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1
又是清明雨上時,遂想起“小杜”的詩句,遂想起清明節去世的奶奶……
照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可是那原本親人滿座的八仙桌旁,唯獨少了一個人的身影——奶奶。全家人呆坐著,看著那個曾經給全家帶來幸福的老人的座位,心里都不是滋味。而那窗外淅淅瀝瀝的雨,仿佛是奶奶在另一個世界落下的淚,澆濕我們的心。
又是清明雨上時,遂想起幼時過清明。那時的奶奶很年輕,很健康。每逢清明,奶奶總是和我大手拉小手,去采河邊剛剛冒出來的嫩嫩的短蒿。我時而伏在樹洞旁捉小蟲子玩,時而扯半根野草含在嘴里,弄得臉上滿是泥巴。這時,奶奶便會笑得合不攏嘴:“瞧我們家這小泥猴。”邊說,邊輕輕用那洗得干凈的衣袖拭去我臉上的泥土,我便順勢躺在奶奶的懷里撒嬌,蹭她一身泥,奶奶也不介意,緊緊摟著我。這時躺在奶奶懷里,透過奶奶的指縫看藍天,感覺很溫暖,很安全。
又是清明雨上時,遂想起小學時過清明。每每放學回家,剛推開門,便嗅到一股濃濃的蒿香,我飛奔到廚房,看見了奶奶,便風一樣地撲到她懷中。奶奶樂呵呵地將我抱起,用那沾滿糕米粉的手撫摸著我,快樂地說:“哎喲,我的孫兒長大嘍,奶奶老了,抱不動嘍!”我便用雙手輕輕摩挲奶奶的臉頰調皮地說:“才不呢,奶奶永遠不會老!”
又是清明雨上時,遂想起剛上初中時過清明。周末回家,我總要緊緊擁住奶奶,向她傾訴一星期的思念。這時,奶奶會帶我去掃墓,她用顫抖的雙手拔去爺爺墳頭的雜草,然后邊點紙錢邊憂傷地對我說:“奶奶離去不遠嘍,以后別忘了,常來看看奶奶啊。”我哽咽著對奶奶說:“才不呢,奶奶最長壽……”可是我仿佛聽到奶奶那干癟的手在宣告,如今的她已是飽經風霜。
而今,又是清明雨上時,不變的是物,離去的是人。那小蒿依舊,只是沒人摘;那蒿香依舊,只是少了做蒿團的人;那墳……爺爺的墳旁,添了一座新墳。
又是清明雨上時,我的心也隨清明的雨絲飄灑著,此刻心中又不禁想起了奶奶……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2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咸菜餅。于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咸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咸菜餅,可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后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里面放上咸菜、豆腐干、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后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么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后,就在平底鍋里,先倒上油,熱起來后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里.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后,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咸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嘗嘗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于許多事情上。 這次,我自己親手制作清明餅,這畢竟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后,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獲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3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一年里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臺上播植種子。種子里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臺,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團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的面團包裹起來,為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才是上文提到的`裹團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爸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媽媽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爸爸的爺爺奶奶,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于拜,而在于釆“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于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于吃,而在于釆。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于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釆,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挨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采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釆。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里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為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為什么那么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為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里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著!最后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后就去玩。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4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親愛的曾祖奶奶,你為何一去不復返了呢?
去年十二月,我的曾祖奶奶躺在床上安詳地走了。幾天后,我們把曾祖奶奶葬在了山上的墳墓里。冬去春來,清明就到了。
以前的記憶中,清明節是一個好玩的節日。小孩子們比賽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找到墳墓,誰就是最厲害的人,可是今年我一點也沒有這樣的心情,反而心里很沉重、難過,因為我從曾祖奶奶去世了的陰影中剛剛走出來,又要去觸碰這一切。雖然她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現在我就在我眼前。
我們來到墳墓前,有的拿掃把掃去落葉灰塵,有的拿鋤頭除去灌木雜草,使墳墓能干凈一些。小孩子們擺上鮮花。在此同時,我看見了曾祖奶奶的照片,陷入了哀思:“我親愛的曾祖奶奶,您在天國還好嗎?因為我們知道您喜歡熱鬧,并且喜愛小孩子,看到我們小孩子就笑瞇瞇的,所以我們小孩子都來了,我們來看您了!”想著想著,兩行淚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從悄悄落淚到放聲大哭,媽媽安慰我說:“沒事,沒事,天國里沒有悲傷,也沒有病痛,曾祖奶奶在那里會很快樂,不要傷心了,沒事的,沒事的,曾祖奶奶也不希望看到你哭啊!”聽了這番話,我漸漸地停止了抽噎。
打掃時,我在旁邊默默幫忙;整理時,我在邊上遞東西;下山時,我久久不愿離去;在路上,我時不時地回頭看曾祖奶奶的墳墓。
回到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人在世界上真的是很虛空,我的曾祖奶奶享年96歲,還不是要歸于塵土,有些人會說 96歲!那她不是很幸福了啊!其實96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人生畢竟是短暫的,要學會珍惜。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5
清明節的前一天,父親到學校接我回老家過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仿佛就好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之后我們回到了村子父親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里,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就好像一只鴨子在跳舞。我們終于走到了墳墓前。
父親拿了彩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父親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就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著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說:“這時只要在心里許愿,就一定會實現。”我在心里默默許愿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
然后父親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仿佛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父親叫我快拿彩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
父親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里默默許愿,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后看著弟弟也在默默的念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父親走過來說:“清明節是我們后輩紀念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傳統的節日。”
這一天下來我忙的既開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聲中我們做完了清明。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清明節的風俗作文(精選28篇)03-07
描寫家鄉風俗的作文03-08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03-07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03-01
我的家鄉風俗作文02-23
家鄉的風俗敘事作文02-21
河南家鄉的風俗作文03-17
【推薦】家鄉風俗作文02-26
【熱】家鄉風俗作文02-26
家鄉風俗作文【薦】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