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清明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作文 篇1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轉眼又到啦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啦,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啦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啦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于來到啦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后,我們來到啦奶奶的墓前。我們點啦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啦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啦,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啦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啦,奶奶看到后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啦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啦這個世界,離開啦深愛的孩子們。后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啦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啦,你雖然離開啦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啦,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么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作文 篇2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說:“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后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愿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著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么要插柳枝?”爺爺說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
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么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折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著學,也幫著折了好幾個呢,雖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我們又去買了紙錢和炮竹,東西買齊了。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上大多拉著掃墓用的東西,真有詩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情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
拿著東西到了墓地,爺爺和爸爸開始忙著給墓地添土,我和奶奶媽媽忙著燒紙錢和元寶,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嘴里也說著讓他們來拿錢。添好土燒完紙錢,爸爸開始放炮竹,我們全家都跪下來給祖宗磕頭,求祖宗保佑我們國家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掃完墓到了飯店,該吃飯的時候,爸爸又多添一副碗筷,一個座位,夾滿菜,說這個座位是祖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好多去掃墓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插柳,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清明作文 篇3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的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的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的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的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這里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這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念完中學,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這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作文 篇5
幾分傷心幾分錢,一方冢墓一方天。魂幡只為招無主,猶有生死墳頭煙。
清明,一個凄涼冷清的詞語;清明,一個聞之斷腸的節日;清明,一個無法言語的意象。清明,看著這兩個字,我的思緒竟不知不覺的飄忽起來……
清明自古以來就是祭祀祖先跟亡人的節日,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逐漸多出了踏青這一種新的內涵。然而,在我的印象里,清明始終是祭祀的代言詞,是對祖先跟亡人進行頂禮膜拜的日子,更是生者跟死者進行靈魂交流的時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斷魂,就是清明給人的感覺!試想,一叢密林,一條小徑,一方墳墓,一顆碎心,兩行清淚,幾株稀草,周圍清幽的樹木伴著紛紛灑灑的細雨,加上空氣中彌漫的淡淡地杏花香,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不得不說,清明真的讓人斷腸,而且是那種靜默中滲透著徹骨凄然的斷腸。清明時節,站在雜草叢生的墳前,看著那一方土丘似的墳塋,感受著那一種無言的凄涼,內心無限感傷!從來沒有想過,一方墳塋會隔開兩個世界——生與死。“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卻在對其的緬懷中一點一點的追憶。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在現在看來,卻已經變成了一道供生者一邊追思,一邊痛哭的傷痕。而且這道傷痕永遠都不會磨滅,它將會在每年的.同一天裂開,用淋漓的鮮血來警示生者不要忘懷,這一天就是清明,讓人斷腸的清明。
回憶著,開始悲傷起來。腦海里開始浮現出了太婆的樣子。屈指一數,跟太婆隔世已經將近六年了。六年前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那時的我,對于太婆的去世,并不知道意味著什么,以為只是暫時的分別,將來的某一天還會與太婆再次重逢。可是,等待了六年,那場重逢確實是來了,然而,卻是在清明節的墳墓前,太婆在里面,而已經長大的我,卻在外面,淚流滿面。在太婆的墳頭,我恭恭敬敬的給她老人家插上了三枝魂幡,燒了三堆紙錢,也點上了三炷香。我知道這無法全部的表達出我對她老人家的追憶跟緬懷,然而,當時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站在太婆的墳前,看著冉冉飄起,縈繞于墳前的青煙,我的心竟感傷不已。恍惚中,我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與太婆的靈魂進行了一次飄渺幽遠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慈祥的關愛跟一種難以割舍的血緣……隨著青煙漸漸地散去,我才緩緩的魂歸現實。看著墳頭那隨風擺動的魂幡,接受了回歸的現實,不覺茫然起來。
“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清明,注定是一個斷腸的節日。那淅淅瀝瀝的春雨,裊裊渺渺的青煙,若有若無的哭聲便是明證。腸斷清明,思緒飄零!
