終結,而是因為感動,一種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動。一種對生命的非凡熱愛而感動的淚水。
溫森特梵高,出生于一個顯赫的藝術家族,這個家族有著全歐洲最好的畫廊,以販賣藝術累積財富。但諷刺的是他的畫在有生之年始終不被家族認可。他的父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師,本來按照正常的路,他也應該被人尊稱為尊敬的梵高牧師,可是他的一生貧困潦倒,時常因為貧困忍饑挨餓,甚至因為饑餓而高燒不止的日子占據了他前半生很多的日子。永遠都是一副流浪漢的樣子,胡子拉雜,眼睛刺紅充血,衣著襤褸,那是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他天生的單純善良,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的敏感,讓他走上了一條為藝術而活的道路。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過,他沒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奧之外的親人的排斥在外。沒有經濟來源,有的只有提奧,這個無私愛著他的弟弟,從最初每個月給他寄50法郎到后來每個月150法郎,提奧的一生跟他哥哥沒有分開過,從這樣的關系上講。在梵高自殺死后的六個月后的前后幾天,提奧也隨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為了繪畫四處流浪,不管是最初灰蒙蒙的博日納里,還是找到藝術方向的紐恩南,他都是四處受盡白眼的人。在塵世生活中,他不擅長,太單純,他不遵循人世間的生活規則,在藝術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獄里承受著(用我們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么樣的煎熬,沒有一分錢忍饑挨餓十天,發燒不止,或者是終日畫畫而被人認作瘋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后讓他走向自我滅亡道路的卻是藝術上靈感的衰竭。
雖然生活在最貧苦的塵世里,他卻從來沒有覺得苦過,只要他能畫,他可以畫,他就很快樂。最后因為精神分-裂的折磨,導致他靈感衰竭,然后開槍自殺,那也沒有讓人覺得灰暗,反而覺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達的是他的思想,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崇拜。閃爍的星星《星夜》,張揚的向日葵《向日葵》大概是我們在教材圖畫書上不陌生的一些畫,那一顆顆呈漩渦狀旋轉的星星,是充滿光芒的閃耀的力量,耀眼的黃色的向日葵是伸向天空渴望生活的一只只手。我沒有辦法在這樣零亂的思緒中表達梵高的繪畫意愿,但是我愿意抄下這段印象派畫家聚會中的宣言,來宣揚他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藝術表達意愿:
一切真實的東西,不管其表面多么丑陋,都是美的,我們接受大自然的一切,不得有任何否定;
我們相信,觸目的真實比漂亮的謊言要美;我們認為痛苦是有益的,因為在一切人類情感中它是最為深刻的;
我們把性格看的比丑陋更重要。把痛苦看的比漂亮更重要,把赤裸裸的嚴酷現實看的比法國的所有財富更重要。
我們全盤接受生活,無須再道德上加以評斷。我們認為娼妓和伯爵夫人,看門人和將軍,農民和內閣部長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全都符合自然主要的要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些宣言里,有我們最內在的樸素無華,有我們最誠實的意愿表達,有最貼近我對生活的態度。我非常喜歡這段話,昨夜因為看到這段話,興奮得一骨碌爬起來把它抄進我的日記里。
正如梵高的最早的一個畫家朋友說的那樣,藝術的才華需要痛苦來滋養。也許正是因為在生活中的貧窮,不平等,才創造了他不懈追求藝術上的表達之路吧。他熱愛生活的意愿從來沒有放棄過,直到被精神分-裂折磨到靈感消失殆盡。
不知道自然創造的是哪條法則,人世間事物的好壞總是需要時間來甄別。梵高的作品在歐文斯通寫完傳記的時候(1934年)都還是一文不名的,到現在卻是人類藝術的瑰寶,作為無價之寶在藝術的最高殿堂懸掛,正如他在第一次精神分-裂中出現的瑪雅說的那段一樣。他把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一直留在了世界上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作為一種對高高在上的情感,我感動于梵高的熱愛生活,對藝術的狂熱的精神。
而作為一種世俗而真摯的情感,我感動于梵高弟弟提奧,對于哥哥那一份無與倫比的愛。那是我們人世間最普遍也最高尚的愛。