清明作文 篇6
四月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天,我要和爸爸一起去大爺爺、大奶奶墓前掃墓。
記得唐朝有位大詩人叫杜牧,他寫過一篇以《清明》為題的詩,詩中這樣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可今天恰恰相反,天空萬里無云,陽光明媚;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鮮花,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白的像雪,漂亮極了!麥田里,麥苗綠油油的,像給大地鋪上一層綠色的毯子;小河清澈見底,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像是在做游戲。此情此景,讓我絲毫沒有感到一點“斷魂”的感覺!
當我和爸爸看到那仿古大門上方方正正四個字“西郊公墓”,再看看身邊一個個拎著祭品,神色凝重的行人時,我的心里隱約感到一絲哀傷。
來到公墓,一陣陣哭聲不時傳來,公墓上空飄浮著股股青煙,更讓我增添了哀傷壓抑的心情。來到大爺爺、大奶奶的墓前,爸爸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祭品,燒了起來,還不時的低聲禱告著什么。我好奇的問爸爸在說什么?爸爸說是在告訴大爺爺、大奶奶,我們來看望他們了。望著熊熊燃燒的火焰,看著墓碑上大爺爺、大奶奶的.照片,我不由地想起了他們生前那慈愛的笑臉、和藹的話語,一切都歷歷在目,“我想念你們,大爺爺、大奶奶!”我輕聲說道。燒完祭品,我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默默地離開了公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寫的沒錯,雖然今天晴空萬里,雖然今天鳥語花香,但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們時,人們的心情是悲傷的,那陣陣和風在他們的眼里,也是漫天的風雨。
清明作文 篇7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用祭品來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與朋友。我也與我的好朋友李坤鵬約好了,清明節一起去陵園為無名烈士掃墓。
清明節這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與李坤鵬匯合后,拿出了各自的零花錢,來到山下的商店買了些祭品。我們放眼望去,山上的陵園里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掃墓:有些人在擺放貢品;有些人在焚燒祭品;還有一些人在燃放鞭炮……我與李坤鵬正準備上山,可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我卻沒有聞到春天芬芳般的氣息,而是有點嗆人的味道。這時,我仰頭一看山上青煙縈繞,原來是它在作怪搞得鬼。我便對李坤鵬說:“我們去把祭品退掉,換幾棵松樹種在烈士墓旁吧?這樣即環保又方便。”李坤鵬說:“的確,我也有這種想法,假如焚燒祭品與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我們換完松樹,走在山上,處處都是烏煙瘴氣,把我們嗆得直咳嗽。來到無名烈士的墓前,我與李坤鵬先把這位烈士的墓培了培土、把墓碑擦了擦塵、又在烈士的`墓旁種上了松樹……
掃完墓,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現在的電腦不是萬能的嗎?說不定還有網上陵園呢!回到家后,我打開電腦,在電腦里搜了一下“網上陵園”。果不其然,還真搜到了。只要花點小錢與時間注冊一下,就可以為自己過世的親人與朋友,辦一個網上墳墓。也可以像現實一樣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這里的祭品不僅應有盡有,而且還不用花錢呢!在這里祭奠不僅環保,還節省時間。我想:日后大家能夠到“網上陵園”去祭奠,即環保,又安全,還方便。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來“網上陵園”。
清明作文 篇8
難忘的清明節今天是清明節,還是我爸爸的生日呢!
自從開春以來,爸爸就一直跟我說老家有多少盛開的茶花、新發的嫩芽和爺爺搭的雞棚……所以我才這么期盼。周五一放學,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出發了,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了,吃完早飯我急切地摧奶奶早點出發。奶奶趕忙收拾了上墳用的酒、清明團子、水果、紙錢就出發了。
我們上了太太、太公公、太外公和其他已故親人的墳。山上空氣清新,我看見許多筍芽兒嫩綠的葉子和滿山遍野的'小花,還好我們帶了鋤頭和籃子。我恨不得把我所有看見的筍都挖光,但爸爸不讓,因為這樣明年就沒筍挖了,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滿載而歸,可姑夫還沒過癮呢,要去摘香春芽,于是,我和他一起去了,一開始我還幫著采,后來,我把目光轉向了一邊的幾棵茶樹,就這樣我們一個采茶一個采香春芽,最后都是大豐收了。
就這樣我們過了一個又開心又有意義的清明節,真難記忘啊!
清明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詩中描寫清明節時人們對已故親人的一種哀思。每到清明節這一天,路邊都有人燒紙錢,許多人都為自己的祖先掃墓上墳。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回我的老家—————新鄭。給我已去世的爺爺奶奶上墳。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回老家上墳。那時我好象只有三四歲。那天也是清明節,姑姑一大早就打電話召集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回老家上墳去。我聽說去上墳,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爸爸告訴我說是去看我奶奶。我從來沒見過我奶奶,連媽媽也沒有見過她。所以,聽說去看奶奶,我非常興奮。
吃過早飯,我們就出發了。我們的隊伍非常大,有姑姑、媽媽、爸爸、叔叔、嬸嬸,哥哥和我。我們還帶了好多好吃的,有水果,有點心。路上爸爸和叔叔還買了黃紙和鞭炮。
坐車一個多小時,姑姑說到了。我們下車,我問姑姑:“奶奶在哪兒?”姑姑說:“就在前面,一會兒就看到了。”
我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路邊零星地開著小野花。摘野花可是我的最愛,我和哥哥很快就摘了一大把。有白色的'、黃色的、淺紫色的、還有淺藍色的,可漂亮了。
正走著,姑姑說就是這里。我四處看看,沒有看見奶奶,只看見兩個小土包。我就問爸爸:“奶奶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見她?”爸爸指著小土包說:“爺爺奶奶就在這墳里”。我覺得不可思議。
姑姑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拿出水果、點心放在墳前干凈的襯布上。爸爸和叔叔拿出黃紙,和姑姑一起開始燒紙。媽媽告訴我說:“這是冥幣,是給死去的親人花的”。姑姑一邊燒紙一邊囑咐爺爺奶奶多收點。爸爸和叔叔開始放鞭炮,我和哥哥躲得老遠。媽媽和嬸嬸正往墳上添土,爸爸叫我說:“文文過來,奶奶還沒有見過你,來讓奶奶看看。”我慢慢地走過去,輕輕地把花放在墳前說:“奶奶,我是文文,你看我送你的花好看嗎?”
上墳很快結束了,我們準備回家了。我戀戀不舍的望望爺爺奶奶的墳,輕聲說:“爺爺奶奶,再見,明年清明節,我再來看你們。”
清明作文 篇10
清明節前一天街頭巷尾已經開始擺放起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了。
不知是街頭的花籃還是我傷感的心緒引起了兒子的注意,他問:“爸,今天賣花的怎么這么多?”“清明節快到了,那是為了給祭奠逝去的親人準備的。”,我說到。對于清明節的含義兒子并不知道多少,但他似懂非懂的應了一聲“喔”。
母親死的早,對于奶奶的概念,兒子始終是陌生的。但兒子出乎意料的`說了一句,“爸,你也買盆花吧”“我買花干啥”我反問兒子。兒子答道“送給奶奶唄。”我說,“奶奶的墳不在本溪在鐵嶺,買花放哪?”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把花瓣摘下來撒向空中,奶奶就能看見了。”
我的眼睛瞬間被兒子的話打濕了,也許兒子真正懂得“心到神知”的道理吧。兒子是個悟性極深的孩子,便開玩笑地說到,“父親有一天也不在了,你也不用哭,我就變成一條小蟲子守在你家里,每年清明節你喂它些花瓣就行了。”我的玩笑對于兒子來講似乎重了些,他的眼鏡似乎蒙上了一層霧。兒子似笑非笑地說,“那不行,你現在就多做一些善事唄,到時候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父親哪那么大的福報”我說到。“爸,你幫我把眼鏡擦一擦,這就是做大的善事,到時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你還成佛了?”我說到。兒子便不再言語。
“做善事就能重新投胎做人“,這是9歲兒子的心智與覺悟,清明節前我與兒子之間有了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我很是欣慰……