溫森特梵高,生于1853年,死于1890年,短短地生活了37年,藝術生涯從繪畫開始也只有短短的10年時間,卻創造了人世間最輝煌的藝術。在世期間他只售出過一幅畫。
我想,也許他就是那朵拼命仰望太陽,冒著被藝術灼傷的危險不躲閃的向日葵吧。
僅此,膚淺地寫完讀后感,以此紀念這顆為藝術而生的靈魂。
篇二:梵高傳讀后感
德國思想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說過:“有兩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他們在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這么多年,一直很信服這句話。豐子愷說人的精神層次像三層樓,第一層是飲食男女,第二層是精神,第三層的是宗教。選擇讀書,也是為了拒絕那模式化的生活,渴望自由的心靈,擁有那最寶貴的兩樣東西。
歐文·斯通的《梵高傳》,更讓我信服天才的命運,亦覺得豐老的話很有道理。飲食男女的幸福雖然有時如雞肋,可是離了它們,生活便也凄愴;但如果沒有精神,在我想來,人生會無味的多,雖然我們身邊的許多人都那么生活,而且在外人看來活得也自有樂趣。
我自認為不懂如何欣賞繪畫,那些名畫帶給我的更多是文字上的震撼力。而一個自謂毫無寫作能力的年輕人寫的關于某人的悲慘而輝煌的人生,深深打動了我。原先,梵高于我,只是一個書面名字,可是現在就感覺像一個很親近的人,你看著他在遙遠的時空經歷生活所賦予的一切磨難,感覺像是自己身邊的一個人。是的,我愿意復述他的經歷就像我的親人所經歷過的。梵高的一生像一片慘淡的灰藍,他專門從事繪畫只有短短的十年(1880—1890)。在那十年中,他的天才的火花盡情迸發,繪畫藝術的獨特風格顯現異常,而生活的窮困潦倒也達到了極度。十年終了他就撒手人寰。他最后的十年正是壯年,但他沒有家室的溫暖,每天吃干面包喝苦咖啡,有時甚至只吃面包皮充饑;在阿爾勒那兩年多,他整天在陽光下作畫,頭頂都給曬禿了,才三十來歲滿腮胡須,形容憔悴。可在那樣的日子,在他簡陋的臥室里總要增添幾幅油畫,那都是流傳后世的珍寶。1890年5月精神病發作,兩個月后在麥田向自己開了槍。
窮人勒緊肚帶創造稀世珍寶,最后把命賠上,這已經是件奇事,而那數百幅油畫得以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數十年,一百多年依然還鮮亮如新,這是一個更大的奇跡。這首先得感謝梵高的弟弟,我甚至認為,是提奧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們能看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換來的每幅畫,西方繪畫中一種獨特的風格得以發展,都得感謝他——同樣不幸的提奧,不管他是否僅僅出發于兄弟之情。就像我在讀《不合時宜的思想》時想到的,其實什么主義,什么原則,都不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篇三:讀了《梵高傳》有感
讀了《梵高傳》有感梵高,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他的油畫在拍賣行以天價成交。你問他們最喜歡哪一個畫家,他們總是說梵高啊!但你可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看了這本書后,我既憤怒又感動。感動于梵高與弟弟的親情,疼痛著他們的疼痛;憤怒于人們對一個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憤怒于那個不公的社會,憤怒于那些最底層人民的苦難。
梵高一生清貧,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畫。梵高對畫畫簡直著了迷,他太熱愛大自然了,他熱愛嬌嫩的玫瑰色花朵和紫羅蘭色的天空、熱愛翠綠草地和淡青色的風!他對萬物充滿了熱愛……梵高做事十分認真,全力以赴地畫畫,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繪畫中。我呢?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做事馬虎的人,就是因為馬虎,我曾多次與滿分擦肩而過,記得有一次英語考試,比較簡單,我幾乎都會做。發試卷時,同學們都考得不錯,唯獨我,只考了90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粗心,竟然忘記寫一題十分簡單的題目。唉!.這件事使我剛剛樹立起的信心,被一盆冷水澆滅了。這粗心不是別人強加在我身上的,而是自己日久天長、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的。我在課間寫作業,十分不認真。要么一邊講話一邊寫作業,要么就是一邊管閑事一邊寫作業。所以我常常寫錯字。
有一次我把吞字寫成了舌字,老師一怒之下,狠狠地扣了一分,讓我悲痛欲絕呀!因為當時整章試卷只錯了這一題。我寧愿錯在別的地方,也不要錯在這么一個小小的字上。馬克?吐溫說過這樣的話:“沒有人能夠將壞習慣扔出窗外,但可以把它步步趕下樓梯。”在這個寒假,我決定痛改前非,一定要把這個壞毛病改掉。我找了一個十分安靜的地方,獨自寫作業,不再關心外面的一切,就像個隱世高人。做完作業后,我一定要檢查,正確率比平時高了很多。看來,只要專心致志,不受外界事物干擾,就能不粗心。改掉粗心這個毛病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_梵高。
篇四:梵高傳讀后感
你們知道梵高嗎?寫《梵高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文·斯通,書中介紹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當我看到梵高一幅又一幅壯麗輝煌的油畫時,我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整個世界豁然開朗了!
梵高這個人本身長得奇丑無比呢!他長著一雙呆滯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一些魚尾紋在他眼睛旁,目光顯得很憂郁,并長著一對粗眉,它們讓人覺得不搭配;還有一雙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個鷹鉤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禿頂呢!他的行動也很笨拙,呆頭呆腦的。
梵高一生清貧,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畫。梵高對畫畫簡直著了迷,別人以為他瘋了,叫他“伏熱”,“伏熱”的意思是“紅胡子的瘋子”!梵高不管它。他太熱愛大自然了,他熱愛嬌嫩的玫瑰色花朵和紫羅蘭色的天空、熱愛翠綠草地和淡青色的風!他對萬物充滿了熱愛……
你可知道梵高活的時候一幅畫都沒賣出去!但他死后他的畫賣了大概有九千萬的法郎!我給你舉個例子:梵高在世的時候一幅《紅色的葡萄園》只有四百法郎,可他死后這幅畫是四千萬多的法郎!梵高為了繪畫奉獻了很多甚至生命,他把自己的右耳朵給割了下來,并且讓自己神志不清,神經受到破壞以至后來去世了……這是多么不幸呀。
我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梵高做事十分認真,全力以赴地畫畫,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繪畫中。我想我們應該像他學習,全力以赴。每當我們做完事后,應該首先問問自己:“我們全力以赴了嗎?”
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溫森特·梵高!
篇五:《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為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時,我感動得無意言語。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回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里,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于風景,植物和貧苦大眾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凄艷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艷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為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梵高死后六個月,弟弟提奧在對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帶著無限悲痛離開了人世。他被人們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奧維爾墓園。墓園很簡單,兄弟兩的墓碑也很簡單,上面分別寫著:文森特.梵高與文森特提奧。
也許梵高早就意識到:破碎會帶來快樂。可以讓自己不再絕望,于是他選擇了離開……
【歐洲名人的作文:梵高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素材:梵高07-19
讀《渴望生活 梵高傳》后感的高一作文08-21
世界名人故事;梵高為什么割耳朵11-27
有關梵高的作文08-27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1200字作文06-03
梵高的名言09-29
名人故事:只賣出一幅畫的巨匠梵高08-15
有關歐洲的作文:沉醉歐洲12-27
抒情優秀作文:梵高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